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第一次獨立,是怎樣失敗的?如果此人不走,它能獨立嗎?

2020-12-19 講史論教D

【外蒙古第一次獨立,是什麼時候?促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眾所周知,現在的蒙古國在清朝時曾是我國的一部分領土,它是在1921年宣布獨立,到了1924年才正式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到1992年才改名叫蒙古國。其實,在蒙古國獨立的道路上,上面的時間線是非常粗線條的,它早在1921年獨立之前,就曾經在1911年時搞過一次「獨立」,只是因為遭到內部的強烈反對,才被迫取消進一步的獨立行動。那麼,外蒙古的第一次獨立行動具體是怎麼回事?為何非要獨立,又是怎麼被迫取消的呢?下面,就說一說外蒙古的這段歷史。

1893年2月時,在蒙藏等地活躍著一些沙俄的間諜性質的人員,其中有一個叫作巴德瑪耶夫的人,他向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上奏了一封"萬言書"——《關於俄國東亞政策的任務》,該內容被後世稱為"巴德瑪耶夫計劃"。他極力用顛覆手段將「蒙藏漢之全部東方和平地併入俄國」。沙俄政府很支持這個無理的擴張計劃,很快就批准了,並撥出經費支持。有了錢就不愁沒人出力,所以很快就有大批間諜湧進外蒙古的一些關鍵地方。1904年開始的日俄戰爭,使沙俄在東北的勢力因戰敗而被迫收縮,所以,他們反而更加全力地經營起了外蒙古的事,開始收買一些大活佛和上層的蒙古王公,為實施日後的陰謀奠定基礎。

1911年前後,當中國民主革命逐漸進入高潮時,沙俄政府認為時機已逐漸成熟,所以他們開始悄悄命令駐庫倫的總領事,策動活佛開始「獨立」,當時凡有不服從者,全「由俄人強制執行之」。

1911年7月時,在俄國總領事的唆使下,土謝圖汗部副將軍杭達多爾濟親王等人開始實施「鬧獨立」的行動,他還前往彼得堡拜見了沙皇,當面向其請兵對他進行援助。面對這樣甘願為沙俄出力的狗腿子,他們自然喜歡,沙皇下令,由伊爾庫次克軍區撥給他步槍一萬五千支、軍刀一萬五千把、子彈七千五百萬發,並由財政部饋贈給活佛二百萬盧布,以支應搞「獨立」的經費所需。

武昌起義爆發後的一個多月時,沙俄派出八百人的軍隊侵入到清軍駐守的庫倫。12月1日,外蒙古的上層王公博克多哲布尊丹巴發布了《告蒙古人民書》,並宣布「獨立」。沙俄的總領事指揮俄軍與蒙軍聯軍,強行收繳了駐守庫倫清兵的槍械,佔領了衙署等機構。16日時,哲布尊丹巴舉行了登基大典,自稱「日光皇帝」,取年號「共戴」,同時他還向呼倫貝爾和內蒙等地發出了《勸降書》。到28日時,外蒙古正式對外宣稱獨立,沙俄則成為外蒙古的保護者。

清朝以來,外蒙古一直都是中國領土,雖然當時的民國政府剛剛建立,但這塊領土的屬性自然不會被允許輕易改變。所以,孫中山發專電告誠外蒙的各王公,明確指出:「俄人野心勃勃,乘機待發」,絕不可以信賴。但沒有強大的軍事支撐,這種告誡又怎麼會輕易起作用呢?

1911年,外蒙古實行所謂的「獨立」後,沙俄以曾給予他們資助,需要「報償」他們為由,把外蒙古幾乎所有的主權以及資源都攫奪到手,這使得廣大的蒙古人民災難深重,所以,他們對蒙古王公的這種「獨立」表示強烈的不滿。

但沙俄和外蒙當時還是籤訂了《俄蒙協議》,外蒙古王公憑藉沙俄提供的武器、貸款、軍事人員等,裝備和訓練了一支「蒙古旅」,企圖繼續對抗北洋政府。1913年初,在俄國顧問指揮下,這支「蒙古旅」還開始了遠徵內蒙的行動,結果遭到包括眾多王公喇嘛在內的各階層人民的強烈反對,這種不得人心的舉動必然招致慘敗。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沙俄被迫將主要力量轉向歐洲戰場。北洋政府藉機與沙俄和外蒙古再次進行談判,最終在1915年6月,三方籤訂了《中俄蒙協議》,沙俄無奈重新承認外蒙古為中國領土,北洋政府也無奈地承認了外蒙古的自治,就這樣,北洋政府算是再次勉強保住了法律意義上對外蒙古的主權。這一現狀一直持續到1919年,北洋政府應外蒙古「自治政府」的要求取消自治。後來,隨著守邊西北的徐樹錚率軍回關參加軍閥內戰,導致對外蒙古的控制力下降,最終在1924年,徹底失去了外蒙古。如果沒有內部的軍閥混戰,徐樹錚能夠多在那裡駐紮幾年,外蒙古可能沒那麼容易獨立了。

外蒙古的獨立,既有當時北洋政府統治疲弱無力的原因,也有沙俄策動的原因,如果當時北洋政府有力量控制邊疆地區,外蒙古一定沒那麼容易獨立出去。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沒有國家的強盛,就不會有足夠的邊疆控制力。

相關焦點

  • 外蒙古要獨立,徐樹錚撂下三句狠話,第二天外蒙古無條件「撤治」
    康有為視他其雄略足以橫一世,其霸氣足以隘九州,而袁世凱卻稱此人傲岸自是。徐樹錚雖是文人出身,但是其人行事霸道至極,而且驕縱狂傲,天下之中誰人也不服,但唯獨對段祺瑞忠心耿耿,同時此人能力出眾,為國家收復外蒙,最後卻被當街槍殺,一代能臣最後落得慘死,其中隱情便由筆者一一道來。
  • 中國歷史:俄國策動外蒙古「獨立」與分裂蒙古
    1911年7月,杭達多爾濟親王糾集四盟王公,在庫倫召開會議,密議外蒙古「獨立」。會後派「代表團」赴俄,並許以優惠貿易、修築鐵路、開辦郵政、印刷鈔票、設立軍事學校等種種特權,換取俄國對外蒙古「獨立」的武力支持。很快沙俄派兵千餘人進入外蒙古,清政府被迫於9月13日停辦新政。10月,沙俄又要求清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不在外蒙古駐軍和建立行政機構;不得到俄國同意不準在外蒙古進行任何改革。
  • 獨立了不到100年,在外蒙古的10幾萬漢人,竟然無跡無蹤!
    實際上,在近代中國的歷史上,外蒙古是屬於中國的領土,然而在清政府時期因為管轄不當,清朝後期沒落衰敗,外蒙古開始尋求自己的出路,為了更好的發展,外蒙古自己開始獨立。蒙古國建國到至今也不到100年左右,不過就算是外蒙古為了自身的發展要獨立建國,但是在那當時在外蒙古的疆域中也還有擁護清王朝統治的漢人。
  • 外蒙古獨立不到100年,滯留的10多萬漢人哪裡去了?結局你想不到
    蒙古國,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外蒙古,是一個被中國和俄羅斯包圍的國家,面積為1,564,116平方公裡,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19大的國家,人口約300萬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蒙古國建國不到100年,1911年清朝滅亡後,蒙古宣布獨立,但未得到國際承認,直到1921年在俄羅斯的控制下獨立。當時還未從中國獨立出去的時候,那裡也生活著十幾萬漢人,那當時的十幾萬漢人現在的情況如何,又去到哪裡了呢?
  • 外蒙古獨立後,在那生活的十幾萬漢人去哪了?他們的結局令人唏噓
    在晚清時期,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西方列強燒殺掠奪,強佔了不知道多少中國領土,單單沙俄就侵佔了中國15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而且那個時候外蒙古正式與中國破裂的時間,蘇聯趁機而入暗中支持外蒙古,1924年在龍骨終於得償所願獨立建國,外蒙古與哈薩克斯坦相比都是被夾在兩國的中間發展一直停滯不前
  • 沙俄血腥男爵恩琴,外蒙獨立的始作俑者,800騎兵打垮北洋駐軍
    提到外蒙獨立,很多國人心裡就會隱隱作痛,它是每個國人心中無法言說的傷,可對於外蒙獨立的過程,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又知之甚少,似乎民國年間紛亂不休,蒙古不顯山露水的就獨立了,覺得很突兀。在歷史上,蒙古獨立的始作俑者,是俄國末代男爵恩琴,出生在奧地利,還是個藏傳佛教信仰者。
  • 獨立的孩子走得更遠,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晚上能不能自己睡覺?敢不敢自己去上學、出遠門?,是不是能夠獨立思考、有主見,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尤其是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怎樣對各種各樣的信息進行判斷?怎樣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都顯得尤為重要。
  • 歷史上,外蒙古曾是中國的領土,那它是在誰手裡被劃分出去的?
    接著,俄蒙聯軍包圍了蒙古辦事大臣衙門,解除了清軍的武裝,把辦事大臣和其隨從人員全部押送處境,入侵內蒙古。但是,外蒙古這次的獨立,清朝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並不承認。在全國人民強烈的要求下,袁世凱出兵,花了三年時間才收復內蒙古,外蒙古卻沒有收復。1913年,沙俄當局迫使北洋政府籤訂《中俄聲明》。
  • 清朝末期動蕩不安,為什麼邊疆地區不趁機獨立,全因清朝手段高明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打了兩年的時間,最後以清朝的失敗而告終,籤訂了《南京條約》。之後清朝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那些年獨立公投的國家:需強大實力才成功
    因此在魁北克的社會文化中,試圖從大英國協國家中獨立出去的傾向一直都很強烈。這種傾向在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變成強大的政治推動力:新成立的魁北克黨公開提出魁北克獨立問題,並將獲得政治主權列入黨綱。不過魁北克的獨立也不是徹底獨立:它更多是要求政治主權,而在與加拿大的經濟貿易等方面則希望能保持現狀,很有些兩頭好處都想佔的意思。
  • 第一次獨立開車,在想什麼?
    只好我開回,第一次獨立,開車真緊張,但又沒辦法,確實硬著頭皮開,機場送客區有規定,停靠時間幾分鐘,所以還未到達送客區前,就換我開車了,當到達送客區時,老公匆匆下車,背起行囊,直奔登機處,而我緩慢的,駛出送客區,路線較複雜,一不小心就,會開錯出口,我認真聽導航跟著導航走,結果順利地駛出送客區,從上海浦東回,不走高速路,耗時三小時,第一次挑戰,獨立開車回。
  • 獨立學院能考研嗎?獨立學院的考研,找到正確打開方式很重要
    獨立學院能考研嗎?對於這樣一個問題,可能有一些人覺得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從現行的考研政策講,即使是專科的學生都有考研的機會,更何況有著本科辦學資格的獨立學院。獨立學院能不能考研,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為何又會成為問題呢?這就要從一些學生和家長對獨立學院的認知誤區說起。
  • 蘇聯為什麼讓外蒙獨立,反而吞併了唐努烏梁海呢?
    關於外蒙,蘇聯是鐵了心的要讓其獨立建國,雖然蒙古大部分時間裡是蘇聯的附庸,但畢竟沒有直接吞併。而唐努烏梁海卻被一口吞下,成為了蘇聯的一部分。那麼蘇聯為什麼讓外蒙獨立,反而吞併了唐努烏梁海呢?蘇聯對蒙古的定位是明確的,就是一個夾在中蘇之間的第三方,就像當年史達林說的那樣,他們看中了蒙古的戰略地位,一方面可以保護蘇聯的西伯利亞鐵路這條大動脈,另一方面可以保護蘇聯的腹地。外蒙人口眾多,並不像中國其他的邊疆地區那樣,一點點被俄國蠶食,還被俄國通過移民、驅趕甚至殺戮等手段,改變了當地的民族結構。
  • 「內蒙古」和「外蒙古」在文化上有什麼差異?語言都是共通的嗎?
    目前,內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自治區,外蒙古也是蒙古共和國,那麼內蒙古和外蒙古有什麼文化差異呢?那麼今天我們來聊一下「內蒙古」和「外蒙古」在文化上有什麼差異?語言都是共通的嗎?首先,畜牧業是蒙古的傳統產業,但現在,在外蒙古,採礦業已經成為第一產業,而在內蒙古,為了保護自然生態,有效地進行放牧,這仍然是壯觀的,其次,外蒙古的服飾和生活習慣與內蒙古有很大的不同,當你走在蒙古的邊境上,你會發現帶有俄羅斯元素的色彩更多,很難看到帶著錦帽和貂的蒙古服飾。
  • 二十世紀蒙古風雲人物德王
    1935年1月,何應欽以軍政部部長身份在國民黨高級會議上作報告,比較中國和日本兩國實力,得出的結論是「與日本立即戰爭,惟有失敗一途」,「華北不能保,更談不上蒙疆」。在這樣局勢下,西蒙地區被日本佔領只剩時間問題了。
  • 一樁愛情公案與第一次獨立製片(上)
    這一切的發生,都有著時代的因緣,而他們的關係也促成了中國(至少是1950年代以來)第一部獨立製作的影片的產生。這在當時是開天闢地的事情。第一次的獨立製片其實是時代激情的產物,而這與個人的愛情又有著緊密的關聯。所以當筆者向陳國軍詢問其八十年代的羅曼蒂克往事,再次發現了這種情感在那個時代的意義——它和電影創作之間的關係。
  • 獨立思考的能力,決定你能走多遠
    在面對不了解的問題時,最不可取的是不懂裝懂。有時候領導交代一個新任務,當時好像明白了,但一轉身卻陷入一頭霧水;看完一本書或一份報告,感覺好像看懂了,但如果講給別人聽,卻往往講不清楚。職場上,不懂裝懂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甚至可能會失去他人的信任。
  • 新生獨自報到獲獨立獎,獨自報到能說明獨立,家長陪同就不獨立?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對能夠獨自一人報到的新生給予獎勵,並且可以獲得一個「獨立新生獎」的獎狀,很多網友表示有家長陪同報導就是不獨立嗎?能夠獨自報導就真的就可以證明學生具有獨立的能力了嗎?對於學校的措施感到非常的不滿。
  • 女性獨立,是不依附於任何一個人
    寫歷史小說,蔣勝男有一個觀點:如果全部按照歷史記載去創作,就容易失去小說的趣味性;如果天馬行空地全靠自己杜撰,這就是胡編亂造。所以,她在創作的時候,更希望是在不動大歷史的框架下,去填充人物之間的情感細節,「歷史小說在劇情和史實之間的把握,我覺得是要遵循一個原則:大事不虛,小事不拘。」
  • 「車臣共和國」為什麼一直想脫離俄羅斯獨立?
    剛好高加索有一條橫貫全境的「大高加索山脈」,這條山脈地形險峻,非常適合做保護屏障,對周方勢力能起到防禦以及緩衝作用。因為他除了地理位置在歐亞交界處外,還是不同文明及不同宗教的交匯地帶。民族眾多且複雜(數量不下50個),有印歐語系的亞美尼亞民族,有突厥語系的亞塞拜然民族,以及高加索語系的車臣民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