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本第88屆春季高中棒球選拔賽的開幕式,跟往年一樣,還是那些身穿淺色球衣的高中生以及他們的親朋好友,整個看臺坐得滿滿的,熱血與淚水的高中棒球主題得以最初的表現。
我每年必看,春季和夏季的高中棒球大賽已經成為我旅日生活的一部分,道理很簡單,因為10多年前,我搬家搬到了甲子園棒球場附近,走不多遠就能看見一輛一輛的大巴士運載了各地來看高中棒球的啦啦隊,氣勢很猛,年年都猛。啦啦隊的平均年齡很大,看上去全是銀髮,不用說,這些人都是為自己的高中母校而奔波的。
不過,今天想說的話題不是啦啦隊,而是球場上的校歌。這個問題我一直就有疑問,因為無論是哪個學校的校歌,歌詞幾乎全篇一律,大都是「雄偉的山峰,流逝的巨川」,接下來就是「我等健兒」「崇高的理想」「清純、燃燒、勵志」等等、而且節奏都是進行曲,無一例外。為什麼呢?
粗粗地查看了一下有關資料,發現有這麼一個說法:日本政府規定中小學唱校歌大約是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這段時間,當時因為要亮相國家規定的教科書,急忙下達了通知。高中棒球比賽始於大正4年,即1915年,而這個比賽應運而生的是校歌爭豔。每所學校為了不辜負鄉親們的期待,讓歌詞充滿了鄉情,由此而形成了傳統。
一直到今天,日本的校歌主題依然是「鄉土愛」,歌詞最多表達的是山與水,白雲與藍天,還有對學生愛鄉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