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峰青板鄉70年如何巨變 「80、90、百歲」老黨員有話說

2020-12-14 上饒頻道

  中國江西網/上饒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翁龍貴、胡琴報導:1928年6月,方志敏、吳先民等革命先輩在青板鄉周村祠堂召開中共橫峯縣委第一次代表大會。1937年上半年,國民黨反動軍隊洗劫了周村,該舊址被焚燒殆盡,即將消失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2018年橫峯縣在舊址按原樣進行了復原。7月26日下午,中國江西網「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看上饒巨變」採訪組走進橫峰紅色革命搖籃-青板鄉,採訪了三位「80歲」「90歲」和「百歲」的老共產黨人,請他們暢談70年來青板的變化,見證青板人民的幸福生活。

中共橫峰一大舊址(中共橫峯縣委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此召開)(翁龍貴 攝)

  「以前怎麼和現在比,以前一天的工錢只有三四角,有錢都買不到東西,那時候一天只有一班過路車去縣城,基本上都是走路去縣城買。」回憶起往事,年近八旬的「80歲」老黨員徐人貴感慨萬千。當年他二女兒三歲的時候半夜高燒不退,天未亮他就用籮筐挑著孩子出門去看病,連走帶跑花了一個上午時間才到診所。「如今的生活條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醫療條件好,人人有醫保,大部分家庭都有私家車,乘坐公交車、計程車也非常方便。」最讓徐人貴難忘的是當年乾旱缺水的年代。「那時候我們都是去很遠的地方挑水喝,乾旱的時候,井邊可以看到村民們排著老長的隊了,有一勺就舀一勺,去晚了就沒水了。」看著現在家裡安裝的自來水,徐人貴說要感謝黨和政府,感謝鄉鎮幹部的辛勤付出。「經常看到幹部在村裡掃地,清理垃圾,現在的幹部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

「80後」老黨員和「90後」老黨員(翁龍貴 攝)

  「以前很苦,家裡人口多,吃不飽,現在好百倍了,什麼都有,什麼都能買到,還送到家門口。」現年92歲高齡,有著63年黨齡的「90歲」老黨員鐘有輝,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的老兵,他告訴中國江西網上饒頭條記者,以前的青板鄉山路崎嶇,進出的道路是泥濘的小路,下雨天出門必須穿高筒雨靴。家裡七八口人擁擠在一個小土坯房,下雨天房子就會漏水,有時候睡著覺床都打溼了。農作物產量低,糧食不夠吃的時候只能將家裡的豬賣掉換點糧食回來。「以前溫飽都難解決,孩子讀書更難,都是靠挖葛、扎茅花做掃把掙點錢供孩子讀書。現在生活條件好,孫子孫女都讀上大學。」鐘有輝自豪地告訴記者。「在危房改造的時候,鐘有輝同志帶頭主動將自己的偏房和曬穀場拆除,起到了一個老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說起老黨員鐘有輝,徐村黨支部書記李勇一臉敬仰。

記者採訪老黨員(翁龍貴 攝)

  近年來,在橫峯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青板鄉積極投身文明創建、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秀美鄉村建設。現如今,只見一幢幢白牆黛瓦、錯落有致的民房美若畫中,一條條平坦筆直、寬闊通暢的水泥路四通八達,公共衛生間、文化廣場、健身器材等基礎設施一應齊全。正應了抖音中的一首歌:「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高潮。」

記者在102歲老黨員家中採訪(翁龍貴 攝)

  晚上8點,記者來到了102歲「百歲」老黨員楊金標的家裡,家中只有兩個老人,屋子裡整潔乾淨。楊老是1948年入黨,今年已有71年的黨齡,說起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新成就,楊老豎著大拇指。「現在農業產量比原來翻了幾倍,國家經濟實力也強大了,給人民帶來了幸福生活,政府對生活條件差的人就扶貧,幫助他們致富。」據悉,楊老參加過抗日戰爭,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濟南、開封、鄭州、洛陽等戰鬥。「追根溯源,不忘初心,4月15日,我們還邀請了老黨員楊金標在橫峰一大舊址為鄉裡70餘名鄉村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青板鄉黨委書記陶萬峰告訴記者。

相關焦點

  • 這位百歲老黨員老軍人收到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
    齊河縣晏城街道於洪信老人是一名新中國建國前老黨員、老軍人,他1939年加入八路軍115師,1940年入黨,戰爭年代浴血疆場,和平年代默默奉獻。在他的影響下,一家四代十位都曾參軍,十位都是共產黨員。7月22日上午,按照當地習俗,一家人為於洪信老人過百歲壽辰,齊河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李晗來到於洪信老人家中走訪慰問,並將一份6月29日出版的《大眾日報》作為生日禮物親手送到老人手上。在這份報紙上,以《一家四代十人先後參軍,好家風代代傳,80年黨齡、99歲的於洪信說——要做有益於國家的事兒》為題,反映了於洪信一家人的軍人情結和家國情懷。
  • 百歲老教授仍在帶學生 在中山大學從教70年(圖)
    百歲老教授仍在帶學生  中國公共管理學科奠基人夏書章在中大從教70年 筆耕不息育人不歇  「夏書章這個名字,是與中國行政管理學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他的經歷就是一部中國行政管理學『活的教科書』。」1月19日,中山大學舉行了夏書章教授從教70周年座談會,自1947年起,他已在中山大學70個年頭了。1月20日,夏書章過了99歲生日,按中國人的說法,已是百歲高齡。這位生於「五四運動」年代的學人,經歷國家磨難,參與國家建設,也見證了國家復興。他身上的家國情懷到今日仍能感召我們。
  • 2020年教師節,60、70、80、90後老師有話說
    「70後老師」陳軍英:好好學習快快成長,將來成為有修養有知識有道德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棟梁之才。「80後老師」候藝:特殊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愛和奉獻,我願做你的耳朵,讓你也能聽見花開的聲音。「80後老師」張盈富:我願意一直為鄉村教育賦能!我希望我的學生身體和身心健康,努力學習,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
  • 江西橫峰:秀美鄉村創建成果向經營成果轉化助推富民強縣
    村裡像脫貧戶陳清華之外,還有諸如陳清源這樣的70後,就不被外界所惑,留在山裡,靠發展農家樂脫貧致富。2016年回到老家創業,把自家小樓改建成了精品民宿。壁爐、高腳凳、免費WIFI……這樣的精品民宿一開張就成了搶手貨,一晚三五百元不等的價格,在旅遊旺季的國慶長假往往還得提前預定。
  • H5 | 2020年教師節,60、70、80、90後老師有話說
    「70後老師」陳軍英:好好學習快快成長,將來成為有修養有知識有道德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棟梁之才。「80後老師」候藝:特殊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愛和奉獻,我願做你的耳朵,讓你也能聽見花開的聲音。「80後老師」張盈富:我願意一直為鄉村教育賦能!我希望我的學生身體和身心健康,努力學習,爭做新時代「四有新人」。
  • 捐獻遺體 致敬常山這位103歲的老黨員
    車上長眠的,是常山縣103歲的老黨員鄒丁山。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鄒丁山曾任常山縣政協常委,他積極倡導殯葬改革,最近幾年,他漸漸開始關注遺體器官捐獻,總想著去幫助那些有需要幫助的人。「父親一輩子都在想著為黨和人民作貢獻,近幾年身體狀態不太好後,就多次提出想要遺體捐獻。怕家人不同意,他立了兩次遺囑!口頭上說了上百次都有了。」
  • 老夫妻牽手80年同慶百歲 女壽星為大屠殺倖存者
    當新人們沉醉在終成眷屬的喜悅時,家住南京玄武區孝陵衛,一對攜手並肩風風雨雨走過80年的老夫妻,雙雙迎來了百歲壽辰,而女壽星還是一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在大家的讚嘆聲中,兩位老人穿過人群在前臺入座,「咔嚓」一聲,一張全家福將幸福定格:滿堂子孫簇擁在這對老人的身邊,齊刷刷地向老人賀壽,兩位老人開心得熱淚盈眶……  老人的四兒子葉東先生說,老父親和老母親一生不容易,老人共育有兒女一共9人,4個兒子5個女兒,其中有兩個姐姐在很小時已不在人世了,如今老人的大女兒已經70歲,最小的重孫剛剛一周歲。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人生百歲又如何?在梅裡斯,一切可期……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人生百歲又如何?崔銘遠男,漢族,36歲,中共黨員,2018年4月參加駐村扶貧工作,現擔任達呼店鎮豐寶村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駐村工作三年來,他全心全意為豐寶村服務,從村莊到村民,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民風村風,從軟弱渙散到凝心聚力,所有這一切的變化無不凝聚著他的心血和汗水。
  • 橫峰:廁所改革進行中
    家住橫峰紅橋場練家分場的葉海娣高興地說。紅橋場按照縣委黨建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提出「黨建+幸福家園」的創建品牌,統籌推進「改廁及居家環境整治」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工作,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圓滿完成了分場改廁任務。該場在改廁推進過程中,做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黨建引領。
  • 90歲老黨員:10萬!請轉交武漢!
    90歲老黨員:10萬!請轉交武漢!昨日,在海州區頤和花園小區,90歲的老黨員王偉和妻子姜自尊在兒子的幫助下,將10萬元現金打入海州區紅十字會的帳戶。王偉是海州區的一名退休教師,也是我市首批享受副處級待遇的高級知識分子。上世紀50年代,王偉在北京第一師範(後改名為首都師範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並逐漸成長為連雲港市教育界的名師,參與了多本省市教材的編寫。
  • 建校七十年,百歲老校長託兒子送來一封信
    作為一方樹人之地,從早期培育「建設新中國精銳幹部」,到今天培養具有「本土情懷、國際視野」的拔尖創新人才,與共和國同齡的東北育才同樣走過了奮鬥的70年。如今的東北育才學校,已經成長為一所有一定影響力的名校,為促進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培養棟梁之才。  建校七十周年之際,東北育才學校首任校長、年近百歲的李力群託兒子送來一封信,在信裡她飽含深情地講述了70年前東北育才學校艱難創辦的經過。
  • 一封英文戰地情書見證百歲老人70年恩愛相守
    (原標題:百歲夫妻70年前寫最美戰地情書 今共度壽宴)
  • 70後、80後、90後,最幸運的是70後嗎?
    important}70後、80後、90後,我認為最幸運的的確是70後。70後的人讀書時代,應試教育和80後、90後相比要寬鬆很多,學業壓力要低很多。我是70後,親身經歷過那時的中小學教育。而後,我又目睹了80後的中小學教育,再後來我成了老師,第一批學生就是1992年和1993年出生的。看看80後和90後的中小學生活,我真為自己感到慶幸。
  • 70、80、90年代:回不去的時光,帶不走的舊夢
    對於70、80、90年代的人來說,童年裡沒有迪士尼,沒有長隆歡樂世界。有糧票就有吃的,那個年代有公分沒糧票一樣買不到吃的70年代的香菸,你見過幾個?80年代結婚要求更高了,必須有了:電冰箱(單門)、電視機(黑白)、洗衣機(單缸)這「三大件」才算成了家。80年代彩電逐步普及,電視劇的創作和播放也如噴薄的湧泉般爆發。螢屏經典:1987年版《紅樓夢》和1988年版《西遊記》。
  • 一起來看「老物件」!三合營社區設「社區微型展覽館」
    掌上春城訊飛行旗、紙星星、千紙鶴、小人書……這些現在難得一見的「老物件」有沒有勾起你對青春一絲美好的回憶。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展現居民興趣愛好、分享自己的故事,大觀街道辦事處三合營社區在黨群服務中心二樓設立了「社區微型展覽館」,讓觀展者從一件件「老物件」中更深刻地看到黨和國家發生的巨變。在這個夏日炎火的五月,三合營社區微型展覽館帶你回憶那些年逝去的青春,回憶那些青春裡的打打鬧鬧。
  • 橫峰下洋林鞋業園:走出「足下經濟」新道路 探秘橫峰鞋業涅槃重生
    告別過去的「髒亂差」面貌,這裡不再有被擠得水洩不通的道路,不再有隨意堆放在門口的鞋架貨箱,不再有滿地的鞋業廢料和垃圾……如今,只有裝飾一新的鞋企門店、規範整潔的生產車間,一切井然有序。一路走,一路看。富貴足鞋業和藍齊兒鞋業的生產區域裡,流水線車間和針車車間機聲隆隆,幾十名工人正在生產線上緊張地忙碌著。裁斷、針車、鞋底加工、成型……工人們的動作非常嫻熟。
  • 12年堅守一線的老黨員
    而這樣的駐村工作,從2008年至今,59歲的曹慶源已在基層一線連續奮戰了12個年頭。2008年9月,時任彌渡縣國稅局副局長的曹慶源主動請纓到村裡擔任新農村指導員。7年裡,他先後在彌城鎮龍華、谷芹和密祉鎮石麟村委會駐村。剛到谷芹,果河公路建設徵地賠付這件繁瑣工作就擺在他面前。
  • 這位北京百歲老黨員寫滿85本日記!你的氣質,藏在你寫過的字裡
    這不是什麼記憶力檢測,也不是為難人,北京一位百歲老爺子就能清清楚楚地還原每一個過去的日子裡,他的喜怒哀樂與經歷。所有的故事,都在他珍貴的85本日記裡……文字記錄的是故事,當歲月自顧自地流轉,當鬢髮染上風霜,這些年逾百歲的老人們,通過他們筆下的文字,既有歲月可回首,亦有往昔可追憶。
  • 70年滄桑巨變——地小信帶你看西安歷史變遷
    70年滄桑巨變——地小信帶你看西安歷史變遷 2020-08-13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靖江百歲夫妻相伴80載 五世同堂傳承好家風
    老兩口攜手過生日。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果誰家有位百歲老人,那就是兒孫們的福氣,要是有兩位百歲老人,還真是不多見。最近,馬橋鎮幸福村三圩埭的朱玉林老人迎來了自己99歲生日,更難能可貴的是,她與丈夫朱敬赤已經攜手走過了80多個年頭,如今五世同堂,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