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逃亡到美國,私吞救國捐款買了一座小島,如今怎麼樣了?

2020-12-17 王牌太史

前言:

從1840年開始,英國就用他的堅船利炮打開了我國國門,民族危機越來越嚴重。我國成為了英國的潛在購買力,經濟主權也遭到了破壞……

大國夢醒

但是清朝皇帝依然沉浸在一種迷夢中,認為自己的國家是最強大的國家,戰爭之所以會失敗都是因為不小心,並不是因為實力弱。

可是在1894年的時候,清政府的甲午海戰再次被日本打敗,全國人民都覺醒了,都明白中國真的是落後了,中國必須要改革!

康有為冒頭

早年的康有為學習特別認真,既學習了傳統的儒家文化,又學習了比較先進的西方文化,而且也希望科舉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是當中國被日本打敗以後,康有為認為單憑清政府是無法挽救中國的,必須要實行變法,必須要給人民一定的權利。

變法失敗

當時的皇帝是光緒皇帝,他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帝,全憑慈禧太后的意願。在慈禧眼中,光緒皇帝就是一個小屁孩兒,沒有能力管理國家,也沒有遠大的抱負。但是光緒皇帝不想做亡國之君,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把清朝改變一下,所以就接受了康有為等人的意見,決定實行「戊戌變法」。

起初的時候,慈禧太后認為光緒皇帝就是玩兒一玩兒,根本沒有放在心上,但是當發現康有為等人會威脅到自己的權利時,慈禧太后發動了政變,處死了大部分參加變法運動的先驅們。

逃亡海外

由於日本的關係,康有為成功地逃到了日本,並在那裡繼續宣傳自己的思想,與此同時也和孫中山先生相遇了,成為了一起拯救中國命運的愛國人士。

但是隨著革命形勢的轉變,特別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失敗以後,清政府完全沒有能力來管理國家,甚至還淪為了列強侵略中國的工具。因此,孫中山先生等人認為只有把清政府徹底推翻了,才能實現國家的獨立。

但是康有為繼續堅持自己的思想,他想要把清政府保留下來。這樣的分歧,也讓康有為和孫中山先生分道揚鑣了。辛亥革命結束以後,並沒有出現孫中山先生所想像的理想政府,而是袁世凱把持了政府,並且想要重新做皇帝。

日本也改變了自己的投資砝碼,放棄了康有為等人,轉而支持袁世凱。

沒有辦法的康有為離開了日本,去到了美國。康有為繼續宣傳自己的思想,還說得頭頭是道,有時候直接用傳統文化來表達變法思想,深得華僑的信任。

為了實現康有為的遠大目標,也為了成全自己的救國思想,很多華僑都給康有為捐款,幫助他宣傳自己的思想,也幫助他建立了很多「保國會」。

但是康有為知道國家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清政府是必然滅亡的,所以他就把這些捐款都私用了,買大大的房子,買最漂亮的車子,甚至還買了瑞典的一個小島,過上了奢靡無度的生活。

可是騙局畢竟是騙局,人們很快就知道了康有為的目的,還把他的種種劣跡公布於世。

沒有辦法,康有為只在那座小島上住了三個月就灰溜溜的逃走了。從此以後,那一座小島上沒有出現過康有為等人,瑞典政府也就把那座小島收了回來。那座小島由於康有為居住過,擁有了歷史感,現在成為了一個旅遊勝地。

如今很多中國人在去瑞典旅遊的時候,會選擇登上那一座小島,去看一看康有為的奢靡無度的生活,也試圖去感受一下「變法先驅」的跌宕生活。

相關焦點

  • 康有為曾用150萬在瑞典買了一座小島,100多年過去了,現狀如何
    說起"逃亡"總讓人聯想到顛沛流離的落魄場景,很多人也以為康有為的逃亡之路會道阻且長、無家可歸,其實不然,康有為在國外逃亡的日子更像是一種旅行。從光緒二十四年(1898)變法失敗開始到1913年再次回國,一共過了15年,在這15年裡,康有為遊歷了世界許多國家,由於一路有人資助,所以倒也過得十分瀟灑。逃亡變成旅遊也就算了,在這期間,康有為還發展起了自己的事業,他開公司、辦企業、炒股票,甚至還耗費巨資在瑞典沙丘巴登地區買下了一座小島。
  • 康有為曾花150萬在瑞典買了一座小島,100多年過去了,現狀如何
    拿到錢後,康有為並沒有積極投身所謂的救國事業,而是幾乎都花在了自己的享樂上。甚至,康有為當年還在歐洲購買了一座小島,這和救國無疑沒有半點關係,純粹是他自己享樂的行為。那麼,康有為在一百多年前據說是花一百五十萬購買的這座島,現在屬於哪個國家呢?
  • 康有為流亡時,不但不艱苦,還在瑞典購買了一座小島
    很多人以為流亡海外的生活是很艱苦的,但實際上康有為的生活不僅不艱苦,反而還比以前更加瀟灑了,甚至他還出巨資在瑞典買了一座小島,命名為「康有為島」。 所謂保皇會就是「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在1899年,康有為和加拿大華人領袖李福基一起創立了保皇會,想要加入保皇會,必須要先繳納一筆會費才可以,加拿大的華僑幾乎全都加入了,後來會員範圍擴大到北美,再後來就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加入「保皇會」的狂潮,保皇會在極盛時人數超過了百萬。
  • 康有為曾花費150萬買下瑞典一個島,一百多年過去,如今怎樣了?
    時間,從古至今都是值得讓人深思的話題,可如今我們的想要了解的不只是時間的問題,這更像是一場跨時空的談話,去了解一位在歷史書上佔據一席之地的古人,在我們看來曾經老舊的思想在時間的醞釀之下,與現代的我們會產生怎樣的碰撞?他就是康有為,曾花費150萬買下瑞典一個島,一百多年過去,如今怎樣了?
  • 從中國女子與外國和親到中日合邦,陳平、康有為:他們有個共同點
    在我的認知領域,上一個說出這話的人可能就是戊戌變法的主導者——康有為。那麼,我們來說說康有為。康有為在美國芝加哥遊歷4月17日,這一天對於中日兩國來說是個大日子。意思就是到了公車這個政府機構,上書言事,用了三千片簡牘。言歸正傳,話說康有為帶頭帶領考生們上書言事,請求清政府拒和、遷都、練兵、變法,並提出「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等改良派的救國綱領。
  • 「戊戌變法代表人」康有為墓,國內唯一一墓兩碑的存在
    光緒五年(1879年),康有為開始接觸西方文化,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學習並攻讀到很多經世致用的書,如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等。同年又遊了一次香港,使康有為大開眼界。這開始讓他越發覺得清朝政府的腐敗和西方文化的先進,讓他形成強烈對比,讓他為後面的戊戌變法運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礎。
  • 雪珥:康有為的美國私家軍
    維新軍戰士們身著制服,在華埠的街道兩旁列隊,康有為乘坐四輪馬車從街心緩緩駛過,向群眾鞠躬致敬,與白人紛紛握手,向華人則抱拳致意。這個風頭,只有當年(1896)李鴻章來訪時才有。區別在於,為李鴻章保駕護航的都是美國的軍人和警察,並且由美國陸軍軍官為他抬轎,而為康有為站崗的,都是唐人街的華人青年。
  • 康有為70大壽時,章太炎送了一件東西給他,氣得康有為滿臉通紅!
    當時的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上諫變法救國。於是在學術上希望重構儒學,給變法提供理論支持。他的思想受到章太炎的極大反對。章太炎捍衛國史,認為康有為所謂「新學」,自詡經世致用,其實大多憑空造假,不惜「造經」、「造史」以迎合其政治需要。可以說,章太炎對康有為的各個方面都是充滿了質疑,而康有為對章太炎也是沒有好臉色,兩人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
  • 晚清是什麼土壤,孕育出了康有為這個人
    康有為的橫空出世是特定的歷史環境所造成的,不是他陶鑄了歷史,而是時代成就了他。洋務流產,甲午戰敗,中日對賭國運日本大獲全勝。這對當時的清人影響是極大的,一個千年的學生,竟然也能騎到老師的頭上耀武揚威,這對清人來說無論如何是接受不了的。
  • 康有為:提倡一夫一妻,卻坐擁6房妻妾!年紀最小的妾室僅16歲
    ,康有為從光緒身邊的紅人變成了大清的通緝犯,最終逃亡海外。很多人認為逃亡海外的康有為必定吃了很多的苦頭,但你所不知的是,遠在天涯海角的康有為日子過得十分瀟灑。 光緒皇帝因變法失敗,被慈禧太后軟禁,康有為雖在異國他鄉,但他卻以營救光緒皇帝的名義肆意收斂錢財,很多支持變法圖新的華人華僑捐獻了很多錢,但這些錢卻進了康有為的口袋。拿了錢的康有為在歐洲買下了一處小島,他帶著一家老小在這裡一住就是好幾年。
  • 真實的康有為是什麼樣的人?虛偽小人!62歲強迫19歲少女做小妾
    而康有為和戊戌變法的名字不僅提及而且還有很大篇幅,對他不深究的話,大家對他的印象也就是有為二字。今天給大家挖一挖真實的康有為。康有為生於廣東南海縣,一生連個秀才也沒考上,最大的成就就是公車上書,但是其實這並不是他領導的。
  • 「大忽悠」康有為,海外逃亡16年卻生活優越,他的錢哪來的?
    眾所周知,戊戌變法之後譚嗣同等六人成了君子,康有為成了逃兵。從1898年開始流亡海外到1913年回國,康有為在外流亡了十六年。 雖然在今人看來其實就是「忽悠」,但對於康有為本人及「康有為」這個標籤來講,確實有用。 1899年日本政府下了逐客令,康有為被請出了日本島,遠洋渡海來到了加拿大,登船下岸後只有一位華人前來接待。怎麼就一個華人?下面這位華人的作為正式開始了「賞金之路」。
  • 私吞稅款,吞下人生苦果——衡陽市蒸湘區一職務犯罪人員講述逃亡之路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燕娟 通訊員 陳娟 楊程「逃亡路上我各種偽裝,給自己辦了假身份證,名字叫『丁文』,意思是將孤苦零丁地走進墳墓。」近日,衡陽市蒸湘區紀委監委從東莞將一名潛逃15年的職務犯罪嫌疑人屈建軍帶回歸案。回憶起潛逃的日子,屈建軍低下了頭,凹陷的雙頰不由得抽搐起來。
  • 康有為:蛋蛋的憂傷
    61歲的康有為從上海到杭州旅遊,找了當地名妓伴遊西湖。在遊船上,康有為面對美景,詩興大發,兩句詩脫口而出:「南妝西子泛西湖,我亦飄然範大夫」。想當年,康有為可是晚清風雲人物,改良派代表,保皇會領袖,門下弟子眾多,曾領導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海外15年,後回國協助張勳復闢,擁立溥儀登基,再次遭遇失敗。
  • 千萬別被古裝劇給騙了,康有為可能不是什麼好人
    相信大家如果或多或少看過一些古裝劇的話,尤其是那些關於清朝著名改革派康有為的片段,都將其塑造成了一個光明磊落的人物,但歷史不會開玩笑,真實的歷史上,康有為可能不是個好人,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思想陳舊的,喜歡開歷史倒車的人物,那麼,康有為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呢?
  • 大清故事:歷史中的康有為,追名逐利,貪財好色,讓人大跌眼鏡
    說起康有為,很多人都會根據教科書上學習的知識評價這個人。在教科書中,康有為帶頭進行「公車上書」,發動「戊戌變法」,是一個心懷抱負的有志之士。他企圖通過變法拯救天下蒼生,卻以失敗告終,卻被人稱作「南海聖人」。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真正歷史中的康有為是一個令人厭惡的人,他追名逐利,好色貪財,人品極差。接下來我們便了解一下具體的故事,看穿這個偽君子。
  • 志三說:南陽有位教育家,康有為贈其書法,落款稱「仁兄」
    南海先生康有為。治學公羊張三世,上書清帝凡七回。論性勸學長興記,萬木草堂立學規。人類公理大同書,不忍為仁孟子微。」康有為,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和學者,清末戊戌變法的主要發起人。1858年出生於廣東南海丹灶鎮蘇村,後人因此尊稱他為康南海。
  • 它是遠離日本本州島的一座小島,有「東方夏威夷」的美稱
    媽媽是衝繩人,爸爸是臺灣人,而又由於兩人好高騖遠、不務正業,到處騙吃騙喝,陽光少女時期就被爸媽送到衝繩的奶奶家,所以女主角在剛開始出場的地方就是在衝繩的小島上,我也是從這兒之後才知道日本原來還有這麼一個小島。
  • 康有為:「虛君共和」夢斷1911
    不幸的是,1911年,國內革命風起雲湧的時候,康有為領導下的商業成功,卻也在海外引發了一場慘案。  1902年的冬天,康有為旅行到英屬哥倫比亞省維克多利亞城,決定成立一個面向全球投資的商業公司,然後再以投資獲取的利潤從事保皇黨事業。為籌集公司的啟動資金,康有為親自到世界各地華人聚居的地方遊說。
  • 康有為的一首七律,氣勢恢宏,最後兩句更傾吐出豪邁之情
    康有為曾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並以布衣身份,向光緒皇帝上書,請求變法以挽救國家危亡。當時他躊躇滿志,希望一展才華。這一時期,他也遊覽了明陵、居庸關,還攀登萬裡長城,都表現出一種激揚奮發的情懷,和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偉大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