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人來說,買房是人生的一大難題,首付、還貸以及日益見漲的房價,都在鞭策著大家努力賺錢,然而,最讓人鬱悶的還是買房時的公攤面積,花了100平米的錢,卻只買到一個70平米左右的房。看到這裡,或許就有人會問了,公攤面積是什麼?公攤面積是怎麼計算的?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公攤面積,畢竟每平方米都是錢。
一、樓盤的哪些部分屬於公攤面積?
所謂公攤面積,官方解釋一大堆,簡單來說就是整個大樓的公共區域加起來,分攤到每戶頭上分別是多少面積。
很多人意識裡都認為公攤面積只有電梯和過道。其實不止這些,根據《房產測量規範》的相關規定來看,以下這些部分都屬於公攤面積:
電梯井、樓梯間、前廳及電梯、門廳和公共、管道井、走廊、垃圾道、堂門、消防通道、水泵房、配電室以及值班警衛室等,為整棟建築服務的物業管理用房和公共用房等,以及每套房子與公用建築空間之間的分隔牆和外牆,一般公攤面積是牆體面積的1/2都屬於公攤面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下這些空間則都不屬於公攤面積:
樓盤賣房自己用的房子以及單位自己經營的房子;車道、非機動車庫(或者是機動車庫)、其他獨立使用空間以及地下室;為多棟建築服務的警衛室、包括物業管理的管理用房等。
另外,還需要注意一點:同一個小區的不同樓棟、不同樓層,公攤面積都可能有所不同。
二、不同類別的住宅,它的公攤面積比例是不同的
在正常情況下,不同類別的住宅公攤比例是不一樣的,7層以下的住宅公攤率為10%左右,而樓層越高公攤的面積就越大,即高層的用戶就會多出一部分錢,室內的實際面積反而不會增加。
這主要因為高層多加了電梯、安全通道等公用設施,比如33層住宅的公攤率為25%左右,因此費用就昂貴了起來。
三、公攤面積怎麼算?
在買房時,你不知道公攤面積該如何計算?其實,很簡單,公攤面積一般是這樣計算的:通常用各單元參加公攤的建築面積乘以分攤係數,就可以得出各套房屋的公攤面積。當然了,這需要公攤的面積要由產權部門測繪隊實地測量。具體公式如下:
住宅樓公攤係數=需要公攤的共有建築面積總和除以參加公攤的各單元的建築面積總和。
四、是不是公攤面積越小越好呢?
並非如此,如果公攤面積過低的話,那麼就意味著配套的公共設施的規模會縮減,這樣一來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業主的生活品質,為生活帶來一些不方便的地方。在購房的過程中,因為買房者對公攤面積的把握不夠準確性,所以就會有很多人被開發商套路,從而產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