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2月4日),通州區臺湖鎮雙益發文化園內,一派熱鬧景象。「大運河皮影藝術館」在此正式揭牌,大運河皮影藝術展(預展)同時開展。通州大運河皮影藝術館館長王熙告訴記者,此次預展共收集了大運河沿岸及周邊9個省份的特色皮影藝術品參與展出。
說起皮影戲和大運河的淵源,中國民協皮影藝術委員會秘書長、策展人林中華如數家珍,「京杭大運河沿岸是我國皮影藝術重要分布區,有多個流派皮影文化遺存,由北向南分布著京城影戲(東派、西派)、灤州影戲(冀東影戲)、冀南影戲、山東影戲(濟南、泰安、棗莊)、中原影戲(信陽羅山)、南京皮影戲、浙江海寧影戲以及上海七寶影戲,這些不同流派的皮影藝術,造型不同,腔調各異,表演方式也各具特色,但是梳理一下,卻不難發現從江南到燕趙,南北迤邐的皮影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大運河很可能是各地皮影藝術融合發展的重要紐帶之一。」
王熙表示,皮影戲始於漢唐,在上千年的傳播時間裡,除了「旱路往來」途徑外,還有「水路舟楫」途徑。「運河碼頭,商旅往來繁華,為皮影藝術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在運河上的往來的船,很可能成了皮影戲南下北上的重要載體。」
活動現場,來自龍在天皮影劇團的「袖珍人」表演者們還獻上了以郭守敬為主角的皮影戲,用藝術的方式展現了這位元代科學家當年修治通惠河,發展了南北交通和漕運事業的功績,受到了現場嘉賓的熱烈歡迎。
王熙表示,2021年,通州大運河皮影藝術館將計劃聯合京、津、冀、魯、蘇、浙、皖、豫、滬等大運河流域周邊省市區進行皮影藝術品巡迴展出。「我們將大運河與皮影藝術研究的初步成果,展現給觀眾朋友,讓大家更多了解大運河,增加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保護非遺文化的自覺性。」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王金躍
編輯:金力維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