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思考
——幸福與自我探索
有時當一個人獨處,我會靜靜的思考。
而在這次的主題「幸福與自我探索」的思道修課上,我再次陷入思考,以及對自我的經歷和未來的反思。
何謂幸福?如何使我變得幸福?如何使我變得更幸福?如何讓我更好的發現幸福?幸福與自我探索之間的意義?以及自我探索於我來說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何謂幸福,每個人眼中,似乎幸福都不一樣。有的人的幸福只是專注於當下的快樂,卻沒有平衡未來的目標的享樂主義型幸福;有的人的幸福只是對於生活的難堪的困難感到無助而卻無想法做出改變的虛無主義型幸福;有的人的幸福卻是通過忙碌的生活抑制當下的欲望以求得更大的快樂的忙碌奔波型幸福。
而我想要的是不同於以上三種的幸福。
那個幸福,心理學家將它定義為「快樂與意義的結合體」;語言學家將它定義為一個人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喜悅,並希望一直保持現狀的心理情緒;社會學家將它定義為在一定溫飽和安全條件基礎上,在社會生態環境下,擁有能產生幸福感的要素、機制、動力的生活和生活狀態。
在我看來,想要幸福首先應該學會快樂,而學會快樂則是以下兩點,一是對於平凡生活的知足,並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那些不平凡的美麗,二則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並在實現自我價值的時候獲得來自心靈深處的濃濃滿足感。
不論是對於平凡生活的知足,還是對於自我價值的實現。我認為首先應該充分並客觀地認識了解自己。對自己的了解,根據喬哈瑞窗模型,可以分為在自知他知下的「公開的我」,自知他不知下的「秘密的我」,自不知他知下的「盲目的我」和自不知他不知下的「未知的我」。
在自知條件下的我,是自我通過經歷學習,思考,改變而形成的,意味著相對於自不知的我,自知條件下的我可控制性更高,在卡爾 羅傑斯看來「人在自己內部有一個遼闊的資源,可以了解自己,改變自己的形象,改變自己的態度,甚至改變自己的行為。」所以個人主體通過深刻的自省,對自我內在的思考,了解自己的性格與行為中存在的缺失,並根據當下需要做出相應的心理調整乃至目標調整,進而影響對行為和性格的調整。而自不知條件下的我,是盲目的,是未知的,因而可塑性高,可變化性大。但與此同時對自我的認知則需要通過他人,團體的評價等外部渠道,而外部渠道所獲得的信息,因為來源的複雜化,獲得方式的多樣化,因而存在著參差不齊的情況,信息中的正確性無法得到充分保證,此刻便應依靠個體對自己的認知進行判斷並選擇性吸收,達到對自己的充分了解。
那麼,通過對自我的認知了解,進而大致判斷出在當下環境中自我發展的潛力,可適合的發展方向。如我,自我感覺是相對比較缺乏自制力,但是活潑樂觀,比較好動,愛說話。而在我的同學老師看來,我很負責任,樂於助人,思維具有創新性,但是比較馬虎。那麼我可能就比較適合競爭團隊中的領導者的位置。所以我通過對自己的認知,進而能大致確定自己接下來的方向,並為這個方向而努力。那麼之後不論是否成功,我所取得的自我成長都會讓我覺得那段時間值得,並為那段時光感到滿足,這就是幸福的一部分。
而這時就會有人問:「在經歷過一遍遍挫折,受到一次次的折磨後,難道還有勇氣,還有信心接著走下去麼?」我的回答是:是的。就像羅振宇那句話說的「在人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有一條溝,你掉進去了,叫挫折;你爬出來了,叫成長。」,那麼沒有經歷過低谷,我又該如何學會及時抬頭看,尋找自己的方向呢?生活中一定會有低谷,而且是一個又一個的低谷。但對於不同的人,是選擇屈服亦或是反抗,取決於自我的內心決斷力。
我想起曾經有過科學家做過三隻狗的電擊實驗,和三組人的噪音實驗。得出在遇到困難,並長時間處於的痛苦環境下,努力回應反抗但失敗時,個體會在想法中開始覺得無能為力,產生無望感,進而會將自己對反抗外界困境的動力自我熄滅,成為前文中的虛無主義型幸福者。
但我不甘心成為那樣的虛無主義者,尤其是當我意識到處在困頓與束縛中,處在自我無法做出選擇而必須接受的痛苦中是一種潛意識下可通過自我成長改變的情況下,我會做出努力,將它改變。
而且,換一種眼光來看生活中不是只有挫折和痛苦。在生活進行的過程中伴隨著快樂,伴隨著愛與陪伴,而這些美好的事物是需要秉持一個樂觀的心態才可以發現的。如心理學家研究的那樣,樂觀可以通過生活中的歸因方式習得(即習得性樂觀),而歸因的方式又分為外部歸因,可變歸因,局部歸因三種。把結果發生的可能與環境因素聯繫起來,認為當下環境不太可能重複發生,積極地思考在這個領域出現的問題在另外的領域可能不是。那麼一切的陰霾都會消散。
而在生活中努力發現美麗也是另一種鍛鍊自己。
所以老師上課讓我們寫出最近三個月以來讓我們有幸福感的五件事,我的為如下:
學微積分和C語言,有體會心得。
陪她一起去看電影,壓馬路,聽她傾訴。
晚上聽音樂跑步,放鬆心情。
發現一首新的,好聽,可以沁人心脾的歌曲。
看著母親的病情一點一點好轉。
看到我的幸福生活的那一刻,我明白我想要的幸福很簡單,很平凡。可是想要維持住這份幸福則需要很深厚的能力,為了不在生活的壓力下被迫屈服成為一個虛無主義者,為了可以獲得在平凡的生活中,經過思考能夠無悔的做出我自己的選擇的權利。我需要有屬於我的自我導向,並且要為了我今後的生活努力奮鬥,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在這個方向的道路上尋找快樂與美麗。
所以,我相信我會通過不斷地自省,不懈的努力,保持我心中的真正的快樂。而我知道真正快樂的人,能夠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即使有時候痛苦,但是在總體上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