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難管?多半是方法不對,參考「期望效應」,娃變優秀不難

2020-09-11 母嬰參考

沒有什麼比父母的批評和責罵,更能抹殺一個孩子的動力和雄心。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多數家長第一時間選擇批評、訓斥,過後又十分懊悔,孩子也是屢教不改,甚至變本加厲,繼而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越管,他們越叛逆,到底該怎麼辦呢?

案例

琪琪是一個新手媽媽,寶寶今年兩歲半,近來,她發現孩子不再溫順、乖巧,變得有些乖張、叛逆,總是喜歡和自己對著幹,越是禁止的事情,小傢伙偏要做,脾氣暴躁的她動不動就喜歡吼孩子,礙於母親的權威,吼完的一瞬間,孩子服了軟,可是根本不長記性,隨後反覆犯錯,搞得琪琪氣得窩火。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的說教、懲罰、命令、暴揍等方式只能解決暫時的問題,命令性的語氣只會給孩子更強的心理暗示,比如媽媽經常喜歡說孩子:「你怎麼這麼不聽話?總是犯同樣的錯誤。」孩子聽後會繼續犯錯。

相反,如果你說:「媽媽覺得你是一個聽話的孩子,我相信你以後絕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孩子絕對不會辜負媽媽的期望,減少再次犯錯的概率。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可以按照這樣的步驟解決問題:首先描述孩子的行為,接著表達自身的情感態度,最後提出期望。

舉個例子,當孩子一直沉迷於動畫片不吃飯,你可以這樣說:「你不來吃飯的行為讓媽媽很不開心,大家都在等你,動畫片可以飯後再看,可是飯菜等下就涼了,媽媽希望立刻過來吃飯。」

其實,這種方法就用到了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為「期望效應」,常被應用於學校教育中。簡單可以理解為教師對學生的期望越高,學生的學生成績會有顯著提高。因為該效應和希臘神話中皮格馬利翁的故事很相似,故名如此。

如何巧妙利用「皮格拉瑪翁效應」?

回顧學習生涯,你會發現受老師喜愛或關注的學生,學習成績、行為習慣等會在一段時間內取得很大進步,而那些受到老師歧視、蔑視、冷淡的學生,多半是心態消極、破罐子破摔,甚至一蹶不振。

當然,這種心理學效應同樣適用於家庭教育中,因為發揮一個孩子潛能的最好方法就是鼓勵和讚賞,沒有什麼比父母的批評更能抹殺一個孩子的雄心,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傳遞積極的期望,會使他們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孩子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其自暴自棄。

面對叛逆、不聽話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要隨意給他們貼上負面的標籤,而是學會鼓勵和讚美,將打擊轉變為期望,而吼孩子只會讓其越來越差。

看到這裡,有的家長又有疑問了,自己經常誇孩子「寶貝,你真棒」、「孩子,你真優秀」、「寶貝,你真厲害」「寶貝,你可以的,加油……」怎麼不見有什麼進步呢?

這是因為不表揚過程,只表揚結果,等同於敷衍孩子,不表揚努力,只表揚天賦,等於扼殺孩子成長型思維。

舉個例子,當孩子運動會跑完100米,不如將「寶貝,你真厲害」,改成「寶貝,你能堅持跑完100米,這股毅力和耐心很難得,媽媽為你驕傲,下次繼續保持哦!」

其實,簡單可以理解為一句話:認可孩子的付出,讚美孩子的成就,表達出你的期望,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延伸閱讀:吼孩子有哪些後果?

1、淡化親子關係

沒有一個孩子喜歡脾氣差的父母,家長的吼叫、責罵只會讓孩子內心感到焦慮不安、恐懼,變得不再依賴、信任父母,久而久之,親子間的情感變得岌岌可危,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2、強化叛逆心理

吼叫教育起初對孩子來說具有威懾力,他們會收斂自身的行為,可是次數過於頻繁時,孩子會對吼叫產生「免疫力」,甚至變得愈發麻木,即使是再生氣再暴戾,他們內心絲毫不起波瀾,選擇性無視或者故意與你作對,變得更加叛逆。

3、不利身心發展

父母的吼叫會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對其身心發展十分不利。有的孩子承受不住打擊,變得自卑、自卑、孤僻;有的模仿父母的行為,變得傲慢、暴躁、頑劣等。

相關焦點

  • 孩子叛逆期太難管,多半方法沒用對,參考期待效應孩子不優秀都難
    每一個小孩小一點的時候,都是一個小天使,乖巧可愛,但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自主意識開始覺醒,逐漸進入叛逆期,這可成了一件讓父母頭疼的事情。孩子叛逆不聽話,很多的父母都會不由自主的批評孩子,有的還動輒打罵孩子,時間一久,孩子則陷入了這種惡性循環,孩子越來越叛逆了,著實讓父母很頭疼。
  • 孩子越誇越優秀,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導讀:孩子越誇越優秀,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越誇越優秀,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太過叛逆?家長了解海格力斯效應,快速糾正孩子的叛逆
    孩子太過叛逆?家長了解海格力斯效應,快速糾正孩子的叛逆讓許多家長做些苦惱的就是孩子叛逆的表現,每一個家長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一些孩子沒有辦法理解他們,往往會辜負父母的苦心,常常會做一些父母並不喜歡的事情。最近宋小姐就因為孩子叛逆的表現,非常的苦惱。雖然孩子成績平論力很好,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卻出現了成績下降的情況。
  • 孩子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因此,好多家長都感覺對孩子管教越多,越適得其反,不怎麼管教的,孩子反而越長越優秀。那麼,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叛逆呢?「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神奇的「羅森塔爾效應」,讓孩子進步非凡「羅森塔爾效應」,也叫作皮格馬利翁效應(或譯為「畢馬龍效應」)、「期待效應」。它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通過驗證提出的,主要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進而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 孩子越罵越叛逆?「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感受,自己整天嚴管孩子,但越罵孩子越叛逆。而身邊其他家長,不怎麼管孩子,只是偶爾讚美孩子幾句,孩子就乖巧聽話,讓人特別省心。因此,好多家長都感覺對孩子管教越多,越適得其反,不怎麼管教的,孩子反而越長越優秀。那麼,為什麼孩子越罵越叛逆呢?「羅森塔爾效應」告訴你: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 孩子越管越"叛逆",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喊破嗓子有用
    這也只是相對安靜,因為他們此時不是那麼地叛逆和不聽話。可能一天中大多數時間都在睡覺,所以我們覺得其實寶寶還是挺好養。但此時寶寶也還是比較安靜的,因為他們並不叛逆。但等到寶寶兩歲的時候,這就不一樣了,我們的世界或許就從此&34;,因為寶寶徹底開始自己的第一個叛逆期了。每天他們掛在嘴上的兩個字就是&34;。真的很難,孩子叛逆,我們越管越嚴。這可咋辦?
  • 出色的孩子少不了父母的期望,運用「期望效應」,少走育兒彎路
    文/小焦媽媽許多人都覺得想要教出一個出色的孩子,那麼就一定需要對他們進行嚴格的管教,但是有的時候,管教並不能成為孩子成功的方法,對孩子的期望,才可以讓孩子變得出色。樂樂因為壓力太大的原因,對自己不自信,但是在媽媽對孩子進行了鼓勵和肯定之後,樂樂又重拾信心。大家以為這只不過是普通的鼓勵,實際上這是運用了期望效應。
  • 孩子變叛逆,很大原因是渴望被父母關注,父母要善用霍桑效應
    導讀:孩子變叛逆,很大原因是渴望被父母關注,父母要善用霍桑效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變叛逆,很大原因是渴望被父母關注,父母要善用霍桑效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越管越「叛逆」,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喊破嗓子有用!
    這也只是相對安靜,因為他們此時不是那麼的叛逆和不聽話。可能一天中大多數時間都在睡覺,所以我們覺得其實寶寶還是挺好養。但一到四五個月寶寶會爬或者是開始坐著的時候,此時他們每天的睡覺時間短了,更多的時間就用來"折騰"我們了。但此時寶寶也還是比較安靜的,因為他們並不叛逆。
  • 不獎不罰怎麼管?——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
    不用說動手,懲罰都不行,好吧,那就放下所有身段,學著獎勵誇讚,不是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嗎?得,這回專家又發話了:不獎不罰。這屆父母徹底暈了,不獎不罰,佛系管娃,熊孩子怎麼辦?自控力難道會自動上身?這次由資深媒體人兼育兒專家凱薩琳·雷諾茲·劉易斯寫作的這本《不獎不罰:如何讓難管的孩子擁有自控力》給中國父母支了個大招兒。
  • 叛逆的孩子如何變成天才,嘗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要讓孩子慢慢的成長,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孩子自己獨自去幼兒園,孩子有自己的玩具,孩子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時候,孩子就開始了自己獨立的想法 他不會再像嬰兒時間一樣一躺就睡。整天都是在睡夢中度過。這個時期,他們開始與父母反抗,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意見,而這個時間的父母也非常的疲憊,要想盡各種方法去應對這一些熊孩子。
  • 孩子不聽話愁壞父母,試試「三明治效應」,專治娃各種不服
    同事阿冰早晨一上班就開始抱怨孩子最近更難管教了,原來阿冰家的娃身上有很多小毛病,比如拖拉、任性、上課不認真等。以前阿冰訓斥時,孩子還能聽,可最近孩子突然有了自己的主意,無論阿冰怎樣批評,還是一點效果都沒有。不但如此,阿冰的兒子還開始抗議,說媽媽不尊重自己。
  • 3歲前,家長如果沒有重視孩子這些事,娃將來既任性又難管
    導讀:3歲前,家長如果沒有重視孩子這些事,娃將來既任性又難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歲前,家長如果沒有重視孩子這些事,娃將來既任性又難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青春期孩子難管?錯過「立規矩」最佳時期,孩子以後只會更難管
    青春期的孩子難管?那是錯過了立規矩的最佳時期家長權威不足以壓制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青春期叛逆引發的悲劇雖然多,可很多家長卻從來沒有重視過,甚至不覺得這種悲劇會落在自己或者孩子的頭上。所以妄想憑藉家長權威來壓制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不現實的,甚至常常引發悲劇。早早立規矩,才是避免解決"青春期孩子難管"的最佳手段那家長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解決青春期孩子難管這一問題呢?
  • 《我的青春期》|從「超限效應」分析,如何應對孩子青春期的叛逆
    尤其是孩子在童年到青少年的這個階段,正處於小學最後衝刺和中學階段,家長們更是開足馬力,為了能考上好大學,而「快馬加鞭」逼迫孩子好好學習。但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叛逆」,從言聽計從配合家長到與處處頂嘴跟家長對抗,於是家裡就會有「不看孩子寫作業,母慈子孝;一看孩子寫作業,雞飛狗跳,嗷嗷喊叫」、「一碰到做作業,親媽都要變後媽了。」等等各種情況。
  • 如何讓孩子不那麼叛逆?從避開"反彈效應"開始,父母要自省
    所以說,父母沒避開"反彈效應",別怪孩子不聽話!父母越管,孩子就越叛逆,越要和父母對著幹。而生活中,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通常會採取更極端的方式,比如打孩子。最終導致孩子變得更叛逆。如果父母一直意識不到"反彈效應"的影響,沒有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教育方式,有可能會影響到親子關係。如何讓孩子不那麼叛逆?
  • 「羅森塔爾效應」,帶給孩子怎樣的肯定和期望
    在學校當中,每個班都有一些所謂的「差生」,「羅森塔爾效應」在對這些差生們有特殊的意義,按照這個效應理論,多對這些所謂的差生鼓勵和肯定,也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媽媽對孩子的積極期待能夠使孩子的狀態隨之發生變化,有消極轉變為積極,有積極轉變為樂觀自信,從而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 孩子毛病多難管?或許是家長這3個舉動,讓娃變成「問題兒童」
    作者\VV編輯\媛媛一、引言曉航昨天在自己的房間裡生了一天的悶氣,不管媽媽怎麼喊他,他都不理媽媽,等晚上曉航爸爸回來時,媽媽就開始告狀,說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毛病也變多了,自己管不住了。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能會有跟航媽媽一樣的感受,總覺得孩子毛病多,越來越難管,其實,家長在有這些想法的時候
  • 孩子越罵越叛逆?不妨試試「羅森塔爾效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文/小熊育兒日記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乖巧聽話的時候,仿佛是一個天使,讓人心甘情願的為他付出。然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化身為小惡魔,任憑你如何吼叫和批評他也沒用,越罵越叛逆,讓父母頭疼。殊不知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打罵方式在教育上並不可取。王女士家中有一個5歲的男孩兒,正是調皮搗蛋,貓狗都嫌棄的年輕。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難管?其實是父母的方法不對,應該怎麼做呢?
    當孩子上了中學之後,成為了大人特別無解的一個時期,青春期的孩子實在是太不好管了,他們有很多的心事都不願意跟家長說,而且如果你問的太多了,還會讓孩子覺得很煩躁,認為你是根本就不相信他,因此大部分的家長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而且這個階段也是特別容易出問題的,有不少的父母覺得只要孩子有一個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