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球蛋白II(10S)抑制形式的冷凍電鏡結構獲解析

2020-12-14 科學網

肌球蛋白II(10S)抑制形式的冷凍電鏡結構獲解析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4 13:26:55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Roger Craig研究小組解析出肌球蛋白II(10S)抑制形式的冷凍電鏡結構。該項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2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通過具有足夠解析度的冷凍電鏡,研究人員解析了平滑肌10S肌球蛋白的結構,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分子的頭部和尾部區域的功能以及引起抑制作用的關鍵分子內接觸。這項研究結果為了解肌球蛋白II的激活模式以及相關位點的致病機理提供了一種原子模型。

據介紹,肌球蛋白II是使肌肉細胞收縮和使非肌肉細胞移動並改變形狀的運動蛋白。該分子的兩個相同的頭部連接在一條細長的尾巴上,可以兩種構象存在:10S和6S,以其沉降係數命名。 6S構型具有延伸的尾巴,並組裝成聚合物細絲,這些細絲拉動肌動蛋白絲以產生力和運動。在10S肌球蛋白中,尾巴被摺疊成三段,頭向後彎曲並彼此相互作用,尾巴形成一個緊湊的構象,其中ATPase活性、肌動蛋白激活和細絲組裝都被高度抑制。

這種關閉的結構似乎在肌肉和非肌肉細胞中起著關鍵的能量存儲作用,可以根據需要將其激活來形成功能性細絲,但是其抑制機理尚不清楚。

附:英文原文

Title: Cryo-EM structure of the inhibited (10S) form of myosin II

Author: Shixin Yang, Prince Tiwari, Kyoung Hwan Lee, Osamu Sato, Mitsuo Ikebe, Ral Padrn, Roger Craig

Issue&Volume: 2020-12-02

Abstract: Myosin II is the motor protein that enables muscle cells to contract and nonmuscle cells to move and change shape1. The molecule has two identical heads attached to an elongated tail, and can exist in two conformations: 10S and 6S, named for their sedimentation coefficients2,3. The 6S conformation has an extended tail and assembles into polymeric filaments, which pull on actin filaments to generate force and motion. In 10S myosin, the tail is folded into three segments and the heads bend back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tail3,4,5,6,7, creating a compact conformation in which ATPase activity, actin activation and filament assembly are all highly inhibited7,8. This switched-off structure appears to function as a key energy-conserving storage molecule in muscle and nonmuscle cells9,10,11,12, which can be activated to form functional filaments as needed13—but the mechanism of its inhibition is not understood. Here we have solved the structure of smooth muscle 10S myosin by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sufficient resolution to enable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 of the head and tail regions of the molecule and of the key intramolecular contacts that cause inhibi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an atomic model for the off state of myosin II, for its activation and unfolding by phosphorylation, and for understanding the clustering of disease-causing mutations near sites of intramolecular interaction.

DOI: 10.1038/s41586-020-3007-0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3007-0

相關焦點

  • 【科技前沿】梁毅/劉聰合作團隊解析朊病毒蛋白纖維冷凍電鏡結構
    Prion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徵為PrP由細胞型朊蛋白(PrPC)轉變為病理型朊病毒蛋白(PrPSc,PrPSc和PrP的澱粉樣纖維可以作為模板誘導PrPC發生構象轉變【1,3,9】。然而由於PrPSc和PrP纖維的不溶性和異質性,目前仍無高解析度的PrPSc和全長PrP纖維的結構【9-12】。因此解析PrPSc和全長PrP纖維的高解析度結構將為理解prion疾病的發病機制起到極大的推動。
  • 核小體抑制cGAS的結構獲解析
    核小體抑制cGAS的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2:06:14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Andrea Ablasser和瑞士巴塞爾大學Nicolas H. Thomä研究小組合作取得一項新成果。
  • 我國科學家拓展冷凍電鏡解析生物大分子結構的分辨極限
    冷凍電鏡(cryo-EM)單顆粒分析技術已經成為結構生物學眾多結構解析方法中異軍突起的一支,在膜蛋白的結構解析中更是發揮著與日俱增的作用。目前的冷凍電鏡單顆粒技術已經能較容易地將分子量大於300千道爾頓且生化性質穩定的蛋白質解析至近原子解析度(約3 埃水平)。但由於小分子量蛋白質(一般為小於200千道爾頓)顆粒在冷凍樣品中襯度不足等原因,小分子量蛋白質的高分辨解析工作對目前的技術手段而言仍然是很大的挑戰。
  • 西湖大學冷凍電鏡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結構:「開關」雙構象
    人體細胞上相應的受體蛋白好比是一把「鎖」,病毒要想進入人體細胞,得有相應的「鑰匙」才能打開。新冠病毒的「鑰匙」是其S蛋白,而ACE2則是病毒入侵的「鎖」。通過解析生物結構可以了解病毒細胞是如何與人類受體結合,進而入侵人體的。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這幾年,低溫電子顯微鏡的相關文章有很多:2015年一年,這個技術就用於100多個分子的結構研究。X-射線晶體衍射只能對單個、靜態的蛋白晶體成像,但低溫電子顯微鏡能夠對蛋白的多種構象進行成像,幫助科學家們推斷蛋白的功能。現在低溫電鏡迅猛發展,專家們正在尋找更大的挑戰作為下一個解析目標。對很多人來說,最想解析的是夾在細胞膜內的蛋白。
  • 中國科技大學:冷凍電鏡助力破譯大腦的分子密碼
    更進一步,冷凍電鏡技術使得我們可以直接觀察被快速冷凍固定(零下180°左右)在近生理狀態下的樣品。冷凍電鏡(CryoEM)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方面使得眾多通過分離純化後的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近原子分辨三維結構得以解析,正因為如此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三位冷凍電鏡技術的開拓者。
  • 甲型病毒nsP1蛋白的結構獲解析
    甲型病毒nsP1蛋白的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16:51:12 近日,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Juan Reguera及其研究組解析出甲型病毒
  • 借冷凍電鏡慧眼,看清細菌「天然免疫」細節
    利用冷凍電鏡技術,研究人員系統性解析了Type I R-M系統與靶標DNA及兩種噬菌體抑制蛋白(Ocr和ArdA)的多種生理構象的三維結構,並配合突變及生化分析,揭示了該系統的組裝、催化和調控機制。2017年,他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梁棟材院士課題組合作,解析了該系統甲基化酶複合物在不結合靶標DNA狀態下的晶體結構。而此次的最新成果,則是他們團隊與章新政課題組合作,解析了該系統多個生理狀態下的冷凍電鏡結構。
  • 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組報導人源DNA複製起始複合物ORC的冷凍電鏡結構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高寧研究組在Cell Discovery雜誌發表題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assembly and conformational activation of human 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人源DNA複製起始複合物ORC組裝過程中兩個關鍵複合物ORC2-5和ORC1-5的冷凍電鏡結構
  • 動物所等在非典型肌球蛋白Myo5a調節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李向東最早提出了關於Myo5調節機理的尾部抑制假說:Myo5的球形尾部結構域(GTD)通過與其馬達頭部結合,從而抑制其馬達頭部的活性;而高濃度的鈣離子或者「貨物蛋白」  該研究得到了周邊院所的大力支持,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葉克窮和鄭三多參與了蛋白晶體結構的解析,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 (Biopic)研究員孫育傑和博士生蘇乾參與了單分子實驗的數據分析。
  • 【深度學習】從冷凍電鏡電子密度圖識別蛋白質二級結構
    ——背景——冷凍電鏡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解析大分子結構上,但在2016至2018年期間上傳到電子顯微鏡資料庫(EMDB)的大分子結構中,有超過50%的結構的解析度是在5到10埃甚至更低,這些中等解析度的冷凍電鏡譜(EMmap)很難用於結構的從頭模建,比如對於蛋白質,5-8埃解析度的冷凍電鏡譜只能看到部分的二級結構,而難以知曉完整的主鏈。
  • ...研究院徐彥輝課題組解析人源BAF複合物結合核小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該成果報導了人源染色質重塑複合物BAF結合核小體的冷凍電鏡結構,對染色質重塑機制和BAF高頻突變致癌機制的理解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作為真核生物遺傳物質的載體,染色質結構高度緻密,這種緻密結構有利於機體更加有效的儲存遺傳物質,同時也對基本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設置了屏障。因此,染色質的動態調控與基因表達以及基因損傷修復等密切相關。為了更好地調控染色質狀態,真核細胞發展出了一系列調控機制。
  • 【科技前沿】光合作用電子傳遞複合體冷凍電鏡結構提示一種新的...
    【科技前沿】光合作用電子傳遞複合體冷凍電鏡結構提示一種新的電子傳遞-質子轉運偶聯機制模型 2020-08-0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大成功解析人類皰疹病毒6B型近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畢國強課題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周正洪課題組與華東師範大學研究員梅曄合作,利用高分辨冷凍電鏡單顆粒分析技術首次解析了人類皰疹病毒6B型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
  •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聚合酶L蛋白冷凍電鏡結構研究獲進展
    布尼亞病毒聚合酶L蛋白(L protein)由多個功能結構域組成,共同完成基因組合成過程。拉克羅斯病毒(La Crosse virus, LACV)聚合酶是第一個被解析的分節段負鏈RNA病毒的L蛋白結構,通過加入5』和3』vRNA,闡釋了聚合酶蛋白與底物RNA的結合位置與作用模式,但因為缺少cap-binding domain(CBD),阻礙了對不同結構域之間協作機制的探究。
  • 【人民日報】我國科學家解析出NPC1蛋白結構
    該論文在國際學術界首次報導了人源膽固醇轉運蛋白NPC1的4.4埃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並分析探討了NPC1和NPC2兩個蛋白協作介導細胞內膽固醇轉運的分子機制,同時為理解NPC1介導伊波拉病毒入侵的分子機制提供了分子基礎。  據悉,「尼曼—皮克病」是一類因為膽固醇、鞘磷脂等脂類代謝失常而導致的罕見遺傳疾病,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解析綠硫細菌光合作用反應中心複合物冷凍電鏡結構
    綠硫細菌的光合作用系統整體結構十分獨特,包括外周捕光天線綠小體(chlorosome)、內周捕光天線FMO(Fenna-Matthews-Olson)和鑲嵌於細胞膜上的反應中心(GsbRC)(圖1)。綠硫細菌的光反應中心為鐵-硫型(type-I型),其核心由兩個相同的蛋白亞基構成(即同質二聚體)。
  • 我國科學家解析出NPC1蛋白結構
    近日,清華大學顏寧課題組與中國疾控中心、中科院微生物組高福院士課題組合作的一項最新成果,在世界上首次解析出NPC1蛋白的清晰結構,並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過程,從而為幹預、治療罕見遺傳疾病「尼曼—皮克病」和伊波拉病毒打開了新大門。
  • 冷凍電鏡技術揭示生物分子細節(科技大觀)
    在現代透射電子顯微鏡下,人們可以看到非常精細的原子結構和細胞內部結構。  如今,科學家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之上發明了冷凍電鏡,實現了生物分子「近原子級」的解析度,讓人類終於可以一窺究竟生物分子是如何執行其功能。在過去幾年裡,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逐漸成為結構生物學的重要研究工具。冷凍電鏡技術的三位先驅者,也憑藉對冷凍電鏡技術的開拓和持續推進,獲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學術前沿】畢國強團隊利用冷凍電鏡原位成像揭示抑制性突觸受體...
    冷凍電鏡斷層原位成像技術解析神經突觸受體蛋白原位結構與組織分布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基於過採樣與自動分類的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亞區域圖像處理方法,實現了對細胞斷層三維重構圖像中無標記和無模板依賴的蛋白質自動識別和三維重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