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日期:2020年11月16日
飛行路線:北京大興 – 廣州白雲
飛行距離:1078海裡
飛行時間:2小時36分自
今年冬春航季,南航全面轉場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作為首批進駐大興的航司,經過一年多的磨合,運營水平想必已臻於成熟。因此借著一個閒暇的周末,專程體驗南航目前的樞紐機場、旗艦機型和精品航線。可以說,基本代表了南航國內線的最高水準。
早早醒來,在熹微的晨光中摸到早餐攤,等一碗熱乎的豆腐腦下肚,再繞著故宮遛個彎,便收拾行李前往機場。從和平門到草橋花費25分鐘,再換乘19分鐘的機場快軌即可抵達。不過換乘需要步行相當一段路,實際花費在一小時左右。
踏入機場,就被扎哈標誌性的各種螺旋和曲線吸引,加上一些恰到好處的對稱,充分展現建築上的美感。航站樓中央的多個中庭空間,既引入了自然光線,又創造了環繞式的空間,引導旅客前往周圍的功能區,不知道靈感是不是來自北京的四合院。一直不喜歡出發和到達混流的設計,過於雜亂,失去了流動的秩序感。好幾次撞上交匯的人流,差點迷失方向。
在地面服務這塊,比起白雲,南航顯然在大興更上心。專享值機區位於三樓最右側的7號門旁,不僅僅是幾個櫃檯,而是一個獨立的空間。整個值機區採用柚木色作為主色調,燈光也設計得柔和而隱秘,清冷高級。
另外,南航應該是專門為大興高端地勤設計了一套制服。上衣和領帶繡了由南航紅和南航藍交織成的羽毛。裙子下擺剪裁了一個開口,內襯是天藍,上層還是深藍色,走起路來上下翻飛,輕盈靈動,非常好看,遠勝於常規款。
值機區的動線設計相當優秀:值機後可以經由右側的通道前往快速安檢通道;通過安檢後,正對面就是休息室;下了休息室,走幾步就是南航專用的A區登機口。
鏤空的部分拼出一枝木棉
旅客可以在櫃檯坐下值機
人多時可以在一旁的沙發上休息
休息室呈環形構造,中間是後廚與洗手間,外側才是功能區,所以可利用的空間並不多,在人流高峰時更顯捉襟見肘。午飯時段,所有桌子都被坐滿,找個吃飯的位置都有些艱難,更難好好小寐片刻。面檔同時供應牛腩面、炸醬麵和薺菜小餛飩。
可惜的是澆頭沒法自助添加,面檔阿姨的態度比起大本營,也多了幾絲不耐煩。熱菜部分,記憶中是兩葷兩素,外加一個炒飯和炒麵,味道不敢恭維。小吃提供北京特色茯苓夾餅,除此之外再無亮點。至於飲品,茶和咖啡的水平明顯比總部低一檔,軟飲可以打個平手。
休息室門牌,年輕時尚
老北京炸醬麵
醋溜白菜、京醬肉粒和三絲炒肉
總體來說,軟硬體還是和大本營的休息室有相當的差距,略不符合南航大興的定位。當日執飛的B-30A9,機齡1.1年,南航第二架A350-900。遺憾南航沒有為A350定製一款特殊塗裝,不過即使披上傳統的社會主義腰線,也掩蓋不了它的美。
在客艙產品選型方面,對比其他寬體,南航在A350上面頗為大膽,全艙採用德國Recaro座椅,其中公務艙和明珠經濟艙的座椅更是國內首發。因此,我第一個登機,在得到乘務組允許後,依次體驗三個不同艙位的產品。
經濟艙選擇了目前的網紅款Recaro CL3710,3-3-3布局。Recaro CL3710與Zodiac Z300和Rockwell Collins Pinnacle三足鼎立,一併作為寬體客機選用最多的超薄型座椅。就A350來說,在國內,國航配置了同款座椅;國際上,卡航、達美和伊比利亞航空也在使用這個產品。不論製造商如何強調超薄座椅的舒適度,薄款自然不如厚實的老款座椅舒適。背部的支持感較弱,即使加上小枕頭做腰部支撐,也難以度過長途飛行。
最喜歡寬體經濟艙座椅的多向調節頭枕,大幅提高睡眠舒適度,與窄體機經濟艙最大的區別莫過於此。超高的客艙垂直高度,增加了艙內的通透感,也賦予超大的行李架空間。
不同於330向內收縮的艙壁,350艙壁更垂直,削弱了壓迫感。
前後間距81cm,中規中矩,比不上777接近84cm的間距。本人身高175,常規坐姿坐下後,膝蓋離前方座椅大概還有一拳的距離。寬度約44.5cm,雖然不如47cm的777,但是對於一般體型的人已經足夠。
明珠經濟艙選用了Recaro PL3530,2-4-2布局,國內首發。與主流的Rockwell Collins MiQ相比,幾乎看不出差異,無非都是在經濟艙的基礎上拉寬間距,安裝腳踏與腿部支撐墊,增加扶手處的飲料桌等。就是兩個廠家同質化的產品,沒有提高的部分。
每排少一個座位後,座椅寬度增加了約3.3cm,達到47.8cm,前後間距增加至97cm。就座椅本身,該薄的椅背還是一樣薄。座椅全套為織物材質,頭枕部分也沒有像國泰那樣採用皮質。每個座位都標配了毛毯與枕頭,另外椅套的花紋也做了差異化定製。說實話,這款座椅中規中矩,不過中長途飛行時完全可以接受。
1-2-1布局的公務艙是南航A350最大的亮點,選配的Recaro CL6710是一款2019年才推出的新產品。不僅在國內是獨一家,在國際上也只有以色列航空的787-9在使用。CL6710應該被稱作「斜向交錯式」座椅,屬於正向交錯式和反魚骨的雜交款。在正向交錯式的基礎上,僅將座椅向外側輕微旋轉,IFE向內旋轉,總體走向還是和飛機縱軸平行。
*座椅向外旋轉後,旅客更面向艙壁,比起正向交錯式提升了隱私度,接近反魚骨的效果。代價就是損失了一部分的腿部空間,加上那一塊還要安裝小桌板的滑軌,有時候翻身容易撞到腿。
座椅靠背模仿賽車椅的設計,寬度自下而上逐漸收窄,視覺上更富動感,但是對肩寬的旅客不大友好。雖然可以把右邊的扶手放下增加寬度,完全放平後還是不如Vintage XL寬敞。
儲物空間完全吸收了兩款座椅的優點:扶手下方有一塊三角形空間,適合放置手機或者洗漱包;桌面旁邊的小柜子間更寬敞,可以放置水杯等較大的物品。
小桌板隱藏在IFE下方,推拉式設計,這樣設計的好處在於即使展開,也可以自由進出,不必將小桌板回收。
A350擁有目前寬體機公務艙中最大的18.5英寸電容顯示屏,娛樂系統為賽峰的RAVE Centric,界面上類似於模塊化的Win 8。簡化的操作手柄沒有鍵盤,更像是一個小巧的滑鼠。南航的電影和音樂更新速度還是那麼慢。
IFE還可以顯示機頭、機腹和機尾3個攝像頭實時傳送的畫面,對飛行愛好者極為友好。後面和乘務長聊天的時候,她說實際上A350可以裝載30多個攝像頭,其中南航選裝了24個,可以無死角對客艙實施監控。
至於座椅內飾,比起先前的「高鐵二等座」設計,南航在A350上可謂進步明顯。在材質上,終於用皮質代替了織物,柔軟度和彈性都控制得不錯,也顯得較為高級。在顏色上,座椅本體為飽和度不高的墨藍色,和達美的座椅顏色有些相像。
桌板和柜子表面用褐色木紋做裝飾,表面還做了凸紋處理,實際質感比圖片上好。與疫情前一樣,落座後即有乘務員上前送上歡迎飲料和熱毛巾,隨後以口述菜單的形式點餐。當日提供三種主食,分別是小炒黃牛肉、紅燒肉和麻辣魚。由於北京到廣州的飛行時間相對充足,用餐流程比較完整。
鋪完桌布後,首先被端上來的是加熱後的果仁和飲品,招牌山核桃仁味道驚豔。隨後送上主菜,南航的餐食還是相對健康,南瓜玉米紅薯,粗糧配得很齊。 最後以一盤水果收尾。
用餐後參觀洗手間和廚房,洗手間比想像中侷促,照明倒做得很好,在鏡子兩側各有一列燈補光,方便化妝。清香的空氣和摺疊成出三角形的廁紙,說明細節還是到位的。
作為咖啡愛好者,特別關注了A350的膠囊咖啡機。乘務長介紹說,相比其他機型的咖啡機,A350上的特別增加了打奶泡的功能(圖片右側黑色的管子),這樣在萬米高空也能喝上一杯花式咖啡。
精品線的服務自不用說。點餐時,乘務員特意詢問今天是否還喝烏龍茶,因為看到我在app中記錄的飲品偏好是這個。雖然當日公務艙全滿,但巡艙很積極,會不停補充飲品,並更換使用過的毛巾。看到有沒動或者已經光碟的菜,也會問一句是不是合胃口,要不要再來一份。下降前會送來熱毛巾,並一一告知抵達時間與地面溫度。
To the blue sky, to A350 (沒想到已經恢復供應冰塊了)
強勁而又安靜的RR Trent XWB發動機,噪音水平顯著低於B787系列
不拍鯊鰭小翼,不算坐過A350。
17年我第一次飛北京,和一群摯友參加GMC。如果說當時有一種「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心境,這次來大概是「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記得當時搭乘的是CZ3099,無論是時刻還是機型,都算是精品線中的精品。
當時沒有白雲T2,沒有A350-900,也沒有B787-9,A380還是皇冠上的那顆明珠。「選擇南航380,飛行從此大不同」喊得依舊響亮,A380專屬值機通道和登機口每天人來人往。當時還落首都機場,也許很多人跟我一樣,最早都是通過它去認識北京,發現北京。
記得當時等行李等了接近一個小時,還差點在用各種水果當標識的地下停車場迷了路。如今南航在首都機場的運營已經告一段落,很多故事也永遠留在了轉場前的那一個晚上。
翻到一張當年的照片,大胖與北京藍
落地後才發現,CZ3099剛好是本次CZ3106的前序航班,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從首都到大興,從A380到A350,像是兩代人的接力。期待南航,寫「興」的故事。(最後感謝機長填寫的Flight log和贈送的貼紙)
本文源自飛客茶館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