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有網友在微博發出常用名言完整版,眾多網友看後紛紛表示:這些一直當作人生座右銘的名言,其原意與今意居然大相逕庭。
一直被當作座右銘的名言,原意與今意大相逕庭。王若靜製圖
「以德報怨」出自《論語·憲問》,原意是如果以德報怨的話,那麼以什麼來報德呢?「三思而後行」出自《論語·公自長》,本是孔子用來批評季文子做事謹小慎微、優柔寡斷的話……看到這些,你是否驚呆了?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發出常用名言完整版,眾多網友看後紛紛表示:這些一直當作人生座右銘的名言,其原意與今意居然大相逕庭。這些名言被溯源後「反轉」得是否正確?記者昨日邀請專家進行了解讀。
網友
知道真相,眼淚掉下來
看了名言的完整含義,不少網友表示長知識了。有網友認為,我們一直在誤讀古人的經典,應該更正過來。網友「心靜則靜008 」就說:學不可以虎頭蛇尾、淺嘗輒止,看到此才如夢方醒。
也有網友表示,有的名言脫離原文後,「曲解」的涵義更美、更深刻,可以不用改回來。「小學的時候,看到『相濡以沫』的寓言故事感覺很美好,當時就想,萬物皆有情。今天你卻告訴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才是其本意,我寧願斷章取義」,網友「小漠Lilbear 」說。
網友「咱們微博吧」也認為:古代名人的許多言語,之所以能千古流傳,有時候也多虧後人的「斷章取義」,所以可以當作善意的謊言,其「斷章取義」的本意在於引導人,傳遞正能量。
調查
多數人不知原意和出處
昨日,記者以QQ採訪的形式,向57位學習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和白領進行了微調查。調查顯示,所有受訪者中,只有11位受訪者回答出記者選取的幾句名言的原意,其餘46人都表示不清楚。
「三思而後行,這話原意是表達要有行動力,不要猶豫不決」,楊洋畢業於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專業,在接受採訪時,他並不清楚這句話出自《論語》,但知道其原意是「告誡人行事果斷」。
從事小學語文教育的金晶是福州人,她告訴記者,「相濡以沫」這個詞在低年級的教學中較少涉及。當記者告知這個詞的完整喻意時,她承認「無牽掛的心靈境界」這層含義,平時確實忽略了。
唐山市的高熊回答出,「閉門造車」的含義在使用中出現了演變。他告訴記者,這個詞原是褒義詞,但現在大家認為它是貶義詞,「不過,這個詞的原意是什麼、出自哪裡,我確實不清楚。」
這幾句的原意,你知道嗎?
三思而後行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冶長》
解釋:西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周睿說,大家現在常用此話提醒思考後才行動。追溯此句在原文中的意思,講的是季文子每件事必多次思考才去做,孔子聽到後說:「兩次考慮後就可以了。」在這裡,其實是孔子批評季文子做事謹小慎微、優柔寡斷。
以德報怨
原文:或曰:「以德報怨如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
解釋:周睿稱,孔子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以德報怨的話,那麼以什麼來報德呢?」也就是說,孔子主張的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以德報德,而絕非以德報怨。不過,現在大家在使用這句話的時候,意思是冤家宜解不宜結,對待仇恨最好的方式是放下。
閉門造車
原文:閉門造車,出門合轍。——《景德傳燈錄·卷十九·餘杭大錢山從襲禪師》
解釋:重慶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黃中模表示,「閉門造車」又見宋朱熹《中庸·或問三》,放在原句中的意思是說經過充分準備、精細製作,車子出門合乎軌道,可暢通無阻。但是後人在使用時則引申、反其意而用之,比喻那種不問客觀實際,僅憑主觀處理問題的作風。
相濡以沫
原文: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大宗師》
解讀:黃中模解釋說,全句的意思是有一條泉水幹了,兩條魚困在裡面,彼此吐出泡沫來溼潤對方;與其如此,還不如各自回到廣闊的江河湖海。這其實是莊子借物喻人,表達一種無牽無掛的心靈境界。現在大家使用相濡以沫,多指夫妻之間相互幫助和扶持。
觀點
解讀賦予時代性 偏離本意並不為錯
昨日,《咬文嚼字》雜誌主編黃安靖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來源於古文中的成語或名句,都是從原文中截取或歸納出來的,只能表示原文中的部分意思。有些常用成語或名句很少有人去追溯它的來源,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出自《莊子·養生主》,其本意與當下流行的前半句意思相差很大。黃安靖說,大部分成語或名句的含義,與它原來的文本含義是一致的。只不過,溯源原有文本,可以獲得比成語或名句固有含義更多的理解。
周睿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到,語言的理解本身就應該可以不斷賦予時代性,並不要求一定要遵循它最早的原始意義。在解讀這些古語的時候容易「斷章取義」,其實是帶著我們今天的意識形態去解讀,這樣的理解,只能說沒有回歸到最原始的意義上,卻並談不上「錯」。
四川理工學院中文系教授王毅也認為,在生活中,我們誤解的成語並不少見。但在千百年的流傳中,成語不斷地被後人賦予新的含義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