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長課堂實施人文性教學的思考

2021-02-19 教育科研之星

幸福生長課堂實施人文性教學的思考

王有鵬

(臨沂實驗中學  山東臨沂  276000)

摘  要:所謂人文性教學,就是努力用人文性促進學生幸福生長的課堂教學。實施人文性教學,就要注重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感、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打造關注人文的幸福生長課堂!

關鍵詞:人文性教學;實施;人文課堂;幸福生長

我們所謂的「人文」,就是指追求健康與進步、堅守道義和責任、嚮往真善美的文化,就是尊重人權與個性、維護自由和平等,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以及愛護和關心人類的文化。所謂人文性教學,就是努力用人文性促進學生幸福生長的課堂教學。怎樣實施人文性教學,打造關注人文的幸福生長課堂?下面以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以下簡稱「本單元」)為例探討這個問題。

一、實施人文性教學,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

所謂人文知識,就是對學生幸福生長有益的人文文化成果,就是有利於學生人文情感培育、人文精神激發、人文素養提升的精神財富。它包括哲學知識、政治知識、法律知識、道德知識、歷史知識、文學知識、藝術知識、美學知識、國學知識、宗教知識、教育知識、語言知識等。實施人文性教學,首先需要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做到: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知識。

初中《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教材中包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這些人文知識,不僅有助於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而且有助於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促進學生的人文積澱,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本單元為了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教材引入了大量的故事,包括抗日戰爭時期背傷員的故事,季羨林文集(節選),陶行知的故事,「二戰」集中營兒童畫作的故事,愛迪生的故事,雷鋒日記(節選),保爾·柯察金的故事等,這些內容豐富了學生的歷史知識、文學知識等人文知識;教材還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包括作家羅曼·羅蘭的名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名言,生命哲學家史懷澤的名言,《周易》中的名言等,這些內容豐富了學生的文學知識、哲學知識、國學知識等人文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這些人文知識的充分利用,不僅有助於學生思考生命中的有關問題,而且有助於學生人文知識的充盈和豐富。

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人文知識。

教材中的人文知識畢竟是有限的。為了讓教學資源更充實、更豐富、更鮮活、更生動、更感人,為了儘可能地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人文知識。生活中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資源,有著鮮活、生動、感人的人文知識,包括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以及教師自身生活中的人文知識。對這些人文知識的充分利用,肯定有助於學生人文知識的豐富。

本單元可以利用的生活中的人文知識很多。生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古今中外留下了大量的關於敬畏生命、珍視生命、演繹生命精彩的動人故事、名人名言、文學藝術作品,這些內容的充分利用,都可以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寶庫。

3.努力拓展學生的人文知識。

要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如果僅僅是拘泥於教材,僅僅滿足於聯繫生活還是不夠的,還應該引導學生加強課外學習和閱讀,通過閱讀哲學、文學、歷史、國學書籍,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拓展學生的人文知識。

本單元在課堂教學之外,要圍繞生命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學生指定一些閱讀書目讓學生自行閱讀,也可以組織課外閱讀興趣小組進行集體閱讀,還可以組織全班全員參加的專題讀書活動。通過這些課外閱讀,就可以拓展學生在生命方面有關的人文知識。

二、實施人文性教學,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感

所謂人文情感,就是學生應該具有的善良、積極、健康的各種基本情感。包括愛心、同情心、公平正義感、倫理道德觀、生態倫理觀等。孟子指出:「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這些惻隱之心等,都屬於人文情感。實施人文性教學,也需要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感,做到:

1.充分挖掘人文知識中的人文情感。

不管是教材中的人文知識,還是生活中的人文知識;不管是課堂上的人文知識,還是課堂外的人文知識,都包含著豐富的人文情感。但是如果對這些人文知識進行簡單化處理,甚至視而不見,人文情感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激發不出來。可見,應該充分挖掘人文知識中的人文情感。

例如,本單元所涉及的一些名人名言,教學時不能視而不見,而是應該讓學生了解其深刻內涵和重要價值,然後引導學生讀之、記之、詠之、誦之,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人文情感。再如,本單元講到保爾•柯察金的故事,如果僅僅讓學生了解教材所引用的一點內容,學生的情感不可能被激發出來。這就要求教師或組織學生分享保爾•柯察金的故事,或組織學生觀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影視劇,或組織學生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文學作品,這樣,學生的情感才可能被震撼,人文知識中的人文情感才能夠被充分挖掘出來。

2.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人文體驗。

情感是需要體驗的。教學過程中如果缺少學生的體驗性活動,學生的體驗是貧乏的,那麼其情感也肯定是貧乏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創造條件,積極開展一些情感體驗活動,來增強學生的人文體驗。

例如,本單元可以開展講故事活動,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獲得珍愛生命的人文體驗;可以開展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敬畏生命的人文體驗;可以開展情境表演、小品表演活動,讓學生在欣賞表演的過程中獲得珍視生命的人文體驗;還可以開展觀看影視劇活動,讓學生通過觀看影視作品片段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獲得關於生命意義的人文體驗。

3.充分體現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情感具有傳遞性、感染性、互動性。教師的人文情感會傳遞給學生,也會影響和感染學生。這就要求教師懷著濃厚的人文情感去關懷學生,去關懷學生鮮活的生命,去處理與學生有關的各種事情,去開展與學生有關的各種課堂活動,讓課堂充分體現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以此讓學生從教師那裡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的人文情懷,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感。

三、實施人文性教學,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

所謂人文精神,就是學生應該具有的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堅守責任、道義與良心的精神,嚮往自由、解放和幸福的精神,尊重、關懷人及人類的精神,捍衛公平正義、民主和平的精神等。實施人文性教學,還需要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做到:

1.打造互相尊重的課堂。

所謂互相尊重的課堂,是說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課堂上彼此尊重,情感相通,心理相容,關係融洽。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的生命得到充分尊重,人的價值得到充分肯定,課堂充滿等待、充滿期待、充滿賞識、充滿激勵、充滿善意、充滿美好、充滿道義、充滿責任、充滿良心,因此有助於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

2.打造互相關心的課堂。

所謂互相關心的課堂,是說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課堂上彼此關心,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互相合作,互相團結,互相友愛。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既關心老師,老師更關心學生,學生的願望和需要會得到老師儘可能的滿足,學生的精神生活會得到老師儘可能的關注,學生的困惑、困擾、困難會得到老師儘可能的幫助,課堂充滿愛心、善心、真心,充滿人性、人情和溫暖,因此有助於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

3.打造充滿正能量的課堂。

所謂充滿正能量的課堂,是說在課堂上充滿讓人積極進取、堅持真理、主持正義、承擔責任、堅定信念、崇尚信仰等力量。在這樣的課堂上,迸發著真理之光、理性之光、善良之光、自由之光、正義之光、進步之光、幸福之光,使課堂充滿正能量,因此有助於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

例如,本單元教學要引導學生體驗生命的美好、生命的獨特、生命的寶貴,體會生命的頑強、生命的至高無上、生命的韌性、生命的力量,感受生命的使命擔當、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生命的偉大,以此打造充滿正能量的課堂。

四、實施人文性教學,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所謂人文素養,就是學生應具有的內在素質和文化底蘊。它是由人文知識與技能、人文能力與方法、人文精神與品質等三個方面所構成的一個統一體。實施人文性教學,最終需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做到:

1. 圍繞人文素養設定教學目標。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到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新階段的情況下,我們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應該突破先前的「三維」目標的局限,圍繞核心素養來設定教學目標。人文底蘊作為六大核心素養之首,具體包括人文積澱、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要培育學生的人文底蘊,就需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實施人文性教學,要求我們圍繞人文素養設定教學目標,關注人文素養目標的設定與達成。

本單元教學以「生命」為話題,引導學生思考生命、敬畏生命,增強生命的韌性、守護好自己的生命,感受生命的意義、追求生命的精彩。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就要圍繞珍愛生命、養成健康生活等人文素養來進行,使教學目標適應人文素養培育的要求。

2. 圍繞人文素養目標展開教學過程。

在人文素養教學目標設定之後,就要圍繞人文素養目標展開教學過程。無論是教學環節的設置,還是教學結構的安排;無論是教學資源的選取,還是教學情境的創設;無論是教學內容的取捨,還是教學策略方法的運用;無論是課堂問題的設置,還是課堂活動的開展;無論是教學手段的採用,還是板書的設計;無論是教師的引導、小結、總結,還是教師的評價與反饋,等等,都應該貫穿人文素養目標意識,都應該著眼於人文素養目標的有效達成,都應該圍繞人文素養目標展開整個教學過程。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3. 圍繞人文素養提升文化素養和文化底蘊。

葉瀾教授指出,「文化素養是每個專業工作者必備的基礎性素養。寬厚、紮實的文化底蘊則是人的精神生活的豐富,學習、創造和發展能力的養成所必需的,是希望擁有高質量人生所必需的,是希望成為發展型的教師所必需的。」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底蘊也是必需的。完全可以這樣說,沒有教師的文化素養提升,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那是很困難的。為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應該堅持閱讀,堅持持之以恆的閱讀,堅持超出自己的學科範圍的閱讀,通過廣泛閱讀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底蘊;也應該堅持思考,堅持對閱讀的思考,對教育教學的思考,對學生的思考,對各種事物和現象的思考,對人生經歷的思考,對社會的思考,通過深入思考體悟、內化、融合與積澱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底蘊;還應該堅持寫作,堅持寫教學札記和教育日記,堅持寫教育教學隨筆,堅持寫教學案例與分析,堅持寫教育科研論文,通過持久寫作促進閱讀、促進思考,促進教師文化素養和文化底蘊的提升,並且最終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總之,實施人文性教學,就要注重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培育學生的人文情感、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打造關注人文的幸福生長課堂!

註:此文發表在《新課程研究》2020年第11期(教育科研之星王有鵬微信公眾號:wang13954916656)

相關焦點

  • 建構性教學模式在傳播學教學中的運用
    摘 要:傳播學,又稱大眾傳播學,這是一門理論性和時代性很強的課程,在其發源地新聞學院開設尚且需要深厚的社會學等相關人文社科學科知識體系的支撐,作為公共基礎課,如何在動畫專業深入淺出的講解這門課,如何讓學生了解此課程的實踐意義,需要長期的探索和思考。
  • 開放性教學,高職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
    而開放性教學因其開放性、靈活性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特點更符合高職院校提升教學質量的需要,有助於推動高職教學全面、徹底地改革,有利於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切實踐行,也有助於高職學生提高動手實踐能力,適應未來崗位需求並提升整體素質。因此,當前在高職院校中推行開放性教學,已成為其進行課程和教學改革、產學研高度融合、凝練辦學特色的迫切任務。
  • 備課時如何進行整體性教學設計及其實施要點
    英語課堂教學備課的整體性教學設計整體設計不同於局部設計,是局部設計的統領。教學設計可以是目標設計、內容設計、方法設計或過程設計等,但是這些都是局部的教學要素的設計,還不是整體設計。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前,一定要花足夠的時間構想教學的思路,不要一開始備課就進入教案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技術層面上,而要先思考一節課的整體教學構想。教學思路對頭,才能正確把握教學過程。03 教學目標是教學思路確立的依據教學思路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對教學進行的整體性思考。
  • 高校田徑運動訓練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方法及效果
    本文簡要闡述現階段高校田徑運動訓練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教學情況 , 分析了高校田徑運動訓練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 進一步探究了高校田徑運動訓練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具體對策 。1 、 現階段高校田徑運動訓練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教學效果1.1 、 田徑運動訓練教學結構單一 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師已經開始在田徑體育運動訓練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 , 但是 , 受到傳統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影響 , 田徑體育運動人文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結構單一 , 其理論知識講解部分遠超過實踐訓練部分 , 忽視了體育運動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 不僅降低了田徑體育運動訓練效果
  • 有趣的英語課堂 | 鶴琴幼兒園總部小七班開展英語趣味性教學
    孩子們如何在英語課堂中做到「玩中學、學中樂、學有所獲」?近日,鶴琴幼兒園總部小七班結合班本課程開展了一次有趣的英語活動:《Magicstone》。據介紹,打造英語課堂的趣味性,一直是鶴琴幼兒園總部英語組教研重點。該園注重培養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致力於開展英語趣味性教學,打造高效課堂,加強英語教師的隊伍建設。
  • 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創新性教學與教師培訓」項目成果總結暨...
    下一步我們需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政策建議,掌握更多一線的教學實例,從而為我們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多的依據。同時,我們應制定出合理的路線圖,實現將項目收集的有效經驗進行擴大推廣的目標。  完善基礎教育師訓教研體系
  • 2020年 課堂改革十大樣本
    在教學領域他們實施了「率性教學」改革,改變傳統教學「重演繹輕歸納」「重結果輕過程」 等傾向,實施「有過程的歸納教學」。他們發布了《率性教學論要》,使全校教師達成共識,形成行動的依據,強調教學「有根源、有過程、有個性」,力主小學教學要注重「從特殊到一般,從個別現象抽象其共性,總結出一般結論,提出了率性教學的三組表徵:情境具象,操作體驗,對話省思。
  • 康巴什區第一中學「幸福」校園文化構建與實施方案
    因此我校高度關注教育過程,關注教育教學和孩子成長的規律,把課堂還給學生,把發展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積極進取、自律自省,而且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所以學風定為「樂學、善思、好問、進取」。實現學生「幸福的學」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需要用愛心與智慧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去著想、去思考、去行動。
  • 新學期 新期盼 新徵程 --小學音樂學科順序性教學培訓在紅梅小學舉行
    9月19日下午,金普新區小學音樂學科順序性教學培訓在紅梅小學舉行,本次活動由音樂教研員趙增全主持,新區全體音樂教師參加了會議。從日課練習、作品分析、教學設計、聲部教學、歌唱遊戲、經典作品、發揮特長、課堂實施八個方面進行了引領,老師們深入地理解了順序性音樂教學實施的策略和方法,明確了如何有效地實施精細音樂教學。                          本次活動理論聯繫實際,教師們對順序性音樂教學有了進一步的感悟和提升。
  • 立足師生發展,實施課堂改革
    素質教育實施體系,陝西省渭南市各學校從德育、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改革、體育、藝術、科技信息、社會實踐七個方面有效推進。——————————————————————陝西省渭南市實驗初級中學在實施課堂教學改革中,以「為生命奠基,為發展服務」的辦學理念為指導,堅持立足師生發展,實施「誘思探究學導」課堂教學範式。
  • 餘勝泉 | 建構主義理論與建構性教學(PPT+視頻)
    2020年10月17日,在「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試驗研究」20周年年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餘勝泉教授作「建構主義理論與建構性教學」的主題報告。他回顧了何克抗先生關於建構主義理論的研究歷程以及智能時代的建構主義理論對現階段教育發展的指導作用。
  • 對當前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思考
    如果我們審視當前課堂教學的現狀,特別是新課改的現狀,我們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確,儘管我們課改看起來很熱鬧,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並沒有那樣熱鬧,課堂教學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 探索幸福校園 思考幸福教育(圖)
    唱著這樣的歌曲,走向學校,孩子們應該是幸福的。但現實卻是,很多孩子在提及學校生活時,首先想到的卻是繁重的課程、永遠寫不完的作業和家長的呵斥———他們並不感到幸福。在最近於杭州舉行的一次全國性校長論壇上,杭州市青藍小學校長王紅軍、北京育才學校校長王建宗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了他們建設幸福校園的探索和對實現幸福教育的思考。
  • 「改」在路上 幸福生長 ——康巴什區第一中學基於減負提質下學生...
    2.很多老師的課堂並沒有真正還給學生3.很大一部分學生並沒有真正投入學習,依然是學習的旁觀者。4.很多主問題設置沒有真正引發學生深度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很弱。在此基礎上,開展了第二階段的課堂教學改革。(二)課堂教學改革第二階段在以下方面突破:1.推進以生為本的教學目標的設計。
  • 人文精神的哲學思考:人性、理性以及超越性
    從這一點出發,人文精神肯定人的塵世幸福,認為人生的價值應在現世實現,人有權追求塵世的幸福,不能把幸福推延到天國或不可見的未來。其中也包括肯定感官的快樂,反對禁欲主義。但是,和人的生物性慾求相比,人文精神更看重人的精神性品格,認為後者是人的尊嚴之所在。也就是說,對於人來說,尊嚴高於幸福。關於這一點,康德的解說最有代表性。他認為,人一方面屬於現象界,具有感性,受制於自然法則,追求快樂(幸福),另一方面屬於本體界,具有理性,能夠為自己建立道德法則,「人的尊嚴就在於這個能夠作普遍律的立法者的資格」,它證明人是自由的。
  • 周國平:人文精神的哲學思考
    狹義是指文藝復興時期的一種思潮,其核心思想為:一,關心人,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反對神學對人性的壓抑;二,張揚人的理性,反對神學對理性的貶低;三,主張靈肉和諧、立足於塵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對神學的靈肉對立、用天國生活否定塵世生活。廣義則指歐洲始於古希臘的一種文化傳統。
  • 【聚焦】課程變革,讓優秀在這裡生長
    第四部分 學校課程實施與評價   課程實施就是為學生創設成長快樂的過程,讓教師享受教育幸福的歷程,讓學校彰顯育人特色的進程。優勝路小學從「簡優課堂」、「名優學科」、「樂優節日」、「美優之旅」、「創優社團」五方面入手踐行「優教育」「讓每一個孩子成為更加優秀的自己」的理念,實現「大拇指課程」見證「優秀,在這裡生長」。課程評價就是引領「大拇指課程」開發的啟明星,把握五大類課程設計的風向標,支撐課程實施效果的「傘骨架」。
  • 教師的幸福與高效課堂
    作者:崔越濤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由此想到學校教師的幸福。因為教師的幸福就是學校管理者的幸福,是學生的幸福。最近總有一些教師在談論課堂教學是多麼乏味:知識講了不知多少遍了,學生就是不會,跟他們講道理又不想聽,你有一句,他有幾十句在等著你,家長又不理解…不一而足。有很多教師因此而倍感煩惱,不僅教師的精神不快樂,學生們學得也痛苦,確確實實是「雙輸」。
  • 創新力在「童創課堂」中生長
    許多學校通過開發豐富的活動課程,或努力在拓展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力,而基礎課程及其實施的主陣地——課堂卻常常被忽略。重慶市璧山區鳳凰小學校堅守課堂「創新」,建構「童創課堂」,形成了「童創課程」體系,並打通兩者之間的橋梁,培養學生的結構化思維,綜合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 關於「好課堂」的16個思考
    「生長」的課堂 如果說教育就是「生長」、「生長」就是目的,那麼課堂就是滋潤「生長」的聖地、呵護「生長」的殿堂。課堂中的「生長」應呈現四種狀態: 一是春風化雨般的自然成長。 教育者要善於聆聽學生內在時鐘自然的、偉大的嘀嗒之聲,讓學生順應天性,靜靜地、專注地、有節奏地、慢慢地生長,不求立竿見影,勿行揠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