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座「消失」的城市!
重慶,一座年輕活力的城市
我們眼看著一座座高樓起,高樓立
從母城到北區的開發,從地鐵到新機場的計劃
然而,相對應的
很多承載著山城人民獨家記憶回憶的東西
卻慢慢消失了...
- ONE -
『消失的地標』
□ □ □ □
1
山城電影院
在那個年代,全國可以與山城寬銀幕電影院相比的類似建築,可能只有北京展覽館劇場,其建築結構在全國也是典範之作。
許多生於五、六十年代的重慶人,當幸福地回憶起和伴侶的第一次約會時,很可能會想起山城電影院高大的花崗石柱廊和霓虹燈下婆娑的人影。
2
臨江門老街區
彎曲轉折的石梯從嘉陵江河邊延伸到繁華的解放碑,川流不息的人流和石梯兩旁的小店鋪,透露著濃鬱的市井氣息……
很遺憾,上世紀90年代初,臨江門老街區被拆掉。
3
朝天門客運站
1958年修起來的客運站,在當時顯得相當雄偉,也是重慶城的一大地標,成為當時最大的客運站和長江上遊集散港口之一。
4
重慶百貨大樓
那時候的解放碑重百大樓,是重慶人最喜歡的商場,「進城」買衣服,都要去這裡。
4
大陽溝菜市場
這裡曾經重慶最大的副食品市場,在什麼都需要票證的年代,大陽溝負責幾乎半個重慶城的副食品供應,在陪伴重慶60餘年後,2010年6月30日,正式宣布「謝幕」。
5
十八梯
梯坎是重慶特有的風景,十八梯是最具巴渝特色的城市符號!吃著地道的重慶小面,和熟悉的街坊打著招呼……
十八梯的老街,不僅連接著山頂的繁華商業區和山下江邊的老城區,也連接著無數老重慶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6
洋人街
洋人街從2006年1月28日第一次跟大家見面,整整13年,這座屬於重慶的「迪士尼公園」,真的承載了太多人的記:
最牛廁所、個性標語、一元的饅頭……你還記得嗎?
7
解放碑王府井百貨
陪伴了重慶人民15年的解放碑「王府井」,於2018年10月宣布退出解放碑商圈,這個曾經解放碑商圈的一大地標性商場,妥妥的一代重慶人的購物天堂。
目前王府井在重慶,也僅剩一家沙坪垻店了。
8
九龍塔&楊家坪地下商場
雖說所有的再見都是為了重逢,但這一次,卻後會無期了。陪伴了我們14年的九龍塔,已經拆掉了。
與此同時,楊家坪地下商場也因為有重大安全隱患而關門停業。這個陪伴了重慶人27年的地下商場,已經和重慶人說再見了。
9
重慶遊樂園
1991年建成,2002年更名為重慶遊樂園;二十多年的光景,每一個重慶娃兒的童年都有它的陪伴;
如今,園區各種熟悉的遊樂設施上,到處貼著「停止使用」的字樣!這個陪伴了山城人民28年歡樂時光的寶地,退役了。
10
南坪百盛
作為最早進入重慶的外資百貨,百盛是家喻戶曉的老牌百貨,好多老重慶人應該都還記得2001年那場空前盛大的開業儀式;
去年3月閉店的消息傳出,一時間讓很多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 TWO-
『消失的交通工具』
□ □ □ □
1
滑竿
滑竿,重慶奇葩交通工具之一,有老重慶計程車之稱,現在除了旅遊景區基本上已經見不到。
2
毛驢
在七八十年代,毛驢真的一種交通工具,雖然奇葩,但是誰讓重慶是山城,爬坡上坎地勢陡嘛!
3
黃包車
八九十年代那會兒,黃包車,取代了滑竿和轎子,在山城風行一時。
4
電車
這樣的電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山城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小時候大家特想坐,但都沒有機會,當能坐它的時候,可是它已經消失了。
5
朝天門纜車
接觸妹記得很小的時候去坐船,就會先坐纜車,這座纜車一度成為山城的標誌性交通工具之一。
如今,停工十多年後,朝天門纜車原址復建,大家一定要去找回兒時的記憶。
6
朝天門輪渡
在朝天門江邊每到晚上6點一刻,隨著一聲汽笛聲響起,一艘船體斑駁的輪渡離開朝天門碼頭,揮灑無數離別的悲傷!
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輪渡成為了人們過江、遠行的首選交通工具。
7
綠皮火車
綠皮火車大概就是大多數人對於遠行的最初記憶,在那個買票上車全靠擠,嘈雜叫賣不絕於耳的年代,幾公裡的鐵路就像心臟脈絡,聯絡著人心。
現在重慶的綠皮火車也大量被淘汰,目前僅剩下重慶到內江和重慶到秀山的列車能重回這種慢時光。
- THREE -
『消失的味道』
□ □ □ □
1
麻糖
「鐺!鐺!鐺!......」小時候每當聽見有節奏的錘子和鐵片發出的聲音,就知道是賣麻糖的來了~
2
米泡兒
「打米泡兒了,又脆又香~~」小時候一聽到這個聲音,院子的小孩子就會端著裝了兩把米的臉盆衝過去排隊。
黑色葫蘆狀的「炮筒」爐子在柴火上轉,準備出鍋的時候,一定要捂住耳朵,白花花的米泡兒就譁啦啦出來了,真是刺激又害怕。
3
白冰糕
小時候冰箱沒有普及,一背著背篼,裡面放著泡沫盒子,裹著鋪蓋,或者是裝在自行車後面的小小箱子裡。
」冰糕~白冰糕~,一角錢一支「到夏天傍晚,就會聽到樓下有人賣冰糕,然後小孩兒一人買一隻,高興的散去!
圖片攝自鄭少樸
4
糖人兒
小學的時候,放學回家路邊總有賣糖人的,形狀還比較單一,沒有現在這麼多樣式,那時候只覺得好神奇,就算沒錢買,也要看上好久!
5
橘子汽水
最愛幾毛錢一瓶的橘子汁兒,喝完以後瓶子還要還給小賣部。
6
冰袋
一毛錢一袋兒的冰袋兒,一時間風靡了整個夏天。人手一袋兒,接觸妹一天能吸好幾袋,那酸爽的滋味,你還記得嗎?
7
健力寶
逢年過節,能猛喝幾瓶健力寶,都可以讓我們高興很久。那時候過節送這個很時興。
8
牛羊配
嘎嘣嘎嘣脆,有時候還硌牙。
9
豬寶貝
接觸妹小時候最喜歡的辣條,吃豬寶貝必舔手指姆...
10
西瓜泡泡糖
咬破脆皮的時候最爽了,小時候,大人總是害怕小孩吃完咽下去,所以很多時候一邊被罵一邊吃。
11
無花果絲
細細長長的無花果絲,吃了嘴唇白白的,每次和小夥伴分了吃完,總是意猶未盡的舔手指。
12
寶塔糖
這個可能是最受小孩喜歡的一種藥了吧,味道也還可以,吃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就是吃完有點神奇...
13
中華丹
小時候,買了中華丹的必須是大哥,遇到誰來要就一人發一顆。
- FOUR -
『消失的生活』
□ □ □ □
1
吊扇
以前家裡在客廳都會裝一扇大吊扇,呼呼生風,特別涼快。現在夏天乘涼都用空調或者小風扇了,吊扇很少見了。
2
錄音機、磁帶
那時候,有錢了喜歡音樂,就買個卡帶機聽歌,買一盒盒磁帶,現在家裡還留著幾盒。
3
痱子粉
洗完澡擦乾水,擦上一層薄薄的爽身粉,免得長痱子,小時候媽媽都給孩子用這個,現在很少用了吧。
4
竹床
沒有空調的夏天,老重慶都喜歡地上灑上涼水,擺上竹床,就能涼快的睡一晚。
- FIVE -
『消失的職業』
□ □ □ □
1
剃頭匠
曾經的剃頭匠,十指運動,左右配合,工具輪番上陣,不一會兒就能讓你面目一新。
2
彈棉花
以前的被子都是根據自己要求讓棉花匠按重量定製的。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一堆棉花被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
3
磨刀匠
「磨剪~~刀,戧菜~~刀~~~~"以前人刀鈍了都是等磨刀的來,磨完又亮又快,又是一把鋒利的新刀!
4
修鞋匠
能修套鞋、修跑鞋,給皮鞋釘個鞋掌啥的,還兼修雨傘。如今可能只有老裡巷還有。
5
修表匠
修鐘錶的人心要很細,有耐心,記憶裡他們總是拿著放大鏡、鑷子,對著每一隻鐘錶仔細的檢修,仿佛時間都凝固在那一刻了!
6
打鐵匠
小時候,家裡的一切鍋鏟、菜刀、剪刀、柴刀、農耕用具等幾乎都是鐵匠師傅手工打造的。
7
收頭髮
小的時候一年都不會理一次頭髮,待到長髮及腰的時候,上街咔嚓一刀,又變成了一個假小子,最開心的就是用賣頭髮的錢來買新衣服穿。
8
棒棒
棒棒曾經是個很吃香的行業,每當要搬東西,喊一聲「棒棒」,馬上就有人來了!
如今重慶發展越來越快,棒棒已經逐漸老齡化,甚至慢慢消失了!
- SIX -
『消失的叫賣聲』
□ □ □ □
1
擦皮鞋
當年重慶崽兒都會模仿的「擦皮孩(鞋)啊~」的叫賣聲,小時候總覺得擦皮鞋的箱子很神奇,小小的箱子裝好多工具,不一會兒皮鞋變得乾淨亮堂了!
2
收廢品
「收廢報紙殼~舊冰箱電視洗衣機熱水器拿來賣~」
小時候聽到這個大家就會把平時存的瓶瓶罐罐、廢報紙殼拿去賣,有的是拉著板車,有的是扁擔加上幾個尼龍口袋和幾根繩子~
3
豆腐腦、酸辣粉、涼粉
「豆腐腦~~涼麵~~酸辣粉~~」
小販挑著擔子賣,一邊擔子裡放豆腐腦用過裝著,上面放塊板子放著各種調料,另一邊是涼麵和酸辣粉,用盆子裝著,中間用板子隔開,小時候能吃到這些,高興得飛起來!
4
炒米糖開水
80年代,小販邊走邊扯著喉嚨喊:「炒米--糖--開水--鹽茶--雞蛋」,有需要的人就會出聲。
就算只有一家子買,邊上也會有許多人圍觀,這也算重慶最有名的叫賣聲了,如今早已消失在時光裡!
//
我們必須承認
城市在日漸「消失」的同時
也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而重慶人
一輩子只有一個家鄉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
珍惜這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今日話題
# 你最捨不得的記憶是什麼?#
- END -
編輯:危危 責編:陳浪 主編:李端姬
配圖:網絡、百度、微博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