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好課堂」的16個思考

2020-12-10 騰訊網

全文長4200字,閱讀大約需要 5.5 分鐘

「好課堂」承載著教育人的夢想,體現著教育人的價值。

關於「好課堂」的標準或特徵,許多老師和專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概括,這些概括豐富了我們對好課堂的理解。

每一位教師都在追求好課堂,究竟什麼是好的課堂?這個話題很樸素,卻也很深刻。

本次,我們就此做一番探索和理清。

01

好課堂應該有的四個鮮明標識

1

好課堂是促進「心靈轉向」的課堂

柏拉圖認為,教育的「人化」和「人化」的教育應踐行促進「心靈的轉向」的使命,讓心靈轉向「仁愛」、轉向「善良」、轉向「智慧」。「仁愛」是課堂的底色。課堂繪好仁愛之色,方可精神飽滿、精益求精、精彩紛呈。善良是對生命、生活、生態的敬畏。

泰戈爾一句「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之所以讓人盪氣迴腸、感心動耳,是因為「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單純的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

教育的責任就是「要培養學生具有『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

智慧是理性的提升。每日求知為智,心靈豐滿為慧。

知識是智慧的基礎,體現於「知識即美德」「知識就是力量」;

見識是智慧的升華,體現於能夠將「外在的偶然化成內在的必然」;

膽識是智慧的行動,體現於「思想力量」與「實踐力量」的統一;

共識是智慧的完美,體現於「智者明法,慧者通道」。

2

好課堂是滋潤「生長」的課堂

如果說教育就是「生長」、「生長」就是目的,那麼課堂就是滋潤「生長」的聖地、呵護「生長」的殿堂。課堂中的「生長」應呈現四種狀態:

一是春風化雨般的自然成長。

教育者要善於聆聽學生內在時鐘自然的、偉大的嘀嗒之聲,讓學生順應天性,靜靜地、專注地、有節奏地、慢慢地生長,不求立竿見影,勿行揠苗助長。

二是春色撩人般的自己成長。

生長是自己的事情,既不可複製,也不可替代。教育的崇高在於通過自我教育促進自己成長

三是春誦夏弦般的自由成長。自由成長的前提是讓學生「在知識面前享有自由」,課堂的使命是發現學生、解放學生、激勵學生和發展學生,引領學生進入哲學家西塞羅所期待的「讓學生擺脫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的狀態。

四是春筍怒發般的自覺成長。

自覺成長的課堂將「教育的本質在於它那虔誠的宗教性」的烙印深深地刻在學生的心上,使其收穫「宗教性的教育是這樣一種教育:

它諄諄教導受教育者要「責任感和崇敬感」有,讓學生成為「他自己」的自己,更高大的自己,對國家民族人類有更大貢獻的自己。

3

好課堂是「點燃火焰」的課堂

經院式的課堂缺乏生氣,弊端在於「人們把自己的思想歸屬於一個可以棲身其中的觀念體系,而泯滅自己鮮活的個性」。

師徒式的課堂缺乏活力,它「完全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的權威具有神奇的力量,學生對教師的愛戴帶有絕對服從的特點」。

而「蘇格拉底式的課堂」強調師生平等、「精神助產」和「整個精神得到生長」,踐行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教學不是告訴學生答案,而是不斷地向學生提問;

課堂的使命就是把學生心中的太陽所蘊含的能量釋放出來

因此,好的課堂是以「中庸」的價值取向「點燃火焰」,真正體現「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以「可能」的不懈追求「點燃火焰」,真正體現「教育的使命就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

以「合適」的現實關懷,真正體現「適合學生個體發展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4

好課堂是提供「外在自由」的課堂

愛因斯坦認為:「在一切偉大的精神創造者身上都鮮明地保留著兩種特質,一種是神聖的好奇心,一種是內在的自由。」

他還強調,這兩種特質要靠「外在的自由來保證」

何為「外在的自由」?馬斯洛解讀為「寬鬆的環境」和「良好的師生關係」

「寬鬆的環境」就是去功利化,讓課堂「震撼心靈、開啟智慧、健全人格」;

就是去標籤化,讓課堂充盈「人的情感」,充滿「人對於真理的追求」;

就是去標準化,讓課堂激發學生「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良好的師生關係就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

02

好課堂的建設應遵循如下邏輯

1

好課堂始於教師、終於學生

課堂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知識傳授,也不僅僅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學習探索,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能力開發

教師以其「春風風人,春雨雨人」的親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自然,打開學生心扉,哺育學生成長。

2

好課堂始於立德、終於樹人

課堂是「教育新人成長的世界」,而「新人」在於「明明德」「止於至善」

康德強調「人的目的」就是「讓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由此推導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

因此,「教育的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的過程,然後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個部分」,課堂的教育必須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體美俱進、全面發展

3

好課堂始於學會、終於會學

達爾文視「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

葉聖陶「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深層意蘊在於「學是為了達到會學」,其價值就如科學學創始人貝爾納所說:

「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只有既關注學會、更關注會學的課堂,才具有永續的生命。

4

好課堂始於興趣、終於刻苦

託爾斯泰認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

有了興趣,學生就會自覺地進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境界。

就會自覺地行走在「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的大道上,就會自覺地回應「找到答案的根本意義是為了提出更多的問題,引發更多的思考」

5

好課堂始於有形、終於無形

課堂既是有形的物理空間,傳遞著教育的使命和價值;也是無形的精神空間,讓學生「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由此,應從關愛學生身心、關注生命發展出發,構建生命勃發的課堂;

從面向全體學生、創設共融環境出發,構建生態和諧的課堂;

從依託課堂情境、聯繫實際生活出發,構建生活豐富的課堂;

從突出學生主體、注重體驗參與出發,引導探究學習,構建生本蕩漾的課堂。

6

好課堂始於知識、終於審美

葉聖陶認為:「美育正是幫助學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質量自然形成、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

王國維把孔子「興於詩,立於德,成於樂」的思想解讀為「始於美育,終於美育」

審美是立人之本,美育是立於學生成長、寓於全面、伴於終身、隱於具體學科、顯於藝術的教育

儘管每一門課程的研究對象有所不同,但其展示的知識之美、境界之美、人生之美,無時無處不給學生以啟迪和激勵。

03

基於好課堂的教學追求

1

深刻

深刻意味著不是把教材看懂,而是看穿、看透,從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

正所謂:「一語破的,一語解惑,一語啟智,一語激情」

教師一句精闢的話,常使學生縈繞於腦際而終生難忘;一個生動的比喻常使學生抓住了知識的關鍵而茅塞頓開;一句幽默的批評常使學生放下包袱又慚愧不已。

簡潔是智慧的象徵。

教師把課上得簡單,實在是一種智慧、一種藝術、一種能耐、一種功夫、一種水平、一種境界,它決不是把教學簡單化了,而是藝術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

教師對教材鑽研深刻,上起課來就會微言大義,發人深省,從而讓學生聽起來輕鬆,嚼起來有味。

2

獨到

獨到者,獨具慧眼也。首創性只承認第一,而無視第二,它拒絕雷同和模仿,魯迅先生最欣賞第一吃螃蟹的人,也即是這個道理。

獨到的東西總會給人特別的、難忘的印象。獨到的對立面是平庸,平庸的特徵是從眾。平庸者只肯定別人肯定的,也只否認別人否認的。

一般來說,你想從平庸者的教學中討到什麼讓你開竅的鑰匙,往往是徒勞的。

3

廣博

廣博者,知識廣闊博大也「在你的科學知識的海洋裡,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是滄海一粟」。

的確,教師不僅應該是他那一門學科領域的專家,也應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

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他都應該有所跋涉,努力開拓知識面,深挖知識層。

縱要深,像丁字形;橫要寬,如寶塔狀;縱橫結合,雙向並建,儲學積寶

這樣才有可能遊刃有餘,講起課來縱橫捭闔,隨手拾來,旁徵博引,妙趣橫生,見地別具,吐語不凡,從而給學生帶來一路春風,使其如同進入一個遼闊、純淨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識王國,令學生流連忘返,全身心的陶醉。

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在汲取人類文明史的豐富營養後,厚積薄發出來的藝術「精品」。

它能讓學生收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奇效。

4

啟發

啟發是有條件的,就事論事,照本宣科,是談不上啟發性的。

只有當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獨到的見解,並對自己要講的一切都爛熟於心,確信無疑,他在課堂上才擁有可供發揮能動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遊刃有餘、指點有方、循循善誘,從而使課堂教學散發出磁性和魅力。

啟發的最高境界是以靈性啟迪悟性

富有靈氣的教師善於激疑布惑,誘導學生向著未知領域探幽發微,把學生帶進「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困境。

然後或拋磚引玉,或畫龍點睛,或點撥指示,或目示點頭,或取喻明理,使學生對問題心神領會,如入幽微之境,突見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5

機智

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的一種隨機應變的能力

任憑事先如何周密的設計,教師總會碰到許多新的「非預期性」的教學問題,教師若是對這些問題束手無策或處理不當,課堂教學就會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還會導致師生產生對抗。

而富有教育智慧和機智的教師面對偶然性問題和意外的情況,總能靈感閃現,奇思妙策在瞬間激活,機動靈活地實施臨場應變

教育機智就其實質而言乃是一種轉化師生矛盾的藝術,是一種正確處理教與學矛盾的技巧,其要決是避其鋒芒,欲揚先抑,欲進先退,變換角度,以智取勝。

表現在語言藝術上則是直話曲說,急話緩說,硬話軟說,正話反說,嚴話寬說。

6

絕招

名師常常身懷絕招,絕招使其教學錦上添花,如虎添翼,叫人讚不絕口。

如有的教師數學課從不需要圓規、三角板,但畫出的幾何圖形,尤其是圓就像十五的月亮,絲毫未差

有的教師能根據課文的敘述,在黑板上信手揮來,畫出栩栩如生的圖畫,再現課文優美意境,令學生十分驚嘆;

有的教師一筆瀟灑流暢、秀麗多姿的板書,使學生羨慕不已,反覆臨摹,不忍擦去;

有的教師幽默風趣、妙語迭出,常引得學生忍俊不禁、笑聲頻繁,讓學生在輕快的氣氛中領悟深刻的哲理,步入知識的殿堂。

相關焦點

  • 老師,好課堂不能離開6個換位思考
    這讓我一下子聯想到教師教學,我忽然覺得,課教得好的老師都是能夠站在學生角度思考教學問題的人,反之,課堂教學有問題的多半都是沒有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教師的教學永遠是為學生服務的,為學生服務,你就應該思考學生的感受,想想當初你當學生時,你希望老師怎麼上課,怎麼教學。事實上在現實教學中,我們一些教師常常忘記了自己當初做學生時的感受。
  • 轉發‖老師,好課堂不能離開6個換位思考
    這讓我一下子聯想到教師教學,我忽然覺得,課教得好的老師都是能夠站在學生角度思考教學問題的人,反之,課堂教學有問題的多半都是沒有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教師的教學永遠是為學生服務的,為學生服務,你就應該思考學生的感受,想想當初你當學生時,你希望老師怎麼上課,怎麼教學。事實上在現實教學中,我們一些教師常常忘記了自己當初做學生時的感受。
  • 特級校長說:老師,好課堂不能離開6個換位思考
    關於什麼是一堂好課,其中很重要的評價來源於學生。特級校長、特級教師程紅兵指出了有些老師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醒老師上課應該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設計,想想學生的期待。他說的換位思考到底是什麼呢,一起來看。
  • 國外關於翻轉課堂的理性思考觀點
    翻轉課堂有著區別於傳統課堂的獨特優勢,在領軍人物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喬納森·伯爾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的推動下,翻轉課堂在美國中小學逐漸獲得認可,發展迅速。然而,翻轉課堂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同樣存在問題和挑戰,只有冷靜看待和理性思考才能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 課堂管理的16個經典細節
    4 課堂要立規矩 兒童的天性是好動、好說、好問,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級的兒童不懂什麼叫「權威」,什麼叫「尊重」,什麼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給他們立規矩。是規矩,就要和學生約法三章——上課應該怎樣做,不能怎樣做,違反了,老師要怎樣處分等。
  • 關於啟發式教學的思考
    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從電化教育手段引入課堂開始,蔓延到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一直延續到現如今的聲勢浩大的新課程、新高考,期間關於教育改革的爭論此起彼伏.我感受最深刻的是關於啟發式教學的爭論.啟發式教學就是灌輸式的教學,就是滿堂灌,是要改革的教學方式等等,這樣一類的議論、批評之聲不絕於耳.我記得在一線上課的時候,在一次校內的評優課活動中,有一位上課的年輕老師數學思維非常好,通過和學生的思維交流對教學的內容揭示的非常深刻、到位,可以說真正上出了數學課的味道.但由於學校的主要領導認為這節課沒有新意、沒有教改的氛圍而無人喝彩.在當時,很多教師很茫然,不知道課堂教學要向哪個方向發展才是符合潮流的
  • 教育要踐行|郭鵬飛:國外關於「翻轉課堂」的理性思考
    然而,翻轉課堂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同樣存在問題和挑戰,只有冷靜看待和理性思考才能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本文通過對國外專家學者理論觀點的比較研究,從學習環境、教學模式、教師素養、學生層次、考核評價和實施效果等方面進一步歸納總結並提出理性思考,以期對時下的探討提供一定的借鑑和參考。
  • 做到這6個換位思考,你的課堂一定會讓學生眼裡放光
    這讓我一下子聯想到教師教學,我忽然覺得,課教得好的老師都是能夠站在學生角度思考教學問題的人,反之,課堂教學有問題的多半都是沒有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教師的教學永遠是為學生服務的,為學生服務,你就應該思考學生的感受,想想當初你當學生時,你希望老師怎麼上課,怎麼教學。事實上在現實教學中,我們一些教師常常忘記了自己當初做學生時的感受。
  • 關於繪本教學的思考
    在教學工作中,接觸過很多關於繪本的內容。尤其是在各種各樣的聽課、觀課過程中,自然會喚起很多的思考。於是,按照自己慣用的方式去做,那就是去思考關於what, who, when, where, how, etc. 等方面的內容。比如說:什麼是繪本?誰來使用繪本?什麼時候使用繪本?在哪兒使用繪本?怎樣使用繪本?
  • 關於教育的50個小思考
    圖片:捲毛爸爸ID:gh_db5792d7d7cb新學期50個關於教育的小思考16
  • 對「慕課+雨課堂直播」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思考
    對「慕課+雨課堂直播」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思考馬克思主義學院 張瑜  疫情防控期間要從學校的指導精神和教學要求出發,結合教師所任課程的具體特點,進行教學方案的總體設計。在慕課教學環節的具體設計上,我認為可以分為五個方面。一是規劃好教學周期,安排學生按照教學計劃系統地學習慕課視頻。教師可以在每周一發布本周的慕課教學視頻,布置學生在一周內完成視頻觀看和課後作業任務,之後每周更新發布新的慕課內容和作業,這樣學生可以有一個清晰而連貫的課程學習進程,避免出現期末突擊觀看慕課的情況。二是嚴格要求學生定期完成慕課的線上作業習題。
  • 關於教育的100個小思考
    100個關於教育的小思考送給家長朋友們也送給最可愛的老師們讓我們一起從孩子們的眼睛裡在孩子們的笑容裡體會教育的真諦11516
  • 好文分享|肖彩芳:課堂教學「六義」——基於劉勰「'六義'說」的思考
    課堂教學的「事信」,我將其解讀為尊重真實的主觀因素(學情),也尊重真實的客觀因素(如學習環境)。1.尊重真實的學情(1)尊重學生真實的認知情況。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是對客觀事物認識的過程,主觀性比較強,學生的認知與其生活環境、生活經歷等息息相關。如口語交際課的主題是關於「善意的謊言」,形式是辯論賽。
  • 關於線上線下課堂教學銜接的幾點思考?
    隨著復學班級的增加,線下教學將回歸正常,各年級各學科組有必要對線上教學進行總結,結合線上教學的實際,制定好線上線下教學銜接方案同時,每個教師和學生都要認真的總結,調整好自己,儘快回歸到線下教學的環境中,更好地適應線下課堂教學。 第一,教師要認真總結線上教學的收穫和不足,根據學校和學科組的要求,有目標的制定好線下課堂的教學計劃,有的放矢的開展課堂教學。 第二,要有目的地通過多種方式摸底和評估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
  • 思考關於思考這個問題
    關於思考這個問題,最近又被自己拿出來思考,或許人生就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自然被切割開,是分段式思考模式。 搜索記憶中最早關於思考這個問題,是小學時候上數學課,一直很納悶:老師講的為什麼總是複雜的計算方式,明明可以簡化,於是就自己在書上做各種自己思考的筆記,雖然現在書已經不知道被老媽借給哪個學弟或學妹,然後消失了…… 回憶初中時候,老師一句話,改變了自己對數學的看法:你雖然沒有XXX腦子好,所以你現在數學成績沒他好…好吧,於是我停止了思考這件事,至少在數學這個事情上面,雖然沒有因為數學成績影響到最後的提前高考結果
  • 幸福生長課堂實施人文性教學的思考
    生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古今中外留下了大量的關於敬畏生命、珍視生命、演繹生命精彩的動人故事、名人名言、文學藝術作品,這些內容的充分利用,都可以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寶庫。3.努力拓展學生的人文知識。例如,本單元可以開展講故事活動,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獲得珍愛生命的人文體驗;可以開展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敬畏生命的人文體驗;可以開展情境表演、小品表演活動,讓學生在欣賞表演的過程中獲得珍視生命的人文體驗;還可以開展觀看影視劇活動,讓學生通過觀看影視作品片段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獲得關於生命意義的人文體驗。3.充分體現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 關於一篇閱讀素材的教學設計思考~~
    Hello, 各位老師大家好!這段時間大多數是以視頻的形式跟大家見面。今天想用文字的形式和大家聊聊閱讀教學。在雅思閱讀的課堂,和學生探討的更多是文中某個長難句的意思,而SAT的學生更多思考的是某一個文章段落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這一段的主旨是什麼,這麼寫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放在文章這個位置等等。 所以,我特別希望老師的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幫助學生完成語言學習的目標外,還要去思考如何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因為語言最終只是載體,是被拿來用的。
  • 教育部關於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
    近日教育部做出關於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中公考研小編整理相關資訊,關注一下~教育部關於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教科技〔2020〕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為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戰略部署,圍繞《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
  • 關於教育教學工作三個常見問題的再思考
    關於教育教學工作三個常見問題的再思考作者/裴永河長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一些問題經常遇到,總是來不及認真思考。久而久之,老教師的課堂學習氣氛沉悶也成了必然。老教師太多,學校容易缺乏活力,課堂的氛圍容易沉悶。解決這個問題確實需要下一番功夫。
  • 關於比喻型文案的思考
    說到這一點,我們試著回想一下,在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給我們布置的一些作業或課堂小練習: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述什麼什麼。然後,我們班同學在下面開始絞盡腦汁的思考,最終,我們造出了很多關於老師的比喻。這些比喻有:老師像燈塔,照亮我們探索知識的前程;老師像一把鑰匙,為我們開啟知識的寶庫……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