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師 | 什麼是綺語?綺語果報是什麼?

2021-03-05 大眾燻修

良因法師 | 什麼是綺語?綺語果報是什麼?

問:什麼是綺語?它的表現形式是什麼樣子的?綺語果報是什麼?

答:《資持》云:「言綺語者。古德釋雲。如是錦綺交錯成文。或雲綺側唔,言乖道理故名綺側。亦名無義語。」

 

綺語,按古德解釋,就像世間的錦綺,就是織得很莊嚴的絲織品。「錦」就是絲織品。「錦綺交錯成文」,文就是文路的意思。用錦綺來比喻講的很好聽、很巧妙,但卻沒有實際意義的語言,這種語言就叫綺語。

「綺」是華麗,「側」是不正的意思,綺側語就是華麗而不正的話。

其實世間人就是這個樣子,就像我記得以前有人送我們日本糕餅,包裝得很漂亮,而且一層一層的,要慢慢打開,慢慢拆到最後,裡面居然就是我們臺灣的麻糬,一樣的東西,我們就只是用一個大塑膠袋,包起來賣,而他們用紙盒包裝得很漂亮,但是打開一看,裡面只有一塊麻糬。

綺語也是一樣的道理,內外不相符。世間人總喜歡講一些諂媚的、好聽的話,讓大家聽了高興,但內在的是和煩惱相應,不是跟慈悲心相應。如果跟慈悲心相應,那就不叫綺語,而叫做善巧。比如讚嘆別人,是希望能對別人有所幫助,這個是善巧。如果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名利等等而讚嘆,就叫綺語。

「言乖道路故名綺側」,言辭乖違道理,因此稱為綺側「亦名無義語」,沒有意義的話。

綺語的果報,正報都是三惡道,這個是決定不變的,餘報中的等流果,就是「言無人受,語無人了。」所謂「言無人受」就是:講話沒有人聽,要是我們出家法師講話沒人聽,果報就很嚴重了。假設我在這裡講了一節課,大家不是看手機就是打瞌睡,那就達不到弘法利生的效果了。所以弘揚佛法的人會特別的注意自己的口業,儘量不去講綺語的話。

像各位在你的工作崗位中,或者是團體中,如果講的話有威信,別人就能夠信服。相反的,如果講話沒人聽,世間的事業也不可能成功。

第二個是「語不明了」,說話時表達不清楚,言語上有障礙,這也是過去綺語的果報。

《南山律在家備覽》持犯篇

歡迎轉發 普利大眾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吧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 本文為網絡採集,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 我方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人心向善,綺語所感果報
    綺語所感果報, 說話令別人不信, 見解鄙俗。 最後, 由意業而生起的三種惡行, 這是世間常見的不善行。 貪慾讓我們永遠感到不滿足, 瞋恚引發內心的恐懼, 面貌醜陋, 致使傷害他人。 邪見使人抱持與真理矛盾的看法, 導致障蔽而無法理解或接受真理, 最後仍頑固地執著於邪見。
  • 何為「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四種口業?
    由此可見,口業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家庭,乃至社會的傷害都極大,這種惡業會隨著傳播人數的增加,果報極為嚴重。那麼,口業都有哪幾類呢?《印光法師文鈔》上講:見言不見,不見言見,以虛為實,以有為無等,凡是心口不相應,欲欺哄於人者皆是。而具體來講,又因為妄語的因由不同,分為三類:其一是貪慾妄語,為了達到自己自私的目的,而說謊騙人;其二是嗔恚妄語,為了讓那些自己討厭、憎惡或與自己有利益糾葛的人上當受騙,而胡編亂造;其三是邪見妄語,是因為沒有正確的認知而說謊。
  • 《正法念處經》:口業四種,所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又修行者知業果報。云何口業惡不善行?口業四種,所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如是四種。修行者應了知,口業的狀況。怎樣的口業是不善行?妄語、兩舌、的口、綺語這四種。何者妄語?自思維已,然後於他作不實語。
  • 法師開示:你知道十不善業都有什麼嗎?
    以下詳細講解十種不善業都有什麼、帶來的果報,可以清楚的讓信眾知道我們日常稍不注意的行為或語言會帶來什麼損失。身不善業:(一)殺生:斷絕眾生的命根,分為殺人和殺旁生等。(四)綺語:凡是引起貪心、嗔心,或是讓人產生迷亂的話語,都是綺語。
  • ——淺談果報的種類
  • 良因法師簡介
  • 「舉頭三尺有神明」:最損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這世上的任何事皆不離因果,如那句偈語所說: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我們當下的所有遭遇都是自身因果業報的顯現,並非無緣無故。《太上感應篇》裡也講: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生的福氣是自己修來的,災禍也都是自找的,「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
  • 「所作業不亡,果報還自受」,善護「三業」,福報自然長久
    而能夠體現我們修為的地方正是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有些人覺得自己在行善,做好事,卻得不到什麼福運,為何?因為他們要麼行為造了身業,如殺盜淫等;要麼嘴巴造了口業,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等;要麼意念上造了意業,如貪嗔痴等。
  • 淨空法師:「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的果報
    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財富是果報,財布施是因,施得愈多果報愈厚,不肯布施的人,得貧窮的果報;不肯法布施的人,得愚痴果報;不肯行無畏布施的人,得多病短命的果報。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歡喜財布施得大富,歡喜法布施得聰明智慧,歡喜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世間人所追求的富貴、智慧、健康長壽,而所作所為恰恰相反。雖然相反,我們實際上看到好像他也有所得,這是什麼道理?
  • 李商隱的一首詩,以麗句寫荒涼,以綺語寓感慨,尾聯更是水到渠成
    全詩以麗句寫荒涼,以綺語寓感慨,尾聯更是水到渠成。詩人不愧是晚唐的大才子,全篇典故運用靈活,暗喻手段也發人深省,最後「若比傷春意未多」,更是圓潤婉轉,令人嘆服。
  • 吝財,果報是貧窮;吝法,果報是愚痴
    摘自淨空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435集  2017年5月1日 講於 香港
  • 佛教名詞「佛語輪」是什麼意思?它有什麼功德福報呢?
    就拿一個課堂上的學生,老師在課堂上講課,那麼下面這些學生對老師所講的含義領納各個不一樣了,什麼原因?一個是眾生的業力不同,再一個是老師語輪的德行上不一樣。所以,世間當中都是業力的差別,業力是從心上而反映出來的呀。那麼這些,在凡夫當中都有這種概念,但是這個跟佛不一樣是什麼?他們是,老師講的是這樣子的,弟子理解是那樣子的,所以這是凡夫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