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作家李娟和她的《我的阿勒泰》?

2020-12-14 小派愛小說

答|百度派 @甜糕heave

在李娟的散文裡新疆這片土地散發出沉靜安然又攝人心魂的美,既廣袤粗野又細膩繾綣,這裡的生活更是讓人著迷,質樸卻詩意,一種遊牧和田園並存的感覺。

牧場、牛羊、馬、雜貨鋪、荒野、河岸、陽光、起伏的大地、草垛、院牆、星辰、樂曲、筵席、舞會、夜晚和愛情,她筆下的阿勒泰大地每一寸都有著心跳,給人的感覺如同木心的詩:「不知該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盡可原諒。」

初識李娟

初讀李娟的書是在高一的時候,那時候的自已讀書說白了就是為了語文卷子上那六十分的作文。所以不管是名著還是豆瓣上評價較高的書都買回來囫圇吞下,李娟的書也在其間。說實話,當時急功近利的我在讀李娟的書的時候是看不進去的,反而對有那麼多的人喜歡她的書感到訝然。

直到後來上了大學,在圖書館裡偶然間又看到了《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這兩本書。我笑著和室友提起了自己高中瘋狂啃書的事。回寢室的時候也順手把這兩本書借了回去。

說實話,李娟的書初讀起來真的沒讓我感到很驚豔,但她的書確實又有著獨特的魅力,就像是一碗白粥,初嘗起來只覺平淡無味,但他單純的後勁卻讓人回味無窮。後來,阿勒泰便成了我心目中最美的地方,不過現在想來,對於李娟來說,或許不管生活在哪裡,那裡就會是美麗的阿勒泰。

書的魅力

個人認為此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對自然的發現以及對生活的著魔。

李娟的文字不過多的落入某種情感的圈套不可自拔,而是沉著而且輕鬆風趣地展現阿勒泰的風土人情,再以她自己的情感如河流一般流淌在上面,用篤定的姿態把靈魂賦予這裡的山河——也就是說,她的感情不是凌駕在她描寫的景致之上或反之,而是兩者如同水乳一樣交融在一起,有時候你讀完了一篇,才發現她的歡愉、寧靜、悲愴,都不動聲色地安置妥帖了。

李娟對這片土地和在其之上的生活,似乎都懷有一種由衷的熱忱和動力,對平淡日子裡的一蔬一飯都極其虔誠,以此來化解生活的瑣碎和苦難,同時獲得生命中純粹的詩意,一種寫在鹽粒和糖——當然還有河流和陽光——之上的質樸詩篇。

以上內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李娟和她的《我的阿勒泰》
    阿勒泰市,是我國新疆北部的邊陲小城,從地圖上看它的緯度和東北地區的漠河相近,屬於我們國家的最北部,北方的冬天是漫長而寒冷的。從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中,知道了這裡不只是寒冷,還有戈壁荒漠,還有狂風,還有語言的不通和貧苦的生活。
  • 李娟:命運讓我的筆落在阿勒泰 寫作不是非做不可
    命運讓我的筆落在阿勒泰  《人民文學》雜誌主編李敬澤曾這樣評價李娟:「她重新界定了寫作者的身份,那是一個在大地上和風雨中跋涉的人。把字寫在零散紙片上,在生計之累中領會生命之美。她的散文由此成為話話狂歡時代的異教,她的誠懇、羞怯、天真、熱情的低語把我們帶向廣袤的靜默。」
  • 阿勒泰本地作家李娟:臨摹記憶寫我所愛體現文藝創作的民族特色
    近年來,阿勒泰本土作家李娟以《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等著作成為廣受關注的文壇新人,並得到了文化圈內諸多名人的讚許和認可。李娟現在住在阿勒泰市紅墩鎮的一個村子裡,前一陣子,她剛買了套房子,正忙著裝修。  高中畢業後,李娟跟著母親做裁縫、賣百貨,還曾到烏魯木齊等地打工,做過流水線工人,1999年她開始寫作投稿。
  • 阿勒泰的李娟是怎麼「煉」成的?
    回望關中,黃土高原擁有賈平凹和陳忠實。而提到阿勒泰,李娟是它的第一把小提琴手。近些年,在文學圈,李娟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她的文章跟網絡公號熱門文章不一樣,顯得更端莊;跟嚴肅純文學作家也不一樣,她顯得無法歸類。她的粉絲忠實而龐大,她本人低調而淡然。她成了她自己。她也成了一個耐琢磨的對象,一個費解的秘密:她的文學,到底好在哪?她又是如何達到的?
  • 走進阿勒泰,聆聽李娟和草原的對白
    其實,最初接觸到李娟的文字是在一個月前的一個夜晚,這位在網絡上迅速引人注目的寫作者,以其純粹的平實引領著每一個邂逅她的人們,一步步走進她用文字堆砌而成的神秘城堡,在她的隨性揮灑中,總能找到久違的遊牧文學的特色,這位還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竟然一邊做著裁縫、賣著小百貨,一邊懷著對生存本能的感激與新奇,用她實實在在的,甚至還沾著草原腥羶味道的筆下書寫著她眼中的生活,從而在她如拉家常的敘述中呈現出一種精神
  • 李娟:哪有比阿勒泰更遠的地方?
    一天前我剛見過李娟,這時有點抓到相關的採訪對象的喜出望外,要知道李娟媽媽以前開的商店可是在富蘊縣,雖然同屬阿勒泰地區,但是新疆那個大呀,能在幾百公裡開外遇到阿克哈拉鄉一家偏僻小店的顧客可不容易。「我也沒去過,是看李娟的書裡寫的嘛!」李娟是個疆裡開花疆外香的作家,鄰居們也只是模模糊糊知道她是個「作家」,坐在家裡做什麼?不知道。
  • 阿勒泰的精靈李娟長篇新作:冬牧場
    書名 冬牧場   作者 李娟 著   ISBN 978-7-5133-0566-267   定價 29.80元   裝幀 平裝(含彩插)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內容簡介2010年冬天,李娟跟隨一家哈薩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場、沙漠,度過了一段鮮為人知的荒野生活。
  • 李娟:我是一個野生的作家
    ——李娟照片上,這個站在陽光下蘆葦中的女子,叫李娟。一直以來,她在新疆阿勒泰慢慢地生活,慢慢地寫作。幾年前,她的作品突然震驚了文壇。作家葉兆言等對之讚不絕口,主持人柴靜寫多篇博文談論她及其作品,梁文道也在節目中大加推介,並說:「李娟絕對是我最大的發現之一。」而她說,我只是一個「野生的作家」。
  • 李娟成名作《我的阿勒泰》:慢慢地寫啊寫啊,才成為此刻的自己
    在大雪圍擁的安靜中,我一遍又一遍翻看這些年的文字,感到非常溫暖——我正是這樣慢慢地寫啊寫啊,才成為此刻的自己的。——李娟對於沒有怎麼上過學的李娟來說,她的文字是不受世俗侵擾的文字,讀來看似是平凡生活的記錄,實則字裡行間詮釋自然和生活容易被忽略的美。
  • 李娟│行走在阿勒泰的創傷性散文,是心靈上的孤獨與逃離
    李娟的文字與阿勒泰的地理位置有關,也與她的成長經歷有關。哈薩克遊牧區、湖中的水怪、圖瓦人等,成為阿勒泰不可避免的文化符號。大多數作者在寫阿勒泰時,以走馬觀花遊記的形式書寫,而李娟,她用感悟的筆端來書寫阿勒泰、記錄阿勒泰,這在於她把阿勒泰真正融入心中,哈薩克文明反哺她的文字,散發出悠揚的民族性格調,頻頻獲獎。
  • 超人氣作家李娟養成記!
    李娟,1979年出生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跟隨外婆在四川小城生活了一段時間後又回到了新疆。在阿勒泰山區,跟著母親做裁縫、賣小百貨,與牧民一起轉場。她於1999年開始寫作,曾在《南方周末》、《文匯報》等開設專欄。並出版過《九篇雪》、《我的阿勒泰》等散文集,她以渾然天成的筆觸書寫奇美的大自然,以至真隨性的言語表達純樸的內心。
  • 李娟的《冬牧場》,阿勒泰的歡暢精靈
    之前並不識李娟,更不識阿勒泰的雪窩子,阿勒泰的冬季牧場,還有那裡的牛羊跟荒野。直到我讀了《冬牧場》,才發現,哦,原來這就是我喜歡的作家。李娟老師當我獨自坐在色彩單調的漆黑咖啡桌前,午後溫柔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在指尖,溫暖又舒適,我捧起這本描寫阿勒泰地區冬季牧場生活情景的書,感覺是愜意的,精神是舒暢的,真希望太陽就定格在這一高度
  • 史航談李娟:阿勒泰的魚缸 | 《文學青年》李娟專號
    就像你不能稱呼她是一個寫字的女孩--因為隨便一個咖啡館裡守著電腦擠專欄(聽說這個比擠乳溝還累)的姑娘,都會自稱或被冊封為寫字的女孩。我手頭就一本她的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讀來讀去,太多遍,最後似乎能透過這書看到她大多數時候的表情了。起碼什麼詞彙讓她有點小尷尬,我有點感同身受了。李娟就是李娟,這麼平常的名字,我以前的通訊錄居然空缺,可見上天是要我隆重地記得這個李娟。
  • 作家李娟:我寫著寫著就「找」到命中注定的句子了
    也許有一天,我會像事外人一樣去欣賞這本書,但並不遺憾自身的改變。羊城晚報:2013年再版的《阿勒泰的角落》,沒了推薦語,加了16幅插圖,文字上是否有改動?插圖都是怎樣挑的?李娟:這一版在文字上沒有任何改動,只添加了一篇再版序。書中的插圖是我和我的一些朋友拍攝的,都是阿勒泰本地風物,希望為大家的閱讀提供一些視覺背景。
  • 李娟:哪有比阿勒泰更遠的地方?(2)
    李娟:哪有比阿勒泰更遠的地方?隨即,她接下了《人民文學》的非虛構寫作計劃,2010~2011年其中的三個月裡,她跟隨牧民居麻一家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冬窩子裡放羊、牧牛、趕駱駝、背雪、做針線活……雖然生在新疆,但對於哈薩克民族,李娟過去也和我們一樣,只是個遠距離的觀察者,所不同的是,那些人是她的鄰居、顧客,她不是個貿然的闖入者,與其說是她完成了這兩本書,不如說是這兩本書給了她一個近距離觀察哈薩克的契機。
  • 「阿勒泰的姑娘」李娟攜新書來長 共話那片燦爛神奇的葵花地
    十多年的寫作生涯,發表多部受讚譽作品的新生代作家李娟,公眾對其印象多少還留存在那個來自阿勒泰的女子。3月31日,李娟揭開「神秘面紗」攜新作《遙遠的向日葵地》來到長沙樂之書店舉行讀者見面。從來鮮少公開露面的李娟,揚起一派率真樸拙之氣質,現場與讀者談寫作,談文學,談生活。
  • 旅行從不會讓我們了解北疆,但李娟的阿勒泰或許可以
    記得在幾年前,李娟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的時候,大家似乎都被她質樸而純真的文字吸引了,那是一個純真而調皮的女孩兒,雖然是漢民卻和家人一同開著裁縫店(後來又是小賣部),過著遊牧民的生活。可是音訊不通的阿勒泰人自有自己的樂趣,那裡同樣追逐時尚,但是服飾卻全靠裁縫手工,像極了曾經鄉村小鎮。開著裁縫店的李娟一家又不通哈薩克語,這自然會鬧出些笑話來。再加上哈薩克族獨特的民風和開朗的人兒,李娟一家人每天在這裡通宵達旦地製作衣服,修補衣料似乎也成了一件有趣的事兒。
  • 新民晚報數字報-李娟:希望成為普通人喜歡的作家
    1979年,李娟出生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家鄉四川上學,高中輟學畢業後,到阿勒泰跟著母親做裁縫,在牧區開小鋪子賣東西,也跟隨牧民輾轉於四季的牧場之間。此後她曾到烏魯木齊打工,做過流水線工人。她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書。出版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等散文集,曾獲魯迅文學獎、人民文學獎、上海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等。
  • 李娟對我來說新疆已經包含了整個世界
    此外,她還在「小眾菜園」網站上發表文章,無意中結識了作家陳村,被引薦開始在《文匯報》寫專欄。直到出版散文集《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李娟逐漸被廣大讀者所知,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劉亮程說,「她走向廣大讀者的這個過程很漫長,沒有我們想像的一下子轟動,由此可見一個邊疆作家走向中國的道路之漫長和不易」。
  • 在新疆邊遊蕩邊寫作的漢族女孩李娟,告訴我們如何不狹隘
    李娟從小喜歡閱讀,熱愛寫作,小學時就渴望長大能當作家。對於有今天的命運她從來都沒感到過奇怪。 圖片均來自李娟新浪博客「阿勒泰的李娟」 很少能夠聽到作家李娟對自己作品的闡釋與評價,一位讀者這樣評論:「她抬頭就寫天空,低頭就寫大地和河流,寫完便不再多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