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名家皆推崇曾國藩,可有人說他「心狠手辣」,這到底怎麼回事

2020-12-22 騰訊網

提起中國近代發展史,我想有個人,必定要佔據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出生於公元1811年,6歲進入私塾讀書,8歲通曉四書五經,14歲便得中進士,隨後平步青雲,更是成為晚清軍機重臣。

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文正公"曾國藩。

曾國藩在我國文化和歷史界,具有很高評價,但是也有人覺得曾國藩"嗜殺成性",手中沾滿太多無辜人的鮮血。

那麼,曾國藩到底是好是壞呢?

曾國藩一生仕途可謂平順至極,曾國藩被清廷封為"世襲罔替一等毅勇侯",同時兼任過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更被奉為"湘鄉派"的創派宗師。

李鴻章曾經擔任過曾國藩的幕僚,並且對他佩服之至。

李鴻章:"公治軍,謀定而後動,折而不撓,重如山嶽。諸將化之,雖離公遠去,皆遵守約束不變。"

左宗棠、毛澤東等人,都對曾國藩有著高度評價。

左宗棠:"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毛主席:"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

甚至《清史稿》中,將曾國藩的功績,比之諸葛亮、王陽明。

《清史稿》:"凡規畫天下事,久無不驗,世皆稱之,至謂漢之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無以過,何其盛歟……中興以來,一人而已。"

此外,從曾國藩一生履歷來看,他先組建湘軍鎮壓太平天國叛匪。幫助清廷攻佔南京,擊退捻軍。

晚年時期,又成為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文治武功方面,曾國藩確實無任何缺點,他也做到了一位大臣能做到的頂峰。

可是隨著越來越多晚清秘密信息重見天日,關於曾國藩的評價又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

1861年6月,曾國藩給兩位弟弟寫了一封家書。

這封《曾國藩家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人為悔。"

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曾國藩鼓勵兩個弟弟為朝廷殺賊,不要瞻前顧後,能殺多少殺多少,這才是為人臣子的榜樣。

《能靜居日記》還有這樣的記載,1859年、1861年、1864年,曾國藩的湘軍有過多次屠戮普通人的行徑。

甚至坊間傳言,攻佔天京後,曾國藩手中便沾上至少10萬餘人性命。

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與追剿捻軍等戰役中,多次縱容屬下隨意燒殺搶掠,無數普通百姓為此而喪命。

當這些信息被披露出來之後,許多歷史愛好者與網友認為,曾國藩是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雖然大事方面曾國藩從來不含糊,也為中國近現代的發展,提供了巨大推進作用。

功過不能相抵。曾國藩滿口仁義道德,卻是個徹徹底底的嗜殺之人。於是乎,關於曾國藩到底是好是壞的論調引發無數爭論。

筆者看來,亂世當用重典,大爭之世一味退讓或心懷慈悲,其實是很難穩住亂局。

筆者從來不否認,諸如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這些手握實權的大臣,肯定會幹出一些違心和出格的事情,但這也無法避免。

戰爭中對敵人慈悲,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筆者也不是刻意崇尚暴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清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又出現諸多農民起義,危難關頭曾國藩率領湘軍脫穎而出,到處平定叛亂,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成大事者何拘小節?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從曾國藩一生所作所為來看,此人還是功大於過。

因為現代人是從上帝眼光來評判古人所做的事情到底正確與否,可是我們要設身處地想想,假如我們在清朝末年手握重權,且又面臨無數困局。

這種情況下,還要顧忌太多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從曾國藩的座右銘:"君子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忝於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便能看出,曾國藩並非不清楚雙手已沾滿鮮血,為了復興國家,曾國藩還是要如此行事。

最後總結,按照優待俘虜這項我軍優良傳統,似乎能從側面印證出,曾國藩為人心狠手辣。

但是具體事情要具體對待,我們譏諷曾國藩的同時,也要看清楚此人真實本性。

如果曾國藩只是出工不出力,他完全可以命令湘軍與敵人周旋,這也避免了更大的損失和傷亡。

可是有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把大道理說給他人聽,自身卻在暗地裡行那齷齪苟且之事。

曾國藩先用實際行動擺脫亂世格局,接著修身、治國、平天下。

曾國藩不管是統領湘軍時,還是成為洋務派代表人物,他皆為保衛中華傳統而戰。

誠然,他在某些地方做得不盡如人意,給後人授以口舌之爭,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以上只能代表筆者一家之言,曾國藩能得到無數名人大家推崇,還是有其過人之處。

參考文獻:《清史稿》《能靜居日記》《曾國藩家書》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為何被人們推崇,他身上具體有哪些品質?
    儘管曾國藩因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而被許多人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曾國藩確實是晚清最具影響力的人。無數人將曾國藩奉為精神領袖和人生導師,蔣介石讚譽說「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範」,毛主席也給予曾國藩高度評價,說他「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
  • 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為清朝賣命,卻有人說他是完人,你怎麼看?
    中國近代史中的曾國藩可謂是一個風雲人物,喜歡他的人說他是一代完人,討厭他的人,說他是一個儈子手,對於曾國藩的評價為何出現如此之大的差別呢?古人認為一個完人的標準,那就是立功,立德,立言。這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總共只有兩個半人實現了這一宏偉壯舉,一個是孔聖人,萬世師表,還有一個就是明朝的王守仁,剩下的半個就是曾文正公曾國藩。蔣介石崇拜曾國藩,據說在他的床頭只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這本書的作用不是用來看的,是用來討好宋美齡的。
  • 曾國藩為什麼如此被推崇?死後諡號文正,他有哪些厲害之處?
    但是現在我們卻反過來推崇起了曾國藩,這到底是為什麼呢?02首先,我們來說說曾國藩是個什麼樣的人。當年他為了奉行慈禧太后鎮壓農民起義的命令,創立了湘軍不遺餘力地去完成任務,在任務完成後,當人們以為他可能擁兵自重、會造反的時候,主動解散了實力堪稱能夠割據一方的軍隊,用切實的行動向國家證明了他的忠心。
  • 曾國藩號稱曾剃頭,現代人為什麼推崇曾國藩?優點夠多!
    近代以來,被很多人推崇的人莫過於曾國藩,這位號稱近代第一完人的清朝名臣,從他建功立業開始,到死後一百多年,其個人影響力不減反增,越來越受到大家推崇,究其原因,還是曾國藩的各種人格魅力受到大家的肯定。
  • 「屢敗屢戰」的曾國藩,為何備受後世推崇?
    古有愚公移山,曾國藩便效仿愚公讀書: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不貪多不求快,不弄明白絕不罷休。他曾在家書中寫道:「餘於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爾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 讀《曾國藩日記》,看曾國藩如何用幾十年不間斷寫日記改造自己
    在堅持深度寫日記反省後,他經常會把這種情況進行反思,清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往往這時候,寫完日記就去找朋友當面賠禮道歉,最終升華了許多友誼。 如果再吃煙,希望他自己被神明處死。然而,由於多年吃煙且菸癮極大,第二天曾國藩就感受到了極大痛苦,以至於像斷奶的孩子一般「失乳彷徨」。就是在日記的堅持咬牙下,曾國藩堅持住了。在戒菸的二十多天後,他日記中終於可以輕鬆寫下:「吾自戒吃煙,將一月矣,今差定矣。」通過日記的決心監督,他發現了自己戒菸都可以辦到,其他事情只要咬牙堅持也必能做到「遏欲之難,類如此!不挾破釜沉舟之勢,怎麼能有效果。」
  • 梁啓超推崇曾國藩 輯錄金句編成《曾文正公嘉言鈔》
    這兩百餘條言論真誠,質樸,足以詮釋曾國藩為何被後世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關於人生,曾國藩有其反覆強調的信條,如若今日的讀者願意靜心體會,自能於中收穫真知。  這不是一碗精緻的雞湯,它看似平淡如水,卻會讓人終身受益。
  • 曾國藩認為行善可以積福,他說善事應該有三種做法
    一百多年前的曾國藩,作為知名的儒家思想家,對於這一點也是肯定的。但是,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該如何做善事,做那些善事呢?他認為有三種做法。首先,曾國藩是極力推行善舉的,他有過許多關於行善、心存善念的格言,我認為下面這一句是最有說服力的: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 曾國藩確實對相面有研究,但《冰鑑》一書不是他寫的
    說得更直接一些,曾氏所謂的相面說,更多的是從一個人後天形成的氣質,去推理他的性格特點和脾氣秉性。但是,絕大多數相書,推崇的確實先天的相格對於後來命運的影響。所以,不管曾國藩本人信不信,不管後世人怎麼解釋,實際上曾國藩這一套並不是傳統的看相,而是屬於我們現在所說的「察言觀色」。
  • 曾國藩10年升7次,從七品小官到二品大員,他是怎麼做到的?
    一次,道光皇帝對軍機大臣穆彰阿說:「朕擬於朝臣之中,簡拔一二新人。」就是說,皇上想提拔幾個新人上來。穆彰阿趁勢推薦學生曾國藩,說他「遇事留心,頗有才具。」 道光「哦」了一聲,沒表態。 當時,曾國藩只是一個小小的翰林院檢討,綠豆大點的七品小官。
  • 曾國藩教他的這招堪稱官場典範
    眾所周知,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而這四人中,又以曾國藩名氣最大。無論是李鴻章,還是左宗棠,都是在曾國藩的提拔下,才有了日後的成就。人們常說:「中國古代有三個半聖人」,除了孔子、諸葛亮和王陽明外,曾國藩便是剩下的那半個聖人。
  • 曾國藩的科舉歷程:他是怎麼從一個學渣,到萬裡挑一的學霸的?
    去縣裡趕考,考秀才,但這條路他兩已經來回走了很多次了。具體走了多遠呢?據著名曾國藩研究專家張宏傑先生考據,曾麟書在這條路上他已經徒步走了一萬兩千裡,而曾國藩也已經徒步走了近五千裡。這可比範進中舉還值得慶祝,因為破了天荒,600年了,老曾家世代農民,終於出了一個秀才!可曾國藩也是不斷的揉了揉眼睛,在榜上來回看了無數遍,始終沒有發現自己的名字,他第六次落榜了。落榜已經異常痛苦,更痛苦的是,他在另一張榜上發現了自己的名字,什麼榜?
  • 為什麼中國的企業家都迷戀曾國藩?看看他做的這3件事,就明白了
    有一份報告中指出,國內外一批高端人士,既包括知識分子,更包括企業家,都將曾國藩的思想智慧奉為圭臬。曾國藩身上到底有什麼特殊的魅力,能讓一眾企業家和創業者心悅誠服呢?看看他做的這3件事,就明白了。曾國藩原先名字叫曾子誠,為了以示決心,曾國藩將名字改為現在這個名字,號也改為「滌生」,表示浴火重生的意思。結果沒堅持幾天,曾國藩的第一次戒菸行動就宣告失敗了。在這之後他的戒菸一直反反覆覆,一次次以失敗告終。直到32歲的曾國藩進了翰林院後,他猛然醒悟,如果戒菸這件小事都克服不掉,這輩子還想幹什麼大事呢?
  • 《曾國藩傳》:一本書讀懂曾國藩的升級之道
    那兩年時間曾國藩到底在想些什麼,他到底是如何修心、自我管理,從一個笨拙、憨直、資質平庸的人,真正脫胎換骨,完成人生飛躍,最終成為大清王朝的最後領航人和儒家文化的最後一個偶像。在這本書中,作者都做出了詳細解答。 獲羅振宇餘世存等人集體推薦 據悉,張宏傑筆下的曾國藩得到了羅振宇、譚伯牛、餘世存、老六、劉瑜等人的大力推崇。
  • 曾國藩選拔人才、培養人才用的什麼方法?簡而言之,兩個字可總結
    曾國藩的這一原則,深受後人的尊崇,很多人也是運用他這一點來選拔和培養人才的。那麼,曾國藩是如何具體運用「拙誠」這兩個字的呢。首先在選拔人才上,曾國藩的標準就是:「用兵之道,最貴自立,不貴求人;馭將之道,最貴精誠,不貴權術」。
  • 曾國藩說:人這輩子,要想混出頭,全靠一個字
    天下萬事貴熟 曾國藩說:「妙也、巧也、成也,皆從極熟之後得之者也。」 曾國藩對這句出自《孟子》的話大加讚賞。曾國藩本人的資質並不高,讀書也沒有絕佳的記憶力,但是他堅持一個「熟」字,「一書未讀完,斷不看他書」,「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一點點吃透弄熟,絕不馬虎過去,從而學有所成。 曾國藩承認自己天資平平,他說:「天之生斯人也,上智者不常,下愚者亦不常,擾擾萬眾,大率皆中材耳。」
  • 以前我們贊太平天國,現在重看歷史,為什麼卻反過來推崇曾國藩?
    可現在看歷史,我們為什麼卻反過來推崇當年鎮壓太平天國的曾國藩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在過去的歷史書中,我們都認為:太平天國是農民起義的代表,其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歷史的進步。而曾國藩是地主階級的代表,其本質是阻礙歷史進步的。
  • 曾國藩:精通學業貴在專心致志,事事勤思善問方可成功
    曾國藩一生十分推崇專心和勤奮。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就,與他始終堅持專注和勤奮有很大的關係。01 讀書只為兩件事曾國藩在《求業之精在於專一》中,與弟弟們談到了讀書的目的。在他看來,讀書只是為了兩件事。
  • 為什麼說欲成大事者,必讀《曾國藩》?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說欲成大事者,必讀《曾國藩》?現在關於曾國藩的說法大致有兩類,一類是把他當作成功學,另一類是把他當作厚黑學。他也被稱為「有爭議」的人。很多喜歡他的人會把他稱為僅次於孔子、王陽明的「半個聖人」,不喜歡他的人說他是個劊子手,扼殺農民運動。是非公斷自在人心,這個社會也不是非黑即白。
  • 曾國藩:人品不好,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曾國藩家訓
    據傳金安清7次曾求見曾國藩,曾國藩七次拒而未見。 但後來,曾國藩還是見了他,並且對比自己小的金安清極為尊重。有人好奇,便問其原因,曾國藩說:「此等人如鬼神,敬而遠之可也」。 在此之前,金安清到處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