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
——《省政府關於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解讀
坐落在遵義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遵義V谷,是由遵義市政府和匯川區政府與泰豪集團聯合打造的高新工業園。圖為鳥瞰圖。
新聞提示
近年來,貴州省現代服務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近日,省政府出臺《關於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旨在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部署,促進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本報就《意見》的相關內容進行解讀。
總體要求 堅守「兩條底線」跨越式發展
堅持主基調主戰略,堅守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充分發揮貴州省生態、資源和後發優勢,堅持市場化、高新化、融合化和集聚化導向,圍繞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突出重點領域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突出關鍵環節著力推動改革創新、集聚發展、平臺建設、市場主體和項目建設,積極構建與工業化、城鎮化相協調的服務業發展新格局,努力形成具有鮮明貴州特色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全面提升服務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加快推動服務業跨越式發展。
重點 提升12大領域發展水平
《意見》指出,將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作為調結構、促增長的重大舉措,作為擴大內需、增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努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中、高端發展,在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服務業與工農業有機融合,引領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提升,加速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增強貴州省經濟綜合競爭實力。
金融業——深入實施「引金入黔」工程、地方金融體系建設工程、多層次資本和要素市場培育工程、金融創新工程、金融生態優化工程,鼓勵金融機構採取多種方式大力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紮實抓好中國西部科技金融區域中心、貴州金融網絡服務平臺等重點建設任務,將貴州打造成為全國金融業支持實體經濟和金融生態建設示範區。
現代物流業——加快改善區域物流環境和條件,著力打通貴州省聯結長江黃金水道的重要節點和航道,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貴州省物流區位優勢。推進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貨物配載中心及其它標準化設施建設與應用,加快產業物流基地、物流倉儲園區等建設,推動綜合保稅區物流功能拓展。以第三方物流為主要形式,積極構建與工業化和城鎮化相適應、具有梯次結構的物流服務體系,把貴州打造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物流樞紐和全國區域性物流中心。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突出發展大數據服務、行業應用軟體、嵌入式軟體、軟體技術服務、集成電路設計和系統集成等,大力發展雲計算、物聯網、北鬥衛星系統應用和呼叫中心等特色信息產品,加快推進「三網」融合,紮實推進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貴安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中關村貴陽科技園大數據基地、黔南自治州超算中心和凱裡物聯網科教產業園等產業基地建設,努力建成全國領先的大數據資源集聚地和應用服務示範基地。
研發設計——圍繞貴州省「四個一體化」、「五張名片」等工農業發展重點,突出抓好各類技術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產品研發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建設,培育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的優勢企業,積極建設一批創意產業園、科技型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增強企業技術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檢驗檢測——大力培育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和認證技術服務,重點發展面向設計開發、生產製造、售後服務全過程的分析、檢測、檢驗、檢疫、計量、質量和安全檢驗、認證技術等服務,圍繞各地重點產業發展,積極推進各類工業和農特產品檢驗檢測中心(機構)建設,加快形成以市場運作為主、層級結構合理、滿足貴州省產業發展需求、服務西部乃至全國的檢驗檢測服務體系。
現代商務服務業——大力發展會展、人力資源、諮詢、廣告設計、法律、會計、審計、專利、信用評估、廠房(設備)租賃等現代商務服務業,培育一批知名商務服務企業和機構,建設一批商務服務中心,力爭把貴州建設成西部地區商務服務好、環境優、成本低的省份和國際性夏季會展中心。
電子商務——積極發展基於網際網路構建的具有購物、交易、支付及相關商務功能的綜合信息服務業,支持物流配送、快遞業和網絡購物協同發展促進消費,加強信用服務、安全認證、標準規範、在線支付、現代物流、快遞業等支撐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貴陽市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在貴安新區積極探索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推動其他地區強化與國內一流電子商務平臺公司的合作,將電子商務的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迅速提升到西部地區優勢地位。
節能環保服務——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和可持續發展要求,重點發展節能環保技術推廣與交易、環保規劃諮詢等服務,大力發展環境工程設計、總承包、第三方治理等服務,鼓勵發展提供環境諮詢、工程、投資、裝備集成等系統解決方案的綜合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積極發展節能環保服務業,建設節能環保產業園。
文化旅遊業——依託特色文化、自然生態等資源稟賦,以100個旅遊景區為載體,加快培育和布局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遊景區和文化展示體驗平臺,精心打造獨具黔地魅力的文化旅遊品牌,重點開發生態旅遊、文化旅遊、休閒農業、觀光工業等旅遊產品,加快發展夏季避暑、休閒度假、商務會展、科普探險、修學旅行、演藝娛樂等旅遊新業態,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著力打造貴州文化旅遊升級版,把貴州建設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旅遊目的地、休閒度假勝地和文化交流重要平臺。
健康服務業——完善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等服務體系,做大做特做優健康養老、休閒養生、康體運動等重點業態,積極發展健康產品研發和第三方健康服務;加快建設一批全國重要保健療養中心和康體運動基地,支持黔西南自治州建設中國(黔西南)健康服務產業開放試驗區,把貴州省建設成為西部領先、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健康貴州」。
商貿服務業——大力發展特許經營、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總代理等現代經營方式,推動商貿服務特色化、品牌化、連鎖化、規範化、便利化發展。進一步加強城鄉商貿流通網絡和節點的規劃建設,推進城市商貿功能區、特色商業街區、商業市場的示範創建活動,提升城市商貿服務品質;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農超對接」等工程,加快建設鄉鎮商貿服務(物流配送)中心,推動商貿服務向鄉村延伸。推動住宿餐飲業健康規範發展。
家庭服務業——大力發展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社區照料服務、醫患陪護、家庭用品配送和維修等服務,加快建立健全以企業和機構為主體、社區為紐帶、滿足老年人各種服務需求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不斷提升家庭服務業產業化、規模化、專業化水平。
清鎮物流園區是以「農超對接」、農產品冷鏈物流、鋁及鋁加工產業配套物流為主的綜合物流園區。
目標 2017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6300億元
到2017年,服務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企業數量、稅收收入分別達到6300億元、9800億元、33萬戶和1250億元以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3%左右,生產性服務業佔服務業增加值、服務業稅收收入佔稅收總收入、服務業就業人員數佔全社會就業人員數的比重分別達到51%、52%和26%左右,服務業發展總體質量水平明顯提升,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初步形成特色鮮明、門類齊全、支撐有力、協調配套的服務業產業體系。
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稅收收入、就業人員分別達到9300億元、1900億元和590萬人左右,培育形成一批富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服務業大企業大集團、一批具有先導性和示範性的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一批具備較強產業集聚和輻射帶動能力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把貴州省建設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金融商務會展中心、物流中心和全國領先的大數據產業基地、大健康產業基地,打造成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休閒度假勝地和文化交流重要平臺,全省服務業發展總體實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力爭達到西部地區先進水平。
發展平臺 以「5個100工程」為載體優化空間布局
依據全省主體功能分區,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的發展需求和空間分布進行融合布局,緊扣工農業生產需要布局生產性服務業,緊扣城鄉居民生活需求布局生活性服務業,緊扣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布局特色優勢服務業,力求做到與工農業生產力布局和城鎮體系布局相銜接、與既有物流和旅遊等重點服務產業發展規劃布局相銜接,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體系構建、重點打造,突出特色、錯位發展」的原則,以「5個100工程」為載體,努力形成以貴陽市和貴安新區為重點、以遵義市等其他8個區域中心城市為支撐、以區域次中心城市及重點鎮為重要節點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
以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為主抓手,優化調整全省服務業發展空間布局。依託重點產業園區,布局建設一批綜合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依託重點文化旅遊景區和健康服務產業資源富集區,布局建設一批特色優勢服務產業集聚區。依託重點產業園區和重要交通樞紐、通道、節點,布局建設一批現代物流集聚區。依託貴陽市、貴安新區和其他區域中心城市的商務基礎和生態優勢等,布局建設一批金融商務會展集聚區。依託重點產業園區、重要特色產業基地和大宗商品集散地,布局建設一批新型專業市場(群)。依託貴陽市、貴安新區、遵義市的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布局建設一批大數據服務、研發創意、軟體園、綜合保稅區等其它類型集聚區。
關鍵環節 著力實施五大工程
改革創新突破工程——深入推進服務業重點領域改革,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放寬註冊登記條件,充分激發創業活力;建立健全服務業市場準入機制,實施負面清單和特許經營權管理,減少前置審批和資質認定項目;推進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不斷發展壯大與服務業相關的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完善政府採購機制,逐步將各級政府信息管理、研究諮詢、投資促進、檢驗檢測等非基本公共服務依法納入政府採購範圍,促進政府、國有企業為主投資項目的設備採購和專業服務整體外包;大力推進服務業品牌創建工作,建立和創新服務業品牌評價體系,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和措施等。
集聚發展突破工程——編制實施《貴州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規劃》,以產業集聚、企業集中、功能集成為路徑,突出集約化、規模化、體系化和特色化發展,提升公共服務功能,增強要素吸附能力、產業支撐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加快形成符合省情實際具有鮮明貴州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體系。
平臺建設突破工程——充分發揮平臺經濟對服務業發展的引領作用,靈活採用B2B(企業對企業)、B2C(企業對顧客)、O2O(線上到線下)、P2P(個人對個人)等方式,以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為核心,以重點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信息技術和網絡為支撐,加快構建服務業重點業態的信息、服務和交易平臺。以大數據「七朵雲」為基礎,著力打造電子政務、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遊、工業、電子商務、食品安全等領域公共服務信息平臺。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各類平臺建設,培育和引進一批平臺營運機構和企業。
市場主體突破工程——推進一批工業企業分離發展研發設計、物流倉儲、營銷貿易等服務業,建立獨立的法人實體;引進一批企業總部、地區總部、採購中心、研發中心、結算中心,發展總部經濟;培育一批龍頭企業、骨幹企業,促進服務業企業做大做強;用足用好國家和省相關扶持政策,扶持一批服務業中小微企業。
項目建設突破工程——加大服務業招商力度,靈活採用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專題招商、小分隊招商等方式,在高端金融、現代商務、服務外包、大數據(雲計算)等產業門類和發展業態開展有針對性的招商,引進和建設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好、市場競爭強的服務業項目。以大數據服務、大健康、旅遊集散中心、物流中心、金融商務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等功能性項目為重點,每年推進100個現代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
位於貴陽高新區的國家數字內容產業園
政策支持 多措並舉 促進加快發展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方面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服務業發展的導向作用,擴大現代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規模,2014年省級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增加1億元,並逐年增加。各市(州)、貴安新區和有條件的縣(市、區、特區)要設立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
支持市(州)、縣(市、區、特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面 從2014年起,4年內通過省對下轉移支付,將各縣(市、區、特區)按現代服務業指導目錄內企業繳納的營業稅(「營改增」後同口徑增值稅)省級留成部分比上年增量的20%補助各地,由當地政府獎勵給現代服務業企業;將地方服務業增加值、稅收和就業等發展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各級政府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建立省級服務業項目用地供給機制,保障服務業項目用地供給,市縣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向列入省級服務業相關規劃的服務業重點聚集區、重點項目傾斜。
支持現代服務業重點領域加快發展方面 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工業融合發展,對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投資建設的研發設計、檢驗檢測、信息服務、文化創意、技能培訓等公共服務平臺關鍵設備投入,從各級政府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等專項資金中給予不高於30%的資金補助;將大數據服務、電子商務、節能環保服務、會展等服務業態列入創業投資基金和省風險投資公司、產業投資公司等省級相關投資平臺的重點投向給予扶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可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相應所得稅優惠;省級重點旅遊、健康服務項目的連接道路、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先納入相關規劃,優先開發建設等。
支持現代服務業企業加快發展方面 扶持微型企業發展的「3個15萬元」政策向現代服務業領域傾斜;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10萬元(含1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鼓勵個體工商戶註冊為企業,實際繳納稅款如高於原繳納稅款的(限於地方分享部分),高出部分在3年內由各地政府對該企業予以補助;鼓勵引進國內外著名服務企業總部、地區總部、採購中心、研發中心,各級政府對引進企業在自建、購買或租賃辦公用房上給予支持;積極支持各類職業院校開展服務業職業技能培訓等。
與此同時,《意見》還強調在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服務業統計、建立健全服務業考評機制等方面加強統籌協調,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袁天志)
來源: 貴州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