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的《冬牧場》,阿勒泰的歡暢精靈

2020-12-14 小lv說歷史

之前並不識李娟,更不識阿勒泰的雪窩子,阿勒泰的冬季牧場,還有那裡的牛羊跟荒野。直到我讀了《冬牧場》,才發現,哦,原來這就是我喜歡的作家。

李娟老師

當我獨自坐在色彩單調的漆黑咖啡桌前,午後溫柔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在指尖,溫暖又舒適,我捧起這本描寫阿勒泰地區冬季牧場生活情景的書,感覺是愜意的,精神是舒暢的,真希望太陽就定格在這一高度,陽光就調定這一溫度,不要再暗淡,也不要再光亮,就這樣剛剛好。

當我晚間洗漱後,拉開臥室的窗簾,高樓大廈,萬家燈火,猶如滿天的繁星,應接不暇。此刻,我捧起這本冬牧場,坐在軟軟的沙發裡,細細品味,仿佛自己置身於茫茫荒野一樣,站在空曠的星空下,張開雙臂,看到的,只是自己哈出的熱氣,整個人是渺小的。

李娟,散文作家,詩人。高中畢業後一度跟隨家庭進入到阿勒泰深山牧場,經營一家雜貨店和裁縫鋪,與哈薩克牧民一起生活。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等,文風清新脫俗,仿佛是阿勒泰的精靈的吟唱。2010年,李娟跟隨一家熟悉的哈薩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場和沙漠,度過了一段艱辛又快樂的荒野生活。《冬牧場》

就是這樣一部紀實散文集,文風清新,又不乏詼諧幽默的搞怪氣息,讀起來讓人感覺舒暢。如果不是真真正正地融入到這種生活中,是不可能寫出這樣靈氣的文字。藝術源於生活,更源於真實。

最喜歡李娟筆下的動物們,有熊貓狗,梅花貓,還有可愛的牛兒羊兒們。這些動物在作者的筆下,仿佛一個個都通了靈性,可以與它們交談,甚至是情感的交流,讓不得不懷疑李娟是不是有特殊本領,能聽懂動物們的語言,那可得會好多語言,貓語狗語羊語牛語等等。不過話又說回來,在這茫茫荒野,一望無際,與居麻一家又有語言隔閡,除了與小動物們偶爾交流一下,找點樂趣,又能怎樣呢?還有就是同情貓兒狗兒的生活境遇,大冬天的雪窩子,吃也吃不飽,狗食都被凍住了,可憐的熊貓狗只能用舔的,唉,零下幾十度還冰棍,你說慘不慘。與大都市裡的寵物犬比起來,人家的狗冬天都穿衣服,穿小鞋,圍圍巾,舒舒服服地被主人抱著,待在開著暖氣的客廳裡,熊貓狗的生活可真是不忍直視啊,同樣是狗,生活條件差距咋這麼大呢。

書中的熊貓狗與梅花貓
阿勒泰地區

讀李娟的《冬牧場》,可以使我感覺幸福,感覺生活場所的舒適與溫暖。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每當讀到李娟躺在冰冷的被窩裡,睡覺都能看到自己哈出的熱氣,一早醒來能感覺臉上結了一層霜,我都會感覺自己屋子的溫暖,有種幸災樂禍的感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勇氣與毅力,在這種嚴酷的生活條件下,我想,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是無法堅持一天的,不能洗熱水澡,沒有網絡,沒有微信,沒有寶馬奔馳,誰又能生活的下去呢?恐怕我們連體驗生活的勇氣都沒有,更不用說長此已久的在這荒野裡生存呢,不得不佩服生命的堅韌與適應自然的能力。

哈薩克的牧民,並不像蒙古草原的牧民一樣粗獷豪放與不拘小節。哈薩克的牧民略帶羞澀。就算在極端苛刻的生活條件下,牧民們仍然不會失掉愛美之心,居麻出去放羊總嚷嚷著穿新衣服,儘管荒野裡連個人影都見不著,穿著新衣服又能給誰看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連愛美之心都沒有了,還能對什麼抱有任何希望啊。哈薩克牧民,有一份天真的性格在裡面,偶爾還會有點小孩子脾氣的感覺,這樣的牧民,難道你不會覺得很可愛嗎?

李娟出去串門,也會穿上自己僅有的一件新衣服,儘管天氣很冷,也會穿乾淨的衣服,外面再套一件髒的保暖的厚外套,等到快到別人家了,下了馬,會立刻將髒的厚衣服塞到馬鞍下。回想起我們小時候,又何嘗不是呢?雖然現在不用再為穿衣吃飯發愁,但以前確實是這樣的。我們不僅不會說牧民們虛榮,反而會覺得他們是可愛的人。

自己寫的讀書體會

儘管動蕩不安的遊牧生活很艱苦,居麻也曾經多次表達過想結束這種動蕩的生活,過上定居的日子。琢磨與躊躇,矛盾的心理狀態,也展現出現代文明與傳統遊牧生活的碰撞。雖然居麻有過這種想法,但李娟不會認為他真的想放棄這種世代相傳的生活方式。讀者們也不會這麼認為,因為他們熱愛這種生活方式,熱愛這種苛刻的自然環境,這種愛早已經滲透到牧民們的血液中,生生不息。

牧場上牛和羊

廣闊的荒野,茫茫無盡的白雪,壯闊與威嚴。我們時常會看到熊貓狗為了自己的地盤和盤子裡冰凍的食物而努力吠叫,荒野與生靈在做一場較量,但更像是一場合作。李娟回去了,居麻一家也會慢慢結束雪窩子的生活,北上轉場到春季牧場。但是,下一輪的冬天,居麻又會回到雪窩子,重複著李娟體驗過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依舊是那個雪窩子,但李娟恐怕不會回來了,居麻一家又會在雪窩子裡喝茶逗貓聽音樂,直到走不動了,幹不動了,那麼那時候,他們又會回到哪裡去呢?

相關焦點

  • 阿勒泰的精靈李娟長篇新作:冬牧場
    書名 冬牧場   作者 李娟 著   ISBN 978-7-5133-0566-267   定價 29.80元   裝幀 平裝(含彩插)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內容簡介2010年冬天,李娟跟隨一家哈薩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場、沙漠,度過了一段鮮為人知的荒野生活。
  • 李娟《冬牧場》:在最難過的日子裡,開心地笑對生活
    李娟,一個極其普通的名字,中國有千百個李娟,可是阿勒泰的李娟卻只有一個。她一名散文作家,出生在新疆,作品主要有《九篇雪》,《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請放聲歌唱》等等,在讀者中引起很大的反響,被譽為文壇清新之風,阿勒泰的精靈。
  • 新疆作家李娟的冬牧場
    李娟是誰?誰是李娟?五一放假回家,老姐看到我買了李娟的三本書,很不屑地說,這種書你還買,不值得花錢啊。好像,哦,不,就是很鄙視我的樣子。而我,曾經被她筆下的阿泰勒感動過,曾經為她的冬牧場內心蒼涼過,支持一下又如何。
  • 國際交流|作家李娟代表作《冬牧場》英文版正式出版發行
    ▲《冬牧場》英文版 BCAF榮譽支持青年作家李娟代表作《冬牧場》英文版的國際合作與宣傳。 ▲作家像 作家李娟生於1979年,曾獲「人民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散文獎」等,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請放聲歌唱
  • 《冬牧場》:雪是大浪漫,他們是小人間
    《冬牧場》宰殺它的人,又有什麼仇恨和惡意呢?大約生命的事情就是這樣的吧:終究各歸其途,只要安心就好。——《冬牧場》01「人們覺得幸福不是因為他們活得舒適而是因為他們充滿希望每一次的閱讀,都能被李娟大氣而清新的文筆帶進一個全新的世界,那裡有遼闊空曠與世隔絕的冬牧場,有堅韌勤勞苦中作樂的哈薩克牧民,有同樣堅韌地在寒冬曠野中努力生存的貓、狗、馬、牛、羊、駱駝……而我自己仿佛也成了李娟,觀察、參與、體驗著陌生而又新奇的一切,為居麻一家的快樂而快樂,為他們的艱辛感到憂傷。李娟讓我第一次了解到,遊牧民族的生活完全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豪邁無憂。
  • 冬牧場·夏牧場
    所以在這樣的天地間,成就了作家李娟。李娟,這個生活中很常見的名字,如果加上前綴「阿勒泰」,那就賦予了特別的意義。阿勒泰的李娟1979年出生於新疆,高中畢業後跟隨著家人在阿勒泰的深山牧場,經營者流動的雜貨店和裁縫鋪,與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共同生活。
  • 「阿勒泰的姑娘」李娟攜新書來長 共話那片燦爛神奇的葵花地
    李娟在為書迷籤名。   紅網時刻4月1日訊(記者 孫潔)據說全國有二十四萬個李娟,但因書寫新疆阿勒泰而讓文壇震驚的李娟全中國只有一個。十多年的寫作生涯,發表多部受讚譽作品的新生代作家李娟,公眾對其印象多少還留存在那個來自阿勒泰的女子。3月31日,李娟揭開「神秘面紗」攜新作《遙遠的向日葵地》來到長沙樂之書店舉行讀者見面。從來鮮少公開露面的李娟,揚起一派率真樸拙之氣質,現場與讀者談寫作,談文學,談生活。
  • 李娟:哪有比阿勒泰更遠的地方?(2)
    李娟:哪有比阿勒泰更遠的地方? 2007年,李娟辭去了工作,進入扎克拜媽媽一家生活。3個月的時間,她根據回憶寫了40萬字的《羊道》,分為春、前山夏和深山夏牧場三冊出版。
  • 《冬牧場》:最美的文字在荒野
    《冬牧場》李娟著「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種,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這是女作家李娟,跟隨哈薩克牧民居麻一家進入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深處,在冬季牧場度過數個月的荒野生活之後,寫下的文字。在她之前,還從未有漢族作家真正近距離觀察、記錄過哈薩克牧人的冬季轉場生活。她是他們的鄰居。高中沒畢業,她便隨母親在新疆阿勒泰的窮荒遼闊之地輾轉遷徙,家庭以裁縫和小雜貨店為生,顧客都是牧民。
  • 阿勒泰的李娟是怎麼「煉」成的?
    出版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羊道》三部曲、《冬牧場》及數部繁體字版散文集。曾獲「人民文學獎」、「上海文學獎」、「花地文學獎」、「天山文藝獎」、「朱自清散文獎」等。
  • 李娟和她的春牧場
    今天想要說的是一位散文作家:李娟以及她的作品《春牧場》,眾多作品中我最喜愛的一部!李娟生於1979年,新疆,籍貫四川,微博上人稱娟姨。為了謀生,跟著母親在阿勒泰地帶做裁縫,後來又開起了流動小賣部,跟著牧民轉場生活。
  • 多項文學大獎得主李娟成名作:《九篇雪》,講述阿勒泰牧場的生活
    李娟是位新疆作家,是人民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得主,還出版有《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場》、《遙遠的向日葵地》,而《九篇雪》是李娟的成名作,寫下那些文字時,她才不到20歲。在《九篇雪》裡,不得不讚嘆李娟的文字,帶有特別的活力和靈動,把每一個平凡的場景和事情,寫得那麼鮮活。
  • 阿勒泰本地作家李娟:臨摹記憶寫我所愛體現文藝創作的民族特色
    阿勒泰新聞網訊:(記者 閆雪潔)每次見到李娟的時候,她總是害羞地笑著,尤其是她伸手推眼鏡的時候,總給人一種親切感。此次見到李娟是十月初的一個下午,她的短髮已經是披肩發了,就像一陣風一樣出現在記者的面前,讓人一陣欣喜。
  • 超人氣作家李娟養成記!
    特殊的生活環境,給了李娟別樣的創作靈感,有人稱她為「阿勒泰的精靈」。2011年出版《走夜路請放聲歌唱》,李娟用獨特的視角書寫生活的悲喜,評判心中的情感與得失,了悟人生的悲苦與孤獨。她的文字都與記憶有關,講童年、成長、青春、「改變」以及種種「瞬間」的事。她早已融入了大自然,成為了大自然的一份子,她的世界,有人們久違的樸素情感和夢想。
  • 當你感到黑暗,走夜路請放聲歌唱:李娟最珍視的隨筆集|一日一書
    走夜路請放聲歌唱作者: 李娟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出版年: 2015-9-1簡介|《走夜路請放聲歌唱》是「阿勒泰」系列散文作家李娟最最珍視的隨筆集,不僅書寫了遙遠空曠的阿勒泰,更展露了自己豐饒遼闊的內心世界。
  • 聽,阿勒泰精靈在歌唱
    如果你正書荒,你可以走進新疆本土作家李娟的非虛構寫作的「阿勒泰系列」,聽聽阿勒泰精靈的歌唱。尤其是《阿勒泰的角落》,每一個文字都迸發著對生命的執著與熱愛。生活的苦,在她的筆下仿佛遇到春風一般,慢慢消融;生活的樂像一塊方糖,儘管不多,卻安穩、靜默的放在那裡。
  • 如何評價作家李娟和她的《我的阿勒泰》?
    牧場、牛羊、馬、雜貨鋪、荒野、河岸、陽光、起伏的大地、草垛、院牆、星辰、樂曲、筵席、舞會、夜晚和愛情,她筆下的阿勒泰大地每一寸都有著心跳,給人的感覺如同木心的詩:「不知該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盡可原諒。」初識李娟初讀李娟的書是在高一的時候,那時候的自已讀書說白了就是為了語文卷子上那六十分的作文。
  • 關於《冬牧場》
    你瞧鳥兒遠走高飛,蟲蛹深眠大地其他留在大地上的,無不備下厚實的皮毛與脂肪寒冷痛苦不堪,寒冷卻理所應當,寒冷可以忍受今天,走進李娟《冬牧場》,那份沉靜。2010年冬天,李娟跟隨哈薩克牧民居麻一家啟程,一路往南遷徙,最後駐紮到渺無人煙的地窩子裡。牧民的生活雖然艱苦單調,在李娟看來也透著美好。羊群晚歸的夜晚,女人冒著大雪爬上沙丘等待羊群歸來,歸來的男主人顯得寬厚的身影,一路行來,冬季草原的荒丘大雪、明月犬吠,讓晚歸的牧人那懸著的心漸漸地沉靜下來。冬季牧場是忙碌的,也是孤寂的。李娟在牧場,往往一連幾星期,看不到一個過往的路人。
  • 李娟成名作《我的阿勒泰》:慢慢地寫啊寫啊,才成為此刻的自己
    ——李娟對於沒有怎麼上過學的李娟來說,她的文字是不受世俗侵擾的文字,讀來看似是平凡生活的記錄,實則字裡行間詮釋自然和生活容易被忽略的美。有人說是新疆阿勒泰造就李娟,正是她所處的獨特地域特徵,使李娟的文字清新脫俗,與眾不同。
  • 李娟:處理好生活,才能處理好寫作
    李娟:著名作家,1979年出生於新疆,成長時期輾轉於四川新疆兩地。1999年開始發表作品。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場》及《羊道》三部曲等。《遙遠的向日葵地》是作家李娟繼《羊道》《冬牧場》之後的最新非虛構長篇散文。作者首次將目光聚焦於自己的家族成員,講述全家在新疆阿勒泰戈壁的烏倫古河南岸,以種植向日葵為生的經歷。她用細膩而明亮的筆調,刻畫了農場勞作的細節,再現了北疆阿勒泰蒼茫大地上的生活圖景。書中呈現出一種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時又富於樂趣和尊嚴的生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