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珥:康有為的美國私家軍

2020-12-27 搜狐網

  (專供搜狐財經稿件 請勿轉載)

  儘管以聖人自居,康有為也深深懂得,中國特色的硬道理根本不是什麼口號、主義,而是實力、是掰手腕、是「槍桿子裡出政權」。於是,他的這支黨衛軍,規模迅速擴大。依託軍校建立的這支「維新軍」,最後發展成4個團、2100人的超大規模,有3位少校、20位上尉和14名中尉。軍校共設立了22個分校,遍布美國各地及加拿大的溫哥華等地。

  1

  擁擠喧譁的紐約唐人街,與其說是在美國領土上,不如說更像嶺南的一個小縣城。

  這裡或許是全世界最大的華埠了,也是所有在海外從事「政治生意」者必爭的碼頭。而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碼頭是康有為的天下。

  1905年6月27日,康有為抵達紐約,並在這裡檢閱了他的部隊——是的,沒錯,由康有為的保皇黨武裝的華人軍隊「維新軍」,英文名為Imperial Reform Army(帝國改革軍)。

  據《紐約時報》報導,康有為穿著頂戴花翎、金邊眼鏡,顯得很有身份。維新軍戰士們身著制服,在華埠的街道兩旁列隊,康有為乘坐四輪馬車從街心緩緩駛過,向群眾鞠躬致敬,與白人紛紛握手,向華人則抱拳致意。這個風頭,只有當年(1896)李鴻章來訪時才有。區別在於,為李鴻章保駕護航的都是美國的軍人和警察,並且由美國陸軍軍官為他抬轎,而為康有為站崗的,都是唐人街的華人青年。

  在Mott街9號的保皇會總部前,舉行了正式歡迎儀式,康有為檢閱了他的部隊。「閱兵」之後,康發表講話,宣稱保皇會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人數有數百萬,儘管他也承認並不知道確切的數字。他認為,中國的大機會即將來臨,只有慈禧太后在孤立地擋著道路。當被問到是否會從日本尋求幫助時,他說:「中國不需要外來幫助。這是個偉大的國家,充滿了未開發的資源。歐洲人開墾了現代文明的土壤,美國人則鋤去了其中的雜草,日本人烹製了米飯,最後將由中國人來享用這頓大餐。」

  歡迎儀式後,舉行了非正式的宴會。《紐約時報》說康有為的此次訪問十分閒適,計劃用兩年時間週遊整個美洲。報導最後說,慈禧太后為捉拿康有為開出的賞金是10萬美金。

  2

  這次康有為紐約閱兵,的確意氣風發。

  他的上一站,是在華盛頓,得到了西奧多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的接見,雙方針對《排華法案》(Exclusion Act)問題,交換意見。

  在康有為抵達澤西城(Jersey City)的Pennsylvania車站前,紐約保皇會派出了70名維新軍作為康有為的儀仗。因為美國警察禁止這支華人部隊配備槍械,維新軍儀仗隊就只好手持星條旗、黃龍旗及保皇會旗幟,在軍樂隊前導伴奏下,由Cortlandt街渡口乘坐渡船前往車站迎接康有為。

  在車站,康有為檢閱了這70人的儀仗隊,並在他們護送下登上渡船前往紐約城。在船上,他發表講話稱:「上周六,我與羅斯福總統在白宮進行了成功的會談,他十分友好,是我所見過的最優秀的統治者。」

  這並非康有為的維新軍的第一次露面。

  這一年的早些時候,在加州帕薩迪納「玫瑰節大遊行」(Rose Tournament Parade)中,維新軍第一次公開亮相,而且全副武裝,參與大遊行,立即引起了轟動。美國政府當即擔心:在美國領土上訓練外國軍隊是否違法。這導致了美國警方要求維新軍只能在限定的訓練場合才能配備和使用武器。

  在紐約接受檢閱的維新軍,由美軍第69團的McVickar少校幫助訓練,但維新軍的實際司令官,卻是身高不到1.5米、嚴重駝背、病容滿面的美國人荷馬李(Homer Lea)。

  3

  康有為結識荷馬李,是在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的1900年。那年他在日本見到了從史丹福大學輟學、想到中國一展軍事才幹的美國侏儒。

  康有為認為其「來助甚好」,但「餉薄難供養」,表示,「我力未厚,頃難即用之,須少待耳」。不久,荷馬李的軍事才幹和出色口才就徵服了康有為,被康封為「大將軍」(Lieutenant General),並發給他一套清軍的「將官服」,請他到廣東訓練勤王軍。康有為的勤王計劃幾乎很快就破產了,荷馬李回到美國後,從1903年起,就在加州為康有為訓練維新軍。

  儘管以聖人自居,康有為也深深懂得,中國特色的硬道理根本不是什麼口號、主義,而是實力、是掰手腕、是「槍桿子裡出政權」。於是,他的這支黨衛軍,規模迅速擴大。

  1904年11月,荷馬李在洛杉磯成立了「西方軍事學校」(Western Military Academy),獲得州政府頒發的正式執照,而主要的業務就是為康有為的「維新軍」提供軍事訓練。當然,荷馬李並未明言他的軍校與保皇黨的特殊關係,只是說該校的目的是「提供語言和軍事科學、戰術的基本課程與高等課程」。

  這所軍校,共兩個連,60名學員,到了1904年擴展為120名學員,並買了新的校舍。在荷馬李和奧白朗的努力下,軍校終於獲得美國政府批准,開始大規模擴張。他們得到了加州名流的資助和支持,如《洛杉磯時報》的出版商奧蒂斯(Harrison Gray Otis)、曾擔任過羅斯福總統國務卿的魯特(Elihu Root,191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都為這所軍校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軍校的擴展十分迅猛,荷馬李從美國正規軍及國民警衛軍中,聘請了大量退役軍官作為教官。在保皇黨的雄厚財力支持下,軍校教官的工資待遇十分豐厚,遠超過美國軍隊,而且,為了避稅,全部用現金發放,與中國人喜歡現金交易很般配。全校只有荷馬李一人不拿一分錢工資,他認為只有在使命完成之後才能獲得報酬。當然,他的家境也是相當富有的。

  他們從辛辛那提(Cincinnati)的皮特邦兄弟公司(Pettibone Brothers Manufacturing Company)定做自己的軍服,深藍色的上衣、藍色帽子及淺藍色褲子,每套制服都是根據學員量體裁衣。

  依託軍校建立的「維新軍」,最後發展成4個團、2100人的超大規模,有3位少校(major)、20位上尉(captain)和14名中尉。軍校共設立了22個分校,遍布美國各地及加拿大的溫哥華等地。高級班的學員,在美加地區的27個城市輪流受訓。

  據美國媒體報導,軍校學員並不限於在美國的華裔青年,還有些學員則是保皇黨從中國偷渡到美國前來受訓。學員學成後,荷馬李、奧白朗等,再利用深夜,將他們從加州的Watsonville Beach偷渡回中國。

  就在康有為興致勃勃地在紐約向他的軍隊揮手致意時,他及陪同他檢閱的荷馬李,都沒想到——這支軍隊不久就灰飛煙滅,而原因則如同唐人街商場或者黑道的任何一次劈腿出軌一樣:利益面前無朋友,無論是為了槍桿子、筆桿子還是算盤珠子……

  (作者系太平紳士、歷史研究者。本文系「《穿越美利堅》」之三十九。)

  雪珥搜狐財經專欄:歲月神偷

  雪珥的微博

  獨家聲明:搜狐財經獨家稿件,版權所有,請勿轉載,違者必究。確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資料,請與我們聯繫獲得授權,註明版權資訊方可轉載。聯繫我們可致電010-62726687。

相關焦點

  • 雪珥:晚清宰相的「雜碎」
    這是個曾經風靡全美的詞,並被美國大兵們帶向全球,包括中國和日本。這個詞,其實是廣東話「雜碎」的音譯——一種被美國人當作了經典、在中國卻乏人問津的「中國菜」。我曾經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等地的唐人街,試圖尋覓「雜碎」的蹤跡,卻已經相當困難,沒想到在洛杉磯的日本人聚居區,卻得見芳蹤。  2  說起「雜碎」的緣起,據說與李鴻章訪美有關。
  • 康有為:「虛君共和」夢斷1911
    東方情聖康有為  康有為躲過了那場浩劫,當年6月,應梁啓超的邀請,康有為攜夫人何旃理從新加坡經香港探母后移居日本,與梁啓超一家合住在須磨的雙濤園。  何旃理是康有為的第三夫人。1907年,49歲的康有為到美國西部去演講,臺下一位17歲的華僑女孩何旃理迷戀上了他。
  • 康有為逃亡到美國,私吞救國捐款買了一座小島,如今怎麼樣了?
    康有為冒頭早年的康有為學習特別認真,既學習了傳統的儒家文化,又學習了比較先進的西方文化,而且也希望科舉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當中國被日本打敗以後,康有為認為單憑清政府是無法挽救中國的,必須要實行變法,必須要給人民一定的權利。
  • 康有為:蛋蛋的憂傷
    沒想到的是,這樁婚姻遭到了周圍朋友、學生,包括康有為家人的強烈反對。首先,康有為的老婆們都不同意。對,康有為是有老婆的,而且不止一個,在迎娶張光之前,家裡已經有5個老婆了。應該說,康有為在選擇戀愛對象方面,非常專一,年輕時喜歡十幾歲的姑娘,到了花甲之年,喜歡的依然是十幾歲的姑娘。康有為的老婆除了原配張氏,其餘幾個結婚時年齡全在20歲以下,這其中還包括一個17歲的美國華僑,一個16歲的日本姑娘,可謂中西合璧。老婆們意見很大,從周一到周五,一天換一個,周六周日還動不動去逛妓院,還嫌不夠嗎?
  • 關於康有為的《日本變政考》
    1947年美國學者萊特(M.C.Wright)曾在北京(時稱北平)將此稿攝成膠捲,現存美國胡佛圖書館。據稱:此稿十二卷,與《年譜》所記相合(萬木草堂叢書目錄》作十六卷,當系誤記),然缺《撮要》、《政表》各一卷,可能是遺失了。書稿共一千零五十多頁,頁八行,行十八字,總計十五萬餘字。有增注塗改,且似系散頁,未曾裝訂,漏書日月及錯簡所在多有,看來不是戊戌年進呈正本,而是自存之稿本。
  • 嘔吐一夜七竅流血而死 是誰毒死康有為?【3】
    原標題:嘔吐一夜七竅流血而死 是誰毒死康有為?   康有為提倡一夫一妻制:先後卻有6位太太   康有為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家、書法家和學者,以發動康梁變法而著稱。他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可自己卻妻妾成群,且處處留情,被稱為「風流聖人」。
  • 晚清是什麼土壤,孕育出了康有為這個人
    換句話說,我清朝打不過,你印度美國能打的過嗎?日不落帝國曾經的殖民地幾乎佔到全球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這裡面還包括南極大陸等環境極其惡劣的地方。刨除這些地方,英國基本佔盡了全球的好地。清朝真正顏面掃地的戰爭,當然是甲午之戰。這次戰爭輸掉以後,清朝連亞洲霸主的地位也拱手讓給了日本,它的危害程度甚至超過了八國聯軍侵華。國運被截胡,脊梁骨也被被打斷。
  • 任劍濤:政體選擇的國情依託:康有為共和政體論解讀
    這進而引申出康有為政體論的第三個主要內容,即國情決定政體選擇。他指出,美國之所以能夠建立立憲民主制,是因為美國的特殊國情。因此,凡是學習美國立憲民主制的國家,基本都落個東施效顰的下場。故嚮往美國可,模仿美國敗,法國大革命「誤師美國」⑨,導致國家80年動蕩,教訓深刻。   康有為認為,英國立憲君主制,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變革與秩序對接,才是各個國家當悉心效仿的政體選擇進路。「今所謂英國憲法,為萬國之至良者,然英主實有各大權,無成文以限之,不過英主久不行用,故謂之為無成文憲法耳。」⑩這一描述,隱含了康有為關於虛君共和制的兩個預設,一是君主有權而不用,二是長此以往遂成規。
  • 康有為為何在當下被重新熱議?
    一百多年來,圍繞康有為及其學說的討論就給人這種印象。在革命作為主流話語的時代,一度被邊緣化的康有為,近年又重新熱了起來,參與康學的人群也頗為龐雜。這其中,史家的動力源自新史料的發現,同時藉以思考當下的改革議題;而一部分據說是思想家的,重讀康著,表示大為傾服,在那裡發現了儒家對現代性的回應等思想資源,且迫不及待引薦給大眾。據稱,對康有為學說尤其是孔教論,已有更多的人在重思,並進行「實驗性重建」。
  • 張翔 | 康有為生前為何不出版《大同書》全書?
    並不能因為康有為自己說過,不印行《大同書》全書是未至大同之時,便認為原因是康有為在後期避言大同,這顯然與事實不符,忽視了康有為在辛亥革命之後推動定孔教為國教的主要依據正在於闡釋孔子的大同之義。按照康有為的思路,不同時期的微言是不一樣的,如果說在君主時代講共和之義要用微言,在共和時代或許講君主之義要用微言。
  • 妖孽康有為 《大同書》就是理想國?
    康有為認為,「國家」的存在是非常有害的,只要有「國家」,就會有兵禍慘劇,欲拯救百姓,首要之務,就是必須把「國家」給廢除。查康有為在百日維新時期的行事,可知其曾通過自己的心腹楊深秀、宋伯魯等人,多次向光緒皇帝上奏,煽動其「早定大計,固結英、美、日本三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
  • 康有為70大壽時,章太炎送了一件東西給他,氣得康有為滿臉通紅!
    當時的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上諫變法救國。於是在學術上希望重構儒學,給變法提供理論支持。他的思想受到章太炎的極大反對。章太炎捍衛國史,認為康有為所謂「新學」,自詡經世致用,其實大多憑空造假,不惜「造經」、「造史」以迎合其政治需要。可以說,章太炎對康有為的各個方面都是充滿了質疑,而康有為對章太炎也是沒有好臉色,兩人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
  • 如果康有為變法成功會怎樣?中日合併,伊藤博文掌管中國!
    文|嘉楠康有為大家是最熟悉不過的了,歷史課本上的曾經專門用了一章來講康有為是如何領導公車上書,如何說服光緒皇帝戊戌變法的。說起來戊戌變法的另外一個領導人梁啓超還是康有為的徒弟,如此說來康有為的地位可見一斑了。但是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康有為在變法失敗以後逃亡海外之後。
  • 論康有為的「大同書」
    就在最近的一些涉及「大同書」的文章中,也還有這種情況。例如,有人說「大同書」是「一種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1);有人卻說它是沒有現實社會基礎的「游離了的學說」(2);有人認為康有為著書目的是為了「給中國資產階級指示出路」(3);腥巳慈沸胖檳康氖俏恕捌燮吐樽砣嗣袢褐冢曰漢腿嗣窀錈叱薄薄?4)很明顯,這種種不同看法造成混亂的感覺。
  • 張旭|大陸新儒家與新康有為主義的興起
    這裡所說的政治哲學轉向,不是九十年代就已經引入到中國學界的羅爾斯、伯林、哈耶克和哈貝馬斯等人那種自由主義的政治哲學,而是二戰間移居美國的德裔猶太人施特勞斯那種古典主義的保守主義的政治哲學。 正是施特勞斯這種問題意識鮮明的政治哲學激發了新一代大陸學者重新理解以儒家為核心的中國思想文化傳統的政治哲學內涵。
  • 康有為,梁啓超關係演變述論
    康有為不管這些,1888年,身為老百姓的康有為,首次向皇帝上書,分析當時國內和國際的形勢,提出了改革法律、溝通民情、提防小人的改革方案。      光緒皇帝雖然並沒有看到這封上書,但康有為卻贏得了普通老百姓的廣泛關注,人們開始注意起他來。1890年春,在同學陳千秋的引薦下,年僅18歲的梁啓超前來拜訪已33歲的康有為。
  • 康有為: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康有為也就是生的太早了,如果他晚生幾十年,大約可以和阿道夫同學做朋友。康有為想法大膽,在戊戌變法時候就有苗頭了。康有為還有一個更大膽的想法,把大清整個移到巴西去,這想法真的挺匪夷所思的。1897年康有為見李鴻章時候發表了自己這大膽的發現:遍考大地,可以殖吾民者,惟巴西經維度與吾近,地域數千裡,亞馬遜河貫之,肥饒衍沃,人民僅八百萬,吾若遷民住,可以為新中國。……也難怪李鴻章等人不愛搭理他。翁同龢曾和康有為有段蜜月期,向光緒大力推薦過他。
  • 康有為:提倡「一夫一妻」,自己卻妻妾成群,自詡為「風流聖人」
    康有為妻妾成群,囊括了中、日、美三國美女,被稱為「風流聖人」。他一生娶了6個老婆,原配:張雲珠;二太太:梁隨覺;三太太:何旃理(美國華裔);四太太:市岡鶴子(日本人);五太太:廖定徵;六太太:張光。三太太:何旃理1907年,50歲的康有為在美國巡迴演講中結識了17歲的美籍華僑何旃理。何旃理,又名何金蘭,不僅精通多門外語,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更是非常了解。聽了康有為的演講後,被康有為學貫中西的才氣,揚名四海的名氣和富足的金錢所迷戀。
  • 狂人康有為也有吃癟的時候,在孫中山面前,也得自嘆不如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28期:李鴻章想跟美國人合辦銀行的事,在清朝廷掀起了軒然大波,經過一番辯論之後,眾臣均反對李鴻章跟美國人合夥辦銀行。由於他跟康有為走的路線不同,所以二人在歷史並無很多交點,唯一的交點也在維新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逃到日本,當時孫中山在日本跟他接觸,勸其放棄保皇改良主張。但康有為不忘聖上知遇之恩,斷然拒絕,由於尿不到一個壺裡去,倆人的接觸也就失敗了。
  • 康有為的煩惱:怎樣學好英語
    康有為的英語水平:自學能聽說,讀寫有障礙       康有為對外國事物向來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康有為曾責備她不懂得區分like和love之義:「華文之『愛』字無施不可,而英文之like與love有分。彼言吾愛某某,多用『羅父』(按即love)字,而不知此字不能妄施也,此字只施之夫婦狎暱者。」康有為娶的四太太何旃理比他女兒還年輕,令他鬱悶的是,康同璧有時會拿此事開玩笑,把何說成是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