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富強,此人鼓吹中日合併由日本管理中國,慈禧大怒:抓起來

2020-12-16 秦哥聊歷史

晚清時期,隨著西方列強的不斷入侵,殘破的大清帝國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戰爭頻發,敗績連連,列強蠻橫一分,清政府就軟弱一分,為了所謂的「和平」,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不惜以犧牲中華民族的利益為代價,對外割地賠款,屈膝求和,罷黜鎮壓反對列強侵略的英雄,成為列強在中國的實際代言人。面對此情此景,無數仁人志士義憤填膺,以拯救民族危亡為己任,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救國運動。

光緒皇帝

在這其中,以康有為、梁啓超為首的戊戌變法最為出名。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於第二年在日本的逼迫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清政府在西方列強面前本來就被打的沒了尊嚴,如今中國昔日的手下敗將,國土面積小的可憐的日本也將清朝教訓一通,消息傳到國內,民間徹底沸騰了。此時廣東南海人康有為聯合了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掀開了戊戌變法的序幕。

康有為

康梁的行為得到光緒皇帝的支持,作為大清朝的皇帝,雖然是慈禧太后的傀儡,但是對於重振國運,振興國家還是頗有一番抱負的。此次康梁的出現恰好與皇帝振興國家的想法不謀而合,再加上此時身居後宮的慈禧太后也有想改變國家現狀的想法,於是乎,戊戌變法就這樣開始了。此時的大清國經過了二百多年的發展,早已是積弊重重,想要變法成功本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循序漸進才是根本。然而康梁主持的戊戌變法卻忽視了這一規律,他們認為中國若要富強急需變革,而且是自上而下徹徹底底的變革,這樣做就無可避免的觸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於是在變法的很短一段時間內,大清朝的滿朝文武都成了康梁變法的敵人。

慈禧太后

皇帝是變法的支持者,滿朝文武自然無法尋求皇帝主持公道,皇帝不行那就找慈禧太后評理,慈禧太后也對變法早有耳聞,也想看看變法究竟是什麼樣子,因此對於滿朝文武的哭訴也就是敷衍了事。見到如此情形,康梁集團更加的有恃無恐,戊戌變法也就變得更加急速,一些激進政策相繼出爐,在這些政策之中,康有為提出的中日合併計劃格外引人注目。據康有為自撰的《自編年譜》記載「時與日本使矢野文雄約兩國合邦大會議,定稿極詳,請矢野君行知總署答允,然後可以大會於各省。而俄人知之,矢野君未敢。」簡單來說就是康有為與日本駐華公使矢野文雄為兩國合併做了非常詳細的計劃,準備讓矢野文雄遞交給總理衙門,然後與各省商議。然而此事不巧被俄國人知道了,所以矢野文雄沒敢遞交。

康有為劇照

不久,維新派官員洪汝衝上書光緒皇帝,提出了「聯邦」的主張,要求中日合併對抗歐洲,除此之外還建議向日本「借才」以強大中國。戊戌六君子之一楊深秀甚至直接向皇帝提出了的「合邦」建議,要求中國與日本、英國、美國合併,除此之外,別無良策。說得明白點,維新派的主要意思就是成立聯合國家,由這些國家選出「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來管理這個聯合國家的一切事務。這在現在看來顯然是賣國行為,當然了這些政策是慈禧太后萬萬不能接受的。

康有為

聯邦、中日合併政策已經使得慈禧太后相當不滿,任由他們這麼的搞下去,大清帝國勢必傾覆,又沒過多久,宮中又傳出維新派所謂的「圍園殺後」計劃,這次慈禧太后終於無法再忍了,立刻發動政變,逮捕維新人士,將其一網打盡,康有為、梁啓超提前得知消息,出逃日本,這場所謂的鬧劇才告結束。試想一下,如果真的任由康有為等維新人士胡搞的話,那就真的欺師滅祖,國將不國了。

相關焦點

  • 康有為改革:要求中日合併一國,還要請伊藤博文主持中國的改革
    梁啓超面對外敵欺凌,國弱民窮的狀況,這個幾個年輕人可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但是你可知道,康有為當時連一個鄉長,一個縣長都沒有做過,甚至連一個村長都沒有當過,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康有為毫無從政經驗,就憑讀幾年書,就大呼小叫地到處宣揚改革,他甚至給光緒帝提出一個極為荒繆的主意:堅決要求中日合併
  • 戊戌變法失敗前,康有為竟提出「中日合併」,讓伊藤博文來管理中國
    1898年,這年是戊戌年,康有為在進行「戊戌變法」的同時,又想到了一種「維新改革方案」,這就是鮮為人知的「中日合邦」。這就比較噁心了,康有為一個中國人,難道不知道在當時日本和中國是死對頭,為何要提這種感到噁心的計策?在康有為的《康南海自編年譜》中有這樣的記載,「(康有為)與日本使矢野文雄約兩國合邦大會議,定稿極詳,請矢野君行知總署答允,然後可以大會於各省。」
  • 中日合併,伊藤博文掌管中國!
    中日合併,伊藤博文掌管中國!文|嘉楠康有為大家是最熟悉不過的了,歷史課本上的曾經專門用了一章來講康有為是如何領導公車上書,如何說服光緒皇帝戊戌變法的。說起來戊戌變法的另外一個領導人梁啓超還是康有為的徒弟,如此說來康有為的地位可見一斑了。但是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康有為在變法失敗以後逃亡海外之後。
  • 慈禧過生日,正逢日本與中國打仗,慈禧回了句名言,清朝不亡才怪
    在這一年我們國家與日本發動了近代第一次戰爭,史稱甲午中日戰爭。但是相必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這一天還發生了另外一件國家大事吧!按當時的說法來看,這件事比我們國家與日本打仗的事都重要,你知道是哪一件嗎?那就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一慈禧的60歲生日,是1894年陰曆甲午年十月初十。為了舉辦隆重的慶典,一年前就已著手籌備。慈禧晚年的行事作派,處處刻意模仿乾隆。
  • 日本的明治維新,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是誰阻礙了中國變強
    中央以恭親王奕訢和文祥為代表,地方上有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團為代表人物,洋務運動以「自強」和「求富」為口號。他們認為想要使國家富強,必須學習西方的資產階級,興辦西學,創辦新式軍工廠,生產新式的武器,改革軍隊,迠立新軍。不可否認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同時有效地抵禦了外國資本主義的大量輸出。
  • 此人乃清末一奇人,只因在慈禧面前說錯一句話,落了個凌遲下場
    提起此人,有人認為他是悍匪,有人則認為他是大俠,但不管怎麼說,此人也算是清末一個傳奇人物。康小八因劫皇綱被抓之後,雖論罪當誅,但也不至於被凌遲,但就因為一句話觸怒了慈禧,結果被慈禧下令給凌遲了。可是上頭得給皇上個交代啊,結果一級壓一級壓下來,下頭為了推諉責任就把康小八說得神乎其神,什麼武功蓋世超乎常人之類的,總之就是為抓不到康小八找藉口。下面是找藉口,可是傳到上面就越傳越邪乎。為了抓捕康小八,清廷就請出了當時京城的兩大武林高手尚雲祥和馬玉堂出山。與此同時,說服其表弟以康小八母親病重為由把康小八騙回家中探望母親。
  • 太監們喜歡玩這種遊戲,慈禧大怒,每人賞了一百大板
    這座挪用了海軍三千萬兩白銀修建的皇家園林是慈禧太后晚年最喜歡的去處,慈禧太后居住在園中的樂壽堂,每天要走兩分鐘的路程到勤政殿接見文武大臣,處理國政。慈禧的鑾駕威武氣派,這段距離雖短,但氣派卻一點都不含糊。
  • 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和日本足球的「明治維新」
    中國足球的「洋務運動」和日本足球的「明治維新」--------------談中日足球的革新運動「什麼運動最讓人揪心?」答曰「中國足球」。這是宋丹丹在春晚小品《火炬手》中的經典臺詞。而近鄰日本隊進入16強,韓國隊的表現更勝一籌,歷史性地打入世界盃4強,為亞洲足球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韓日世界盃後,中國隊距世界盃越來越遠。「衝出亞洲走向世界」是中國足球難以實現的夢想。2006年和2010年中國隊兩次衝擊世界盃都以失敗而告終。以往徵戰世界盃,中國隊還能進入預選賽第二階段比賽。2006年和2010年的世界盃預選賽,中國隊小組賽結束後即遭淘汰。
  •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派遣至日本的留學生,終成大清掘墓人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清王朝深感軍事、科技等方面過於落後,打誰都打不過,於是萌生了往日本派留學生的想法。經慈禧同意,朝廷出資,湖廣總督張之洞率先派武職去日本「觀操」,並選拔青年學子去日本學習。在他的帶動下,浙江巡撫廖壽本、直隸總督袁世凱等官員也往日本派出了留學生。
  • 緊抓「中日機遇」 成都高新中國日本產業園建設提速
    中國(四川)日本產業合作項目研討會舉行 12月20日,由成都高新區管委會主辦的中國(四川)日本產業合作項目研討會召開。來自中日雙方的政府、企業及行業組織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地方合作、產業發展、園區建設、科技創新、經貿文化等開展討論研究和務實合作。記者從會上獲悉,近期中國(四川)日本產業園將推動包括世界級動漫主題公園、國際航空產業社區、國際聯合創新中心等在內的多個項目落地和建設。
  • 近代日本對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
    從中國近代教育思想史的發展來看,20世紀初,日本是對中國高等教育影響最大的國家。日本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留日歸國學生成為高等教育的生力軍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
  • 中日文版《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同時在中國與日本出版
    由中日兩國政府主導、兩國學者參加的「中日共同歷史研究項目」,歷經8年的研究、交流、論爭、定稿,終於在2014年年末以《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中日文書籍的形式,同時在中國與日本出版。
  •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談「中日關係」(圖)
    就是要研究在近代史上,日本軍國主義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是什麼體制和形式,日本的對外侵略給中國和其它周邊國家造成了哪些影響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研究的範圍。更主要的是研究日本國內的體制問題。  [主持人]:新華網論壇許多網友針對近期中日之間出現的一些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 中國富強,有我!
    原標題:中國富強,有我!  編者按   習主席指出,廣大官兵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堅定信念,忠誠使命,努力在強軍徵程中書寫出彩的軍旅人生。   1999年:空中梯隊首次由陸海空三軍組成   國慶50周年大閱兵空中閱兵,以空軍航空兵為主體共132架、9個機種、14個機型聯合組成10個空中梯隊,依次飛越天安門廣場上空。我軍首次以空軍航空兵為主體,聯合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組成的空中閱兵梯隊,規模之大、機種機型之多、現代化建設水平之高都是空前的。
  • 甲午戰爭時,如果清朝堅決不同日本談判,日本最終能佔領中國嗎
    我是狼君,一個愛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 近代史開篇後的晚清政府,的確足夠腐敗無能,每次寫甲午中日戰爭,都恨不得把慈禧那個老妖婆挫骨揚灰,一個國家的走向,與領導人有著直接的關係。
  • 此人大罵慈禧「狗奴才」,慈禧聽後:罵吧,讓你嘗嘗剝皮的滋味
    此人大罵慈禧「狗奴才」,慈禧聽後:罵吧,讓你嘗嘗剝皮的滋味中國古代史上最卑劣最下流的刑罰就是裸刑了。裸刑是中國古代史上針對女性,把女犯的衣服剝光後處刑,是統治者最卑劣最下流的刑罰,除了貶低其身份之外還額外起了一個羞辱的作用。
  • "中國的歷史"推中文版 由日本中國史頂尖專家撰寫
    這套書由日本知名的講談社(註:日文稱出版社為「講談社」)出版,是一套日本著名學者寫給大眾的著作,也是講談社創社100周年的獻禮之作——自2004年12月出版第一卷,每月一卷,至2005年年底出齊。其所約請的作者都是日本中國史學界的頂尖學者,分別為宮本一夫、平勢隆郎、鶴間和幸、金文京、川本芳昭、氣賀澤保規、小島毅、杉山正明、上田信、菊池秀明等。
  • 嫁給中國男人的日本太太們:中日混血子女教育軼事
    嫁給中國男人的日本太太們:中日混血子女教育軼事 2017年07月25日 13:17   來源:人民網
  • 侍郎花重金購寶進獻慈禧,李蓮英隨口一說,此人立刻被革職流放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宦官」是極具中國封建特色的職業,因其無法生育後代且忠心耿耿,故而更易獲得統治者的信任,並由此產生了許多位高權重的宦官。今天子淵要向介紹的即是清末太監總管李蓮英。
  • 甲午戰爭中國武器不次於日本,為什麼會戰敗?國家全面腐朽!
    中日甲午戰爭是我們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對此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可能只有昏聵守舊的慈禧太后,懦弱無能的光緒皇帝,喪權辱國的李鴻章……但是,如果僅僅把此次戰敗的責任歸咎到這幾個人,筆者認為是不公平的!面對來自日本的挑釁,朝廷中樞更是抱有一種極為輕視的態度:打不過西方列強,還打不過你這個長期跟在我們中國後面的小日本?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態,使得清政府重要並沒有把精力全部用在甲午戰爭之上,所以才會出現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修頤和園,翁同龢在李鴻章背後下黑手,李鴻章消極避戰保存實力等等這一系列愚蠢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