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和她的春牧場

2020-12-14 三杯熊話

今天想要說的是一位散文作家:李娟以及她的作品《春牧場》,眾多作品中我最喜愛的一部!

李娟生於1979年,新疆,籍貫四川,微博上人稱娟姨。為了謀生,跟著母親在阿勒泰地帶做裁縫,後來又開起了流動小賣部,跟著牧民轉場生活。隨著外婆年紀大了,李娟回城務工照顧外婆,而母親租種100多畝地開始種植向日葵(見《遙遠的向日葵》)。

從1999年開始,李娟開始寫作,陸續記錄下了自己在春夏秋冬牧場的所見所聞,那湛藍的天空,美麗的草地,靜悄悄的森林,清澈見底的河流,以及牧場的主人公:牛、羊、駱駝,還有桌上的奶茶,烤饢,奶疙瘩,手抓飯等等。

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愛的一部是《春牧場》,摘取了隻言片語大家一起欣賞:

做一隻春羔看上去遠比冬羔幸福——能夠降生在溫暖又乾燥的春牧場,白天被太陽烤得渾身暖烘烘的,柔軟的小捲毛喜悅地蓬鬆著,黑眼睛那麼的美,那麼的寧靜。夜裡則和小朋友們擠在一起,緊緊蜷著身子,沉入平安的睡眠中,深深地、濃黏地成長。不遠處的星空下,母親們靜默跪臥,頭朝東方,等待天亮。—《每天一次的激烈相會》

……再等兩天的話,那香味又會隨著饢的漸漸發硬而藏得更深更遠。只有緩慢認真地咀嚼才能觸碰到一點點兒。那樣的香氣,那種當饢在剛剛出爐的輝煌時刻所噴薄的,暴發戶似的喜難自禁的華美香氣……—《要過不好不壞的生活》

我不說話,眼睛不亂看,脖子不左右亂扭。全部的注意力用來感受冷,一滴一滴地品嘗,再一滴一滴地將之融化。—《向北的路》

……這是世上最古老的牧場。在這裡,活著與死亡的事情都會被打磨去尖銳突兀的稜角。在這裡,無論一個生命是最終獲救還是終於死亡,痛苦與寒冷最後一定會遠遠離它而去。都一樣的,其實都一樣的吧?其實到頭來所有的牽掛都是無用的……又似乎更多的,我不是為著憐憫那馬而難過,而是為自己的微弱無力而難過……—《馬陷落沼澤,心流落天堂》

看來生活再艱辛也不能將就著過日子啊……漂漂亮亮、從從容容地出現在大家面前,不僅是虛榮的事,更是莊重與自信的事。《最最熱鬧的地方》

在身後,在東方不遠處的空地上,一朵雲掉了下來!它掉到了大地上和地面連到了一起!此時我們再急走數百步就能直接走進那朵雲裡—《客人們》

《春牧場》這本書裡出彩的地方太多了,上面僅僅列出了極少的部分。就如李娟自己所說:「如果說其中也有幾篇漂亮文字,那倒不是我寫得有多好,而是出於我所描述的對象自身的美好。」由於李娟描寫的是自己身邊的人和物,所有的一切描述都非常親切自然,並且十分的乾淨,純潔!

喜歡李娟,因為她轉過了牧場的春夏秋冬,感受了四季的極熱極寒,在孤寂艱辛的生活中發現美,並且用優美的文字和大家共享。而且,難能可貴的是,生活如此艱辛,她,一如她的母親,外婆,始終保持幽默的性格,用有趣的筆調記錄我們不曾見過的生活!

看完李娟的作品,往往會恍然大悟,原來,生活還可以這樣寫!

相關焦點

  • 新疆作家李娟的冬牧場
    李娟是誰?誰是李娟?五一放假回家,老姐看到我買了李娟的三本書,很不屑地說,這種書你還買,不值得花錢啊。好像,哦,不,就是很鄙視我的樣子。而我,曾經被她筆下的阿泰勒感動過,曾經為她的冬牧場內心蒼涼過,支持一下又如何。
  • 阿勒泰的精靈李娟長篇新作:冬牧場
    書名 冬牧場   作者 李娟 著   ISBN 978-7-5133-0566-267   定價 29.80元   裝幀 平裝(含彩插)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內容簡介2010年冬天,李娟跟隨一家哈薩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場、沙漠,度過了一段鮮為人知的荒野生活。
  • 李娟的《冬牧場》,阿勒泰的歡暢精靈
    之前並不識李娟,更不識阿勒泰的雪窩子,阿勒泰的冬季牧場,還有那裡的牛羊跟荒野。直到我讀了《冬牧場》,才發現,哦,原來這就是我喜歡的作家。此刻,我捧起這本冬牧場,坐在軟軟的沙發裡,細細品味,仿佛自己置身於茫茫荒野一樣,站在空曠的星空下,張開雙臂,看到的,只是自己哈出的熱氣,整個人是渺小的。李娟,散文作家,詩人。高中畢業後一度跟隨家庭進入到阿勒泰深山牧場,經營一家雜貨店和裁縫鋪,與哈薩克牧民一起生活。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等,文風清新脫俗,仿佛是阿勒泰的精靈的吟唱。
  • 國際交流|作家李娟代表作《冬牧場》英文版正式出版發行
    2020年11月25日,《紐約時報》刊登的《冬牧場》書評對李娟的書寫表達了讚許:「她筆下的文字真摯動人——尤其是在她身處新疆沙漠地帶之中,直面一望無垠的大漠之時。」12月6日刊載於《科克斯書評》的評論則認為:「這是對一種行將消失的生活的珍貴審視。」
  • 李娟《冬牧場》:在最難過的日子裡,開心地笑對生活
    李娟,一個極其普通的名字,中國有千百個李娟,可是阿勒泰的李娟卻只有一個。她一名散文作家,出生在新疆,作品主要有《九篇雪》,《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請放聲歌唱》等等,在讀者中引起很大的反響,被譽為文壇清新之風,阿勒泰的精靈。
  • 如何評價作家李娟和她的《我的阿勒泰》?
    牧場、牛羊、馬、雜貨鋪、荒野、河岸、陽光、起伏的大地、草垛、院牆、星辰、樂曲、筵席、舞會、夜晚和愛情,她筆下的阿勒泰大地每一寸都有著心跳,給人的感覺如同木心的詩:「不知該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盡可原諒。」初識李娟初讀李娟的書是在高一的時候,那時候的自已讀書說白了就是為了語文卷子上那六十分的作文。
  • 超人氣作家李娟養成記!
    雖然人們對其清新、明朗、幽默的作品不乏好的評價,但仍有不少人認為李娟這個寫作新手沒有多少發展空間。在後來近十年裡,李娟一直斷斷續續地進行創作。生活的貧困使李娟過早地體驗到人生的悲苦,懂得人間的世情。她安靜地漂泊流浪,受外婆和母親的影響,形成了她活潑開朗、積極樂觀,但又多愁善感的複雜性格。
  • 小月書評|有一種生活叫遊牧,有一種勇氣叫李娟
    生活在這個一年四季氣候如春的我,無論如何是從未想像過在祖國的另一面有這樣一個區域——阿爾泰。在讀《冬牧場》之前,我從未想像過還有遊牧民族在祖國邊疆地區艱苦的生活著,放牧、餵養、生存。氣候條件是如此惡劣,但他們的生活卻實在風韻。
  • 我見到作家李娟了
    今天,我見到李娟了。她親自來給讀者送花,還送我一本籤名的《記一忘三二》。我們在她的車前聊了約10分鐘,她的聲音好溫柔啊!回到家我才發現,我興奮地忘了將手提袋的美食送給她。哪能想到呢,有一天我會見到李娟。而且,是在微信公眾號裡得到的機會。8月30日,我看到她新更的文章,說家裡的花太多了,她腰疼顧不上照顧,所以決定送給讀者,先報名者先得。我立刻報了名,得到她的回覆。我以為她有幫手送花,結果得知是她本人,真是超出想像的快樂了。但一等就是半月,把我忘了嗎?不會,明明落實了地址電話。
  • 新民晚報數字報-李娟:希望成為普通人喜歡的作家
    2003年春天,李娟從烏魯木齊結束打工生活回到家。當時她的外婆已九十多歲高齡,還跟著在牧場上過動蕩的生活。李娟迫切需要一個工作,有穩定的生活和穩定的收入,以便能帶著外婆進城生活。機緣巧合,在幾位朋友的幫助下,她很順利地成為地委宣傳部的辦事員,做些辦公室的服務性工作。機關裡上網很方便,並自此開始了網絡寫作。  現實中的李娟拙於與人相處,可在網上卻較為機智、活躍。
  • 李娟的「冬窩子」與李子柒的「農家院」,詩意棲居背後的自由堅守
    《冬牧場》記錄了李娟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中三個多月的遊牧生活,惡劣的環境,清苦的日子,終改變不了她心底對自由的堅守。她走出冬窩子,雖然周圍都是荒漠,她也不會放棄對自由的追尋,那周圍的曠野就是自己的目標,她享受著穿梭的自由,更期待著爬上最高沙丘後看到的更廣闊的天地。如果說李娟是用文字在吶喊,那麼李子柒則是用音像在傾訴。
  • 多項文學大獎得主李娟成名作:《九篇雪》,講述阿勒泰牧場的生活
    我有個朋友,從小在新疆長大,在那裡讀書直到初中,每次提起新疆,她眼中滿滿的懷念,說各種好吃的,說那裡熱情好客,載歌載舞的人,說美麗的自然風光,強烈建議我們有機會一定要去新疆轉轉,於是我對那裡更加好奇。最近在讀李娟的《九篇雪》,這是一本散文集,記錄她在新疆阿爾泰的一段「漂泊」生活。
  • 冬牧場·夏牧場
    所以在這樣的天地間,成就了作家李娟。李娟,這個生活中很常見的名字,如果加上前綴「阿勒泰」,那就賦予了特別的意義。阿勒泰的李娟1979年出生於新疆,高中畢業後跟隨著家人在阿勒泰的深山牧場,經營者流動的雜貨店和裁縫鋪,與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共同生活。
  • 在新疆邊遊蕩邊寫作的漢族女孩李娟,告訴我們如何不狹隘
    李娟從小喜歡閱讀,熱愛寫作,小學時就渴望長大能當作家。對於有今天的命運她從來都沒感到過奇怪。 圖片均來自李娟新浪博客「阿勒泰的李娟」 很少能夠聽到作家李娟對自己作品的闡釋與評價,一位讀者這樣評論:「她抬頭就寫天空,低頭就寫大地和河流,寫完便不再多說一句。」
  • 這3本書,帶你去看李娟講述:世界角落的人和事
    《羊道·春牧場》作者: 李娟李娟作為一個生活在大草原和大戈壁環境交替中的青年姑娘,文字裡沒有抱怨和傷春悲秋,沒有物慾橫流和網絡小說紙醉金迷的荼毒,無論走多少山路、轉輾多少崎嶇,無論遇到多少悽冷的夜空,還是走在能見度不足幾米的黃沙中。
  • 李娟和她的《我的阿勒泰》
    阿勒泰市,是我國新疆北部的邊陲小城,從地圖上看它的緯度和東北地區的漠河相近,屬於我們國家的最北部,北方的冬天是漫長而寒冷的。從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中,知道了這裡不只是寒冷,還有戈壁荒漠,還有狂風,還有語言的不通和貧苦的生活。
  • 李娟 躲在文字背後的貓
    在朋友眼中看來,生活中的李娟和在文字裡展露才華的作家李娟,常常無法等同。她不愛出門,她更喜歡待在家裡,看書,寫作——想寫的時候坐下來,迅速就能進入寫作狀態,養花,好幾天才出一次門。如果沒有朋友主動聯繫她,她可能一個月才會和外界聯繫一次。即使這樣,她依然保持著敏感,總是「能體察到很多別人體察不到的東西」。
  • 李娟:處理好生活,才能處理好寫作
    《遙遠的向日葵地》是作家李娟繼《羊道》《冬牧場》之後的最新非虛構長篇散文。作者首次將目光聚焦於自己的家族成員,講述全家在新疆阿勒泰戈壁的烏倫古河南岸,以種植向日葵為生的經歷。她用細膩而明亮的筆調,刻畫了農場勞作的細節,再現了北疆阿勒泰蒼茫大地上的生活圖景。書中呈現出一種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時又富於樂趣和尊嚴的生存體驗。
  • 李娟:我是一個野生的作家
    我寫,因為有話要說十年前,李娟的媽媽在新疆阿勒泰戈壁草原的烏倫古河南岸,承包了一塊200畝的向日葵地,一家輾轉於四季的牧場之間。她寫零下四十二度,大雪堵住窗戶,他們用半天時間在雪堆中挖開了一條從家門通向院門的通道;她寫在荒野中騎摩託車,半路壞了推了9個小時;她寫在夏天的牧場,半夜醒來和媽媽一起追被大風颳走的帳篷;她寫打公用電話的外地打工者,寫那些沉默樸實的哈薩克鄰居,寫身邊的一切一切……這些細小的生活場景,通過李娟的筆,擁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包裹著一層動人的光澤。
  • 李娟成名作《我的阿勒泰》:慢慢地寫啊寫啊,才成為此刻的自己
    ——李娟對於沒有怎麼上過學的李娟來說,她的文字是不受世俗侵擾的文字,讀來看似是平凡生活的記錄,實則字裡行間詮釋自然和生活容易被忽略的美。有人說是新疆阿勒泰造就李娟,正是她所處的獨特地域特徵,使李娟的文字清新脫俗,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