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何被人們推崇,他身上具體有哪些品質?

2020-12-20 歷史戰爭

中國古代文官階層裡一直流傳著一句話:死當諡文正。所謂文正,就是中國古代的諡號之一,它代表著文官所能得到的最高讚許,是美諡中的美諡。自唐朝以後,文人們莫不夢寐以求的想要得到這個諡號,宋朝司馬光提出「文正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更是令「文正」到達了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能夠在去世以後得到「文正」諡號的大臣,大多都是當時文人們景仰的對象,是國之棟梁,比如清朝名臣曾國藩,即是如此。

曾國藩可謂是晚清最著名的能臣之一,他位列「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曾國藩去世以後,朝廷賜予他諡號「文正」,人們於是尊稱他為「曾文正」。

儘管曾國藩因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而被許多人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曾國藩確實是晚清最具影響力的人。無數人將曾國藩奉為精神領袖和人生導師,蔣介石讚譽說「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範」,毛主席也給予曾國藩高度評價,說他「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有人更是極其推崇曾國藩,將他譽為「千古第一完人」。

不過,許多人恐怕不知道的是,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在年輕時卻有著滿身的缺點。早年的曾國藩愛出風頭,性情浮躁,傲慢自大,看不起其他人。當他初入京城時,他還心生色慾,時常出入煙花巷,還與名妓有著各種坊間傳說。這樣的人,與完人恐怕是半點不沾邊的,說他是一位品行不端的紈絝子弟也名副其實。那麼,全身都是缺點的曾國藩,是依靠什麼,才讓自己取得了蛻變,走向成功的呢?

曾國藩時常回憶自己的人生,他總結出許多成功之道,而他個人認為,促使他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修身養性,人格修煉」。曾國藩的人格修煉不像禪宗那樣高深莫測,他提出了具體方法,可以供後人借鑑。曾國藩認為,一個人想要成功,必須有高尚而出眾的人格,而人格是可以修煉的。

要修煉人格,曾國藩認為需要做到五個字:「誠、敬、靜、謹、恆。」《曾國藩成功之道》對這五個字進行了深入解讀:誠,即為人表裡一致,一切都可以公諸於世;敬,即心存敬畏,內心不存邪念,持身端莊嚴肅有威儀;靜,即心、氣、神、體都要處於安寧放鬆的狀態;謹,即不說大話、假話、空話,實實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恆,即生活有規律、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獨」,舉頭三尺有神明。

曾國藩認為,養性也需要養生之法,而曾國藩的養生之法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恆,二曰懲忿,三曰節慾,四曰每夜臨睡前洗腳,五曰每日兩飯後各行三千步。曾國藩還總結了養生之道:「視」、「息」、「眠」、「食」四字最為要緊,養病須知調衛之道。(《曾文正公全集》)

除養性以外,還要修身,曾國藩說他早年修身,有十三條要義:

一、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

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片刻,來復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四、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

五、讀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六、謹言(刻刻留心。)

七、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八、保身(節慾、節勞、節飲食。)

九、寫日記(須端楷,凡日間身過、心過、口過,皆一一記出,終身不間斷。)

十、日知所亡(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十一、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十二、作字(早飯後作字。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

十三、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這十三條修身要義,看似簡單,但其實每一條都暗藏為人處世的大智慧。以寫日記為例,曾國藩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寫日記。在日記裡,曾國藩會對當天的言行舉止進行檢查和反思,沒有過錯則嘉勉之,有錯誤則立刻自省,並進行改錯。曾國藩還會在日記裡不斷對自己提要求,比如做到「誠、敬、靜、謹、恆」,再比如督促自己禁慾、勤儉、仁恕等。寫日記不困難,但像曾國藩這樣,認真嚴肅地對待日記,高標準嚴要求的對待自己,便沒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了。蔣介石非常自豪的事情,就是他也像曾國藩一樣,堅持寫日記。

有人可能會說,就算曾國藩做到這些,但他當初還不是被太平軍石達開打的潰不成軍,接近崩潰,差點自殺?這的確是事實,但這件事從側面也印證了曾國藩確實是一位普通人,一位有血有肉,會鬱悶、會悲傷、甚至會絕望的普通人。不過,普通人曾國藩卻又不普通,他堅持自省,重視修身養性,不斷修煉人格,力求讓自己往聖賢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曾國藩最終可能依舊沒有達到聖賢的地步,他忠於清室,鎮壓起義,也使得他飽受爭議。可是,如果拋開立場去看,曾國藩確實是近代最出色的人傑。於公,曾國藩是國之棟梁,在曾國藩的倡議下,中國派出了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建造了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說他是中國近代化的開拓者,名副其實。於私,曾國藩待人寬厚、謙讓,他是無數文人的精神榜樣。

曾國藩可能的確不是完人,但他依舊值得我們學習。曾國藩的修身養性之道,不論在何時何地,不論對於誰,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參考資料:

《曾國藩成功之道》代白

《曾文正公全集》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為什麼如此被推崇?死後諡號文正,他有哪些厲害之處?
    ——姬昌《周易》01說起曾國藩,相信很多人對他的認知主要是和洋務運動、鎮壓太平天國有關的,曾幾何時,太平天國運動被人們賦予了極高的評價當年他為了奉行慈禧太后鎮壓農民起義的命令,創立了湘軍不遺餘力地去完成任務,在任務完成後,當人們以為他可能擁兵自重、會造反的時候,主動解散了實力堪稱能夠割據一方的軍隊,用切實的行動向國家證明了他的忠心。
  • 曾國藩號稱曾剃頭,現代人為什麼推崇曾國藩?優點夠多!
    近代以來,被很多人推崇的人莫過於曾國藩,這位號稱近代第一完人的清朝名臣,從他建功立業開始,到死後一百多年,其個人影響力不減反增,越來越受到大家推崇,究其原因,還是曾國藩的各種人格魅力受到大家的肯定。
  • 「屢敗屢戰」的曾國藩,為何備受後世推崇?
    古有愚公移山,曾國藩便效仿愚公讀書: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不貪多不求快,不弄明白絕不罷休。他曾在家書中寫道:「餘於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爾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 許多名家皆推崇曾國藩,可有人說他「心狠手辣」,這到底怎麼回事
    提起中國近代發展史,我想有個人,必定要佔據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出生於公元1811年,6歲進入私塾讀書,8歲通曉四書五經,14歲便得中進士,隨後平步青雲,更是成為晚清軍機重臣。 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文正公"曾國藩。
  • 曾國藩成功的8字秘訣,簡稱「八德」,看看你身上有沒有
    古時候,人們總結了許多道德、倫理準則,比如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五種傳統美德:「溫、良、恭、儉、讓」,以及「忠、孝、廉、恥、勇」這五種高貴品質。後來,宋朝在前人的基礎上又總結出了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比如,宋代名臣範仲淹在《范文正公家訓百字銘》說:「處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即處世「八德」是準則,後世應當謹遵前人教誨。
  • 以前我們贊太平天國,現在重看歷史,為什麼卻反過來推崇曾國藩?
    可現在看歷史,我們為什麼卻反過來推崇當年鎮壓太平天國的曾國藩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在過去的歷史書中,我們都認為:太平天國是農民起義的代表,其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歷史的進步。而曾國藩是地主階級的代表,其本質是阻礙歷史進步的。
  • 《曾國藩傳》:一本書讀懂曾國藩的升級之道
    在中國近代史上,曾國藩被譽為是具備「立功」「立德」「立言」三大德的聖人,被後世眾多名人所推崇。近日,著名歷史學者張宏傑繼兩百萬暢銷書《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系列後,推出潛心20年的突破之作《曾國藩傳》。 據出版方介紹,該書講述了曾國藩這個持續奮鬥者的升級之道。
  • 梁啓超推崇曾國藩 輯錄金句編成《曾文正公嘉言鈔》
    這兩百餘條言論真誠,質樸,足以詮釋曾國藩為何被後世稱為「千古第一完人」。  關於人生,曾國藩有其反覆強調的信條,如若今日的讀者願意靜心體會,自能於中收穫真知。  這不是一碗精緻的雞湯,它看似平淡如水,卻會讓人終身受益。
  • 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為清朝賣命,卻有人說他是完人,你怎麼看?
    中國近代史中的曾國藩可謂是一個風雲人物,喜歡他的人說他是一代完人,討厭他的人,說他是一個儈子手,對於曾國藩的評價為何出現如此之大的差別呢?古人認為一個完人的標準,那就是立功,立德,立言。那一本就是曾文正公文集,這本書是用來翻閱的,而偉大領袖毛主席對於曾國藩的評價也很高。可以說,曾國藩得到了國共兩黨領袖的一致推崇。當然,它也有許多差評,有曾剃頭所謂偽君子儈子手這些的稱號,其實這些事情很正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三觀,產生分歧很正常。
  • 《曾國藩家訓》:牢記這兩點,孩子就會有出息,家長必看
    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因為身上存在的問題就會影響到他順利的成長和發展。,很大一部分歸結到父母身上,這其中一定有父母值得反思的東西。孩子看在眼裡,孩子會通過耳濡目染的模仿和學習,畢竟父母就是他們的榜樣,這樣就會學到父母優良的道德品質和素質修養。當今,我們常常會看到很多年輕人身上都有一些共通的現象,比如懶惰,比如髒亂,比如無序,比如沒有站相沒有坐相,比如怕吃苦,比如沒有耐性,比如沒有禮貌。這些問題,就是成長環境對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是父母在他們成長的最關鍵時期,沒有給到正確的引導。
  • 曾國藩對朋友見死不救,為何無人恨他?做好這點,輕鬆俘獲他人心
    可是,曾國藩在湘軍還未完全練好的時候,一連對自己的朋友、親人、老師都見死不救,可朋友們為何不僅無人恨他?反而越發尊重他呢?從曾國藩的實踐來看,只要做好捫心無愧這一點,可輕鬆俘獲他人心。那麼,什麼時候才能做到捫心無愧呢?
  • 曾國藩教他的這招堪稱官場典範
    眾所周知,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而這四人中,又以曾國藩名氣最大。無論是李鴻章,還是左宗棠,都是在曾國藩的提拔下,才有了日後的成就。人們常說:「中國古代有三個半聖人」,除了孔子、諸葛亮和王陽明外,曾國藩便是剩下的那半個聖人。
  • 曾國藩確實對相面有研究,但《冰鑑》一書不是他寫的
    小珏說歷史——《曾國藩及湘軍》系列六十九 請勿轉載曾國藩是晚清的一個熱點人物,他以立德立言立功成就「三不朽」的偉業,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聖人」。後世也不斷掀起了學習研究曾國藩的熱潮,而他的相面之術,更因為帶有神秘色彩,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 曾國藩:讀書治學,有志有識有恆
    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顯然,曾國藩認為「有識」是讀書人難得的品質,它是經過長期的孜孜以求才能形成的見識。而「有志」在曾國藩看來,即讀書人必須有不甘落伍、超群拔萃的遠大志向;「有恆」即必須持之以恆、發奮努力、堅持不懈。
  • 曾國藩如何成為「千古第一完人」,為何把《智囊全集》當作「枕邊書」
    曾國藩如何成為"千古第一完人",為何把《智囊全集》當做"枕邊書"曾國藩還是右侍郎時,一天早晨,鹹豐皇帝拿了一本書,在法庭上非常憤怒。原來,黃河決口使許多人流離失所。當時國庫裡的白銀只有幾百萬,而官員的薪水也沒有發放。是救災第一還是工資第一?鹹豐皇帝想出了一個主意,問大臣們該怎麼做?
  • 曾國藩曾勇一項笨辦法,輕易完成十年七遷,後人:學他準沒錯
    雖然他自己如此評價自己,但是後人要學他也是真的,因為他身上有這些難能可貴的品質。以韌為基曾國藩一生中都把「倔強」二字牢記心間,他這種剛強的性格,使他敢於和困難周旋,到了晚年,他仍然說:「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此二字貫注其中,皆從倔強二字做出」。
  • 為什麼中國的企業家都迷戀曾國藩?看看他做的這3件事,就明白了
    有一份報告中指出,國內外一批高端人士,既包括知識分子,更包括企業家,都將曾國藩的思想智慧奉為圭臬。曾國藩身上到底有什麼特殊的魅力,能讓一眾企業家和創業者心悅誠服呢?看看他做的這3件事,就明白了。「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曾國藩長大後,仕途並不順利,雖然讀書刻苦,卻在科舉一途上走得很艱辛,而且曾國藩年輕的時候還染上了菸癮。後來他抽菸的事情被老師發現,被老師一頓批,曾國藩決心戒菸。
  • 曾國藩識人術:「心術不正」的人,身上有三個特徵,儘量遠離
    2、城府很深,投機取巧,常常想從別人身上獲利有人說: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能直視,一個是太陽,一個是人心。也有人說,永遠不要去考驗人性,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心機城府,這本不是壞事,但是有些人卻城府過深,對誰,不管什麼時候都耍心機,生怕別人佔到他一點便宜。
  • 曾國藩:做一個很努力的「笨蛋」
    曾國藩是毛澤東和蔣介石都同時崇拜並視為英雄的近代偉人。被人推崇為「千古第一完人」的他,其實出身非常的普通,家族五百年沒有出過秀才。而他自己也是同樣資質平平,6次秀才未中,經歷了漫長的9年考試生涯,直到第7次考試才把自己「營銷」了出去。
  • 曾國藩識人術:有這四種特徵的人,將來一定是大富大貴,缺一不可
    「 其實,曾國藩說的「四句話」,也告訴我們「相由心生」,看一個的長相,就能識別一個人的內心,能不能深交,也就心中有數了。 曾國藩認為擁有這四種特質,是成大事者必備的品質,假以時日,必定是大富大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