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手工燈籠靠「節」走俏 誰來傳承?

2020-12-19 央廣網

  臘八之後便是年。農村集市、城市街區年味十足,年貨琳琅滿目。外甥打燈籠、大紅燈籠高高掛、正月十五雪打燈說的都是燈籠。新年、新春掛燈籠的風俗,從古沿襲至今。臘月裡,西安市場傳統的手工燈籠少多了,西安市周邊的「燈籠村」為應節慶,老手藝人又一次扎、編、糊、系,眼看著身邊的傳承稀稀落落,不免傷感。

  春節前後 手工燈籠走俏

  西安市灞橋區塘村的燈籠手藝人王學坤與老伴張淑雅已是古稀之年,獨愛編制傳統篾子燈籠「火葫蘆」。王學坤老人說:「我們每年要做4000多個燈籠,最旺時「火葫蘆」掛編半個西安城,周邊農村過年、過喜事都愛訂購我們的燈籠。春節前趕工扎制的比平常多好幾倍。」

  記者在西安市灞橋區白鹿原上的「燈籠村」看到,春節臨近,白鹿原上編制燈籠手藝人夜以繼日正在忙碌地扎制各種燈籠。

白鹿原上的篾子燈籠

  白鹿原的「長命富貴燈籠」已有百年歷史,在灞橋、臨潼、周至等農村頗受歡迎。燈籠骨架用的是竹子,裱糊紅紙,寓意四季紅火、節節高、長命富貴。王學坤老人說:「長命富貴燈籠用15根竹篾子紮起來,一個空填一個空進行編制,展勻分枝,表示走向四面八方;120根篾子編成360個孔,代表一年,將編好的燈籠架子烘烤定型,燈籠腰身裱糊一圈紅紙,一個長命富貴燈籠完成了。」

  與白鹿原上的竹蔑紙燈籠相比,西安市雁塔區三兆村的燈籠則多銷往西安城區、省外及國外。自漢代有了元宵節後,長安城人家過年都要掛花燈以示喜慶。 「三兆村燈籠」一度成為西安的名片。三兆村的燈籠是金屬骨架、外裹綢布,扎箍、裹布、貼花、掛須,臨近春節,訂單會多一些。

  以節為令 做燈籠不掙錢也沒人學

  塘村老藝人王學坤告訴記者,家裡編制燈籠,是養家餬口的手藝活。年輕人因耗時間、來錢慢,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老伴張淑雅說:「一個燈籠幾塊錢,到現在也才幾十塊錢。」

西安市三兆村製作大燈籠 圖片來自西部網

  三兆村的一位村民說:「兩米高大燈籠,製作花了兩天時間,也就賣100元,什麼都漲價了,可這燈籠還是幾年前的價。」 上世紀八十年代,三兆村村民春節前到外省去做三四個月燈籠,收入高成為萬元戶,名噪一時。如今,三兆村的燈籠經過多年試驗、改進,美觀大方,但訂單不固定,願意學習傳承、從事經營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手工製品為節慶添彩 衰落式微

  王學坤、張淑雅老人如今是蔑子燈籠的「非遺」傳承人,還會參加一些「非遺」展會,進校園。年輕人表示願意學,卻沒人願意從事這個行業,老人擔心「絕活」手藝會失傳。

西安市街頭迎新春的燈籠裝扮

  傳統手工燈籠曾經名噪一時,在工業化、市場化衝擊下,已經完全靠「節」吃飯,只能在春節前後短暫走俏,手藝的傳承、工藝的發展陷入困頓。老手藝人們堅守傳統、苦苦支撐,只能精做賤賣。「非遺」普遍式微、走不出小作坊,沒有與時代、科技同步,老手藝不容易做大做強,只能眼看著這些 「絕活」手藝成為博物館裡的陳列品、影視劇的「化石」。(作者:央廣網陝西頻道)

相關焦點

  • 大馬華人憶兒時中秋 傳統手工玻璃紙燈籠再走俏
    大馬華人憶兒時中秋 傳統手工玻璃紙燈籠再走俏
  • 「手工燈籠,既是手藝更是情懷」
    「小時候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場所,所以每天放學後,我只能待在店裡看著爸爸做燈籠。」耳濡目染下,彭少英也喜歡上了這項手藝,便跟著爸爸學習,並一直堅持到現在。  1995年,彭少英來到光孝路開了這家「天就行」,25年來幾乎天天都泡在店裡。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是「一年365天,幾乎天天都在做燈籠」。由於每一隻燈籠都需要手工製作,別看這些燈籠款式簡單,但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
  • 潮陽金浦手藝人鄭義20餘年堅持手工製作油紙燈籠
    春節臨近,市場上燈籠的身影也漸漸多了起來,其中不乏手工燈籠。做工精細的油紙燈籠是潮汕民間一種雅俗共賞的實用工藝品,更是舊時老百姓辦紅白事必不可少的傳統用具。然而,仍有一些民間手工藝人對這種傳統的油紙燈籠,有著一份堅守的情懷。他們靠著自身單薄的力量,堅守著讓人無法割捨的傳統和牽掛,潮陽金浦的鄭義便是其中的一員。在潮陽金浦南門新市場內,有一家不起眼的紙質燈籠店。一走進這家小店,就能聞到瀰漫在空氣中的一股濃烈的桐油味,牆上掛滿了各式各樣已經成型的燈籠。店主鄭義夫婦正在做油紙燈籠,抹漿糊、撐圓、糊紙,兩人分工明確。
  • 幼兒園手工作業—中秋節燈籠製作
    之前我們家卡卡寶貝還沒上幼兒園的時候就經常聽身邊的朋友們吐槽幼兒園布置的手工作業就是為家長布置的,唔……說實在的,我跟卡卡爸爸還蠻想體驗一次幼兒園手工作業的。終於熬到我家卡卡上幼兒園了,老母親也長籲一口氣。
  • 親子手工,和孩子一起做中秋節燈籠,快快樂樂過中秋
    在中秋節之前,人們要做各種各樣的燈籠,到過節這一天,要掛起紅燈籠,孩子們也要玩花燈,讓節日氣氛更加濃鬱。中秋節做燈籠,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燈籠還有幸福團圓,人丁興旺的美好寓意。燈籠的形狀顏色多種多樣,最經典的是大紅的圓圓的燈籠,掛上有喜氣洋洋的感覺。
  • 幼兒園中秋主題手工,創意手工燈籠大製作
    陪孩子做一個好看的燈籠,是項美妙而快樂的活動,不僅可以將傳統的習俗繼續傳承下去,也寓意著生活的美滿與幸福。分享幾款中秋節主題手工,有難有易,拿走不謝哈。塗鴉燈籠這是最簡單的一款中秋燈籠,做好主體之後全憑孩子創意發揮
  • 西興手工燈籠挾古風入滬
    手拿數股篾絲,穿針引線般編織出一具竹製燈骨,隨後包上特別的「桃花紙」,再刷上薄薄一層米水,裱畫,裝上燈架,一盞最具古樸風味的手工竹燈就在民間藝人靈巧的雙手中誕生了。現場嘉賓對此無不嘖嘖驚嘆。  據悉,西興手工竹燈在宋朝時期名震中華,南宋宮廷所用的燈籠幾乎均出自西興人之手。
  • 濱江社區開展「繽紛冬日」之手工製作燈籠活動
    為了讓孩子充分感受節日的氣氛,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未成年人動手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1月25日下午,濱江社區聯合十一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繽紛冬日」之手工製作燈籠活動。活動開始,社工向孩子們分發手工製作的材料,他們一拿到材料,就開始動手了,有的在燈籠上進行彩繪,有的在燈籠上用各種彩紙做粘貼畫等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沒過多久,一個個燈籠成品新鮮出爐,孩子們拿著自己的作品興奮地觀賞著,還不停地與其他同學互相交談,講解自己的燈籠創意,現場氣氛熱烈活潑,孩子們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 夫妻檔西安街頭制手工燈籠 最害怕手藝後繼無人
    在西安市雁塔區樂遊路路口,他和老伴王粉團擺了一個小攤位,專門賣手工燈籠。他的活是破篾子,老伴負責編。「手工燈籠現在很受歡迎,不少人路過這都會買一兩個,順便看看我們怎麼做。」  生意不錯,王西學喜上眉梢,「正月十五掛燈籠,希望大家掛上我的燈籠,這一年都紅紅火火。」  夫妻分工做燈籠  王西學已經記不清,這是自己第幾年正月間在西安街頭賣燈。但燈籠他已經做了40多年。「我和老伴都是長安區炮裡村人。
  • 【手工燈籠】喜慶又簡單!10分鐘讓你學會4種手工燈籠做法
    本文導讀 不管是過年還是節假日,燈籠都是幼兒園必不可少的手工之一,怎樣製作燈籠才有創意呢???今天小莉老師就來教大家4款非常漂亮有創意的燈籠手工,一起跟小莉老師動手製作吧!
  • 莆田鄉村老人60年堅守傳統手工,一年做4000個手工油紙燈籠!
    莆仙方言中,「燈」與「丁」,「竹」與「德」同音,竹子做的燈籠代表了「財丁興旺」,「德澤綿長」,在莆田地區深受老百姓喜歡。對大多數莆田人而言,油紙燈籠見得多,製作過程卻甚少接觸。我們走進東海鎮東沙村,通過鏡頭記錄製作傳統油紙手寫燈籠背後的繁複工序,一起感受來自老一輩的沉甸甸的傳承。
  • 陝西7旬夫婦手作傳統燈籠 傳承300餘年供不應求
    春節將至,西安白鹿原孫家溝村編制手工燈籠的手藝人王學坤和張淑雅夫婦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的時候,近期每天都會有早早預定或者前來購買的顧客登門。自小做燈籠至今,年逾七旬的兩位老人如今已是手工燈籠非遺傳人,他們製作的手工燈籠,遠近聞名、供不應求。 今年已經78歲高齡的王學坤老人,祖上幾代都是做燈籠為生,傳承至今已有300多年。而王學坤老人自幼就跟隨長輩學做燈籠,到如今也已經有60多年。老伴張淑雅老人今年已76歲高齡,同樣也是從小時候就開始學編燈籠,一直到現在也有50多年了。 兩位老人編制的燈籠叫長命富貴燈籠,又叫紅罐燈籠、火葫蘆燈籠。
  • 親子手工|狗年燈籠
    本頁內容來自【夏月故事會】合作夥伴【幼兒園戰略聯盟】微信公眾號一轉眼2018狗年的春節就要來了。春節過後馬上又到了鬧花燈的元宵節了。那麼今年小朋友打算打著什麼樣的花燈呢?不妨跟著小編一起來製作一款新穎創意的狗年手工燈籠吧。方法也很簡單,只要4步就可以完成了。讓我們一起來嘗試下!
  • 紅紅火火迎新年——涉縣這個村打著「燈籠」奔小康
    年關將至 燈籠走俏在涉縣更樂鎮張家莊花燈廠內,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為客商加緊趕製花燈,三個一群、五個一組,有的製作大型機械燈,有的忙著手工製作小花燈,確保訂單如期完成。花燈廠廠庫裡,不少工人們忙著撐骨架、穿燈罩、粘金條、安穗子,將做好的一對對大紅燈籠裝箱,送往全國各地。
  • 手工小燈籠製作_達人分享兒童燈籠製作方法
    【中外玩具網9月24日訊】中國傳統節日中秋、元宵、春節等少不了熱鬧喜慶,而燈籠花燈也成為自古至今的遊樂觀賞活動之一,提著小燈籠走街串巷樂趣多多,但市場上的燈籠精緻漂亮卻少了份人文情懷,愛的味道,不如親子家庭間手工製作小燈籠來得有趣。那不少朋友納悶如何快速簡單製作出小燈籠呢?下面隨小編一起看看達人們如何手工diy小燈籠的?
  • 用氣球就能手工製作燈籠 簡單!
    燈籠製作方法教程是最近比較受歡迎的一類手工製作教程哦,這主要是因為元宵節馬上就要到來啦,所以我們需要燈籠來裝飾和提升一下節日的氣氛。這裡推薦的這個手工製作教程就是一個相當精彩的簡單氣球手工燈籠的製作教程,利用氣球本身的結構完成一個獨特的手工燈籠的製作,簡單的設計讓你體會到手工製作的神奇魅力。簡單氣球手工燈籠製作方法教程第一步:準備基本的材料和工具。氣球燈籠手工製作教程第二步:調配白乳膠,白乳膠最好能夠以1:4的比例和水混合之後再使用。
  • 廢可樂瓶手工製作公雞燈籠,創意手工
    想學什麼樣的手工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給我們!廢可樂瓶手工製作公雞燈籠,創意手工生活中喝過的礦泉水瓶子與可樂瓶子,實在太多,隨著國家對於環保的提倡,對環境的保護,很多的喝過的飲料瓶子都規矩的堆放在家裡固定的角落,那麼對於礦泉水瓶可樂瓶子來說,還有沒有利用的價值了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一篇關於廢棄瓶子製作公雞燈籠的教程,當礦泉水瓶的製作能夠和燈籠製作方法進行融合之後,最終帶來的效果肯定會更好的哦
  • 元宵節燈籠手工製作圖片
    元宵節燈籠手工製作圖片2017-01-29 00:20:3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元宵手工製作是當天活動之一,尤其是可愛的燈籠製作很考驗工夫。一般燈籠師傅要提前花幾周的時間準備遊園的燈飾,才能做出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元宵節燈飾的。
  • 「親子創意手工」手工梅花燈籠,裝飾太美了 含教程~
    梅花燈籠先來看看這款喜慶的梅花燈籠。準備材料:燈籠、中國結、不織布、絨球、墨汁、紅繩。製作步驟:取一個白色的燈籠,用墨汁在上畫出樹枝的輪廓。用剪刀將不織布從外向內旋轉剪開(類似於螺旋剪),再由內向外,卷出花的形狀,然後用熱熔膠槍固定住。將做好的小花,錯落有致地貼在樹枝周圍,也可以加上不同的花,會更豐富一些。
  • 傳承100多年的許昌非遺——本庄燈籠製作技藝
    本庄燈籠製作技藝是中原一帶優秀的民間手工技藝,於2019年入選第五批許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現在,不是過年才掛燈籠,很多企事業單位、美麗鄉村把燈籠當成烘託喜慶氣氛的必備物品。」本庄燈籠製作技藝傳承人本改性說。本改性今年72歲。談及本庄燈籠製作技藝,他說,燈籠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他家祖上製作燈籠,起源於1912年前後,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通過口傳心授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