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康有為變法成功會怎樣?中日合併,伊藤博文掌管中國!
文|嘉楠
康有為大家是最熟悉不過的了,歷史課本上的曾經專門用了一章來講康有為是如何領導公車上書,如何說服光緒皇帝戊戌變法的。說起來戊戌變法的另外一個領導人梁啓超還是康有為的徒弟,如此說來康有為的地位可見一斑了。但是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康有為在變法失敗以後逃亡海外之後。
不僅反對共和,支持清帝復闢,而且還和日本官員私交甚密,想要藉助日本力量推翻共和統治,最後還和袁世凱狼狽為奸,支持袁世凱復闢。康有為曾是改良主義的典型,在戊戌變法中也試圖引進西方和日本制度方面的優點,但是康有為仍是中國古代舊知識分子的典型,有著根深蒂固的愚忠思想,無法徹底接受變革。
雖然後期只靠層面上的變法不能挽救中國,結束封建帝制已經是趨勢,但是生於封建官僚的康有為依然堅持著保皇。雖然這個可能出於康有為本身對光緒皇帝知遇之恩的感恩,但是康有為晚年的行為已經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是逆歷史潮流而行,甚至做了一些不利於中華民族發展的事情。
康有為和日本官員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主要是因為康有為在變法失敗之後逃到了日本,就是在這個時候,所謂的「中日合邦」被康有為提出。這一點正好印證和附和了日本人令中國人深惡痛絕的「大東亞共榮圈」。康有為曾自己說過,當時他和日本使者曾經商量過兩個國家的合邦的政策。
不僅商量過,還制定了及其詳細的計劃,並想在日本使者同意以後在中國各省份實行。不僅如此,康有為還指使楊深秀和皇帝說,想要牢固中國和英國美國日本的關係,雖然合邦聽起來名頭不太好但是卻是天下的福氣。康有為這種合邦的想法是在選舉了解當時的時事並且世界動態的一百個人,由伊藤博文掌管中國。
一起商討外交和軍事,還要一起訓練軍隊。這個政策表面上是聯合,但實際上是把中國的自主權主動交於外國,讓外國來對中國進行共治,對中國主權是一種極大的危害。這個想法經過李提摩太說服了康有為後,康有為又讓他去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似乎真的要將這個政策施諸於行動。
幸好當時時局所定,辛亥革命燃燒起來的民主大火一直都無法熄滅,任誰想復闢都是空談和妄想。不然如果真的這樣做的話,就意味著中國要把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盡數拱手於他人,徹底放棄國內的自主權,徹底淪為外國的走狗。
康有為領導戊戌變法的先進性和成就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但是康有為後期的所作所為確實也是不能用功勞掩蓋。甚至到了後期,梁啓超也開始懷疑他的恩師所作所為到底是為了清帝還是為了中國人民,便和康有為大吵一架,放棄了《清議報》,支持共和。
不管怎麼說,康有為這種出賣中國主權的行為,不論是他不懂其中的利害關係還是有意為之,都是值得批判和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