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哥說: 為什麼現在「玻璃心」的孩子那麼多?

2021-03-03 捷哥說


1、常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太嬌氣,不能批評,一寫作業就吭哧,膽小怕事,不敢嘗試新事物,內心脆弱……這些孩子,可能正經歷大人看不見的痛苦。

為什麼現在「玻璃心」的孩子那麼多?

清華大學學生心理發展指導中心副主任劉丹老師建議父母,用手機錄一個小時的語音,看看在這一個小時的時間裡,你給孩子下了多少條指令。「這個字寫歪了」、「快點去刷牙」、「怎麼還不喝牛奶」、「到洗澡時間了」、「頭髮沒幹別躺枕頭上」、「去拿書,我們開始閱讀」……

僅僅在臨睡前1個小時,孩子就有可能接收到7-8條語言指令,這些語言指令裡,可能還夾雜著大人批評、不耐煩、焦躁的語氣。

2、我們的孩子就是這樣,每天被不同的指令包圍著。你知道嗎?孩子的大腦每加工一條語言指令都非常辛苦,這些語言刺激會讓他們特別焦躁,內心充滿挫敗感;同時也會讓孩子特別「易碎」,一點小事就情緒不穩定、哭泣發火。年齡越小,父母越應該給他們儘量多的身體刺激,少用語言。

你想要讓孩子吃飯,把筷子拿給他,或者敲一下碗就可以;你想要孩子刷牙,可以試著寫在紙上給他看;你想要孩子看書,拿來書故意放他手上,書落到他懷裡,閱讀就開始……

語言減少了,孩子的語言中樞的過度刺激概率才會降低,這種調整,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執行,卻不帶給孩子挫敗感。

3、我們的孩子時常會從父母、祖父母、老師那裡收到太多的壓力,而且這些壓力是透明的,大人看不見的。

很多父母說當時我從山溝考到大學多不容易,父母的不容易只相當於爬到了珠穆朗瑪峰大本營,而孩子所面臨的壓力是要從珠穆朗瑪峰大本營登上山頂!到達了一定高度再往上爬,壓力是難以承載的,而且越往高處,空氣越稀薄。

4、我們很難想像,在今天做一個優秀的孩子,承載著多大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之下,孩子的脆弱是很自然的。所以,別再給孩子加壓了,他們真的會崩潰。好好保護我們的孩子,好好愛我們的孩子,越是「玻璃心」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給他們更多的愛、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耐心,用正確的方式愛他們,他們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棒!

以上就是今天捷哥說的全部內容了,明天早上六點半我們一起捷哥說我們聽!

也歡迎大家文末留言互動交流,共同成長。



識別二維碼,關注捷哥說

每天早上六點半,陪你一起成長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收穫,點個讚吧!或者點個「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捷哥說:有遠見的父母,都在做這件事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都不會指望孩子能自覺。
  • 捷哥說:孩子不聽話的背後是根本不知道該聽哪一句
    1、在電影《小孩不笨2》有一段扎心的獨白,令我難以忘懷:「大人經常以為,和我們說很多話,就是溝通了,其實,他們都是自己講,自己爽。而我們都是經常假裝在聽,然後耳朵一邊進,一邊出……」而影片中楊氏兄弟,就是典型愛叛逆的小孩:媽媽一進門,就開始靈魂拷問:「功課做了沒有?」
  • 捷哥說:比沒智商更可怕的是父母的這種行為.....
    然後他就拒絕再找工作,現在已經在家悶了快半年,整天打遊戲到深夜,無節制地吃垃圾食品。這位媽媽急得起火,偷偷打電話給兒子的前領導。對方也很坦誠,說:你兒子對工作不上心,好幾次安排他工作,他根本就不幹,還沒有任何理由,批評他一次,第二天人家就不上班了。而且他還不太懂事,開會老嗆領導,走廊裡見了老總從來不打招呼,跟同事相處也不好……2、這些話讓她很吃驚。
  • 捷哥說:「你就知道錢,為什麼不陪我?」孩子有幸福感,要做到這3點
    合格的父母,從來都不嫌陪孩子的時間少,而是更懂得把日常裡零碎的時間拼湊起來,見縫插針地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這就是《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的作者羅賓森說的「黃金時間」。「給予孩子潤物細無聲的關心與呵護,陪伴孩子一起成長,這才是真正的黃金時間。」該怎麼做呢?
  • 捷哥說:不管孩子考得好不好,請記得都要抱一抱他
    丈夫無數次暗自捶胸頓足地抱怨:「為什麼兩個碩士畢業的學霸,會生出一個學渣兒子?」相比較,我這個學員卻淡定許多。她的一句話,至今令我印象深刻:「母子一場,我們的時間不多。他懂事,暖心,孝順,我生病了還懂得照顧我。能做他的媽媽,很幸福了。」反覆細品,心頭不禁一陣心酸。正如網上有一段話:「不要嫌棄孩子丟人,不要抱怨養孩子累人,用不了幾年,他也許就不在你身邊了。
  • 捷哥說:得不到父母讚許的孩子,無法產生自我認同感
    短短幾句話,寫盡了孩子的心酸和失望。孩子離家出走,不僅僅是因為父母的責備,更重要的是父母經常拿別人家孩子比較,讓孩子的內心極度不安全。3、其實,不止是這位男孩遭受父母的不認可,有很多父母習慣否定孩子,讓孩子失去了信心,活在無法認同自我的痛苦中。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擁有他人的賞識。
  • 為啥現在有些人那麼容易產生「玻璃心」?
    為啥現在有些人那麼容易產生「玻璃心」?玻璃是容易破碎的東西,玻璃心是指抗打擊能力弱,經不起事情的人。抗打擊能力弱,經不起事,就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在一起,也有一些人患上心理疾病,但是數量不多,現在患上心理疾病的人很多,就說明玻璃心的人多了,抗打擊能力弱。
  • 洞見|捷哥說:在教育子女上,你只有一次機會
    洞見|捷哥說:在教育子女上,你只有一次機會在教育子女上,你只有一次機會「天才是不存在的——捷哥1、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他們常常面臨這一個問題:事業成功和教育孩子,到底孰輕孰重?有人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他完整的安全感。有人說,沒有錢,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去穩定家庭,去維持親情?可他們忘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孩子的機會也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是終生遺憾。花有重開時,人無再少年。
  • 孩子的「玻璃心」因何而起
    為什麼現在「玻璃心」的孩子那麼多?在「做智慧父母·開學不焦慮」的大型直播中,清華大學學生心理發展指導中心副主任劉丹老師建議父母,用手機錄一個小時的語音,看看在這一個小時的時間裡,你給孩子下了多少條指令。
  • 「說兩句就哭」,孩子的玻璃心可能只是騙局,缺乏遲鈍的力量
    導讀:「說兩句就哭」,孩子的玻璃心可能只是騙局,缺乏遲鈍的力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說兩句就哭」,孩子的玻璃心可能只是騙局,缺乏遲鈍的力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警惕孩子的玻璃心
    孩子只要一鬧起來,眼裡就只剩下他自己,對周圍所有人態度惡劣、言辭尖酸刻薄,甚至在很多場合瞎鬧騰,令父母很難堪。父母困惑,感慨孩子內心脆弱,凡事經不起敲打,就像玻璃一樣易碎,其實這就是典型的"玻璃心"!玻璃心的定義:是一種網絡用語,意指自己的心像玻璃一樣易碎,用來形容敏感脆弱的心理狀態,經不起批評指責或者嘲諷。
  • 「說兩句就哭」,孩子「玻璃心」的背後,是家長這3方面沒做到位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變得勇敢堅強,尤其是對男孩來說,他們必須具備超強的責任感,未來才能有出息,但是,現在很多的家長都反應,自己的孩子常常「玻璃心」,性格更是非常脆弱,平時就簡單的說他幾句,情緒立馬就崩潰了,很長時間才能緩過來。
  • 打不得,罵不得,「玻璃心」的孩子怎樣煉成「鑽石心」
    在家長看來,孩子這是要強的表現。其實,他沒有意識到,孩子就是「玻璃心」。所謂「玻璃心」,是指那些容易受到打擊,心理承受力不強,過分脆弱的人。這種「玻璃心」的孩子,受不得一點挫折,敏感而脆弱。希望隨時隨地的受到他人的關注,如果自己不被別人認同,或者遲一些滿足他,他就會感到被傷害,從而情緒低落,陷入悲傷中。
  • 「玻璃心」的孩子格外敏感,如果家長經常說這些話,怨不了孩子
    甚至,還會對孩子說:這就是你太「玻璃心」了,都多久的事情了,再說你那陣不是給家裡買東西嗎?咋還過意不去啊?那麼,到底什麼是「玻璃心」呢?有「玻璃心」的人,他們非常在意別人說的話,也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常常會因為別人無意間的一句話傷害到自己,他們覺得所有人說的話都有所指,而指向的就是自己。而「玻璃心」的形成,除了只有一小部分是孩子性格天生的之外,很大一部分都來源於父母,來源於自己的童年經歷。
  • 玻璃心、公主病
    玻璃心、公主病作者:孔祥緯管理學博士、產業經濟學博士後、圍棋業餘5段前年就看到扎克伯格講:我為什麼娶了個醜女?「可是我看見那些所謂的美女,心是玻璃心,病是公主病」,覺得有點意思。近來教育7歲的女兒,開導40的「女孩」,安慰70多的老母,錐心之痛對於玻璃心和公主病就有了深入的思考。上度娘專門學習了一下。玻璃心指很容易就受到打擊,內心過於敏感的人。程度還比較輕。
  • 「玻璃心」英語怎麼說?
    來看《摩登家庭》第八季第十四集:我們知道玻璃心指自己的心像玻璃一樣易碎,用來形容敏感脆弱的心理狀態,經不起批評指責或者嘲諷。這和sensitive的「易被冒犯的;敏感的」這個意思是完美對應的。「玻璃心」還可以說:Her feelings get hurt easily.她的心很容易受傷。
  • 孩子玻璃心、情緒化,明明是大人一直挖「坑」,卻怪孩子不行!
    「玻璃心」的孩子,很讓人心疼常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太嬌氣,不能批評,一寫作業就吭哧,膽小怕事,不敢嘗試新事物,內心脆弱……這些孩子,可能正經歷大人看不見的痛苦。9月10日,在一場大型直播中,清華大學學生心理發展指導中心副主任劉丹老師,專門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告別玻璃心、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力?」的主題分享。讓我們一起走近那些「玻璃心」的孩子。為什麼現在「玻璃心」的孩子那麼多?
  • 孩子玻璃心、情緒化,明明是大人一直挖「坑」,卻怪孩子不行
    讓我們一起走近那些「玻璃心」的孩子。「玻璃心」的孩子那麼多?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小時候物質生活好了很多倍,但壓力也大了很多倍。很多父母說當時我從山溝考到大學多不容易,父母的不容易只相當於爬到了珠穆朗瑪峰大本營,而孩子所面臨的壓力是要從珠穆朗瑪峰大本營登上山頂!
  • 孩子「玻璃心」,說不得、易嫉妒怎麼辦?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朋友一見,還沒等她教育孩子,女兒那邊先哭了起來:「我不管,我要重新來過!」洋洋不願和她玩了,她也不依,繼續大哭大鬧的。朋友很生氣,也很不解:「輸了就輸了,為什麼孩子這麼小心眼呢?」越來越多的孩子擁有一顆易碎的「玻璃心」,管不得、說不得、罵不得、更是打不得。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過度溺愛讓孩子的獨立性很差盧梭在教育名著《愛彌兒》中說:「你知不知道用什麼辦法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 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
  • 把孩子慣成了「玻璃心」,一受挫就發脾氣:其實是他少了自信心
    朋友莉莉家的孩子,受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6個人的寵愛,如眾星捧月一般,結果搞得孩子都有點「玻璃心了」。最近,莉莉跟我說,孩子突然吵著說再也不去幼兒園了,大早上的,孩子就賴在床上不起來。問他為什麼,孩子就說,幼兒園老師指責他上課亂動,隨意離開座位,他覺得老師不喜歡他,就不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