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哥說:比沒智商更可怕的是父母的這種行為.....

2021-02-08 捷哥說


1、前段時間有個家長找我諮詢。她兒子從小就是學霸,一路重點學校,一直年級前三,最後保送進了名牌大學。可是大學畢業一年,他失業三次。前兩次是沒過試用期,第三次是自己估計通不過,主動打包走人了。然後他就拒絕再找工作,現在已經在家悶了快半年,整天打遊戲到深夜,無節制地吃垃圾食品。

這位媽媽急得起火,偷偷打電話給兒子的前領導。對方也很坦誠,說:你兒子對工作不上心,好幾次安排他工作,他根本就不幹,還沒有任何理由,批評他一次,第二天人家就不上班了。而且他還不太懂事,開會老嗆領導,走廊裡見了老總從來不打招呼,跟同事相處也不好……

2、這些話讓她很吃驚。她承認兒子確實有點自我,但沒料到問題如此嚴重。她說,「我一個那麼優秀的兒子,以前一直是我的驕傲,我也覺得自己是挺成功的母親,但怎麼一下子就變成這樣了呢?」我倒覺得,事情肯定不是「一下子」變糟糕的。這男孩子身上,肯定一向有些糟糕的特質,比如不善與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責任心差……只是在大學畢業前,這些統統都被成績掩蓋了。

3、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錯誤思維——孩子嘛,健康快樂成績好就一切OK。他可能如你所願考上了名校,拿了很高的學位,甚至還多才多藝。但是,他自私、冷漠、脆弱、沒擔當、不懂事……完全不適應社會。在社會這片海,他剛一下水,就出現巨大的排異反應。別人的毛毛雨,都是他的狂風暴雨,別人的小浪花,就是他的驚濤駭浪。友誼的小船就翻了,工作的大船就沉了,人生的巨輪也漏了。他頭破血流,你不知所措。

4、永遠拿第一名的孩子,未必真優秀。把孩子送進名校的父母,也未必真成功。成績很重要,但絕不是唯一。社會才是檢驗一個人和一對父母的最終標準。而這個標準,是綜合性的。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其實每個父母也都知道,孩子終歸要離開我們,走上社會,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創造自己的人生。

5、我們可以在他年幼時提供舒適的生活,極致的呵護,但不可能陪他一輩子。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這世界,自己解難題,自己擔風雨,自己殺條血路。

所以,如果你真的愛他,就該在他離開你之前,教會他和世界相處的能力,這是你對他的最大幫助和保護。為人父母的終極使命,其實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孩子能在社會上活得開心、順暢、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才是做為父母的最大成功和最高榮譽。

以上就是今天捷哥說的全部內容,明天早上六點半我們一起捷哥說我們聽!

也歡迎大家文末留言互動交流,共同成長。

識別二維碼,關注捷哥說

每天早上六點半,陪你一起成長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收穫,點個讚吧!或者點個「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捷哥說:有遠見的父母,都在做這件事
    1、很多孩子在成年之後,後悔自己的父母沒有在年輕的時候逼自己一把,沒有讓自己學會一技之長,在社會上難以立足。事實上,這樣的孩子思想觀念是錯誤,因為自己有沒有出息,和父母有沒有逼自己一把,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對孩子「狠心」。董卿曾在一次訪談中,透露了小時候父母對她的教育十分嚴苛。從剛開始識字的時候,父親就督促她每天抄成語、古詩,再背下來檢查。
  • 捷哥說:得不到父母讚許的孩子,無法產生自我認同感
    每個孩子都在期待被父母、被大人真正的「看見」,只有擁有大人的認同,他們才能認同自己。1、前段時間刷微博時,看過一個令人心酸的新聞。南京一個13歲的男孩天天,因為成績不理想被父母責罵,而爸爸又總拿自己和別的孩子相比,於是,男孩留下一封信離家出走了。被民警找到時,天天訴說自己的「傷心事」,「爸爸覺得我這不行那不行,還經常拿我和別人家孩子比,他不喜歡我,我就走了。」
  • 捷哥說: 為什麼現在「玻璃心」的孩子那麼多?
    「這個字寫歪了」、「快點去刷牙」、「怎麼還不喝牛奶」、「到洗澡時間了」、「頭髮沒幹別躺枕頭上」、「去拿書,我們開始閱讀」……僅僅在臨睡前1個小時,孩子就有可能接收到7-8條語言指令,這些語言指令裡,可能還夾雜著大人批評、不耐煩、焦躁的語氣。2、我們的孩子就是這樣,每天被不同的指令包圍著。你知道嗎?
  • 捷哥說:孩子不聽話的背後是根本不知道該聽哪一句
    並不是孩子故意叛逆,而是在父母喋喋不休的嘮叨和趾高氣昂的命令下,物極必反的結果。
  • 智商高的人有多可怕?然而用錯智商更可怕!
    誠然,商業上取得成功的人,的確需要較高的智商。但這種智商是為了謀取進步與處理困境的辦法!智商高的人,如今社會上比比皆是,高智商並不可怕,用錯了高智商才可怕!戰國時的趙括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多好的家庭教育條件,自小便是官二代。基因天賦與後天努力也很強,最後不就是敗在了自己的高智商上。可惜,還要搭上二十多萬的無辜士兵性命。
  • 洞見|捷哥說:在教育子女上,你只有一次機會
    洞見|捷哥說:在教育子女上,你只有一次機會在教育子女上,你只有一次機會「天才是不存在的,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是父母。」——捷哥1、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他們常常面臨這一個問題:事業成功和教育孩子,到底孰輕孰重?有人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他完整的安全感。有人說,沒有錢,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去穩定家庭,去維持親情?可他們忘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孩子的機會也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是終生遺憾。花有重開時,人無再少年。
  • 捷哥說:不管孩子考得好不好,請記得都要抱一抱他
    父母子女一場,能夠朝夕相處一程,便是此生最大的幸福。1、我有一個學員曾和我吐槽過一件事兒。
  • 捷哥說:「你就知道錢,為什麼不陪我?」孩子有幸福感,要做到這3點
    合格的父母,從來都不嫌陪孩子的時間少,而是更懂得把日常裡零碎的時間拼湊起來,見縫插針地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這就是《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的作者羅賓森說的「黃金時間」。「給予孩子潤物細無聲的關心與呵護,陪伴孩子一起成長,這才是真正的黃金時間。」該怎麼做呢?
  • 經常聽人說「沒文化真可怕」,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經常會聽到一句話「沒文化真可怕」,那麼「文化」到底指的是什麼?又可怕在哪裡?那麼我們先來看看,在什麼情況下一般會聽到這句話?當和一個人講話講不明白的時候,會說「沒文化真可怕」,咋就聽不懂呢?先天父母給與我們智商情商的遺傳基因、後天學習實踐的知識素養……經過這麼多年,和形形色色人打交道的社會實踐,最後經驗總結:「沒文化」和「很可怕」之間並不存在完全正相關關係。沒文化不一定會很可怕,但是有文化未必不可怕,而現實證明有文化有時候更可怕。
  • 比渣男更可怕的,是女人沒腦子
    一個人永遠都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比渣男更可怕的,是女人沒腦子。一、 為了男人放棄自己的事業。女人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一份事業,而不要為了男人放棄自己的事業,一定要做一個獨自自主的女人。這樣做的女人其實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自主權,即便是在這個男人做了十分過分甚至背叛婚姻的行為之後,也會因為自己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而不得不在男人身邊委曲求全。二、 在愛情裡迷失自我。
  • 忽略比打罵更可怕!家庭暴力不一定是拳頭,這種行為對娃影響更大
    導讀:忽略比打罵更可怕!家庭暴力不一定是拳頭,這種行為對娃影響更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忽略比打罵更可怕!家庭暴力不一定是拳頭,這種行為對孩子影響更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可怕的2歲」,孩子做出這些折騰父母的行為,都是有原因的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父母3個小時給孩子餵次奶,2個小時給孩子換次尿布,勞心勞力。當父母覺得孩子長大一點就好了,可是,孩子長到2歲,經歷「可怕」的2歲,才更令人抓狂。上個星期,他的零食吃完了,家裡人沒來得及給他買新的,他就自己抓自己頭髮,自己咬自己,還哭得跟個淚人一樣,讓朋友崩潰。朋友最近常說,這孩子估計就是來向她討債的......
  • 這種新型不孝方式在興起,比「啃老族」更可怕,但很多人沒意識到
    孝順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衡量標準,在古代的時候,我們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約幾年前,「啃老」這一個詞悄然出現在大家身邊。多數人用這個詞來形容那些已經到了該獨立的年齡的子女卻仍然需要依靠自己的父母養活自己,自己也不工作,這種行為也被大家視為不孝。
  • 李玫瑾:孩子有三種表現,暗示情商亮起「紅燈」,比智商低更可怕
    一般的家長聽到孩子這樣說,肯定會極為尷尬,出來打圓場,可小旭的媽媽卻認為,小孩子炫耀的行為很正常,沒什麼值得指責的。經常對別人的穿著樣貌指指點點,「他長得好醜」「那個女生好胖」「你衣服好髒」……有一天晚上放學,小旭嘚瑟地向同學說:「好多小朋友都坐車上下學,你家怎麼還騎電動車?快讓你父母買一輛車吧。」
  • 智商高的孩子,常有這些「怪行為」,父母小心別扼殺了天才
    導讀:智商高的孩子,常有這些「怪行為」,父母小心別扼殺了天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智商高的孩子,常有這些「怪行為」,父母小心別扼殺了天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白巖松: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父母常說這4句話,孩子的情商低不了
    文l琳妹育兒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決定孩子聰明與否跟智商存在直接聯繫。但殊不知,與智商相比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情商。與智商不同,情商的養成並不靠父母的先天遺傳因素影響,而是靠後天的培育。換言之,高智商、高學歷的父母,如果不注重方法,同樣無法培育出高情商的孩子。那麼如何才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更多與日常生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父母與孩子的情緒溝通,決定了孩子的情商養成
    導語:家長們重視孩子的智商,讓孩子學這學那,不輸起跑線,其實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情商】,在一個人成才的因素中,情商佔80%,智商佔20%,情商如此重要,那怎麼培養呢?有的時候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脾氣不好,卻沒想過孩子的這些行為源自自身,源自沒有重視孩子的【情商培養】。0-5歲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期,而孩子畢竟小,在表達情緒上難免會出現不好的情況,有的時候還會出現對自己和別人不利的行為,可見家長們一定要重視情商的培養。在情商培養的過程中,父母別忽視了關鍵一點「情緒溝通」。
  • 可怕的兩歲!孩子為什麼有這種奇怪行為?
    一次給家長們講課,提問環節,我說:「有些問題,現場回答太倉促,不很全面,網上交流其實更好。」為什麼呢?因為網上回復,有思考的時間。說這種話,不太像「磚家」啊,磚家不都是張口就來嗎?那可有點不負責任。家長的問題,總是千奇百怪,因為孩子本來就是千姿百態的。張口就來的標準答案,未必切合實際。
  • 李玫瑾教授直言:和智商相比,父母更應該關心孩子心理方面
    李玫瑾認為孩子成長過程中,心理陽光比智力更重要,更是坦言現在有很多孩子智力超群,卻因為活得不夠陽光而出現心理問題,甚至做出極端行為。當下社會,究竟是智商更重要,還是情商更重要?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相比智商而言,情商更容易後天培養。所以與其把更多的精力專注於提高孩子的智商上,不如多關注一下孩子的內心,把他培養成一個高情商的人。事實上,大量的案例表明,當一個人走上社會後,高智商帶給他的機會,是遠遠比不上高情商的,所以說,內心陽光的孩子,才有無限的可能。
  • 這種「隱形」的重男輕女,比明著偏心更可怕,女兒很難擺脫自卑
    她的父母確實重男輕女,雖然不像有些家庭一樣,直接說「家裡有個男孩」更好,可行為上的表現就是更喜歡兒子。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女兒,被「重男輕女」思想傷得更深,許多人可能會成為「扶弟魔」,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和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