一堂觀察蝸牛課的設計

2020-08-28 其正色

一場雨後,山青草翠,空氣清新,下課後,學生們到校園的竹林裡,草叢中去尋找蝸牛。

這是我前幾天特意安排讓學生找蝸牛,因為我們要上一堂科學觀察課,觀察小動物,孩子們也特別喜歡蝸牛,而且蝸牛在校園裡就有,不需要到校門外去找。於是我把實驗目標及活動任務一說,孩子們馬上歡呼雀躍,躍躍欲動,下課鈴聲一響,學生們就跑出教室,開始在校園裡找蝸牛。

有的學生已經找到蝸牛了,而且很多,有的正在找;有的同學把蝸牛放到文具盒裡,有的拿在手裡,有的把蝸牛裝在透明的瓶子,有的放到桌子上看,有的把蝸牛放到紙上玩,總之興趣很高,玩的很開心。

為了上好這節科學課,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查閱有關蝸牛的知識,因為有前面幾次觀察植物和草莓的經驗,這次科學觀察實驗課,我大致規劃了以下幾個步驟:

上課後首先讓學生詳細描述自己找蝸牛抓蝸牛的具體經過,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其次讓學生回憶我們以前做實驗常用的觀察方法,運用所學的科學觀察方法去觀察認識蝸牛,藉助放大鏡了解蝸牛的身體外結構和形特徵。

第三,學生通過觀察和動手實踐探索,了解蝸牛的生理特徵。最後讓學生根據觀察填寫實驗報告,提出關於蝸牛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學習延伸,讓學生在紙上畫蝸牛,把自己的觀察和發現寫成作文。

有了整體的上課思路和觀察設計,心裡就有譜了,因為科學實驗課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上課後,學生們早已準備好了自己捉來的蝸牛,有的拿在手裡,有的放在文具盒裡,有的放在瓶子裡。我先讓學生們以猜謎語的方式進入正課,然後兩個人一組,每個小組發一個放大鏡,發一個觀察盒子,再發一個透明的塑料水槽,學生很快給蝸牛安了一個家,裡面有樹葉和泥土,蝸牛已經在裡面活動了。

學生已迫不及待的開始觀察蝸牛了,我沒有直接讓學生說蝸牛的生活習性,而是讓學生自己說說,抓蝸牛的時間地點,是怎麼找到蝸牛的,蝸牛生活在什麼樣的地方,自己還發現了蝸牛的什麼特點。很快學生們就總結出了蝸牛的生活習性,第一個學習觀察目標就完成了。

接下來是第二個學習觀察目標,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徵和身體結構,為了活躍氣氛,又讓學生唱了一首蝸牛歌曲,「蝸牛背著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往上爬……」。讓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觀察方法,先從從蝸牛的殼開始觀察,看蝸牛殼的形狀,顏色,蝸牛殼的旋轉方向。再觀察蝸牛的眼睛,觸角,口,腹足等,分別在什麼位置,有什麼特點,蝸牛的身體結構由幾部分組成。

接下來讓學生用手去摸蝸牛的殼,把蝸牛放在手上感受一下蝸牛是如何爬行的,注意觀察蝸牛爬行時留下的痕跡。

學習觀察蝸牛的第三個目標,觀察解蝸牛的生理特徵,蝸牛是如何辨別方向的,我讓學生把蝸牛放到中間開口的文具盒裡,觀察蝸牛的去向,也可以把蝸牛放到裝有土和樹葉的水槽中,用書把三分之二的水槽遮住遮黑,觀察蝸牛的行走方向,結果發展,蝸牛全部爬行到黑暗潮溼的地方。

再觀察蝸牛的味覺和嗅覺,我準備了三杯水,一杯是糖水,一杯是鹽水,還有一杯是醋水,把蝸牛放到透明的大水槽中間,讓學生分別用棉籤粘上這三種不同的水,在大水槽四周分別塗上糖水,鹽水,醋水,仔細觀察蝸牛的去向,最後發現蝸牛爬行到塗有糖水的地方。

把蝸牛放到桌子上爬行,讓學生又用鉛筆去試探蝸牛的各個部位,用手掌敲打桌子,使勁拍掌,最後發現蝸牛的觸角是最靈敏的,而對聲音基本上沒有反應。

這節科學課觀察蝸牛的目標基本完成了,我讓學生把自己觀察蝸牛的方法和過程寫在觀察實驗報告上,然後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關於蝸牛的思考,再畫一畫蝸牛。

下課後,讓學生繼續觀察蝸牛。直到第二天,有的學生告訴我,發現自己餵養的蝸牛開始產卵了,我讓學生再仔細觀察,蝸牛的卵從什麼地方出來的,有什麼特點。

還有的學生告訴我他發現兩隻蝸牛正在交配繁殖後代。我讓學生把這堂觀察蝸牛的科學課寫成一篇作文小練筆題目就是《我的發現》。

通過批閱學生的作文,我發現這節觀察蝸牛的科學課,即培養了學生觀察事物的科學方法,又鍛鍊了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學到了很多有關蝸牛的知識,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把科學課和語文教學相結合,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相關焦點

  •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來了!這是一堂學生思政課、一堂教師育人示範...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抗擊新冠疫情為主題,採用了「雲課堂」的形式,「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三位「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他們都是以「老師」的身份,為全國中小學生上這重要的「第一課」。 這不僅是一堂學生思政課,也是一堂教師育人示範課、一堂國民教育課。
  • 初一作文:一堂難忘的課
    金秋時節,正是菊花爛漫時,老師借菊花給我們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課。周五下午第八節課語文活動課,劉老師讓我們講過胸有成竹等幾個小故事後,說道:「同學們,文與可畫的竹子之所以出神入化,是因為他懂得觀察。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了六杯茶,也想請同學們來觀察觀察。」劉老師端起第一杯菊花茶,神秘地在教室的走道上轉圈讓我們觀察。同學們都睜大眼睛,好奇地湊了過去。一番觀察後,大家都紛紛舉起了手,一位男孩兒站了起來,大聲說:「捲曲的花瓣,在水分的滋養下,輕輕地舒展開,挨挨擠擠地飄浮於水面,金黃的花蕊映滿瞳孔,」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 「這真是一堂專業導航『金課』」—新聞—科學網
    「這真是一堂專業導航『金課』」為什麼要研究生命科學、遺傳學在生命科學中的地位,是這堂課的核心要義,也是講授重點。 15時30分,上課鈴響起。已經站在講臺的包振民開講。 「每一個哈佛畢業生應該受到廣博教育,並且還應在專門的學科方面得到一定的培訓。」一開篇,包振民就引用哈佛大學教學計劃說明中的這段話告誡同學們,首先要注重積累廣博的知識,然後再求「精」求「專」,結合興趣選取某個領域作為自己的深入研究對象。
  • 我市中小學生認真觀看《開學第一課》!這是一堂學生思政課、一堂教師育人示範課、一堂國民教育課
    開學第一課9月1日,我市中小學校如期開學,全市中小學生認真觀看了當晚央視播出的《開學第一課》特別節目。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抗擊新冠疫情為主題,採用了「雲課堂」的形式,「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三位「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他們都是以「老師」的身份,為全國中小學生上這重要的「第一課」。《人民教育》雜誌公眾號評價,這不僅是一堂學生思政課,也是一堂教師育人示範課、一堂國民教育課。
  • 安徽師範大學師生熱議「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
    安青網訊 3月9日下午,教育部社科司與人民網聯合組織「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安徽師大師生齊聚「雲端」,與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這堂大課引起師大師生強烈共鳴。
  • 屈老師中班主題教案《小蝸牛》
    設計背景  初春到來,萬物甦醒,各種小動物開始出來活動。為了讓幼兒更深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用了小朋友們比較常見的小動物蝸牛,生成了本次教學活動主題《小蝸牛》。活動目標  1 認識蝸牛了解蝸牛的一些習性特點。
  • 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課
    …………  3月9日下午,一堂讓千萬大學生同時在線觀看的「現象級」網絡思政課在「雲端」拉開大幕。5027.8萬人次「擠」進直播間,相關網站、客戶端、社交媒體總訪問量達到1.25億人次,這些在疫情期間困擾著不少青年學子的問題也被輪番拋出。
  • 如何觀察英語試聽課?4大誤區,逐一擊破!
    【睿媽語】爸爸媽媽在為小朋友們選擇英語學習機構時,試聽課常常被作為主要參考標準,到底應該怎樣觀察試聽課呢?時間越長越好?
  • 用一堂識字課的標準,來看看「悟空識字」
    用一堂識字課的標準,來看看「悟空識字」 作者:壹品 發布時間: 2014-11-13 10:05
  • 光明日報評論員:這是一堂深刻的思政課
    原標題:這是一堂深刻的思政課 「在這次抗疫鬥爭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現令人欣慰、令人感動。」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號召全社會為青年一代點讚。如今正值開學季,總書記的肯定與勉勵,對於青年一代來說,就是一堂深刻的思政課。
  • 「我能飛翔」 記深山裡的一堂英語課
    (行走中國)「我能飛翔」——記深山裡的一堂英語課新華網合肥10月9日電(記者屈婷 李吶 白斌)40個大山裡的孩子盯著課堂上幻燈片裡背著飛行器的動畫片形象「灰太狼」,大聲喊著「I can fly(我能飛翔)」。原先緊繃的課堂氣氛開始活躍,學生們逐漸放鬆身體,但青年英語教師袁新莉依然緊張,臉脹得通紅,用英語講課又急又快。
  • 網易蝸牛讀書品牌體驗設計
    最近這一年我一直在獨立負責一款全新的閱讀產品「網易蝸牛讀書」的設計工作,包括品牌設計、UI、動效、活動物料設計等。對個人來說,負責一個從 0 到 1 的產品是一件非常有趣而激動的事情。目前蝸牛讀書上線 9 個月,也得到內部和外部的一些認可,iOS 版獲得了蘋果 App Store 「2017 年度精選」「本土佳作」「四月最佳 App」「首頁新品推薦」等 8 次主動推薦,Android 版也獲得了豌豆莢設計獎、金米獎、極光獎、魅斯卡獎等,很受鼓勵,所以這次也想從品牌體驗設計的角度給大家分享一些設計和思考過程。
  • 初一作文600字--難忘的一堂「課」
    初一作文600字--難忘的一堂「課」   難忘的一堂「課」   福建省福州16中初一(2)班陳梅娟   2003年9月26日那一天,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那天,附小六年級的全體師生在風景迷人,寬廣的閩江公園上了一堂特別的課,這堂課的主題是「遊江濱,賞城雕」。
  • 「上帝讓蝸牛牽我去散步」,放下傲慢與偏見,是當父母的第一課
    很多父母都讀過這樣一首詩,叫做《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給了我一個任務,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我嫌棄蝸牛走的太慢。這個想法,正是很多父母對養育孩子的下意識看法。當父母因為和孩子相處而發現更多原來自己沒看到的東西,我們就會知道,也許事情的真相不是上帝讓我們牽一隻蝸牛來散步,而是上帝派了一隻蝸牛來牽我們散步。上帝嫌我們走的太快了,只顧著以後的目標,而忘了身邊的風景,所以派了蝸牛來教我們學會慢一點,我們卻拿著自己慣性的思維去衡量這隻蝸牛。
  • 開學第一課刷屏,是一堂學生思政課、教師育人示範課、國民教育課
    昨晚的《開學第一課》你看了嗎?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抗擊新冠疫情為主題,採用了「雲課堂」的形式,「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三位「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他們都是以「老師」的身份,為全國中小學生上這重要的「第一課」。
  • 蝸牛英語李石:把最好的英文系統教育帶給中國家庭
    2020年12月1日,第12屆網易教育金翼獎頒獎典禮在網易北京研發中心盛大舉行,32項大獎被一一揭曉,300餘名教育界人士齊聚一堂,圍繞「守正破局·創贏未來」這一主題進行熱烈探討。
  • 蝸牛英語李石:把最好的英文繪本教育帶給中國家庭
    2020年12月1日,第12屆網易教育金翼獎頒獎典禮在網易北京研發中心盛大舉行,32項大獎被一一揭曉,300餘名教育界人士齊聚一堂在活動現場,蝸牛英語CEO李石先生接受了網易專訪。
  • 教學設計|小蝸牛(第一課時)
    【過程預設】課前談話     (提前板書:小    牛)     1.猜一猜。     出示帶拼音的老師姓名,引導孩子藉助拼音認字。     2.聊一聊。     (2)做好課前準備。     一、藉助圖片,聽故事     (一)借圖導入,讀好「蝸」字     1.引入小夥伴,板貼蝸牛圖,板書紅色「蝸」字,猜讀「蝸」的讀音,引導孩子藉助圖片猜讀音。
  • 一堂「有溫度」的思政課走進大學
    當天,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教育廳主辦,河南廣播電視臺承辦的「出彩河南人」楷模發布廳進校園活動走進河南師範大學,為河南師範大學及其附中、附小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活動以一堂「有溫度」的思政課為主線,貫穿了整場活動的5個環節。
  • 實驗室裡的一堂思政課
    2020-09-24 09:36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硫酸銅製成美麗玫瑰送給新生實驗室裡的一堂思政課  一次別樣的實驗課成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因為疫情,上個學期的實驗課都是在線上完成的,學生幾乎沒有親自動過手。」南農理學院輔導員老師周玲玉介紹,為了讓大二大三剛剛返校的學生趕緊對實驗熟悉起來,同時更好地迎接新同學,她想到了讓學生們到實驗室動手做特色禮物迎新的點子,並且通過實驗課的課程思政潤物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