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上饒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翁龍貴、胡琴報導:1928年6月,方志敏、吳先民等革命先輩在青板鄉周村祠堂召開中共橫峯縣委第一次代表大會。1937年上半年,國民黨反動軍隊洗劫了周村,該舊址被焚燒殆盡,即將消失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2018年橫峯縣在舊址按原樣進行了復原。7月26日下午,中國江西網「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看上饒巨變」採訪組走進橫峰紅色革命搖籃-青板鄉,採訪了三位「80歲」「90歲」和「百歲」的老共產黨人,請他們暢談70年來青板的變化,見證青板人民的幸福生活。
「以前怎麼和現在比,以前一天的工錢只有三四角,有錢都買不到東西,那時候一天只有一班過路車去縣城,基本上都是走路去縣城買。」回憶起往事,年近八旬的「80歲」老黨員徐人貴感慨萬千。當年他二女兒三歲的時候半夜高燒不退,天未亮他就用籮筐挑著孩子出門去看病,連走帶跑花了一個上午時間才到診所。「如今的生活條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醫療條件好,人人有醫保,大部分家庭都有私家車,乘坐公交車、計程車也非常方便。」最讓徐人貴難忘的是當年乾旱缺水的年代。「那時候我們都是去很遠的地方挑水喝,乾旱的時候,井邊可以看到村民們排著老長的隊了,有一勺就舀一勺,去晚了就沒水了。」看著現在家裡安裝的自來水,徐人貴說要感謝黨和政府,感謝鄉鎮幹部的辛勤付出。「經常看到幹部在村裡掃地,清理垃圾,現在的幹部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
「以前很苦,家裡人口多,吃不飽,現在好百倍了,什麼都有,什麼都能買到,還送到家門口。」現年92歲高齡,有著63年黨齡的「90歲」老黨員鐘有輝,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的老兵,他告訴中國江西網上饒頭條記者,以前的青板鄉山路崎嶇,進出的道路是泥濘的小路,下雨天出門必須穿高筒雨靴。家裡七八口人擁擠在一個小土坯房,下雨天房子就會漏水,有時候睡著覺床都打溼了。農作物產量低,糧食不夠吃的時候只能將家裡的豬賣掉換點糧食回來。「以前溫飽都難解決,孩子讀書更難,都是靠挖葛、扎茅花做掃把掙點錢供孩子讀書。現在生活條件好,孫子孫女都讀上大學。」鐘有輝自豪地告訴記者。「在危房改造的時候,鐘有輝同志帶頭主動將自己的偏房和曬穀場拆除,起到了一個老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說起老黨員鐘有輝,徐村黨支部書記李勇一臉敬仰。
近年來,在橫峯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青板鄉積極投身文明創建、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秀美鄉村建設。現如今,只見一幢幢白牆黛瓦、錯落有致的民房美若畫中,一條條平坦筆直、寬闊通暢的水泥路四通八達,公共衛生間、文化廣場、健身器材等基礎設施一應齊全。正應了抖音中的一首歌:「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高潮。」
晚上8點,記者來到了102歲「百歲」老黨員楊金標的家裡,家中只有兩個老人,屋子裡整潔乾淨。楊老是1948年入黨,今年已有71年的黨齡,說起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新成就,楊老豎著大拇指。「現在農業產量比原來翻了幾倍,國家經濟實力也強大了,給人民帶來了幸福生活,政府對生活條件差的人就扶貧,幫助他們致富。」據悉,楊老參加過抗日戰爭,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濟南、開封、鄭州、洛陽等戰鬥。「追根溯源,不忘初心,4月15日,我們還邀請了老黨員楊金標在橫峰一大舊址為鄉裡70餘名鄉村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青板鄉黨委書記陶萬峰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