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小記者與外國留學生一同體驗非遺 探索軟陶的秘密

2020-12-16 中國山東網

2018/10/28 20:50:40   來源: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淄博10月28日訊 (記者 徐建彬 徐子喻)10月28日上午,中國山東網50多名小記者來到恆大正承售樓處,與外國留學生李落磊和莉莉婭一起,近距離體驗淄博市周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軟陶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枝的軟陶藝術。

  王枝,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專業,師從喻建輝教授,淄博市周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軟陶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現在為北京極北學院榮譽導師,超越國際學院粘土三級講師。在2015年8月北京舉辦的首屆全國軟陶、手辦、麵塑手工達人交流活動中獲得「最受歡迎獎」;2017年5月,製作完成泥塑《周村芯子》將傳統動態民俗以靜態泥塑形式展現出來,目前展示在周村民俗博物館內;2017年9月《瓷玉土多肉植物》在第十五屆山東省旅遊商品創新設計大賽中獲得銀獎。

  「軟陶其實並不是陶,而是一種人工的低溫聚合黏土,又叫彩」,也稱燒烤黏土。」王枝一邊向小記者介紹,一邊展示自己的作品。

  桌面上擺放的京劇娃娃創意源於中國京劇人物造型,內容涵蓋《貴妃醉酒》、《霸王別姬》、《昭君出塞》、《木蘭從軍》、《穆桂英掛帥》等,設計製作而成20餘款卡通京劇娃娃。通過京劇娃娃讓大家了解京劇的中的人物和文化思想;齊國娃娃以齊國文化為背景,通過對齊國著名歷史人物齊桓公、管仲、荀子、孔子等人物故事、衣著形象的考究,進行卡通擬人化的設計;民族娃娃展現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風格特點,傳達其不同的生活背景、衣著特點和風俗習慣。讓大家通過娃娃了解中國,傳播中國的文化。

  王枝告訴記者,材料上採用新型材料軟陶,手工捏制而成,經設計-捏制-上妝-烤制-做頭飾-烤制-組合--調整-包裝等幾個反覆步驟精製而成。包裝採用玻璃罩和牛皮紙盒組合包裝,既美觀大方又方便攜帶,不失為收藏者的上佳之選。「軟陶製作不受時間限制,簡單的作品幾十分鐘就可以完成,對小記者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小記者通過搓、揉、捏、貼、壓等動作的練習,建立起對平面以及立體造型的正確觀念。記者發現,孩子的觀察、記憶、理解、製作能力,他們的智力才能、情感追求,都在軟陶創作中得到充分釋放。」

  現場,山東理工大學的留學生李落磊和莉莉婭,都來自俄羅斯。「我們是第一次體驗軟陶,感覺很神奇。通過今天體驗,知道了製作陶藝要非常有耐心,要小心翼翼地靜下心來做,還要掌握技巧,才能做出好看的陶藝作品。跟小記者一起參加活動,還交到一位好朋友。」李落磊告訴記者。

  小記者杜昊聰的媽媽告訴記者,通過活動可以提高色彩的認知和對事物的觀察力,孩子的耐心得到培養,他們無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得到激發,並在創造過程中充分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同時,也讓孩子們知道了非遺是什麼,在今後如何的傳承傳統文化。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

相關焦點

  • 「非遺人做「電商」」王芝:直播「帶貨」帶來軟陶「粉絲」無數
    在人流如織的山東淄博周村古商城,藏著一家「有靈魂」的手作店——大街泥塑故事館。這是一處以淄博市級非遺項目淄博軟陶藝術為依託,進行創作、衍生品開發及產品營銷的文化藝術場所。該館負責人王芝便是非遺淄博軟陶藝術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 「感知中國活力山東」2019百名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社會體驗...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濰坊11月10日訊 為讓來華留學生更好地了解山東、關注山東、融入山東,展現繁榮發展、開放自信的新時代山東形象,11月9日至10日,由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指導,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山東大學主辦,濟南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濰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國山東網聯合承辦的
  • 「賞花燈 猜燈謎」外國友人體驗中國民俗節日文化
    2月28日,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外國友人體驗活動來到東營區第一中學校園內,3位來自國外的青年友人一起在這裡欣賞了中國這一美輪美奐的傳統風俗文化。   孫老師還向外國友人們介紹了學校的東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商鑼鼓「九龍翻身」。校園內成立了「九龍翻身」非遺志願傳承服務隊,招募了一批對「九龍翻身」感興趣、想學習並志願傳承的小志願者120名。
  • 外國留學生「吼破嗓」也難找中國寄宿家庭
    本報記者 劉潔實習生 何強 桑志朋留學生發帖半月鮮問津22日下午,來自韓國的18歲留學生小俞在母親的陪同下在市區走訪了三四個中國家庭想寄宿,但都不是很滿意,因為這幾個家庭準確地說更像是小型旅館。自本月上旬起,小俞就通過朋友將求租廣告頻繁發布在兩所助威高校的校園網BBS、58同城等網站,但響應者寥寥無幾。小俞介紹說,期間接到一些招租電話,但基本和小型旅館差不多,達不到民俗交流和漢語學習的目的。留學生漢語熱逐年升溫「近年來,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和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外國留學生漢語熱的風潮已經刮向了威海。」
  • 五大洲外國留學生的「China」年
    胡健 攝中新網運城2月1日電 題:(新春見聞)五大洲外國留學生的「China」年中新網記者 胡健對大多數第一次來中國的外國留學生而言,他們很難把眼前的泥巴和「China」的另一個意思聯繫在一起,那就是陶瓷。
  • 長春軟陶藝人「點泥成金」 作品受外國友人青睞
    十幾年時間裡,她的作品多次斬獲大獎,並遠銷海外獲得外國友人的青睞。記者近日在呂惠敏的工作地點看到了由她製作的極具特色的各式軟陶作品。據了解,今年49歲的呂惠敏曾是一名服裝設計師,由於喜愛陶藝,2003年她在愛人的支持下辭掉高薪工作,一心鑽研軟陶製作。
  • 非遺傳承走進幼兒園 廣州幼師學校開展通草畫體驗活動
    大洋網訊 為弘揚傳統文化,推廣廣府非遺傳承,6月25日下午,廣州市幼兒師範學校(以下簡稱:廣州幼師)鄭立君名教師工作室前往廣州市幼師附屬天河第二幼兒園開展非遺傳承體驗活動,讓幼兒園小朋友也了解廣府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草畫。
  • 中國山東網小記者作文:做牙醫小衛士
    今天是周六,吃過午飯後媽媽帶我參加了中國山東網小記者站舉辦的小小牙醫的活動。今天我也來當一回小牙醫。首先我們在「口腔兒牙知識小講堂」進行學習。在講堂上,我學習了好多關於牙科方面的知識,比如蟲牙、黑牙、洗牙反頜、乳牙和恆牙,還有換牙的時間,刷牙的方法……好多好多知識。
  • 打造非遺東方盛景 魯臺記者連呼刺激
    8月16日,「回望齊魯好風光」魯臺新聞媒體記者聯合採風活動走進了大型非遺文化主題公園「濟南方特東方神畫」,一同感受在現代高科技手段下呈現出來的華夏五千年歷史文明縮影  8月16日,「回望齊魯好風光」魯臺新聞媒體記者聯合採風活動走進了大型非遺文化主題公園「濟南方特東方神畫」,一同感受在現代高科技手段下呈現出來的華夏五千年歷史文明縮影。  說起方特遊樂園,很多人並不陌生。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用近10年時間,在天津、青島、泰安等地已建成24座主題公園,被譽為國內主題公園第一品牌,被形象地稱作「中國的迪士尼」。
  • 外國遊客遊船抵日港口 中國留學生擔當翻譯志願者
    外國遊客遊船抵日港口 中國留學生擔當翻譯志願者
  •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名留學生學「非遺」,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揚子晚報網8月27日訊(通訊員 繆雙明 高陽 記者 郭靖宇)近日,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來自俄羅斯、孟加拉等10個國家的20名留學生來到常州梳篦廠、常州市梳篦博物館、青果巷常州梳篦省級傳承人邢糧工作室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深入調研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州梳篦」的生成工藝。具有常州地方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常州梳篦」,歷史悠久,享有「宮梳名篦」的美譽。「梳篦是兩種器物,即木梳和篦箕。
  • 五彩軟陶捏出童心
    軟陶課程這幾年來在中國兒童興趣班的市場中還是佔有很大的優勢的,但是我園已經在美術類課程中開設了「創意美術」和「快樂星貓」,一門偏向繪畫,一門偏向手工,所以一直沒開設軟陶課,就是考慮家長對此課的熱情度不會太高,而且軟陶課程中會使用到烤箱,所以存在孩子上課的安全隱患問題。
  • 鄭立君名教師工作室前往廣州市幼師附屬天河第二幼兒園開展非遺...
    中國教育在線訊 為弘揚傳統文化,推廣廣府非遺傳承,6月25日下午,廣州市幼兒師範學校鄭立君名教師工作室前往廣州市幼師附屬天河第二幼兒園開展非遺傳承體驗活動,讓幼兒園小朋友也了解廣府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草畫,工作室主持人鄭立君,成員蘭澤晶、張翼鵬攜1710
  • 優秀STEAM教育案例:「軟陶藝術」拓展課程
    【主題闡述】 基於STEAM學習新範式的「軟陶藝術」課程重點關注學生的藝術體驗和跨學科手腦並用的實踐過程:讓學生在輕鬆快樂、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創造力和想像力,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 非遺體驗遊,豐富旅行的意義
    以旅遊的方式傳承非遺文化記者了解到,旅遊過程中體驗非遺活動,已經成為一些年輕人喜歡的項目,並且成為旅遊產品的一部分,越來越多旅遊線路同時增加了非遺體驗活動。例如在廣州老東山區的一座小洋樓裡,廣式紅木宮燈非遺項目的傳承人羅敏欣開辦了宮燈體驗課程。她介紹說,目前來參與體驗的遊人以年輕人為主。
  • 外國友人遇上中國古箏 感受「二十一弦」魅力
    中國山東網4月18日訊 (記者張元元)外國友人遇上中國古箏,會撞出怎樣的火花?4月17日,中國山東網「Touch 山東」外國友人中國傳統文化體驗活動來到位於濟南高新區的車庫音樂工作室,與外國友人一同感受中國的古箏之美。
  • 「你好,亞洲」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新聞中心:這四個互動體驗區科創感...
    其中非遺互動區專門設置了四組工藝製作展示,記者可以親身體驗畫國畫、攢玉石宮花、兔爺彩繪、軟陶工藝製作等。此外,據介紹,極速3D列印技術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最新成果,其列印速度比傳統的3D列印技術快百倍,也就是說如果傳統3D列印需要耗時100分鐘,在這裡只需要1分鐘。
  • 濟南方特傳承非遺打造東方盛景 臺灣記者連呼刺激
    8月16日,「回望齊魯好風光」魯臺新聞媒體記者聯合採風活動走進了大型非遺文化主題公園「濟南方特東方神畫」,一同感受在現代高科技手段下呈現出來的華夏五千年歷史文明縮影。  魯網8月16日訊(記者 範金鑫 王文馨)古色古香的建築,隨風飄揚的店門布旗,跌宕起伏的傳統叫賣,連連叫好的觀演群眾……這裡並不是影視製作基地,卻歷史文化氛圍十足,讓人有種穿越進了中國古代的錯覺。
  • 五一親子活動招募:剪紙魔方、剪紙拼圖大賽、軟陶
    剪紙魔方圖片    水母網4月24日訊(通訊員 郝俊傑)4月29日至5月1日,煙臺市園林處毓璜頂公園非遺體驗中心將開展史上首屆剪紙魔方、拼圖大賽,積極將非遺傳統文化與現代方式相結合,開展剪紙沙龍初體驗活動。
  • 93號院博物館探索非遺市場化:毛猴崛起
    原標題:93號院博物館探索非遺市場化:毛猴崛起 「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的擬人化,讓參加非遺項目毛猴製作體驗項目的小朋友們通過「擬人化」的毛猴打造自己的想像世界。   指導毛猴製作體驗的非遺傳承人邱貽生師從著名毛猴藝術家曹儀簡,曹儀簡是當代毛猴藝術大師。此次體驗活動提供蟬蛻、中藥、紙筆等材料,可以隨意設定故事題材,親手製作毛猴,任意繪製場景,還可以與大師零距離接觸,學習傳統技藝,感受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