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華人憶兒時中秋 傳統手工玻璃紙燈籠再走俏

2020-12-18 中國僑網

大馬華人憶兒時中秋 傳統手工玻璃紙燈籠再走俏

張瑞清製作燈籠已經40多年。(馬來西亞《星洲日報》/陳文強 攝)

  中國僑網9月12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在馬來西亞,中秋節是對當地華人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雖然科技在進步,舊時代的許多東西也隨之被淘汰,但傳統燈籠這種手工藝品,卻仍是許多人難以忘卻的童年回憶。

  馬六甲州雞場街文化坊工委會副主席顏天祿表示,日前自己經過觀音亭街,見到一家老店內掛著一個傳統造型燈籠,便向老闆張瑞清要求在玻璃紙添了幾筆,並買了多個不同造型的燈籠帶回家給孩子。據他回憶,自己兒時總會和朋友一起提著燈籠慶中秋,有些燈籠是自己做的,有些則是在觀音亭街的店鋪裡買的。

  「燈籠就應該用蠟燭點亮,因為蠟燭代表傳承,同時也象徵著照亮前程。我買了幾個傳統燈籠給孩子,也會和他們分享自己小時候製作燈籠的過程。對我來說,這些都是很棒的回憶。」顏天祿說。

  顏天祿認為,現在市面上的傳統燈籠越來也少,塑料和電子燈籠越來越多,但傳統燈籠的意義不是電子燈籠能取代的,因此應該被「保護」起來,才有希望傳承下去。

  店主張瑞清表示,自己跟隨父親製作燈籠已有40多年。中間有段時間市場慘澹,業務曾經一度關停,後來市面上又颳起復古風,一家人才再度投入到傳統燈籠的製作中來。

  「每當聽到顧客說『我爸爸以前買這種燈籠給我玩,現在我也買這種燈籠給孩子玩』時,我都會很開心,這大概就是傳承的美好吧。」張瑞清說。

  對於燈籠的造型,張瑞清透露,目前傳統燈籠造型以12生肖為主,其中龍最暢銷,兔子、馬和狗也很受歡迎。此外,由於傳統燈籠是手工製作,所以每個燈籠都有不一樣的特色。(陳文強)

【責任編輯:李明陽】

相關焦點

  • 大馬一商家堅持中秋節傳統 親手製作狗型燈籠受歡迎
    中國僑網8月30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馬六甲觀音亭街商家張瑞清每年堅持只賣傳統玻璃彩紙或日式紙燈籠。今年中秋節,由於大馬本地製造商沒有製作狗型燈籠,他更親自下手製作一盞盞玻璃彩紙燈籠應節。  張瑞清除了售賣燈籠,也會製作燈籠,每年除了向中國進口或大馬本地商家訂製傳統日式及玻璃彩紙燈籠外,他也會自製玻璃彩紙燈籠。
  • 大馬八旬華裔燈籠伯伯堅守傳統 遺憾後繼無人
    雷發鑫把做好的玻璃紙燈籠逐一掛起欣賞,想到今年中秋節這上百個燈籠將在檳島綻放文化之光時,他露出欣慰的笑容。來自霹靂州華都牙也的雷發鑫今年81歲,2016年的這個時候,他帶著製作傳統燈籠的工具和材料,坐了13個小時飛機去到英國,親手做了20多個玻璃紙燈籠,讓幾個在外國出世的孫兒提著傳統燈籠過了一個很「中華」的中秋節。雷發鑫做的龍形燈籠有「飛龍在天」的氣勢,須耗兩三天才能完成。
  • 傳統年貨最招人 電燈籠賣不過手工製作紙燈籠
    傳統年貨最招人 電燈籠賣不過手工製作的紙燈籠近日,新文化記者在歐亞超市、中東大市場、北方市場等商場發現,臨近春節,市民紛紛為迎新春做準備,對聯、剪紙、燈籠、中國結等年貨火爆熱銷。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剪紙、對聯、燈籠、中國節都以紅色作為主色,並且大都以「福」字、「喜」字為圖案。據某攤主介紹:今年,中國結、對聯、「福」字銷量一路上升,而價格與去年沒有太大變化,銷售情況良好。電燈籠賣不過紙燈籠近日,記者在北方市場看到,今年一些民間傳統手工藝製作的紙燈籠,頗受廣大市民青睞。
  • 外形為巨大銀色球體 靈感來自中秋傳統紙燈籠
    當太陽出來的時候,透過玻璃面板能看到市中心和標誌性的海濱景觀。到了晚上,整個球體都會微微發光,這一設計模仿了傳統的紙燈籠,在新加坡,華人們的中秋節習俗與國內不太一樣,新加坡慶祝中秋節的方式是與家人團聚、提燈籠賞月以及品嘗月餅。建築頂部的窄縫允許自然陽光進入,並形成玻璃彩虹的景觀。
  • 教你中秋紙燈籠的做法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中秋節有很多習俗,其中製作中秋紙燈籠就是其中的一項。這則經驗中,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中秋紙燈籠的做法。
  • 華人過中秋:看花燈、品酒吃月餅,洋女婿湊熱鬧
    中秋團圓,少不了華人的洋女婿們,他們被中華文化吸引,把傳統節日過個遍。南加僑團代表胡燕秋和洋老公結婚十幾年了,每年都在一起過中秋賞月、品茶吃月餅,其樂融融。美國洛杉磯大華超級市場琳琅滿目的月餅專櫃吸引顧客。中新社發 毛建軍 攝  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促成海外別致的中秋慶祝活動。
  • 評論:手工燈籠靠「節」走俏 誰來傳承?
    臘月裡,西安市場傳統的手工燈籠少多了,西安市周邊的「燈籠村」為應節慶,老手藝人又一次扎、編、糊、系,眼看著身邊的傳承稀稀落落,不免傷感。  春節前後 手工燈籠走俏  西安市灞橋區塘村的燈籠手藝人王學坤與老伴張淑雅已是古稀之年,獨愛編制傳統篾子燈籠「火葫蘆」。
  • 可摺疊的紙燈籠手工DIY製作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上面的藍色字體「幼兒創意小手工」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百年來,華人在大馬的生活是怎樣的?
    這裡,你可以找到濃鬱風情的圓頂清真寺,殖民時期的英式建築、荷蘭特色的紅屋,還有獨具風韻的古典中式木結構建築……在馬來西亞的旅程極有可能會是一場充滿奇妙經歷的萬國建築博覽大會~常說「海水到處有華人」,華人的腳步遍及世界。大馬華人不僅在社會的舞臺上大放異彩,還用最執著的信念,傳承著中華文化。
  • 幸運網友可口可樂館過中秋獲手繪紙燈籠(圖)
    幸運網友世博園過中秋獲贈中秋紙燈籠中新網上海9月22日電(記者 陳婷婷)中秋佳節,世博園依舊人潮滾滾。6名幸運網友「搭成」展館直通車駛入世博浦西園區的「可口可樂快樂工坊」,度過別樣的「世博中秋」。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異,可口可樂快樂工坊」特別為設計了「中秋分享快樂之旅」,幸運網友家庭不僅尊享貴賓禮遇暢遊場館,全程領略了可口可樂延續125年的快樂理念;同時,還親身參與了各式中秋特別活動,與現場遊客一同分享了溫馨多彩的節日氛圍。
  • 大潤發月餅搶「鮮」上市 手工現烤開始走俏
    (原標題:大潤發月餅搶「鮮」上市 手工現烤開始走俏) 中秋未到,月餅先行
  • 製作簡單內外雙層紙燈籠教程,利用卡紙,做出五彩鮮豔的手工作品
    製作簡單內外雙層紙燈籠教程,利用卡紙,做出五彩鮮豔的手工作品。元宵節已經過去,春節也告以段落,不知道寶寶們有沒有從假期中調整好狀態呢?家裡工作的出門工作,做生意的做生意,讀書的小朋友們也要重回學校。生活恢復平靜,那就需要生活小手工製作來豐富生活。
  • 和孩子做一盞燈籠 來希子一起歡慶中秋 (附詳細教程)
    慶祝傳統節日不但讓孩子在特定的日子裡表達崇敬之情,享受到他們期待的喜悅,而且也讓孩子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期盼和嚮往。,我們帶著孩子一起做傳統食物,給孩子講節日的傳說與故事,和孩子一起唱誦與節日相關的詩詞童謠,給孩子做小手工表達對他的祝福,所有這些都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
  • 大馬不可錯過的「清朝」豪宅學問大!
    答:在大馬土生土長的華人我們稱之為「峇峇娘惹」。從15世紀開始,早期華南移民帶著中國文化前往大馬,他們在這個國家定居生根並與當地人通婚,逐漸形成一種和大馬本土文明兼容的「土生華人文化」。峇峇娘惹是一個馬來語的音譯介詞,土生華人男性稱為峇峇,女性則為娘惹。
  • 中秋佳節創意手工DIY燈籠,和孩子一起做!棒棒的~
    馬上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了。今年的中秋佳節你將如何度過呢?中秋節玩燈籠可是我們國家很多地方的傳統。所以如果要讓孩子在節日氛圍裡既能感受傳統文化,又能讓孩子動手動腦,激發創造力。和您的孩子一起動手製作一個可愛又創意滿滿的中秋燈籠那是再合適不過了!1、卡紙燈籠吊飾準備材料:塑料捲紙筒,彩色卡紙,膠水,剪刀,繩子。
  • 新澤西華人熱衷中國傳統中秋節
    暑期一有機會,他準會讓孩子們回老家杭州度假,此外就是格外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特別是中秋節。  在周先生的孩子們的記憶中,父親每年中秋都會早早給他們買月餅回家來,還會在中秋節那天,做很多的中國菜餚,叫上住在一條街上的華人鄰居來家裡吃月餅。
  • 手工月餅長沙走俏:DIY月餅成新寵 模具網銷破萬_消費參考_湖南消費...
    華聲在線8月31日訊 中秋將至,月餅成了人們近期走訪親友時的禮品。記者走訪發現,較之於新晉「網紅」小龍蝦月餅及被黃牛黨炒的身價倍漲的巢娭毑月餅,手工製作DIY月餅同樣在長沙走俏,備受市民青睞。 上周日,在長沙模樣烘焙課堂,愛好烘焙的白領,結伴體驗的母女……一堂招牌手工月餅課人氣爆棚。 長沙廖女士告訴記者,「自製月餅不同於流水線上的產品,手工月餅可以確保沒有添加劑,糖、黃油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來定量。所有流程都自己把關,可以讓家人吃的更放心。」 「我就是為了學會流程和配方,以後可以在家裡琢磨著自己做。」
  • 阿德萊德舉辦盛大「華人中秋文化藝術節」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坎培拉9月10日訊(記者 翁東輝) 9月8日,一場盛大的「南澳華人中秋文化藝術節」在南澳大利亞首府阿德萊德市成功舉辦,20多個南澳華人社團參與組織節目演出。當天上午,來自南澳州各地的華僑華人以及當地民眾兩千多人,陸續聚集到南澳華聯會所在地,共同慶祝中秋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