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論》二月刊精選四篇熊彼特專欄文章,梳理不同的管理思維。
像「顛覆性創新」或「顛覆性技術」這樣的詞在90年代克裡斯坦森創造它們之初幾乎從未見諸報端,但到2014年,使用它們的報刊雜誌文章達兩千多篇。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顛覆」被用濫的時代。既然顛覆似乎無所不在,也需要對它有更廣泛的詮釋。
克裡斯坦森所定義的顛覆可謂狹義的顛覆論。他認為,儘管運營良好、竭盡所能兢兢業業地服務現有客戶,既有公司仍可能失敗。它們可能被成功蒙蔽了雙眼,意識不到虎視眈眈的局外人正悄然改寫規則。他說,這些新貴用未經證實或較低級的技術和商業模式起步,提供比主流產品和服務更便宜的選擇,贏得了知名公司認為無利可圖或無法觸及的客戶。漸漸地,後來者越做越強,最終走到了能夠突襲既有業者客戶基礎的位置。這讓既有業者進退兩難:是繼續投資成熟可靠但目前岌岌可危的現有業務,還是躍入未知領域、模仿顛覆者並與之競爭,以求不被徹底摧毀呢?
移動互聯的時代,的確讓所有大公司都無法安享其成,總是要提防可能的挑戰者。不過現在的顛覆者卻不僅局限於克裡斯坦森所界定的利用較低技術或商業模式的新進者。首先,顛覆者可能使用更好的技術或提供更好的服務。比如優步在很多情況下提供優於計程車公司的服務。第二,顛覆者不一定是新進者。顛覆性創新者通常是新來者,但近年來最成功的顛覆者可能正是一家成熟企業——蘋果,它將自己掌握的技術和設計應用到更為廣闊的領域。第三,克裡斯坦森認為「真正的」顛覆性創新者靠從市場底端打拼而成功。但蘋果一貫靠瞄準高端市場取得成功。同樣,Netflix 摧毀百視達(Blockbuster)正是通過吸引其核心客戶,這些人非常喜歡看電影,願意付月費看個夠。
將危機轉劃為變革的動力,並不容易。但是默多克做到了。當2011年新聞集團爆發竊聽醜聞之後,默多克很快做出了一些在平時絕不會考慮的艱難抉擇。在意識到電話竊聽事件的嚴重性後,他立刻關閉了《世界新聞報》。這份他1969年收購的報紙銷量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下滑。收購英國天空廣播集團的雄心遇阻,他就以股份回購的方式將新聞集團閒置的部分現金返還給投資者,從而推高股價。
對股東意義更為重大的是,默多克同意將公司一分為二,將高增長的電影和電視資產與持續下滑的報紙業務分拆,後者需承擔醜聞帶來的法律責任。投資者們多年來都在呼籲這樣的拆分,但由於雙層股權結構,一直無力實現。
危機時,老闆可能會做出正確的決策。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默多克的圓滿結局告訴人們,只要身處危機之中的老闆反應迅速,採取有利股東的政策,生意場也會寬宏大量。
亞馬遜不僅在美國引領了電子商務的浪潮,更把管理領域的泰勒主義嫁接到網際網路時代。最近《紐約時報》上一篇關於亞馬遜的文章揭露這家網際網路零售商正使用經典的泰勒式管理來達到高效:員工不斷被量化,未達標者被無情淘汰,即使導致個人悲劇也在所不惜。亞馬遜的老闆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堅稱他不認同文章所描述的公司形象。
不過該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相當數量的評論者稱他們的僱主也採取過類似的政策。在被稱為「排名和淘汰」的過程中,包括亞馬遜在內的許多公司將進化論邏輯用於表現最差的員工:定期按生產力給僱員評級,把最差的砍掉。
隨時隨地的考核只能是過猶不及。或許唯有慷慨的獎金會讓員工接受無處不在的考核。自稱「亞馬遜機器人」的員工似乎樂於忍受微觀管理,只要年終能拿到不錯的獎金。
是從眾心裡使然也好,自大情愫誇耀也罷,現代西方的老闆們對個人極致表現的狂熱崇拜正愈演愈烈,仿佛如果自己在公私場合都表現超人,公司自然是管理一流,發展飛速。達沃斯對這一思潮更是火上加油,欽定了今天精英人士的準則是勞心費力的優越性:成功者理應成功,因為他們在跑步機上揮汗如雨。
梳理一下老闆們的超人崇拜,以下幾點可以表徵。
一、攀比誰早起。百事公司的CEO盧英德(Indra Nooyi)凌晨四點起床,而迪士尼的鮑勃·艾格(Bob Iger)四點半起床。管理Twitter和Square兩家公司的傑克· 多西(Jack Dorsey)要在床上賴到五點半,已經算晚起的了。
二、瘋狂的晨練。早起的第一件事是健身。維珍美國的CEO大衛·卡什(David Cush)早上四點一刻起床,緊接著騎健身自行車。蘋果的庫克則早上五點去健身房。
三、分心有術。卡什在騎車時會閱讀、打電話、聽電臺體育節目。艾格在鍛鍊時查看電子郵件,上網,看點電視,此外還會聽音樂。
四、擁抱極限運動。嘉年華保險公司(Fiesta Insurance Franchise Corporation)總裁約翰·羅斯特(John Rost)已經登上七大洲最高的山峰(即所謂「七高峰」)。21世紀地產(Century 21 Real Estate)的瑞克·戴維森(Rick Davidson)利用業餘時間登山、跳傘、水肺潛水、參加納斯卡車賽(NASCAR)、開飛機等。
到底是強健的體魄和多任務的大腦成就了今天的老闆們,還是老闆們要展示自己的體魄與大腦卓爾不群以證明自己勝任管理大公司?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讚揚,但任何事情推向極致總會走到它的反面。
歡迎下載《經濟學人·全球商業評論》App,深入閱讀二月刊熊彼特專欄之管理思想系列文章,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閱讀《超人老闆來了》
《經濟學人·全球商業評論》
二月刊主題之一
管理思想
熊彼特:超人老闆來了
熊彼特:安度醜聞危機
熊彼特:數字泰勒主義
熊彼特:顛覆「顛覆者」
點擊「閱讀原文」,免費閱讀《經濟學人·全球商業評論》二月刊文章《超人老闆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