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這41樣東西已在無錫消失,你還記得多少?

2020-12-22 澎湃新聞

這些年,無錫從未停止發展

但時光似乎稀釋了過往歲月的痕跡

✔那些熟悉的老地標

✔那些過往的生活習慣

✔那些童年時痴迷的味道

再回首時

才發現它們早已遠離我們的日常

但那份存在心中的舊日記憶

卻永遠磨滅不了

舊時光一旦不經意間被觸動打開

就會從記憶的閘門裡奔湧而出

每一件消失東西的背後

都曾有我們成長的軌跡

消失的地標

東方歡樂城

(圖片來源:蘇農有圖)

曾經東亭地標性建築,「江南第一城」,1994年開業,2015年底停業,2016年9月全面拆除。

東方歡樂城曾經是東亭的地標性建築,引以為傲的地方。1994年,歡樂城開業,敲鑼打鼓舞龍舞獅,有「普天同慶」的架勢。

有人回憶說,「還記得東方歡樂城開業,學校組織我們腰鼓隊的去打腰鼓,完了每人發2塊金幣巧克力和5塊錢…學校每次組織看電影也是去那裡。滿滿的回憶…」

(還有金幣巧克力,小時候的寶貝啊!)

無錫第一百貨

上世紀60年代開業,2010年3月12日歇業,老無錫都喊「中百一店」,她的全稱是「第一百貨商店」。

有網友還依稀記得,很小的時候過年最喜歡去第一百貨買新衣服。而現在,第一百貨的舊址上茂業億百已經拔地而起;

新世界百貨

1996年1月開業,2011年5月9日閉店,作為中國最大的百貨店擁有人及經營者之一,港資新世界百貨於1996年1月以高端定位進駐無錫中山路商圈,曾是錫城奢侈品百貨的象徵。新世界百貨關門以後,基本一直空置。

第二百貨

1958年開業,2010年9月閉店,原來的老二百被商業大廈兼併,之後變為伊酷童。

長發商城

1996年建成,宣傳語是「常來長發,換種活法」,小布還記得去頂樓遊過泳。

2009年閉店,長發商城被拆除,並與原無錫國棉一廠合併建造高端住宅區西水東。

遠東百貨

2010年10月6日開業,2015年12月31日閉店,轉而與本土民營企業紅豆集團聯手轉型升級為購物中心——紅豆萬花城旗艦店,這是近5年來中山路離場的第5家百貨品牌。

大洋百貨

2003年5月1日開業,2013年4月3日閉店,位於中山路與人民路的交會處,地處無錫最繁華的商圈。但是房屋結構存在先天不足,使其購物環境與中山路其他商場相比顯得不足。

英武百貨

2010年8月開業,2012年8月21日閉店,號稱來自英國武士橋的英武百貨,早前宣稱是百樂集團在中國大陸開出的首間商場,但定位一開始就走低端路線,並不符合無錫市場的消費習慣。英武百貨之前,這裡曾是花都百貨。

消失的地名

崇安區

崇安區是無錫的中心城區,1951年10月建區,因境內1600多年歷史的崇安寺而得名。2015年12月,崇安區撤銷,併入新設立的梁溪區,崇安之名成為歷史。

南長區

無錫縣曾先後分屬常州專區、無錫市、蘇州專區管轄。1958年6月,形成南長區。2015年12月,南長區撤銷,併入新設立的梁溪區,南長區地名成為歷史。

北塘區

明清盛極一時的「無錫米市」就源於北塘,林立的錢莊、布行、山貨行使北塘成為無錫近代商貿業的發源地。2015年12月,北塘區撤銷,併入新設立的梁溪區,北塘區地名成為歷史。

錫山市

錫山日報(錫山市徹市設區報紙併入無錫日報致讀者公告)

那時候,他們的身份證號是320283,如今這些身份信息成了絕版。那時候,《錫山日報》是長輩們閒來的讀物,報紙裡有錫山市的大城小事,後來撤市設區後,錫山日報停刊,錫山日報也成了絕版。

1999年楊市鎮全貌航拍照片,當時還屬於「錫山市」

2000年12月,撤銷縣級錫山市,設立無錫市錫山區和惠山區。

馬跡山

馬跡山之前只是太湖邊的一座孤島,並沒有和無錫連接起來。到了上世紀中葉,無錫實施了圍湖造田工程,前後長達5年時間。從閭江口到馬跡山旁,築起了一條蜿蜒數十裡的大堤,現在被稱作「十裡明珠堤」。

米碼頭

早在明萬曆年間,蓮蓉橋附近就已出現米市。無錫米市全盛時期,糧食常年吞吐量在1200萬石左右,同蕪湖、九江、長沙合稱「中國四大米市」。

三裡橋米市場

許多糧商在糧食業資本積累後擴大經營規模,投資麵粉等工業,榮氏麵粉廠由此起家。

布碼頭

馬路邊擺張鋼絲床,生意就算開始了,從最初30多個攤位發展到100多個,這便是布碼頭的開始,後來搬進了後西溪。

一位老無錫回憶,當年後西溪賣布料的人擠人啊,高峰時經營戶500家,這就是老無錫熟知的「布碼頭」。

絲碼頭

20世紀70-80年代,無錫紡織工業的出口創匯佔全市的70%,絲綢佔20%以上,當時的這個數字在現在看來難以想像。

錢碼頭

隨著米、布、絲碼頭的興盛,銀錢業應運而生。商人一般會購買絲綢帶回去,錢票放在錢莊裡更加便利。

周舜卿

至1930年,已有錢莊23家,銀行6家,大都設在蓮蓉橋堍,成為蘇南地區的金融中心和著名的放款碼頭。解放後,錢莊逐漸消失。

消失的美食

太湖餅乾

無錫糖果食品廠的太湖餅乾,餅乾盒子上印的都是無錫有名氣的風景,餅乾奶油味十足,是小時候不可多得的美味零食!

有些幼兒園吃點心的時候,也是發的太湖餅乾,家裡面也會把太湖餅乾軋碎做炸豬排,炸好的豬排咬一口那叫香脆!可惜現在都沒有啦,想吃也吃不到了!

雞腿麵包

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麵包又軟又香,麵包裡面藏著一根火腿腸,感覺比現在的火腿腸要好吃,吃到最後連棒子上剩下的渣渣都要吃乾淨,意猶未盡。

中萃方便麵

大家還記得曾經的無錫中萃面嗎?小時候家裡不做飯就泡一包中萃的雪菜面,有點微辣,湯鮮味美,現在都很懷念那個味道,可惜現在超市裡都找不到正宗的了。

老崇安寺的黃橋燒餅

以前就在崇安寺皇庭美食城一樓,有一家賣黃橋燒餅的小店,牛肉餡的,剛剛烤出來整條街上都是香味,小時候每次去都會買一個吃,印象裡還要排隊才能買到,熱乎乎地拿在手上,咬一口滿滿的牛肉餡!

麒麟汽水

這是一張麒麟汽水廠的老照片,那時候喝過麒麟汽水的小孩都已經成家立業,但說到這汽水都說好喝,汽足!雖然喝完舌頭會黃黃的,但是感覺比現在的雪碧、芬達還好喝。只可惜,現在早就沒有了!

馬山消毒鮮牛奶

小時候訂的牛奶都是玻璃瓶裝的,蓋子是紙頭的,用繩子纏著,小時候最愛吃的是瓶口的一層奶衣,特別香甜!

頂鼎雞

說起頂鼎雞,應該不少老無錫人都有印象,東西大都清淡不油膩,雞粥軟糯,雞肉嫩滑有彈性,覺得沒胃口的時候喝一碗清淡又不失鮮味的雞粥剛剛好!

娣安娣鄉村炸雞

DND鄉村炸雞原先是在老三陽百貨的二樓,炸雞脆脆的皮、鮮嫩的肉,還有玉米披薩,奶油味很濃的玉米湯,和鹹香味十足的爆米花,雖然現在炸雞店西餐廳特別多,但是記憶裡的味道卻很難找了。

莫師漢堡

這是紅豆萬花城負一樓摩斯漢堡的前身,當年在八佰伴和長發商城樓下都有分店,他們家的漢堡、熱狗、薯條跟肯德基和麥當勞的都不一樣!!都是現做的,特別香!

狀元樓

狀元樓是無錫歷史悠久的名菜館之一,三鮮大面和大肉饅頭,無錫的老吃客都耳熟能詳。在青石路口可是紅極一時,後來到了運河邊,地段不如從前,再後來就歇業了,實在可惜。

鴻運大酒店

無錫鴻運大酒店絕對是無錫本幫菜的老字號,他家除了地道的本幫菜外,還有排隊才買得到的鴻運大包!酒店樓下的老店已經關門,好在老店新開,大家還是能吃到餡多皮薄的鴻運大包。

消失的職業

戶外剃頭匠

一個煤爐子燒一鍋開水,一根板凳,剃一個頭兩塊錢,絕不多收,師傅手藝好,平頭剪得那叫一個順,如今已被各種高消費的理髮店替代了。

吹糖人

肩挑糖擔走街巷,手敲銅鑼哐哐哐,引來孩童齊圍觀,吹個糖人好漂亮。

上世紀80年代初,幾分錢或幾個牙膏皮就可以換一個糖人兒。如今兒童的玩具多了,糖人兒不再是哄孩子的玩物了,卻已被作為一項民間藝術受到重視。

箍桶匠

箍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老行當,人們習慣稱箍桶的手藝人為箍桶匠。一張刨凳、一柄斧子、一個扒箍、一把錘子,在箍桶匠的手中把弄著,便成就了我們生活中的一種藝術!

釘秤匠

做秤是個精細活兒。在這「斤斤計較」之間,釘秤匠付出了他的青春與汗水。精工細作,毫釐必究,只為了手藝人的那份承諾。

修鞋匠(皮匠)

修鞋,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個行當。我國皮鞋出現得很早,有文字描述的可溯至殷周。到了唐代,連女人都穿上了皮鞋。

路邊的修鞋鋪,和繁華的現代都市,和快速的機械化時代如此不同,它們的存在是一個城市的懷舊,也是上一個時代價值觀的迴響。

打鐵匠

「半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千錘百鍊人」,是舊時打鐵匠的真實寫照。一個鐵砧,幾杆鐵錘,幾把鐵剪,外帶風箱和火爐是打鐵人的基本家當。

鐵器的使用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次飛躍,也是先民貢獻給後世子孫的傑作,然而隨著時間的推演,打鐵匠和鐵匠爐,似乎要在無聲地漠視中趨以末路,悲愴地踽踽而行。

船匠

在現代的水泥船,鐵船出現之前,農、漁民勞作,出行、出海所用的船,都是木製的,而製造這些木船的工匠就被稱為船匠。

在過去,船匠也是木匠,會不會造船,也成為是不是一個好木匠的標準,會造船的木匠,也稱為「大木」。在沒有電動工具的年底,全靠人工斧、鋸、刨、鑽,將船體拼裝成形。

彈棉花

小時候家家戶戶要做被褥都會去找彈棉花的工匠,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一堆棉花被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小時候有新被子蓋也是很幸福的事!

磨刀匠

「磨剪~~刀,菜刀~~~~",長吆喝似乎總會或近或遠的響起。老大爺扛著一條板凳,上面有磨刀石,齒輪什麼的,看他拿著菜刀在磨刀石上譁譁譁的來回磨著,不一會兒菜刀就像新的一樣了?

修表匠

放大鏡、酒精燈、鑷子,還有靈巧的手是他們的兵器。小作坊裡凝固了他們的人生畫卷,見證了時間的遊走。現在大家都有手機了,戴表的也越來越少了!

修鋼筆

舊時的人們崇尚節儉。鋼筆壞了能修則修,修鋼筆大都「立等可取」。當換完筆尖、筆桿和皮膽,幾分錢費用、幾分鐘工夫,一支被損壞的鋼筆就獲得「新生」了。

如今計算機的普及和筆業的發達,鋼筆逐漸被代替,修鋼筆就自然地被社會淘汰了。

補鍋

以前誰家的鐵鍋燒穿了,又不捨得丟的話,就拿出來給師傅補一補。很多人家的鍋都是補了再補,一用就是好幾年。現在大家生活條件好了鍋破了就換新的,而補鍋這個手藝就漸漸地消失了。

鋦碗匠

有兩句俗語與鋦[jū]碗有關,一句是「沒得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另一句是「補鍋的鋦碗——自顧自」。

其實在無錫一帶並沒有專門的鋦碗匠,這個活計是由補鍋匠代勞的,舊時由於人們生活水平不高,日子過得非常儉樸,日常生活用品總是修了又修,補了又補...

雖然它們隨著我們的成長

隨著無錫的發展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但消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遺忘

只要我們別忘記

那些已經消失的東西

就不難從心底再次找回!

來源:無錫攻略

福利活動依舊在繼續

小布將不定期從微信評論區

抽出幸運粉絲

每人可獲得禮品一份!

更棒的是

無錫發布的禮品升級啦!

筆記本套裝

充電寶+U盤套裝

便攜包包

還有常規地鐵卡

任意選~

多互動

多留言

多評論

就有機會獲得禮品哦!

相關焦點

  • 在無錫,這41樣東西已在無錫消失,你還記得多少?
    有人回憶說,「還記得東方歡樂城開業,學校組織我們腰鼓隊的去打腰鼓,完了每人發2塊金幣巧克力和5塊錢…學校每次組織看電影也是去那裡。滿滿的回憶…」無錫第一百貨上世紀60年代開業,2010年3月12日歇業,老無錫都喊「中百一店」,她的全稱是「第一百貨商店」。播報哥還依稀記得,很小的時候過年最喜歡去第一百貨買新衣服。
  • 那些笑死人的片段,你還記得多少?看一回笑哭一回
    那些笑死人的片段,你還記得多少?看一回笑哭一回。1、某次,我在微博裡發了一條狀態,一個男的和一個女的在微博下面評論,來回回復十幾條,聊得正嗨詢問對方聯繫方式的時候,我把那條微博立馬刪除了。3、當你一個人感到孤單的時候,告訴你一個小妙招,立馬不會再覺得孤單,就是一定要在半夜看一部很恐怖的電影,然後你就會覺得沙發底有人,門後有人,創底有人,衛生間裡有人,處處都有人,是不是再也不孤單了?4、某晚和女朋友壓馬路,女友說:「還是覺得冬天好。」我說:「哪裡好?」
  • 大學宿舍的奇葩事件,錢倒是不怎麼掉,這四樣東西卻總是消失不見
    大學宿舍的奇葩事件,錢倒是不怎麼掉,這四樣東西卻總是消失不見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說,剛步入大學最好奇的肯定就是自己的宿舍,宿舍是大家未來要帶好幾年的地方,也被大家稱為是第二個「家」,理所應當的應該對這個「家」感到好奇,那麼不知道大家知道多少關於宿舍的文化呢
  • 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這無錫越來越陌生了
    老祖宗留下再多的好東西也禁不住折騰眼瞅著這無錫越來越陌生幾十年的發展無錫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也帶走了很多曾經那些大街上習以為常的畫面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如今何在??消失的地標無錫第一百貨第二百貨長發商城遠東百貨大洋百貨英武百貨新世界百貨消失的規劃從此之後,無錫的地圖上,三個地名消失了,那就是崇安、南長、北塘!崇安區崇安區是無錫的中心城區,1951年10月建區,因境內1600多年歷史的崇安寺而得名。
  • 男孩要像男孩樣,不許哭,你還這樣要求孩子嗎?
    在一個節目中,秦昊跟嘉賓談起自己對養育孩子的看法,他說自己養女兒一定會寵女兒,而如果養兒子,對兒子就要嚴厲,教育兒子堅強,不能哭。養育男孩的父母,都可能對孩子說過:男孩要像個男孩樣,要堅強,不能哭。所以,男孩摔倒了,不準哭;受了委屈,不能哭,因為你是男孩,要像個男子漢樣,不能夠輕易掉眼淚。
  • 重慶消失的這100樣東西,每一樣都讓人淚奔
    重慶,一座年輕活力的城市我們眼看著一座座高樓起,高樓立從母城到北區的開發,從地鐵到新機場的計劃然而,相對應的很多承載著山城人民獨家記憶回憶的東西卻慢慢消失了...最牛廁所、個性標語、一元的饅頭……你還記得嗎?
  • 這些閩南俚語、歇後語你還記得多少?
    故本期續2017年發布的《老佛曇的童謠,會在你這消失嗎?》部分輯錄,以留遺存。各位讀者若還記起昔日童謠、歇後語、俚語,煩請在文章底部留言處錄入,以期挖掘、傳承更多的閩南童謠、歇後語、俚語作品!壹:閩南俚語眾人一樣心,黃土變成金 三人四樣心,賺錢不夠買燈芯。
  • 如果男人把這四樣東西給你……
    我是遇見小媛,一名熱愛文字與讀書的情感創作者,在這個浮躁的世界,我願意聆聽你的聲音,也希望能用自己的文字溫暖到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一個男人可以有多愛你?我想這是很多女人都想知道的問題。人的肉眼無法分辨真心假意,因為可以偽裝的事物太多了,也包括愛。
  • 開空調時,房間內記得放這3樣東西,少一樣也不行,快告訴家裡人
    可是,你知道開空調的時候房間裡需要放哪些東西嗎?你知道長時間開空調容易導致房間內的空氣比較乾燥嗎?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招空調房內一定要放的3樣東西,解決了很多家庭困擾的煩惱。下面就來了解一下空調房內一定要放的3樣東西吧!
  • 下次酒店退房時,記得拿這4樣東西,否則只能讓清潔工「撿便宜」
    所以一些喜歡外出旅遊或者是頻繁住酒店的人要好好的看這篇文章了,因為當你離開酒店的時候,酒店內的一些東西都是你花錢買來的,千萬要記得放進你們的行李箱或者是書包內,你們不拿的話就只能讓酒店清潔工「撿便宜」了,這4樣東西你們都知道幾個呢?首先,第一樣要拿的東西就是一次性拖鞋。
  • 男人願意把這四樣東西給你看,說明他心裡很看重你!
    可是也許現實中你的他並沒有腳踏祥雲,也沒能如你所想的那麼優秀,別灰心,你要看看他是否有把這四樣東西給你看,如果有,那請珍惜,他沒能成為你所想要的的那種英雄,但是對你卻是耗盡了他的所有。如果你看過,那麼說明你在那個男人心裡是很重要的,男人的眼淚就和男人的膝蓋不會輕易的彎曲一樣也不會隨意的就流出來,事關尊嚴,又豈可兒戲。希望在他流淚的時候,你給他的是安慰和你的懷抱而不是嘲笑和不解,男人就算流血也不會想要流淚,即使流淚也是在沒有人的地方偷偷的流,光明正大的在你面前哭就是因為他沒把你當外人。
  • 這些年,在鄭州永遠消失的53樣東西…你知道幾樣?
    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在高樓大廈崛起、火車地鐵鋪陳的時候,鄭州正變得熟悉又陌生,有些東西卻永遠的消失了…… 消失的地標 河南賓館 如今西薩很難找了,小潮菌還記得自家小區大門口曾有一家西薩,後來做不下去,換上一家理髮店,生意火的不要不要的。
  • 重慶消失的這100樣東西,每一樣都讓人淚奔...
    最牛廁所、個性標語、一元的饅頭……你還記得嗎?小時候大家特想坐,但都沒有機會,當能坐它的時候,可是它已經消失了。 5 朝天門纜車 接觸妹記得很小的時候去坐船,就會先坐纜車,這座纜車一度成為山城的標誌性交通工具之一。
  • 福州這些消失的東西,你還記得幾樣?
    這家位於福州倉山公園路的小資咖啡館,已開業8年,是福州著名的文藝青年精神棲息地。 如今因物業被收回,咖啡館只好劃上句號。 這幢三層英式紅磚老洋房屬文保點,不會被拆除。只是沒有了精神內涵,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 老無錫說,還有這十八樣必備清單
    據了解,在無錫給孩子準備這樣開學套裝的家長還真不少,大多數都是孩子剛上一年級,為了討個吉利「菱」和「伶」同音,無錫民間有習俗,九月份菱角上市正趕上孩子開學,老人會將菱角放在孩子書包內,希望他們能沾上「靈氣」,讀書更加聰明伶俐。
  • 當年大人小孩都追著看的熱播劇,你還記得哪些?
    那時候電視沒幾個臺,跟著大人看《渴望》,邊看邊玩,看不懂劇情。只記得劉慧芳和宋大成是大好人,總被人欺負。還記得有年春晚,劉慧芳的扮演者凱麗從輪椅上站起來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全國人民都喜愛劉慧芳啊,哪知道現在「劉慧芳」變成了這個樣子。OMG!央視86版《西遊記》屏霸每個寒暑假的電視不知道多少年,影響了幾代人。
  • 尋找消失的老遊戲 這些你還記得嗎(圖)
    還記得去年老遊戲運動會的場面,三天中數以千計的市民湧到人民體育館廣場上,很多中老年人,聚集在一起,抽陀螺、砸方寶、滾鐵環、彈彈球,遊戲者的歡笑與滿足是愛看實況足球、玩魔獸爭霸的孩子們無法理解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遊戲到現在大多已難覓蹤跡,但是對於老遊戲的記憶,有些人還在心裡為它們留有一個永遠的位置。春天到了,一起出去玩一玩老遊戲,重溫一下那個年代吧,對於老遊戲,再說一次我愛你。
  • 這六部動畫永遠消失在電視上,00後還記得嗎?
    關注我 愛你哦童年的時候不像現在可以通過各種視頻app看動畫,但是小時候可是在電視上看到很多新鮮的動畫,看少兒頻道可以看一天,就算吃飯的時候也要看著動畫才有食慾,但是現在很多動畫是不會在電視上出現了,下面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
  • 大一新生開學記得帶這5樣東西,尤其是第4樣,家長要主動提醒孩子
    馬上就要開學報到了,大一新生到底該準備哪些東西呢?學姐在這裡提醒大家,一定要記得帶上這5樣東西,尤其是第4樣,忘記了可能還需要回家拿,為了避免來回折騰,家長要主動提醒孩子帶上。
  • 在外住酒店時,這2樣東西是算在房費裡面的,退房時記得帶走!
    在外住酒店時,這2樣東西是算在房費裡面的,退房時記得帶走!由於近年來我國的旅遊業正在迅速的發展過程當中,一些酒店行業也同樣依附著旅遊業在迅速的發展。這幾年來,一些各式各樣的酒店開始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在住酒店的時候,這兩樣東西是算在房費裡面的,退房時記得帶走,不然會很吃虧,即使你不帶走,也會被保潔阿姨帶走,可能就連保潔阿姨還會在背後笑話你「傻」。第一件東西就是酒店房間內的洗漱用品,一般著一些洗漱用品,為了方便客人們使用,通常都是用一些小包裝來進行包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