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慕課+雨課堂直播」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思考

2020-12-20 清華大學新聞網

對「慕課+雨課堂直播」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思考

馬克思主義學院 張瑜 


疫情防控期間要從學校的指導精神和教學要求出發,結合教師所任課程的具體特點,進行教學方案的總體設計。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全體學生的公共必修課,通常是以大班教學的模式為主,近些年來,我嘗試運用雨課堂開展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在當前全程在線教學的過程中,建議可以建立一種慕課教學和雨課堂直播授課相結合的在線混合式教學模式。

這種混合式模式具體來說就是以雨課堂為平臺,把慕課學習、直播教學、線上作業與考試銜接起來。其中,慕課教學的目標是落實課程教材基本內容和知識理論體系的教學要求,教師通過慕課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課程內容全面系統、教學環節比較完整、知識點足夠細化,而且讓學生有參與感的在線課程資源;而雨課堂直播授課實現的是專題教學,教師針對課程的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在線直播教學發揮對學生的主導作用,並通過雨課堂互動手段促進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課外作業是根據課程的性質和要求,加強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引導學生提前預習相關基礎知識,及時複習並延伸課堂教學內容,並形成課內課外相貫通的形成性評價體系。

在慕課教學環節的具體設計上,我認為可以分為五個方面。一是規劃好教學周期,安排學生按照教學計劃系統地學習慕課視頻。教師可以在每周一發布本周的慕課教學視頻,布置學生在一周內完成視頻觀看和課後作業任務,之後每周更新發布新的慕課內容和作業,這樣學生可以有一個清晰而連貫的課程學習進程,避免出現期末突擊觀看慕課的情況。二是嚴格要求學生定期完成慕課的線上作業習題。慕課的設計中有定期的在線作業習題,這樣教師可以每周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建立起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形成性評價,同時也提升了學生進行慕課學習的課程體驗感。三是師生開展線上討論活動,這是非常重要的教與學互動環節。教師可以把原課程日曆上的上課時間確定為師生的實時互動交流時間,提前通知學生按時登陸網絡學堂討論區或使用視頻會議軟體參加線上討論活動。每周討論的問題可以在第一周發布的教學方案中就詳細列出,便於學生提前準備。在師生的實時討論過程中,教師和助教主動發布信息提出觀點,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討論不斷展開和深入;同時學生可以自由提出問題,教師和助教及時回應、答疑解惑。四是引導學生開展線下閱讀。教師結合慕課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一些課外閱讀資料或推薦書目,安排學生在線下學習和閱讀,也可以布置讀書報告等課程作業。五是開展線上理論考試,強化對學生慕課自主學習的監督,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慕課學習的有效性在較大程度上有賴於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但這不意味著對學生完全放手。教師要根據課程的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等因素,通過一定的教學設計給學生增強適度的學習壓力,強化對學生學習的監督。除了每周的作業習題,期中或期末的線上理論考試是非常必要的,所有考試題目都要根據慕課教學內容來設計。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慕課學習成績通常要佔到期末總體成績的20%-30%。

關於雨課堂直播教學的環節,教師不僅要學習掌握雨課堂的技術功能,而且要思考基於混合式教學模式來開展雨課堂直播授課的理念。我認為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理念值得思考。首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理念。我們一直倡導的教學理念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直播授課實現了在線環境下教師和學生實時的教與學互動,這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必然要求。慕課教育的理念主要在於發揮學生主體性,直播教學則是發揮教師主導性的重要途徑。二是專題式教學的理念。慕課學習已經給了學生比較系統的基礎知識理論,直播教學的教學內容設計就應當是專題式的,抓住教材各章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來深入展開,對一些社會思潮和有爭議性的問題的分析和講解可以放在這個專題教學內容之中,主動回應學生們的思想熱點和理論困惑。三是問題導向型教學的理念。直播專題講授要體現出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型教學理念,教師要把教材的章節體系變成問題的邏輯體系,以問題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思考,用問題貫穿授課的內容。例如在「人生的青春之問」的直播示範課中,我把整個章節分為人生是什麼、什麼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如何對待人生矛盾和問題三個問題逐步展開講授。四是個性化教學理念。思政課教學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的統一,既要遵循教學目標、教材以及大綱的統一要求,也鼓勵和提倡教師在教學風格、方法等方面的多樣性和個性化。「個性化」的教學設計是依據課程特點、教師專長以及學生類型等為基礎,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研究專長和能力特長來設計教學形式和方法。五是互動式教學的理念。直播專題教學不能只是單向度的知識傳遞,師生的實時互動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要素。雨課堂直播課件設計中運用了答題、投票、彈幕、投稿、隨機點名和發紅包等多種雨課堂交互功能,實現師生、生生的互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混合式教學的模式下,期末考試成績是形成性評價和多元化評價的綜合結果,主要包括慕課學習環節的各個方面、雨課堂專題教學環節布置的課程作業以及期末理論考核的成績。慕課作業的設計安排在前文內容中已有闡述,雨課堂專題教學的評價過程可以分為課前、課上和課後多個環節,教師根據專題講授的內容來設計預習和複習作業,使學生在課前、課上、課後的學習過程相互承接和貫通。對於具體的期末評價成績組成,建議可以分為以下三個主要部分:一是慕課學習環節的成績:包括視頻觀看、自測習題、慕課討論區或網絡學堂的參與討論情況、期中線上考試等;二是雨課堂直播專題教學環節的成績:包括課前課後的雨課件習題、直播課上的雨課堂習題、投稿等,以及教師布置的課後大作業;三是期末考試成績,由選擇題和論述題兩個部分組成,選擇題在線上完成,論述題下線下寫作並通過網絡學堂提交。

清華新聞網3月16日電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慕課的短板與混合式教學落地的難點
    慕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概念剛出現時,因為起大規模、開放、在線的鮮明特點,很快就火爆全球,隨著應用場景的深入,其不足之處也逐步顯現,最突出的問題是課程的完成率非常低,統計數據顯示只有5%的學生能夠完成全部內容,顯示慕課模式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控制力不夠
  • 馮務中: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四項要素
    思政課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參與性。思政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具有四項要素,一是慕課視頻,主要講解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二是課堂講授,主要講解疑難問題和高精尖學術問題。三是小班討論,主要進行生師互動和生生互動。四是課下作業,主要鍛鍊學生研究和寫作的能力。這四項要素各有其功能,不能相互取代。
  • 論混合式教學的六大關係
    關鍵詞 慕課;混合式教學;教學理念 本文旨在總結與混合式教學相關的幾個關鍵問題。 首先辨析三個關係緊密的名詞:翻轉課堂、混合式學習和混合式教學。三者均為近年來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話題。翻轉課堂側重的是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讓學生通過課外的學習和課上的鞏固來實施教學改革。混合式學習側重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混合,與本文相關的主要是線上線下學習活動的混合,即學生既有線上學習行為,也有線下學習行為。
  • 新疆大學利用清華大學慕課開展混合式教學
    新疆大學利用清華大學慕課開展混合式教學清華新聞網6月19日電 6月14日下午,新疆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舉行「分布式系統導論」博士生課程混合式教學開課儀式,該課程是新疆大學第一門採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開設的課程,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武永衛教授和阿里雲核心技術人員共同開設的《大數據平臺核心技術》在線課程為基礎,主要教學環節包括學生自主線上學習
  • 高校如何更好地開展「混合式教學」?
    高校實時在線交互課程的開展方式大多採用在線直播,無論是利用雨課堂這類智慧教學工具,還是依託騰訊會議、Zoom等在線會議系統,或者是兩者的結合使用。02 實時與異步在線課程的關係實時在線交互課程與以慕課為代表的異步在線課程是什麼關係?他們是非此即彼,還是相得益彰?
  • 清華在線教育與混合式教學論壇及工作坊在泰國朱拉隆功大學舉行
    他介紹了國內外在線教育的發展現狀,分享了清華在線課程與混合式教學的實踐,以及通過具體課程建設與學習為師生帶來的改變。同事還分享了清華教師如何通過在線課程和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促進課堂教育教學改革,以及混合式教學是如何促進課堂師生、生生交流,從而改進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 獻禮教師節——網際網路+教育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新時代,現代化網絡化教育體系逐漸形成,不再單一,特別是混合式教學應運而生,徹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值此教師節之際,為了感謝各位老師一直以來對高教國培的肯定和信任,幫助和支持,我院特邀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馮務中,在高教國培在線課程平臺開展「獻禮教師節」大型公益講座,幫助老師們如何將網際網路的優點運用到教學之中,如何多學多用混合式教學,認真做好課堂講授、科學設置線下作業等,通過實踐案例讓老師們看到清華大學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效果,幫助老師提升教學水平、實現多樣化特色發展
  • 慕課改變你,你改變課堂
    基於慕課和「雨課堂」,清華大學帶動62所高校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卻在低頭看手機。」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讓這個「最遠的距離」也成了大學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 「網際網路+」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基於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的分析與思考
    據了解,翻轉課堂教學實驗在全國範圍內的大學、中學、小學均有不同程度的開展,實驗規模有班級、年級甚至全校參與的,實驗課目有文科、理科、信息技術等,山東昌樂一中於2014年9月實現在全校、全學科範圍的翻轉課堂,目前屬全國首例。
  • 【世界慕課大會·先行者說】楊晶:慕課與我的故事
    ●理學院 楊晶2013年,慕課及混合式教學在中國逐漸興起,我初次接觸的就是於歆傑老師的慕課,觀看後我感覺很新奇也很興奮。類似於當年PPT授課方式的興起與其逐步取代黑板推導授課方式,慕課和混合式教學對現行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帶來了很多新的衝擊——更加精細的知識點拆分,更加精心的教學設計,更加靈活的自主學習,更加快捷的師生溝通與互動。隨之而來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學習成效出發,革命性地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課堂中老師一個人的「狂歡」的狀況。
  • 混合式教學模式重塑風險管理課程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搖籃,要培育一流的風險管理人才,就要有一流的風險管理教學,而要有一流的風險管理教學,則要有科學的教學模式。近年來,金融業發展和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使得面向知識點的傳統風險管理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要求,必須以提升複雜風險管理能力為目標開展混合式教學,從而適應金融業快速發展對創新型風險管理人才的需要。
  • 課堂革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因此,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與MOOC教學模式實現優勢互補,「線上」(網絡教學)+「線下」(面授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崔志坤認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既不是徹底解放教師把課堂遷移到網上,也不是「線上」與「線下」的簡單機械相加,而是通過課前導學、線上自主學習、課堂重點難點講解、線上線下深度討論、過程性考核等方式,將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模式向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模式轉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興趣,鍛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取得最優化的學習效果
  • 北京大學開展「混合式教學」師生培訓工作
    》,實現線下線上及時切換、無縫連接,教發中心聯合教務長辦公室、教務部、研究生院、人事部等部門,自9月7日起,連續5天,為全校師生提供「混合式教學」共10講的線上培訓。面對秋季學期教學工作的要求和疫情情況不確定性,新技術研究與開發室暑假除繼續優化改進在線教學平臺功能外,還迅速修訂更新培訓講義內容,創建秋季混合式教學培訓課程網站,策劃制訂混合式培訓體系、做好秋季學期在線培訓的準備。
  • 學堂在線亮相中國慕課大會 智慧課堂引發關注
    在課堂創新方面,清華自2013年秋季學期開始試點混合式教學,至今開展了近2000門次;混合式教學促使教師重新思考教學目標,重新梳理教學模式,重新規劃課程內容,重新設計線上線下課堂;混合式教學促進了學生主動開展在線學習,積極參與混合式課堂與教師進行深度交流。而這種模式,不僅在清華,在青海大學、貴州理工學院等全國其他高校也看到了廣泛的應用。
  • 電腦程式設計課程混合式在線教學設計與實施
    混合式教學[3-5] 是指教學資源、教學平臺、教學工具和教學模式的深度混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從而取得最優化教學效果的教學模式,是當前主流的教學方式。同時在新工科[6] 建設背景下,面向課程的教育CBE 逐漸轉向面向產出的教育OBE[7],OBE 要求突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產出(即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導向教育和完善的持續改進體系(即基於系統評價的反饋和基於評價的改進)。
  • 清華大學-新疆大學混合式教學創新周活動舉行
    清華大學-新疆大學混合式教學創新周活動舉行清華新聞網5月22日電 5月13-17日,「清華大學-新疆大學混合式教學創新周」活動在新疆大學舉行。——以C++語言程序設計為例》混合式教學創新與實踐的專題培訓。
  • 混合式教育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疫情之下在線教學的快速發展也引發了對教學模式革新的新思考:高校復學之後,在線教學將從「新鮮感」逐步走向「新常態」,融合了「網際網路+」「智能+」技術的在線教學將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此次全球範圍的大規模在線教學是教育領域的一次巨大變革,線上教學+線下教學雙向融合的混合式教育新生態正在形成。
  • 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1)涵義混合式教學,即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把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到深地引向深度學習。(2)特徵①這種教學從外在表現形式上是採用「線上」和「線下」兩種途徑開展教學的。
  •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案例 | 清華大學&學堂在線: 新型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的開發與應用
    三 項目情況1 源自一群清華老師的課題研究「雨課堂」項目(官方網站:ykt.io)起源於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2015年的重點研究課題《可擴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這一課題及其子課題的負責人(聶風華、李曼麗、於歆傑、劉震、王帥國等)都是清華大學的教師,提出這一課題的主要背景源自MOOC
  • 慕課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
    特別是受眾面較廣的公共基礎類實驗課程,如大學物理實驗、大學基礎化學實驗等,通過構建「網絡平臺+本地實驗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建設開放共享基礎實驗網絡互動平臺,改變實驗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可以充分發揮遠程網絡學習與本地學習的優勢,創新實驗教學模式,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基礎實驗的教學質量,這將是對慕課課程模式在實驗課程中應用的一次有意義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