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男孩子不要黏媽媽
1、大家都說:「男孩子不要黏媽媽」
幾個月沒見的親戚一起聚餐,長輩見到右右、細毛,馬上伸手要抱。
右右招架不住「陌生人」的熱情,一直粘著媽媽,只要媽媽抱。用餐結束,仍然不肯很久沒見過的這位長輩抱。
長輩直接說了句:「男孩子這樣黏媽媽要不得,會沒男孩子氣的。」
2歲孩子說沒男孩子氣,我想呵呵呵。不是長輩,真會回懟回去。
甚至我產假結束返崗時還沒斷奶,也有好幾個同事和我說:「男孩子要早點斷奶,否則太黏娘啦很不好。」
我想問,斷奶時間竟然還分男孩女孩嗎?
大家都說,男孩子不要黏媽媽。
2、右右細毛爸說:「男孩子不要黏媽媽」
右右晚上只要媽媽陪著看書,只要媽媽陪睡。爸爸陪就嚎哭、大鬧,持續很久,哄與罵都沒用。因為媽媽想寫寫文字,完全乾不了,只能等右右睡後才能幹,比較辛苦。
右右細毛爸想幫媽媽帶會右右,又一次試驗失敗,正打算更狠地責罰右右,被我護住了,我覺得孩子需要,我就陪著就是啦。
右右細毛爸轉而對我發脾氣了:「你總說大點會好大點會好,1歲等2歲,2歲是不是要等3歲,3歲又要等到幾歲,是不是你一輩子把他抱懷裡,男孩子這麼粘著媽媽,你當以後會有什麼出息!!!」
我不想回懟右右細毛爸,不是無言以對,是我心疼右右細毛爸。
02阻斷母子親情更可怕
1、培養一名鋼鐵直男
右右細毛爸9、10歲的時候,父母就分開了。
他經常和我回憶小時候很黏他母親,甚至拉大便都要把痰盂拿到媽媽旁邊拉。
但是後來父母離異,他被判給爸爸,不同城市的媽媽就基本錯過了右右細毛爸整個青春成長期。他說父母離婚後,他病了一個月,發燒反反覆覆。我知道10歲的男孩,是非常需要繼續黏著媽媽的,可是卻沒有啦。
右右細毛爸是比一般人堅韌,有毅力,但是也比一般人更不懂感情。
對我對我家人都很好很好,卻不知道我要的好和他給的好,很多時候不一樣。
我傷心難過掉眼淚,只需要一個抱抱的時候。他給你做理性分析,好像解題一般,你不要有情緒,哭沒用,應該要如何如何,卻不知道這讓人反感、想踢飛他,並且更有情緒、甚至轉嫁憤怒對象為他。
他不知道如何愛、如何照顧人、關心人,他無法理解很多溫情,基本是一名鋼鐵直男吧!
我只有心疼他,不責備!只想用我的溫情,一點點教他如何愛,如何關心人照顧人。
我的右右、細毛都是男孩子,我也更想在他們需要黏糊的時候,不推開,給他們一個抱抱和溫暖。
右右細毛爸是父母分開導致了母子親情的缺失,讓他的童年缺少了母愛。而更多普通家庭裡,讓母親推開黏糊媽媽們的男孩子的做法,不也會造成和右右細毛爸類似的狀況嗎?
大家只說男孩子不要黏媽媽,卻不懂得阻斷母子親情更可怕。
如果你也想培養一名鋼鐵直男,請繼續推開伸手要你給予溫暖的男孩吧!
2、疏遠男孩成年後和父母的關係
現在很多家庭都期待生女孩子,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覺得女孩更體貼和照顧家人,男孩卻不會。
男孩為什麼不會呢?
男孩從小就被訓練得要抑制自己的感情,「男兒有淚不輕彈」。
不要黏媽媽,更不會黏爸爸。
十八年的言傳身教,卻在男孩二十幾歲離家開始求學、求職、組建新家庭時,期望他孩子突然轉變,也能貼心。
試問,有幾個做得到?
03男孩子黏媽媽真的會娘炮,會媽寶男嗎?
很多家長都擔心寶寶過於黏媽媽,會沒有男子漢氣概,會說話做事優柔寡斷,什麼「媽寶男」、「男兒有淚不輕彈」,都是對於男孩子管教的標籤。有的男孩過於依賴媽媽,還會被別人打趣或者指責,擔心不夠獨立。
1、男孩子只是感情上黏媽媽,不會娘炮
右右最喜歡的都是機械類玩具。
不小心撞著他爸的頭,爸爸都痛死了,右右摸摸撞傷地方,自己爬起來沒事一樣繼續玩。打疫苗都不哼哼,只在針扎進去的時候皺下眉頭就沒了。
我實在想不出,這樣的右右會娘炮嗎?
2、男孩子只是感情上黏媽媽,不會成為媽寶男
媽寶男是思想上完全聽媽媽的,不管媳婦意見,不管實際對錯;行動上媽媽包辦家務。
而右右,2歲,已經會獨立洗碗、掃地並掃進撮箕、倒垃圾。生活上絕對不會讓媽媽包辦。
能自己和其它小朋友溝通、交換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自己的玩具還想玩,也會自己去溝通拿回來。從來不會畏懼人家是大很多的孩子,也不會牽媽媽的手去幫忙解決問題。
不得不承認2歲娃也是有思想的,不是唯母命是從,他認為你講得沒道理,是絕對不同意照做的,媽媽的話也反駁和拒絕執行——哪怕媽媽作勢要打。
媽寶男,右右肯定不會是。
而黏,我寵的是感情上的依賴,培養的是生活上的能力,他爸多帶他參與性別塑造類遊戲,媽寶、娘炮都不會!
3、為什么女孩可以弱化性別培養,小小男孩卻要他堅強
其實,不論男孩,還是女孩,在小時候,都會很黏媽媽,他們要從媽媽的身上獲取足夠的安全感。對媽媽具有完全依賴,長大以後才會變得獨立、變得勇敢。
我們現在經常會為女孩發聲,女孩可以不喜歡粉色,女孩可以短髮,女孩可以盡情放肆奔跑,女孩可以喜歡刀槍棍棒……那麼,憑什麼一定要給男孩設限,憑什麼非得要求一個還很小的男孩堅強。同樣,男孩可以哭,男孩可以在媽媽懷裡撒嬌,男孩可以要親親抱抱舉高高……
04男孩子黏媽媽到3歲,夠嗎?
1、男孩需要的勇氣和力量,批評和否定換不來
講個閨蜜家的故事。
閨蜜帶孩子去打預防針,打針的時候孩子知道很疼,也在抗拒,但是也知道這是必須要打的,所以還是哭著打完了!
出來的時候閨蜜告訴他:「你很勇敢,把針打完了!」
孩子問她:「那我可以哭嗎?」
閨蜜說:「當然可以了,你把針打完就是很勇敢了!」
然後孩子自己很開心的說:「我哭了也很勇敢,那我下次哭小聲點。」
接受和認可,比批評和否定更能帶來勇氣和力量吧!
2、媽媽給足安全感,男孩學會愛
回到文章開頭第一個故事,右右細毛都是慢熱型性格,開始接觸生人會抵抗;但只要一起玩幾分鐘,不管哪個年齡層次的人,都可以處得非常好。
2歲也到了他們懂得區分認識的人和陌生人、有安全防範意識的階段了。
而我家親戚許久不見,右右眼裡就是陌生人,過於熱情讓孩子非常不適應不喜歡。
而此時,媽媽能夠給予安全感,所以只要媽媽。
只有媽媽給足了安全感,男孩子才會學會愛,而不像右右細毛爸,「禍害」他們將來的生活伴侶。
3、男孩子黏媽媽到什麼時候呢?青春期
那男孩子黏媽媽到3歲,夠嗎?
不夠,要到青春期,他真正在心理上獨立起來的時候,會自動自覺地疏遠父母的。
想起高中時候,一個男同學和我們說起他的媽媽,他媽媽告訴他:「學生年代一定要談一場戀愛」。他喜歡哪個女生也會告訴他媽媽,讓他媽媽幫忙分析參考要不要追求。
右右細毛媽所在的高中是一所省重點,數一數二類型的,自然是追求高考成績、並不是戀愛成風的地方。
所以當時我們聽言,非常羨慕他有個開明的母親,不是一定要戀愛,只是青春期的萌動,女生都很少能和家人坦言的,他家竟然能攤開說。
現在來看,更該羨慕的是到了16、7歲還能母子交心吧!
青春期,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心理的指引,生活上的疏遠。而傳統觀念裡,家長做得更多的卻是感情的疏遠,孩子就容易走錯路;生活上包羅萬象、事無巨細,讓男孩長大後生活邋遢、父母繼續伺候、妻子嫌棄操勞、孩子有樣學樣地惡性循環。
我家2個男孩子,現在會告訴我他們喜歡和哪個小哥哥玩。
長大了,如果喜歡哪個姐姐妹妹,希望也可以信任我、告訴我、和我討論、問我建議。
作為媽媽,我想做他們溫暖的港灣。
05結語
男孩黏媽媽不可怕,心理上依戀該順應,生活上依賴該改正。
阻斷母子親情才更可怕,培養的可能就是下一名鋼鐵直男,或者下一個不顧家不體恤父母的「不孝男」。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作者已籤約「維權騎士」、「百度授權」,侵權必究。
歡迎關注【右右細毛和爸媽】:2歲雙胞胎男孩家庭,爸媽說故事,輕鬆趣味育兒,家庭共同成長。爸爸IT男,項目管理師,善於篩選育兒知識,去偽存真;媽媽人力資源管理師,曾經職場,如今全職,一定最懂你的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