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太 圖|upsplash、網絡
天下老母「一聲吼」!
為什麼?
因為誰在第一線誰暴躁。
如果要說哪個群體需要心理療愈,愛吼作業的中年老母個個都需要心理輔導。
「吼作業」是當今中國一大特色,可簡稱為「中國吼」。朋友說,自她搬家去美國後,她就一直沒「吼作業」。只是前不久,女兒課表換了,去上了一個難度比較高的課程,她開始陪女兒刷題,才忍不住又發了一次脾氣。據說,在美國 「吼作業」的,也大都是亞裔家庭。
「中國吼」的普及程度,可謂是海內存知己,家家若比鄰。人到中年,還能聽到鄰家聲嘶力竭,一般不是吼老公,肯定是在吼孩子。四十不惑後,知道需要吼的老公都是榆木疙瘩,再也開不了竅。中年老母時間精力寶貴,才不會浪費「中國吼」的子彈。
吼娃的原因有千百種,比如患上「假期拖延症」的,一定要趕作業到最後一秒鐘;比如玩手機遊戲廢寢忘食的;比如笨,一道算術題也想半小時的。吼到最後,老母們都只有一句總結陳詞:你看人家誰誰誰的孩子?
吼娃的副產品也有千百種。有朋友吼著撕了娃的作業本,有朋友下定決心不打娃,忍得實在辛苦,拍桌子竟然把自己的手拍腫了。
「中國吼」就像是一座橋梁,把全中國的中年老母親聯合起來。
朋友前不久去修車,修車店老闆是一個媽媽,孩子上高一。兩個此前完全陌路的中年老母一見如故,竟然慷慨激昂地圍繞著「吼孩子」聊了大半個時辰。
在當今社會,只有「中國吼」才不分階層,不論出身。
「中國吼」常常與經濟的發達程度正相關,比如北上廣深,城市生活越不易,「中國吼」的頻率和分貝就越高。
「中國吼」也與教育資源搶奪的激烈程度正相關。比如住在海澱區的老母親,基本上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吼了。
不是海澱老母親變態,而是光應付個「小升初」,母與子就得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坑班之外還有「坑外坑」班。何況比拼的都是「狼孩」。朋友說,海澱的有些學霸娃,學業簡直是妖孽,非人類娃娃的水平。
「中國吼」絕對是精神病的一種。有誘因,無規律,瞬間爆發,殃及全家。急火上來,不僅動口,還動手。那種怒,真的是急火攻心,猶如颶風,不僅心理不健康,連生理都不健康了。常見的症狀是血壓飆升、心悸胸悶。最重要的是,它還毀容!如果那時突然想起來攬鏡自照,一定是面目猙獰、青筋直爆,妥妥的一幅魔鬼嘴臉。
心理諮詢專業人士分析說,中年老母之所以跟娃暴怒,是因為我們不敢面對我們自身的弱小。對於紛亂複雜的世界,我們早已認慫投降。但是,在弱小的孩子面前,我們的自戀會被激發出來,想控制他們。一旦孩子「不爭氣」,讓我們感覺無能為力之時,我們就難免會受傷,從而導致暴怒。
沒錯,孩子的學業就是一面「照妖鏡」。我們自己的生命狀態不平衡,盤踞在中年老母親內心的掌控欲、焦慮、恐懼、驕傲、挫敗、不接納,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了,統統借著「中國吼」釋放出來。雖然孩子轉眼就變小天使了,但是老母親從心梗到心碎,需要最少一個晚上,甚至一周來修復。
老母吼一吼,孩子抖三抖。「中國吼」不僅傷身,還嚴重傷害親子關係。有段時間,我女兒表示,早上要搭鄰居家的車上學,因為別人的媽媽不吼不叨叨。而我,會因為她早上出門時再找根皮筋而大發雷霆,從晚五分鐘、路況大不一樣入手,到借題發揮,痛斥她不珍惜時間,不能夠抓緊時間背背背,最後疾言厲色、大聲呵斥:「你看,五分鐘,你的人生就大不一樣,你還是直接去撿垃圾吧!」
其實,一邊罵娃,我一邊暗罵自己有病,晚五分鐘怎麼了?地球照轉,天沒塌,城市不需要人撿垃圾嗎?憑什麼你的娃就不能撿垃圾?事實證明,晚五分鐘,啥都沒耽誤,除了我們母女倆都臉色鐵青,不歡而散。
老母親天天不想吼,天天都要吼,吼過以後,又心痛到極點,覺得不該那麼對待祖國未來的主人翁。中年老母天天都掙扎在「中國吼」的渾水中,一身泥,一臉汗。不僅孩子嫌棄,老公也嫌棄。有一天,老公拍案而起,問我何時才能不對著孩子咆哮那些車軲轆話?
「中國吼」是病,得治。
我們先追溯一下「中國吼」的源頭,之所以吼,無外乎是因為孩子學業太多、時間太少。得幫助孩子學習時間管理。可惜,這個重大任務我自己都從來沒完成過,你行你試試。
還有一種「中國吼」無非是期望太高,失望太甚。我們恐懼自己、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們自己就沒能當上成功人士,想讓孩子圓了這個夢。其實,與其「吼作業」著急上火,還不如老母亡羊補牢,人到中年再出發。有幫娃爬藤使出的狠勁,自己爬藤也差不多了。
此外,真的不能只拿娃和自己當年比。我當年考不上大學就沒有活路,娃考不上,還有我和孩子爸兜著呢。時代變了,考試成績的度量衡也要升級換代了。
當然,「中國吼」的症狀還是有差異的,需要根據家情不同,對症下藥。有些要去火,有些要去寒。一個朋友告誡我說,想大吼時一定要考慮到娃是親生的;而另一個朋友的妙方是,千萬不要想著娃是親生的,只當充話費送的,而且合同籤到18歲,話費就花完了。
如果實在屬於易怒體質,又想徹底遠離「中國吼」,那就大撒把。大學閨蜜眼不見為淨,孩子平時的作業託付給阿姨,周末的作業則託付給老公,她只負責惆悵一下生活的無奈即可。也有朋友說,看看名下的存款,就算老公不仁、兒子不義也能養活自己,就不吼了!
只是,對於大部分中年老母親來說,怒吼肯定是不對的,但是完全不吼也違反了人性,需要控制「中國吼」的度和節點:少量、高質。這是一門「吼叫」的藝術,你我都在摸著石頭前進。
今年9月,在孩子開學典禮上,校方送了中年老母們一句話「少說話,多做飯」,我越品越覺得妙不可言。這的確是緩解「中國吼」症候群的奇方。
作為一位中年老母,我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當我回顧起我與女兒的關係,我能說:「我沒吼過她,她沒恨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