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壓力過大也可誘發孩子抽動症!家長需警惕

2020-09-18 齊魯壹點

最近看到一個故事,感慨萬千!有一位女性,小時候來自農村,她拼了老命,才在大城市買了房,有了孩子。可孩子一出生,她就陷入了更深的焦慮。她總怕被人瞧不起,太想扒掉自己身上「曾經貧窮」的這層皮,於是,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3歲的兒子身上。

她給孩子制定計劃,每天考核孩子的朗讀、背誦是否達標。生活幾乎捉襟見肘,可她仍要面子,給兒子報了國際幼兒園,還逼著自己和老公找兼職,賺錢換學區房。但她沒想到的是,孩子4歲的時候,身體突然出現問題,總會不自覺地顫動,醫生診斷為「小兒抽動症」,原因是孩子壓力太大,才會「精神疾病軀體化」。拿到兒子的診斷通知書,她泣不成聲。她也終於明白,來自農村又如何?不成功又如何?沒有什麼,能比一個健健康康的孩子更重要。

其實這位媽媽的焦慮,也是萬千中國家長的縮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大部分父母的心願。而本該無憂無慮度過童年的孩子們,被迫承受著超出能力範圍的課業競爭和精神壓力。近些年來,兒童抽動症的發病率逐年上漲,這跟家長不當的教養方式脫不了干係。

據統計,我國現有18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人口數量達到3.6億,抽動症患病率與發病率分別在5~11‰和1%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大約共有180萬~396萬左右患病兒童,每年約有36萬名新發病兒童。這些數字觸目驚心!雖然抽動症是由遺傳、體質神經、感染免疫、社會環境、心理等多方因素所致。但如今,心理精神壓力在小兒抽動症的誘因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家長們不得不重視。

你可能想說,自己也不想這樣,身處這個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你也是被迫隨波追流。為了孩子的將來,不得不督促他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可是這樣的教養方式真的能讓孩子更優秀嗎?我看未必!

儘管很多孩子在表面上臣服於家長的權威之下,努力學習,拼命上進,但身體卻在以各種方式報警和反抗。

所以無論是抽動症的治療,還是預防,舒緩孩子的精神壓力,改變家長的育兒觀和教育方式都是很關鍵的一環。除了家庭,學校和環境給孩子們帶來的文化焦慮、同輩壓力已經夠他們受了。如果家長這個時候不是為孩子減壓,反而給他們更多的心裡負擔,那你可能就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好的父母會提供抱持性環境,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給予認可,當孩子受到挫折時提供支持。與其逼著孩子優秀,不如用愛去支持孩子成為他自己。或許你可以這樣做:

一、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要想幫助孩子克服壓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麼壓力、壓力從何而來。

只有父母肯放下權威把心交給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給父母。這樣,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壓力的真實情況,才能夠針對問題幫助他們。

二、幫助孩子面對恐懼

有時孩子會因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比如不自覺聳肩、眨眼、做怪動作或發出怪聲遭到嘲笑、孤立,而感到恐懼、不知所措。這時,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讓他勇敢接受自己的病症。不要因為自己的特殊性感到自卑和恐懼,告訴他,即便跟別人不一樣,但爸媽一樣愛你,會陪著你一起面對。

三、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經驗

你小時侯一定也遇到過和孩子類似的困惑,當時是怎樣對待的或現在遇到了難題是怎樣處理的,這些都可以用孩子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孩子分享。

孩子知道了父母原來也常常會面對壓力和煩惱的時候,他們對父母所說的話就比較容易聽進去了。也就是所說的共情的力量吧!

四、關心孩子心靈的成長

鼓勵孩子培養興趣愛好、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這對舒解孩子的心理壓力是大有裨益的。不要強迫孩子去學這個、學那個,多聽孩子自己的意願。支持孩子做真實的自己,關心孩子交的朋友,和所想所做,讓他輕鬆愉快地度過少年時光。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頻繁眨眼、聳鼻、撅嘴等面部扭曲表現,搖頭、清嗓、聳肩、甩手、抖腿等抽動行為,以及怪叫、汙言穢語等發聲行為,家長應該及時帶孩子到正規的專業醫院進行治療。

壹點號六一兒童健康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壓力過大可誘發孩子抽動症!孩子出現眨眼、搖頭等家長要警惕
    父母關係緊張、離異、訓斥或打罵孩子,這些行為也容易導致寶寶抽動症的發生。 4、其他因素。突發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及腦部的輕微損傷,這些也可成為少兒抽動症的誘因,研究發現,嚴重感冒也可誘發抽動症。
  • 男子因失業壓力過大誘發斜視,專家提醒要警惕心理原因造成的眼病
    記者了解到,近一個月以來,因心理疾病引發的癔症性眼病患者增多,有中年男子因失業誘發麻痺性斜視,也有初中生因網課用眼過度加學習壓力過大誘發兒童癔症性弱視,視力急劇下降。漢陽愛爾眼科醫院斜弱視及小兒眼科石明華主任提醒,對於因心理原因造成的眼病,需結合心理疏導和眼病治療兩方面,使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克服不當的性格特徵和情緒反應,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 新民晚報數字報-孩子若總是「擠眉弄眼」要警惕可能是抽動症
    在醫院,除了因反覆呼吸道疾病發作而來調理的、看近視的、看身高發育的孩子扎堆外,還有一類患兒的增多也引起了兒科專家的注意,那就是平常家長不太了解的兒童多發性抽動症。  ■ 抽動症患兒引起關注  近年孩子患抽動症的比例上升,很多患兒因誤診為「結膜炎」「過敏性鼻炎」或其他原因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病情反覆、久治不愈。
  • 孩子經常眨眼可能是兒童抽動症?
    有的家長提到了網上的一個說法:經常眨眼可能和兒童抽動症有關。記者經過搜索發現,確實有信息把「經常眨眼」和一些疾病相關聯。央視「是真的嗎」欄目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經常眨眼可能是兒童抽動症嗎?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崔霞解答說:「是真的。多發性抽動症的孩子,首見的抽動症狀主要是發生在眼睛,表現為頻繁的眨眼睛。」   那麼,到底什麼是兒童抽動症呢?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望子成龍竟把孩子逼成抽動症?家長要警惕
    雖然抽動症是由遺傳、體質神經、感染免疫、社會環境、心理等多方因素所致。但如今,心理精神壓力在小兒抽動症的誘因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家長們不得不重視。你可能想說,自己也不想這樣,身處這個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你也是被迫隨波追流。為了孩子的將來,不得不督促他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可是這樣的教養方式真的能讓孩子更好嗎?我看未必!
  • 兒科醫生分享:秋季抽動症患兒增加,孩子抽動和季節有關嗎?
    同時,抽動症的發病及症狀加重還與心理精神因素密切相關,如壓力、情緒波動。隨著秋季的到來,許多小朋友沒能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很不適應,尤其我們敏感的抽動症孩子。秋季誘發抽動症加重的原因:學習壓力以及環境改變、季節變化的雙重刺激。
  • 孩子總是眨眼、搖頭、做鬼臉?重慶小米熊何旭濤:警惕是抽動症!
    而試圖通過自己的嚴格管理和不斷訓斥來逼迫孩子改掉這些壞毛病,可偏偏孩子的這些小動作越來越厲害。 今天小熊就和各位家長詳細的聊聊抽動症,希望家長們予以關注和重視! 什麼是抽動症?
  • 孩子頻繁眨眼清嗓 家長需警惕兒童抽動障礙
    孩子常表現為不自主的、快速的、反覆出現的、無目的的一個或多個部位肌肉的抽動;並且抽動頻率和強度多變,可因為情緒緊張、焦慮、勞累、壓力過大等不良情緒因素而導致症狀加重,在精神放鬆時症狀緩解。家長需要注意的是本病治療周期較長,大多在一年至一年半,甚至更長時間。治療過程中常有家長因擔心藥物副作用或看到症狀緩解而擅自減藥、停藥,往往造成患兒病情反覆,不僅延長了治療時間,也增加了患兒痛苦和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故王教授提醒患兒家長,在本病治療過程中應嚴格遵守醫囑,在醫生的指導下定期複診,根據患兒病情調整治療方案,逐漸減藥,直至最終停藥。
  • 怪異行為的真相是孩子得了抽動症
    期中考剛過,省中醫院兒科主任陳玉燕的門診,來了不少這樣的小病人。其中,10歲男孩壯壯患病已5年,最初的發病表現竟是「哮喘」。  媽媽生二胎前大寶「哮喘」發作  壯壯5歲那年,媽媽正懷著二寶,臨產前半個月,壯壯突然喘個不停,透不過氣來。  「我嚇壞了,以為孩子哮喘發作,趕緊帶他去醫院。」
  • 孩子抽動症要重視,被輕視的抽動症,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患有抽動症了,越來越多的家長們也開始了解並認識到抽動症會給自身及家庭帶來嚴重的傷害。但是也有些家長意識到孩子有問題,不帶孩子及時解決,總覺得是小事,沒有引起重視最後耽誤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 兒童挑事兒的抽動症,愛盯上這六大類孩子
    近年來,不難發現,抽動症兒童越來越多,很大原因是由於家長們缺乏抽動症的健康知識,不知道該如何預防和護理,並且有些孩子可能已經有抽動症的表現,但是家長並不知道這就是抽動症,往往忽視了孩子,以為只是小孩平常的調皮搗蛋,這樣一來,很多孩子都錯過了幹預的好時機,造成孩子情況越來越糟糕。
  • 孩子患有抽動症,如何降低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甚至有些家長帶孩子就醫都會擔心就醫是否影響孩子…… 另外,有一種情況,即便孩子確診有抽動症,但是對孩子的學習、活動等沒有太大影響,醫生也不建議藥物治療,那麼這個時候怎麼辦?放任不管嗎?好像做不到;要管嘛,都說不要總是給壓力,要放鬆,那麼怎樣給予心理支持和幹預呢?
  •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 小兒多發性抽動症是什麼
    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分為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兩大類。有些患兒抽動的形式可出現改變,如原來是眨眼、聳鼻,過一段時間改變成點頭、聳肩、不自主的發聲等。臨床觀察發現,患抽動症的兒童多數具有敏感、羞怯、不合群、容易興奮和激動等特點。
  • 抽動症主要源於心理因素 治療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父母認為孩子的習慣不好,糾正了很多遍,飛飛總改不過來。直到孩子因在學校打架來見心理諮詢專家,飛飛父母才知道孩子得了抽動症。  最近我接待了幾個抽動症的孩子,都是發病四五年以上了。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得的是抽動症,耽誤了很長時間,也延誤了治療時機。  抽動症又叫抽動-穢語綜合症,開始表現為頻繁的擠眉弄眼、吸鼻子、動嘴巴、伸舌頭、點頭等。
  • 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專家提醒:關於孩子抽動症,千萬別大意
    1、孩子眨眼是怎麼回事除了孩子眨眼睛之外,吸鼻子、清嗓子、甩頭等情況也很容易被誤診。2.兒童抽動症有哪些表現?抽動症,又叫做抽動穢語症候群,一般發病年齡始於約2歲,最常見於5至10歲,並在10至12歲出現高峰。它是一種不自主的、沒有目的性的、快速地、刻板地一種肌肉收縮。
  • 孩子經常眨眼可能是抽動症的信號!
    其實,孩子的這些奇怪動作是抽動症的症狀表現。 對於孩子頻頻眨眼的動作,有的家長認為只是壞習慣,因此勸不住時還會斥責孩子。也有部分家長非常擔心這一情況,卻不知道該怎樣去控制,很少有家長會意識到這是抽動症的表現! 瀋陽慈一堂健腦止動湯大夫提醒:眨眼不能和兒童抽動症,簡單的畫等號。
  • 孩子為何老打噴嚏流鼻涕?專家:反覆出現需警惕過敏性鼻炎
    但如果不是成年人,而是小孩子出現類似症狀,一些家長可能就會有點猶豫了:這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性鼻炎?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陳彥球(專家預約)指出,小兒過敏性鼻炎與成人在診斷上沒有明顯區別,主要看臨床症狀持續時間和能否找到過敏原。過敏性鼻炎控制不好可誘發哮喘,家長需提高警惕。
  • 認識兒童習慣性抽動症
    家長以為孩子是有意搗蛋,就打了孩子,挨打後果孩子怪模樣更多,後來喉嚨裡發出一種」咕嚕咕嚕「的聲音,學習成績也直線下降。如上幾例表現,反覆地、不由自主地出現某些刻板的、不良的習慣性抽動,心理學上謂之」習慣性抽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心理衛生問題之一。
  • 專家提醒:孩子說話晚需警惕孤獨症
    受訪專家:北京兒童醫院保健中心副主任醫師馬揚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孤獨症關注日」。近些年,孤獨症的發病呈快速上升趨勢。最新數據顯示,其患病率高達1/54,也就是說,54個孩子裡面就有1個孤獨症患兒。所以,我們認為孤獨症跟語言關係很密切,家長需要重視孩子的語言發育。「孩子說話晚」是大多數家長帶孩子來就診的主要原因。看著小區裡別的孩子早已經會說話了,自家孩子卻連「爸爸、媽媽」也不叫,讓人十分著急。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高級神經活動,是為了互相溝通交流而產生的。
  • 孩子經常眨眼睛是抽動症嗎?看看專家怎麼說-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
    正常人平均每分鐘眨眼15次到20次,但是有些孩子眨眼的頻次卻遠高於這個數值。 對於孩子頻頻眨眼的現象,有些家長不以為意,也有部分家長非常擔心這一情況,但是不知道怎麼控制。 記者採訪了兒童抽動症相關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