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處理好生活,才能處理好寫作

2020-12-14 金羊網

李娟:著名作家,1979年出生於新疆,成長時期輾轉於四川新疆兩地。1999年開始發表作品。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場》及《羊道》三部曲等。曾獲「十月散文雙年獎·青年作家獎」、「人民文學獎」、「花地文學榜」年度作家、「朱自清散文獎」等。

李娟
金羊網記者 朱紹傑 實習生 李鈺冰

日前,「2017年度中國好書」在央視揭曉。由廣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遙遠的向日葵地》榜上有名。

《遙遠的向日葵地》是作家李娟繼《羊道》《冬牧場》之後的最新非虛構長篇散文。作者首次將目光聚焦於自己的家族成員,講述全家在新疆阿勒泰戈壁的烏倫古河南岸,以種植向日葵為生的經歷。她用細膩而明亮的筆調,刻畫了農場勞作的細節,再現了北疆阿勒泰蒼茫大地上的生活圖景。書中呈現出一種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時又富於樂趣和尊嚴的生存體驗。

十年前,李娟的媽媽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烏倫古河南岸,承包了一塊200畝的向日葵地。她們母女倆,還有一位叔叔,一起在向日葵地勞動。這是一段艱辛又充滿奇蹟的耕種生活。向日葵地歷經黃羊啃食、毀了再種,種了又毀、三次補種,又接連遭遇乾旱、蟲害,直至收穫,中間是微弱的希望和漫長等待……

「當我在葵花地生活的時候,我就覺得我總有一天要把它寫下來,就一直是這個想法,然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段記憶就越來越深刻,如影相隨,耿耿於懷的。然後過了十年的時間,我就慢慢開始寫,第一篇我記得寫的是《繁盛》,後來慢慢就一篇一篇出來了,就成了一本書。」這本書就是《遙遠的向日葵地》。

為配合新書的發布,近期李娟在珠三角多個城市集中出席了一些講座活動。在主持人的提問下,略顯靦腆的她分享了自己寫作的感受,以及對新疆、對生活、對文學的看法。

李娟的寫作大多聚焦於鄉村、牧場等,如今她搬進了城市裡,讀者很關心這對她的寫作是否會造成影響,李娟說:「我寫阿勒泰的文字是離開阿勒泰寫的,寫牧場、向日葵的文字,是我離開以後,才慢慢寫出來的。我覺得地域環境的改變,對我的寫作沒有什麼影響。如果一位作家會受這種影響,僅僅換地方就受到影響,是作家的問題。但是未來怎麼樣,我不知道。先寫,寫是我最大的本分,努力地、準確地寫出來,對我來說就是全部了。」

作家王安憶曾評價李娟的文字:「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記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難以忘懷。」對於自己的寫作之道,李娟在多個活動現場表示:「寫作是需要取捨的,需要一些內容銜接調整,不能像流水帳一樣,不能想到什麼寫什麼,我寫作的時候,想像自己是讀者,我自己願意不願意看這樣的作品,怎樣表達才不是那麼乏味。當然這也是一種寫作的心靈,雖然內容都是真實的,還是要在節奏感等方面調整。我覺得,主要就是,我儘量不說廢話。是難以言說的一種技巧,我說不上來,我寫的時候,自然而然地這麼考慮,很耐心、緩慢地經營。」

《遙遠的向日葵地》大部分關注自我

羊城晚報:您的新作《遙遠的向日葵地》仍是以阿勒泰為題材進行寫作的,相比起您之前的作品,側重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李娟:很多人問過我類似的問題。我覺得其中的變化需要讀者去發現。對我來說,改變是有的,但我自己卻不好說。而且我作為一個作者,也不太會去考慮這方面的問題。

羊城晚報:文學與地理有著密切的聯繫,如沈從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東北鄉、哈代的威賽克斯等。阿勒泰在您的文學世界裡扮演怎樣的角色?

李娟:很多人都給我打上「阿勒泰」的標籤。還有很多人勸我不要離開阿勒泰,說它是我寫作的源泉。但「源泉」這個東西,如果依賴於環境,依賴於外物的話,我想也不會太長久。阿勒泰是我生活過的地方,是我大部分文字的發生地。它對我來說當然很重要了,但也沒什麼特別的。寫作本身最重要。

羊城晚報:在您寫的阿勒泰的題材裡面,您最滿意的是哪一部?

李娟:我可能比較滿意《冬牧場》吧,《遙遠的向日葵地》也挺滿意的。相比《冬牧場》,它的情感更加濃烈,更加直接。這兩場不同的寫作是我情感的不同需求吧。

羊城晚報:同樣是非虛擬寫作,對您而言《冬牧場》和《遙遠的向日葵地》不同在哪裡?

李娟:《冬牧場》,可能會更「有用」一點。它能令讀者初步了解哈薩克牧人,能夠更加關注遊牧民族的生存現實。《遙遠的向日葵地》大部分關注自我,而《冬牧場》關注他人。

羊城晚報:對於一個熟悉的題材,在寫作的過程中,您會產生新的認識嗎?您會害怕改變嗎?

李娟:寫作過程中本身就在不斷地推翻,不斷地懷疑,不斷得到啟發,是打開更多窗戶的過程。它不但是個創造過程,更是我個人的一種學習認識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我不怕改變。對很多人來說,改變有可能導致倒退,但對我來說,改變才能繼續前行。

李娟新作《遙遠的向日葵地》

不會迎合讀者的閱讀期待

羊城晚報:雖然感情上相當強烈,可是您的語言文字風格相當克制,您有特意去平衡這兩者的關係嗎?

李娟:個人情感對個人來說很重要,傷心激動的時候,簡直恨不得讓全天下人都來安慰你。但實際上對於陌生人來說,人家根本不需要你的傷心,也不需要你的激動。除非這種傷心和激動能夠和他人建立某種恰當的聯繫。這就是作家在做的事情吧,尋求這種聯繫,準確簡練地表達出來。

羊城晚報:所以您會在意讀者這種感受嗎?

李娟:我當然在意了,我寫東西就是為了讓別人看到,就是為了和陌生人完成更流暢更順利的溝通。不過,我雖然在意讀者的閱讀感受,卻不會去迎合他們的閱讀期待。

羊城晚報:您曾經為別人的批評而作出改變嗎?

李娟:大部分時候,我是固執的人。對於寫作非常自信。但如果能做到更好,我也很樂意改變。

羊城晚報:您其實一直都對自己的寫作特別有自信?

李娟:是的。而且除了寫作,其他方面我都沒什麼自信。自信的可能是對文字的判斷力吧。我覺得判斷力真的比才華更重要。要不然你寫的東西好不好你自己都不知道,那多可悲。

羊城晚報:您這種語言上的風格是慢慢探索形成的嗎?過程也跟您的判斷有關係?

李娟:那當然的。而且判斷力也是慢慢形成的。以前可能看這個也覺得好,那個也覺得好。後來看得多了才慢慢有高下之分,慢慢地學會取捨。慢慢知道自己寫的時候應該怎樣寫,不能怎樣寫,知道如何繞開一些多餘的東西。

現在很有寫作的急迫感

羊城晚報:作為作家,您如何處理自己的文學世界與外部環境的關係?

李娟:很多同行說過,寫作是內心世界的一種行為,是一個非常私人的非常自我的行為,得和外部生活、外部現實隔離開來,以免傷害寫作。我覺得挺扯淡,這怎麼可能呢?所有人都和這個世界千絲萬縷聯繫在一起,你怎樣去對待世界,你就會怎樣對待寫作。你排斥這個世界,寫作也會排斥你的。兩者不是對立的。哪怕你面臨的是一個你很討厭的、很不甘心的生活狀態,無論你多麼想脫離它,它都是你命運的一部分,是你寫作的一部分。處理好生活,才能處理好寫作。

羊城晚報:您覺得自己能夠做到穩穩噹噹,不偏不倚嗎?帶著強烈偏見的選擇,您做得到嗎?

李娟:我還做不到穩穩噹噹,不偏不倚,這是我努力的無數個方向之一。而我也是有偏見的,可能不是那麼強烈,可能會顧及太多。而毫無顧忌地寫作的作家們,我覺得也自有魅力。

羊城晚報:寫作多年,會感覺到有瓶頸嗎?

李娟:還真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而且很多人都表示擔憂。可我覺得他們這樣擔憂,是因為他們自己遇到了瓶頸。我無法理解為什麼會有瓶頸,至少目前不會。以後可能會,真的像別人一樣寫空了,寫完了,很空虛。但我現在,還是覺得很有寫作的急迫感,覺得想寫的東西很多。

編輯:邱梓瑤

相關焦點

  • 李娟:命運讓我的筆落在阿勒泰 寫作不是非做不可
    」就這樣,懷揣作家夢的李娟,在1999年時開始她的寫作之路,她的第一本散文集是《九篇雪》,後來又陸續出版了《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等作品。內容都是來源於她的生活感悟,看著簡單、瑣碎,卻趣味盎然。
  • 李娟:我的寫作源自內心,並非繫於某地
    李娟:和幾年前相比,我的生活穩定了許多,也發生了許多變故。寫作可能也會隨之微妙起伏吧。對此我卻沒什麼特別感觸。     中華讀書報:「生活穩定了許多」,應該有物質上的成分,讓你的生活更安穩、從容。隨之而來寫作上的「起伏」,更多還是積極意義上的吧?     李娟:說實話,不知怎麼回答。
  • 李娟 躲在文字背後的貓
    在朋友眼中看來,生活中的李娟和在文字裡展露才華的作家李娟,常常無法等同。她不愛出門,她更喜歡待在家裡,看書,寫作——想寫的時候坐下來,迅速就能進入寫作狀態,養花,好幾天才出一次門。如果沒有朋友主動聯繫她,她可能一個月才會和外界聯繫一次。即使這樣,她依然保持著敏感,總是「能體察到很多別人體察不到的東西」。
  • 在新疆邊遊蕩邊寫作的漢族女孩李娟,告訴我們如何不狹隘
    梁文道也曾說:「朱天文又跟我說,她聽了王安憶的介紹去看李娟的作品,她也覺得真的是非常的好。」作家孫甘露則說:「李娟告訴我們何謂渾然天成。」李娟完成於2012年的《羊道:深山夏牧場》、《羊道:春牧場》以及《羊道:前山夏牧場》,是她迄今為止比較暢銷的作品。這一套書講述的是李娟與哈薩克牧民扎克拜媽媽一家共同生活、跋涉的故事。
  • 阿勒泰的李娟是怎麼「煉」成的?
    李娟的成長經歷曲折,有著漂泊流浪的艱難歲月,很顯然是她文學世界的一個根基。與此同時,李娟也自言有寫作的抱負。她也在文章中透露,自己對世界有很強的學習意識,想要了解、感受、知道更多。她知道新疆那塊土地有好東西,值得挖掘,值得記錄,值得努力表達。身在其中,再苦,她也沒有被苦所淹沒,而是始終有一顆作家的心眼在跟現實保持距離,在打量著自己所受的苦。
  • 作家李娟:我寫著寫著就「找」到命中注定的句子了
    羊城晚報:你怎麼看自己這些年的寫作變化?風格上有發生改變嗎?在題材上,今後會不會突破新疆,寫寫別的?李娟:這些年來,無論是文字還是心態,都是有變化的。談不上是好是壞,但我完全接受這些變化,並且很滿意今天的自己和這樣的寫作。今後也許會寫新疆之外的題材,只願那時的表達會更充分,更坦率,更歡喜、自信,但不會刻意追求什麼「突破」。
  • 李娟:樸素與童真
    朱航滿純淨的才情,天賦的女兒讀李娟的散文,忽然想起某次參加一個文學沙龍活動,劇作家過士行先生不無感慨地說,文學在我們這個時代依然會讓人有著特別的驚喜,因為不知道哪一天就會有作家寫出讓你由衷驚嘆的好作品。李娟的寫作,就是這種令人驚喜的發現。
  • 超人氣作家李娟養成記!
    ,需要溫度和水分的關懷,才能繼續破土而出。李娟曾說:「我從小就想確定一生的理想。我喜歡畫畫,但是發現畫畫太浪費錢了。只有寫作不要本錢!其他啥都要投資,投資!」[1]可見,小時候的李娟不管是生活所迫也好,個人理想也罷,都產生過寫作的想法。最初的寫作是在小學二年級,李娟開始給母親寫信。李娟回憶道:「作文語言比較機智,總是得到老師的表揚。」[2]李娟的個人生活經歷是坎坷而又曲折的。
  • 李娟:哪有比阿勒泰更遠的地方?
    她在距阿勒泰州政府20多分鐘的紅墩鄉買了一所宅子,關閉了富蘊的小店,等冬天再去處理掉貨品,把媽媽接過來過日子,這樣起碼再也不用住在沙漠邊緣,喝鹼性極大的水,那水連衣服都沒法洗。「那地方離縣城有一兩百公裡,班車一天只有一兩趟,媽媽人年紀大了,看病出門交通很不方便,所以我就不讓她在那裡生活了。以前住在那裡只能坐班車去縣城,如果冬天大雪封路的話就去不了了。」
  • 李娟書寫的新疆鄉土
    能讀到的好散文真的不多。而李娟的散文稱得上好散文。完全不同的邊緣生活,完全新鮮、奇異的天地和感受,李娟把這種現代社會中最畸形的,或者說匿名已久的生活講了出來。別人道聽途說的也能講,但絕不可能講到她這樣,因為她是這生活的主體,她的生命投入在裡面,她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地。
  • 對申論寫作題的審題處理
    處理申論考試中的寫作題,很關鍵的是審題。這裡的審題包括審題幹、審題目。審題目時,就是分清寫作題目的類型,比如命題、自擬題、半命半自擬等要求。在真正弄清題幹中對題目的要求,使之在深刻理解題目的前提下,抓住實質,抓住關鍵,使論證達到條理清楚,筆力集中,不跑題,不散亂。對於審題幹的問題,比較簡單,只要集中精力,讀得仔細,理清條件,弄清要求就行。而審題目就比較複雜,因為類型多,條件具體,要求嚴格分析必須深刻,要抓住要害實質才能寫好。
  • 李娟:總是可以把稀鬆平常的事物講得異常精彩,比如撿牛糞
    和李娟相識17年的畫家段離說,李娟以前一句話說完了,總是拿第二句話否定第一句,不停地修正自己。她看到李娟在活動期間接受的一個視頻採訪中形容新疆阿克哈拉的荒野——「你就站在地球的最高處,然後四面八方都在往下面下沉,有那樣的感覺,星球變得很小」,「說得挺好啊,她過去總是寫的比說的好。」 在段離看來,生活中的李娟和在文字裡展露才華的作家李娟,常常無法等同。
  • 初探新疆女作家李娟教我們如何寫散文
    今天我把自己的研究整理成文,從寫作角度入手來進行一番李娟散文探微,如果您喜歡寫作或者正想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不妨隨我一起看來。一、 寫作資源的地域性、稀缺性,讓她天賦異稟。讀完李娟的第一本書,就不自覺地想到另一位已西去的故人、現代女作家——三毛。
  • 李娟和她的春牧場
    今天想要說的是一位散文作家:李娟以及她的作品《春牧場》,眾多作品中我最喜愛的一部!李娟生於1979年,新疆,籍貫四川,微博上人稱娟姨。為了謀生,跟著母親在阿勒泰地帶做裁縫,後來又開起了流動小賣部,跟著牧民轉場生活。
  • 如何處理好夫妻關係?
    如何處理好夫妻關係?作者:歡歡如何處理好夫妻關係?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結婚後,又想要離婚的念頭。那種結婚後,從未想過離婚的人少之又少,只是遇到問題處理方式不同,則結果不同。那些離婚的人大部分是在衝動下離婚的!畢竟夫妻雙方都是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長大,三觀和生活理念等都不相同,需要很長時間的磨合。如果磨合好了,離婚這種想法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就會減弱。
  • 申論範文:處理好身邊的簡與繁
    簡與繁貫穿於我們人生長河中的每一除,只有處理好簡與繁,我們才能發現生活的真諦,做出更好的自己。2.修改為:簡與繁貫穿於我們人生長河中的每一除,只有處理好簡與繁,我們才能發現生活的真諦,做出更好的自己。 【原文第二段】 把握好身邊的簡與繁,我們才能找到生活的真諦。
  • 作者李娟:一個人面對整個的山野草原
    李娟,這位來自新疆阿勒泰山村的女孩十年來一直默默書寫著自己熟悉的那塊土地,她那些關於鄉村遊牧生活的散文零零星星地發表在報端,原本以為這樣的文字只為一小群忠實讀者安靜地閱讀。李娟在博客裡說,「從去年七月初到現在便一直待在富蘊縣南面荒野深處的家中。沒有網絡,沒有電視(本來有,後來我媽發飆給砸了),寥寥幾本書,三袋大米,三袋麵粉,八噸煤。一直陪著我。好在被我媽封我為鴨司令,天天放鴨子,總算沒有吃閒飯。但只聽說過牧鵝女,怪浪漫的。牧鴨女卻是大大的另一回事。」可就是這些看似平淡無聊的生活,都成了李娟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
  • 李娟:我是一個野生的作家
    ——李娟照片上,這個站在陽光下蘆葦中的女子,叫李娟。一直以來,她在新疆阿勒泰慢慢地生活,慢慢地寫作。幾年前,她的作品突然震驚了文壇。還在襁褓中時,李娟就跟外婆去了四川生活。幼年的李娟,一會兒被媽媽拎回阿勒泰,一會兒又拎回四川。5歲時,她體重只有23斤,上小學三年級時,她還在穿4歲小孩的童鞋。母親說:「你要是永遠那麼小就好了,上火車只需輕輕一拎,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根本意識不到身邊還帶著個人。
  • 處理好與身邊人的關係
    作者:劉根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處理好與身邊人的關係,是我們毎個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處理好與身邊人的人際關係,要記住四句話:"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謹防誤會"。        01. 看人長處。
  • 如何處理好婆媳之間的矛盾和摩擦?(深度好文)
    談起如何才能處理好婆媳之間的矛盾和摩擦,這個話題對大家來說都將面臨著或多或少的困擾,那麼,在婆媳相處共同生活中,如何才能處理好婆媳之間的矛盾和摩擦呢?即下來,虞戀莎為朋友們分享一些如何處理婆媳矛盾,如何處理婆媳之間的矛盾,如何處理好婆媳之間的摩擦,如何才能處理好婆媳之間的矛盾和摩擦等相關方面的心得體會,供朋友們參考。1.如何處理好婆媳之間的矛盾,首先要樹立一種尊重老人的思維格局,畢竟老公的媽媽含辛茹苦地把孩子養大,也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作為一個聰明的媳婦更應該懂得「百善孝為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