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娟:一個人面對整個的山野草原

2020-12-14 中國文明網

  李娟的文字如同原生態的天籟之音。正如散文家趙麗宏說,她的視線很低,與她筆下的生物、動物、靜物是同一水平線上,幾乎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了。 

  不久前,評論家李皖在微博上寫下這樣的文字:有個叫李娟的新疆作者,堪稱天才。我今天得到了她第一個集子,《九片雪》,才發現它居然是2003年就出版了的。慚愧啊,一個作者出來真難,即使是這麼優秀的作者。 

  李娟,這位來自新疆阿勒泰山村的女孩十年來一直默默書寫著自己熟悉的那塊土地,她那些關於鄉村遊牧生活的散文零零星星地發表在報端,原本以為這樣的文字只為一小群忠實讀者安靜地閱讀。然而7月7日,李娟兩本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在上海作協舉行了首發暨研討會,身材嬌小的李娟從新疆來到上海,卻意外收穫了一群珍愛她的讀者,這人群中有劉亮程、王安憶這樣的重量級作家,也有遠道而來的各地普通讀者,這一切讓眼前這個樸實的姑娘受寵若驚。 

  李娟至今仍在遙遠的阿勒泰山區,跟著母親做裁縫、賣小百貨,母女倆常年隨著遊牧的哈薩克牧民做小買賣謀生。李娟在博客裡說,「從去年七月初到現在便一直待在富蘊縣南面荒野深處的家中。沒有網絡,沒有電視(本來有,後來我媽發飆給砸了),寥寥幾本書,三袋大米,三袋麵粉,八噸煤。一直陪著我。好在被我媽封我為鴨司令,天天放鴨子,總算沒有吃閒飯。但只聽說過牧鵝女,怪浪漫的。牧鴨女卻是大大的另一回事。」可就是這些看似平淡無聊的生活,都成了李娟源源不斷的寫作素材。 

  《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絕大部分都是作者於阿勒泰鄉居生活的寫照,「我的文字也始終糾纏在那樣的生活之中,怎麼寫都意猶未盡,欲罷不能。」有人這樣評論李娟,「她懷著對生存本能的感激與新奇,一個人面對整個的山野草原,寫出自己不一樣的天才般的鮮活文字。」作家趙麗宏認為,李娟的寫作,讓他想起巴金先生的兩句堅持:「寫自己最熟悉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在李娟的文字世界裡,她自己就是大自然一分子,她看待周遭的視線很低。

    不過據李娟說,她的這些文章,全是背著母親偷偷寫出來的。她不想讓母親知道她在用文學把她們的生活寫給別人。她更不願周圍的人知道她在寫東西。「一旦他們知道了,就會把我看成跟他們不一樣的人,我就再不能貼近他們。」李娟說。與其他年輕作家不同的是,從十七八歲高中輟學嘗試寫作至今,李娟點點滴滴的名聲都是口口相傳而來。上海市作協主席、著名作家王安憶說,她曾拿李娟的《妹妹的戀愛》到復旦大學的寫作課上,讓她的學生們誦讀。她認為李娟的作品貫穿著一種「人與世界的關係」。在有些寫作者眼裡,人和世界的關係非常清晰,李娟的作品就是這樣,她感受到這點,並將它表達出來。也許是寫作者之間有種獨特的氣息是相通的,王安憶說自己喜歡李娟的文字:「有些人的文字你看100遍也記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難以忘懷。」  
    近年來,李娟的文字在《文匯報》「筆會」上以專欄的形式不斷刊出,獲得上佳的社會反響。作家舒飛廉將李娟的出現,比作當年的蕭紅。「李娟和阿勒泰的關係,就像蕭紅和呼蘭河的關係。」而上海作協副主席陳村曾著重評論並推薦了這位女作家的作品,使知曉、喜愛她文字的人越來越多。陳村說:「李娟所寫的內容也讓人耳目一新,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受過很像樣的教育、閱讀範圍主要是金庸、瓊瑤、一直生活在漠北極荒之地的女孩能夠寫出如此清新、活潑、有內容的書。」 
  最早發現並推薦李娟的「伯樂」,是著名風土作家劉亮程。劉亮程說:「她的文字,若是追根尋源可以找到遊牧文學的特色。我能為讀到這樣的散文感到幸福,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家已經很難寫出這種東西了。那些會寫文章的人,幾乎用全部的人生去學做文章了,不大知道生活是怎麼回事。而潛心生活,深有感悟的人們又不會或不屑於文字。文學就這樣一百年一百年地,與真實背道而馳。只有像李娟這樣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著裁縫、賣著小百貨,懷著對生存本能的感激與新奇,一個人面對整個的山野草原,寫出自己不一樣的天才般的鮮活文字。她筆下的貧窮、死亡、疾病、災難,呈現出一種精神,是一種文字的高貴。」 
  《阿勒泰的角落》是李娟從1998年到2003年之間陸續發表在《文匯報》《南方周末》上短篇散文的集結,她以天然而純真的筆調描述出新疆阿勒泰地區原生態的異域風情及哈薩克族人們日常生活的點滴趣事,被稱為「現代版《呼蘭河傳》」。與此同時,上海英特頌圖書公司出版了該書的姊妹篇——《我的阿勒泰》。(陳熙涵)

相關焦點

  • 走進阿勒泰,聆聽李娟和草原的對白
    走進阿勒泰,聆聽李娟和草原的對白 ——讀《我的阿勒泰》
  • 李娟:我在山野裡,遊蕩在節制中
    三個月前,《單讀14:世界的水手》出來,主頁菌分享了其中李娟一篇《相機的事》,沒想到許多朋友表示驚喜。最新一期——《單讀15:我們的黃金時代》剛出版不久,趁熱再分享其中李娟的文章。還是熟悉的味道:愉悅獨特中,又夾雜著感傷。希望你同樣喜歡。
  • 李娟:我與山野的緣分更深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這個網際網路、偶像、時尚、娛樂、消費主義大行其道的時代,李娟的出現就像一個奇蹟,她筆下仿佛有寫不完的哈薩克牧民、羊群、馬、石頭、風、草原……那些毫無「雜質」的散文,就像從阿勒泰草原流淌而來的清泉,甘甜、涼爽,滋潤著今天的都市人乾旱的內心。下面這篇《我的遊蕩》曾收錄於《單讀 15:我們的黃金時代》,時間通過李娟的筆,被無限拉長。
  • 李娟有的,咱們都沒有啊!聽聽她怎麼說
    最近常能看到「李娟」的名號,都說她的文字充滿了靈性,單純、美好又小清新,充滿少女感與正能量。於是找她的成名作《九篇雪》來讀,果然是我喜歡的樣子。本書寫的是李娟少女時代跟隨家人在新疆阿勒泰草原生活的故事。
  • 旅行從不會讓我們了解北疆,但李娟的阿勒泰或許可以
    開著裁縫店的李娟一家又不通哈薩克語,這自然會鬧出些笑話來。再加上哈薩克族獨特的民風和開朗的人兒,李娟一家人每天在這裡通宵達旦地製作衣服,修補衣料似乎也成了一件有趣的事兒。但是散文裡倒沒出現酒鬼在小賣部大鬧的場景,一個個壯漢雖然愛喝酒又沒多少積蓄,但面對李娟似乎也總像是鄰居家的小弟弟那樣憨厚誠懇。更多時候,是機靈古怪的李娟去戲弄他們。散文中寫到哈薩克族的小孩總是會隨意採些東西來換錢再買東西,這些機靈的小鬼總是什麼都拿來換錢,有時候是深林裡採的藍莓。
  • 這幾本書,帶你去了解李娟的文字
    「羊道」系列作者:李娟「羊群在一整面山坡上瀰漫開來,沿著平行著布滿坡體的上百條弧線(那就是羊道)有序前行,絲絲入扣。」 新疆北部遊牧地區的哈薩克牧民大約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支最為純正的遊牧民族了。「羊道」三部曲記錄了李娟跟隨哈薩克族的扎克拜媽媽一家,歷經寒暑,在粗獷蒼茫的新疆阿勒泰山區遊牧生活的日子。哈薩克族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生活在此得以呈現,在自然的靜穆與殘酷面前,這個遊牧民族所展現出的淡然、堅韌與智慧,讓宇宙裡每一個渺小的生命都顯得如此獨特。
  • 李娟:閱讀記
    與您分享李娟的這篇:閱讀記。我上小學一年級時,有一天撿到一張舊報紙。閒來無事,就把自己認得的字挨個念了出來,竟然發現它們的讀音連綴出了一句自己能夠明白的話語。大為震動。那種震動直到現在還能清晰記得。好像寫出文字的那個人無限湊近我,只對我一個人耳語。這種交流是之前在家長老師及同學們那裡從不曾體會過的。
  • 李娟書寫的新疆鄉土
    而李娟的散文稱得上好散文。完全不同的邊緣生活,完全新鮮、奇異的天地和感受,李娟把這種現代社會中最畸形的,或者說匿名已久的生活講了出來。別人道聽途說的也能講,但絕不可能講到她這樣,因為她是這生活的主體,她的生命投入在裡面,她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地。
  • 李娟:我家的一隻貓
    只有像李娟這樣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著裁縫、賣著小百貨,懷著對生存本能的感激與新奇,一個人面對整個的山野草原,寫出不一樣的天才般的鮮活文字。——劉亮程
  • 李娟對我來說新疆已經包含了整個世界
    羊城晚報記者 何晶李娟說自己從小的願望就是當一名作家,於是不斷地努力。但又覺得自己挺懶的,愛睡覺,如果不是因為寫作有樂趣,可能早也懶得寫了。起初,李娟的文字被新疆作家劉亮程最早發現,2000年,李敬澤選了她的文章《九篇雪》發表在《人民文學》上。隨後,在劉亮程的促成下,李娟的第一本散文集《九篇雪》於2003年面世。
  • 李娟的《冬牧場》,阿勒泰的歡暢精靈
    此刻,我捧起這本冬牧場,坐在軟軟的沙發裡,細細品味,仿佛自己置身於茫茫荒野一樣,站在空曠的星空下,張開雙臂,看到的,只是自己哈出的熱氣,整個人是渺小的。李娟,散文作家,詩人。高中畢業後一度跟隨家庭進入到阿勒泰深山牧場,經營一家雜貨店和裁縫鋪,與哈薩克牧民一起生活。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等,文風清新脫俗,仿佛是阿勒泰的精靈的吟唱。
  • 初探新疆女作家李娟教我們如何寫散文
    第一次看李娟的書還是女兒的語文老師送的,當時老師共送了四本書,三本是老舍、汪曾祺、沈從文三位大家的精選集,還有一本就是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書封很清新,作者名不見經傳。這是我拿到書的第一感覺。我想老師之所以選擇李娟總是有理由的,先於女兒打開了這本書。
  • 李娟
    人物簡介:李娟,女,1985年12月出生,碭山縣唐寨鎮唐寨莊村民。  事跡簡介:李娟身患脊髓性空洞症,全身癱瘓,幾近「植物人」。但面對磨難,她自強不息,硬是用嘴咬著觸控筆,先後在微信平臺上賣出幾萬公斤水果,不僅幫助家裡解決了燃眉之急,而且幫助親戚鄰居銷售水果,成為遠近聞名的「勵志網紅」。
  • 閱讀悅讀:李娟是個傳奇
    文/華德陽【作者簡介】華德陽,江蘇沛縣人,在《讀者》《文苑》《當代小說》等報刊有散文發表數百篇。【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兩年前單位「改革」,人心不安。我讀李娟,是因為她能把平凡的生活寫得津津有味,傳神地寫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不矯情不做作。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對李娟的理解越來越深,李娟的「不幸」逐漸展現在眼前,常常令人唏噓不已,李娟真是個傳奇。李娟的童年是灰色的。
  • 多項文學大獎得主李娟成名作:《九篇雪》,講述阿勒泰牧場的生活
    李娟是位新疆作家,是人民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得主,還出版有《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場》、《遙遠的向日葵地》,而《九篇雪》是李娟的成名作,寫下那些文字時,她才不到20歲。在《九篇雪》裡,不得不讚嘆李娟的文字,帶有特別的活力和靈動,把每一個平凡的場景和事情,寫得那麼鮮活。
  • 李娟作品集合,小編力薦《遙遠的向日葵地》
    李娟,女,籍貫四川樂至縣,1979年出生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123團(位於塔城地區烏蘇市車排子鎮),1999年開始寫作。李娟的《遙遠的向日葵地》,《羊道·深山夏牧場》等是大家都相當熟悉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作品究竟有怎樣的文字魅力呢?1.
  • 史航談李娟:阿勒泰的魚缸 | 《文學青年》李娟專號
    今年十月,我在臺北誠品書店,深更半夜地挑書買書,然後選到了李娟的散文集《離春天還有二十公分的雪兔》。因為這句話裡要提到李娟,所以我沒採用通常的用詞,沒說午夜什麼的,我就直接說深更半夜了。李娟就是一個這樣的有意思的姑娘,她的存在,讓你下意識地樸素起來,你要過濾掉很多詞,很多平時寫文章用廢了的詞。
  • 李娟的「冬窩子」與李子柒的「農家院」,詩意棲居背後的自由堅守
    當阿勒泰的李娟走出冬窩子仰望星空時,綿陽的李子柒正坐在農家院的火盆旁跟婆婆拉家常。雖然不是同一片天地,但是她們都實現了詩意棲居,過著令人羨慕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任歲月流逝,任世事嘈雜,她們依然堅守著自由的底色。
  • 《九篇雪》:天才作家李娟的新疆囧事,愛而不得的10年虐戀
    九篇雪》的傾訴對象其實只有一人,這裡面隱藏著她刻骨銘心的愛戀,她把心意集成書,說給那一個人聽。作家伊拉斯謨說:一個人成為他自己了,那就是達到了快樂的頂點。深山牧場裡的李娟盡情地釋放著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自在的模樣,她囧並快樂著。在我看來,她的「趣」是和作家三毛相通的地方,她們的文字都意趣盎然,而「囧」正是她異於三毛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