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拒絕他人也是一種心理障礙

2020-08-27 525心理網

01

關於拒絕

拒絕是一個難題,人常常會在這個難題面前猶豫不決。拒絕了吧,會擔心傷害關係;但不拒絕,自己會越來越累,不堪重負,最後怨恨不已。少一個朋友會如何呢,其實不會如何,因為沒有這個朋友會有其它的朋友,沒有這個關係就會有其它的關係,時間和空間總在那個地方,只要你想,總會有人去填補。

但拒絕於很多人就是個難題,它的難就在於,我們賦予拒絕的含義不僅僅是拒絕的本身。我們感受到的不是拒絕一個人,一件事;而是在拒絕一份愛。自己內心中的愛本來就很少了,如果再去推掉一份可能會獲得的愛,這是件多麼可怕的事情。所以最讓自己為難的事情,是早年的被忽視、不被關愛的經歷和身心感受在拒絕別人的那一刻,經由投射的方式再次被自己體驗到了;而在另一方面,自己在現實中早就為不能拒絕累得身心疲憊。焦慮便由此產生,猶豫的過程便由此開始。

記得高中時看傑克倫敦的小說「渴望生存」,看完了,自己也覺得飢餓了幾天,可見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下生存下來的人,不論有多少食物擺在他面前,他依然難以忘卻和狼搏鬥而生存下來的情形,他依然要豐衣足食的生活中囤積食物;等同體會一下,就知道一個早年缺少關愛的人,在拒絕的那一刻需要克服的焦慮感是有多麼的巨大了,在他的感受中那是唯一的事物,不能失去。

02

不敢拒絕他人也是一種心理障礙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有人找我們幫忙,即使我們很不願意,但礙於情面,也不會說「不」。但是你知道嗎?不敢拒絕他人也是種心理障礙,該如何拒絕朋友而又不影響友誼呢?

拒絕朋友也要講藝術。要告訴對方你的理由,真誠、明確地把你的難處和苦衷告訴朋友。拒絕時要乾脆明了,不要磨磨蹭蹭,猶豫不決,更不要模稜兩可,拐彎抹角。

老張是個「老好人」,誰家有什麼急事,他總能熱情相助,從不說「不」。可最近卻為一事犯難:鄉下親戚進城做生意缺錢,老張幫他到銀行貸了款。但這個親戚生意沒做好,銀行貸款無法及時還上。他白天去找親戚討錢沒討著,晚上回來還得遭老伴抱怨。

強強是個品學兼優的三好生,鶴立雞群的感覺既讓他感到榮耀,又使他感到孤立。一次,班上一個同學主動同他套近乎,說是讓他見識見識。先是帶他到網吧,下飯館,後來還到浴城接受了一次異性按摩。儘管他開始十分不情願,但礙於情面還是接受了。一而再,再而三,一個三好生就這樣變成了吃喝玩樂的混世魔王。

礙於情面,不會說「不」,讓老張處於無限的尷尬,強強則走上了歧途。但世上仍有許多人,在關鍵時刻拉不下情面,不知道或者不會說一聲「不」,這乃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誤區。

「是」和「不」是表明肯定和否定的兩種觀點。古希臘哲學家華達哥拉斯說過:說最短、最老字一「好」或「不」,都需要做最慎重的考慮。當你經過認真考慮,認為此事不妥時,不妨大大方方地說聲「不」。否則會使自己陷入被動局面,於人於己都是不利的。

心理學家認為,不會說「不」,這是人際交往中心理脆弱的表現。這些人在拒絕別人方面存在心理障礙。他們擔心拒絕了朋友會傷害對方,失去友誼。所以,總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這對他們的心理施加了不必要的壓力,嚴重者還可演變成精神疾病。

03

那麼,該如何拒絕朋友而又不影響友誼呢?

首先是調整心態。很多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和自身的性格和心態有關。他們以為這次拒絕了朋友,下次自己有事就不好向朋友開口了。同時,他們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已的評價,總想給朋友留下好的印象。實際上,真正的友情不會因為你的一次拒絕就破裂。所以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該拒絕就拒絕。要知道,真正的朋友是相互坦誠的,決不會強人所難。所以,這種擔心和顧慮是多餘的。

拒絕朋友也要講藝術。要告訴對方你的理由,真誠、明確地把你的難處和苦衷告訴朋友。拒絕時要乾脆明了,不要磨磨蹭蹭,猶豫不決,更不要模稜兩可,拐彎抹角。不要使用讓對方還抱一線希望的詞語,如「讓我試試」、「我再想想辦法」等。否則,對方會誤認為你已答應了,反而誤事。簡而言之,拒絕要果斷、明確,避免不必要的誤解。還要注意說話的語氣一定要委婉、巧妙。

學會拒絕可以減少許多心理上的壓力,在人際交往中爭取到主動權。這既能讓你享受到友情的溫暖,又不會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失去立場。

04

有時候拒絕也是一種愛

你知道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

&34;一位母親諮詢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笑了笑,送給她一段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的話:&34;

心理醫生還對那位母親說:&34;

愛孩子要有原則,一味地遷就孩子不是真正的愛,而是害。那樣,孩子會以為自己能主宰一切,於是想怎樣就怎樣,完全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理解他人、不懂得與他人合作。有關調查也顯示: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成人後性格易有缺陷,抗挫能力弱,一旦被人冷落,就會變得絕望、消極、抑鬱,達不到要求則會不擇手段。

而要避免這一問題的發生,學會拒絕孩子就很重要。就是說,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必須予以拒絕。不過,拒絕是需要藝術的。下列幾種方法供父母們參考:

該拒絕的時候必須拒絕

面對孩子的要求,該說&34;時就要說&34;。只要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就不要猶豫,要果斷拒絕,且不為任何情況所改變。適當地拒絕孩子,只要方法得當,對孩子的成長是大有好處的。拒絕可以讓孩子懂得許多生活的道理,從小養成講理的好習慣。同時,可以有效樹立父母的威信,形成教育規則。

平靜地對孩子說&34;

孩子遭受拒絕,通常會使出哭鬧這一殺手鐧。孩子的哭鬧可能會讓你心神不寧,搖擺不定,這時,你千萬不要氣急敗壞,而要冷靜。要用平靜的口氣表達你的心情,要讓你的拒絕顯得合理,至少聽上去如此。只要你的態度誠懇而堅定,拒絕合情合理,孩子就會慢慢平靜下來,不再無理取鬧了。

告訴孩子拒絕的理由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拒絕孩子後應作出適當解釋。這樣既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同時也有助於在家庭中營造了民主和諧的氛圍,孩子也更容易接受拒絕。解釋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簡單明了,要避免長篇大論,更要避免講些生硬的道理;二是就事論事,不要一下扯到其他毫不相干的事上。比如本來是要解釋為什麼這次不給孩子買玩具槍,結果卻變成了批評孩子上次把玩具弄壞了。這樣的解釋偏離主題,不讓孩子信服,時間長了,你的任何解釋都會變得無效。

拒絕後決不出爾反爾

拒絕孩子,最忌諱出爾反爾,這會讓孩子覺得你說話不算數,喪失威信。在拒絕孩子之後,你可能會覺得於心不忍,於是又滿足了孩子;也可能你又後悔了,於是收回自己說過的話。這樣的做法會間接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會讓孩子覺得有空子可鑽,讓孩子&34;用撒嬌、哭泣等方式獲取想要的東西。因此,拒絕了孩子就一定要堅持。如果發現拒絕有不妥之處,也不要當場反悔,而應事後彌補。

心理小貼士:

對孩子的要求適當拒絕、偶爾滿足,可起到不錯的效果,可讓孩子有所期待、懂得珍惜。比如偶爾給&34;,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做出你所期待的反應與行為。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準備兩個裝有操縱杆裝置的箱子,按一下操縱杆,其中一個箱子就肯定有食物出來,另一個則偶爾有食物出來。在兩隻箱子中分別放入一隻飢腸轆轆的老鼠。兩個箱子中的老鼠都很快發現了能夠讓食物出來的裝置,它們持續地按動操縱杆,後來食物不再出來,老鼠也就不再去按動操縱杆。

心理學家分析了從食物不再出來到停止按動操縱杆的時間,發現偶爾有食物出來的那隻箱子中的老鼠繼續按動操縱杆的時間更長。而肯定有食物出來的那隻箱子中的老鼠,一旦沒有食物出來,就立即停止了按動操縱杆的動作。

這說明,偶爾給予報酬的&34;往往可以使行為持續更長的時間。&34;的關鍵在於&34;。推而廣之,只要是想用作激勵人的&34;,一定不能經常性地給予。不然,即使是&34;也會變得沒有吸引力、沒有期待。

來源 :525心理網(psy525.cn)一個有營養的心理網!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太考慮他人感受,是一種危險的心理
    他們不敢拒絕別人,總是考慮別人的感受,為了滿足別人的需要,他們甚至可以委屈自己。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他們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對於任何可能麻煩、激怒別人的因素都極力避免,實際上這是非常危險的,是一種性格缺陷,而這與人們的個人經歷密切相關。
  • 驚恐障礙——一種容易被誤診的心理疾病
    驚恐障礙是容易被誤診為心臟病的一種心理疾病,患者因為痛苦程度高,因而反覆就醫,發作時類似於心肌梗死的症狀,更易令患者產生死亡恐懼,因此減少日常活動,甚至外出需要家人陪伴,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由於症狀導致的痛苦和恐懼,無法確診,症狀得不到緩解,反覆求醫,花費巨大。張先生剛過三十歲,是一家企業的老闆,平日經常加班。
  • 睡不著怎麼辦 睡眠障礙是心理障礙的一種
    只有擁有良好的睡眠才能使自己儘快恢復精力,可是我們總能聽到周圍的人抱怨,「昨晚又失眠了」、「昨夜沒睡好,總是做夢」、「吃了兩天安眠藥不敢吃了,感覺自己記憶力下降了」……更有一部分人長期受失眠困擾。我們專門請專家幫大家解讀有關失眠問題,那些靠吃安眠藥入睡的人應該注意什麼?
  • 挑食也是一種心理疾病
    他們拒絕食物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食物的種類,或者不能接受某種性狀的食物,如糊狀。這種嚴重的挑食其實是一種心理病。   小孩挑食很常見,但如果一直持續到成年就會發展為心理疾病,並且可能嚴重危害到健康、社交和婚姻。   挑食只是小孩子的毛病嗎?
  • 拒絕控制,遠離反社會人格障礙者|心理自助手冊
    精神病是一種反社會人格障礙,其特徵是缺乏同理心、無視規則和衝動行為。如果你無法避免與精神病患者打交道,學會冷靜地處理他們。不要讓他們參與進來,因為沮喪讓他們知道他們可以控制你。如果你感到不安全,就尋求幫助。
  • 保險新人為什麼不敢講保險,要如何突破這種心理障礙
    而內向型的就需要先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才能放開手腳。別人說保險的不好,外向型和內向型處理方式也不一樣。外向型的活潑,可能嘻嘻哈哈就過去了。但是內向型的卻喜歡憋著,時間長了容易憋出內傷。所以大多數客戶還是喜歡外向型的,因為他們比較『耐撕』。2、缺少經驗臉皮薄這種情況很少在保險老人身上見到,所以說這是新人的職業病。
  • 不要孤芳自賞,孤芳自賞是一種心理障礙
    一般來說,這種人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自命清高,我行我素。這類人覺得別人都是庸俗淺薄之輩,傲視一切,不願與別人接近。即使想「遷就一下」他人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很不自然。第二種是哪些怪癖的人,他們有著某種特殊的習慣行為。這類人讓別人難以接納。孤芳自賞是一種心理障礙,如果要克服這種障礙。關鍵在於轉變思想—不能只想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不能過分地嚴格要求別人。
  • 不敢說話是重大心理障礙,交際大師對症下藥,3招幫你走出困境
    不敢說話是人際交往中的一大心理障礙,一定要有勇氣和膽量堅決克服。這裡首先要求我們客觀分析自己的交際情況,找出產生說話膽怯心理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我們也許在某個年齡的時候,在什麼人面前,因為什麼事,受了某種刺激,如果我們把以前笑過自己的人,或使他人笑話的某些話,從回憶中找出來,讓自己認識怕羞的來源,挖出怕羞的根,這樣就不覺得有什麼可怕了。方法之二,解剖事實,分析情理,尋求解決途徑。
  • 不敢愛不敢恨,我把自己活成了機器人丨心理諮詢師請回答
    依戀關係是我們內心跟他人建立關係的一種模式,而你所說的很多表現,比如,不太主動親近人,即便你內心很親密的人,你也不太會表達出親密感,總之,就是跟人總有一種距離感,這是一種典型的迴避型依戀模式。這種依戀模式是低焦慮高迴避,就是說你對於期待跟人親近,或者期待他人的回應是低焦慮的,但是迴避性是比較高的。而我告訴你的依戀方式,並不是告訴你怎樣是好的,怎樣的不好。
  • 淺談克服社交心理障礙的10個方法
    因此,社會交往對於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有些人在社會交往中不敢交往、不願交往、不能交往,這就屬於社交心理障礙。   好的社會交往可以減少孤獨、寂寞、空虛、恐懼、痛苦,可以宣洩憤怒及壓抑。因此,社會交往對於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有些人在社會交往中不敢交往、不願交往、不能交往,這就屬於社交心理障礙。
  • 心理輔導:這些人格障礙,你曾經遇到過嗎?
    ,有人提出自主神經反應性低下,皮膚電恢復的緩慢,可作為罪犯和人格障礙的一種易病素質特徵。: 臨床上以持久和廣泛的內心緊張及憂慮體驗為特徵,如過分的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一貫感到緊張,提心弔膽,總是需要被人喜歡和接納,除非得到保證被他人所接受和不會受到批評,否則拒絕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對拒絕和批評過分敏感,常因誇大生活中潛在的危險而迴避許多正常社會活動,因而其生活方式受到明顯的限制,有研究表明它和焦慮性障礙如驚恐發作,社交恐怖症,強迫症等顯著相關
  • 受挫心理障礙
    長期的心理失衡會逐漸引起心理障礙,甚至導致心理疾病。受挫心理障礙感知障礙記憶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意志障礙人格障礙所謂心理障礙,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或個性特徵的異常而言。人的心理過程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各種心理現象。
  • 葉一茜談森碟社交障礙,社交障礙也是病,這些表現父母一定要警惕
    在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人害怕和人交往,有的人沒說話之前先臉紅,有的人一和別人講話就結巴,有的人在公眾場合講話就思路不清,不知道自己到底講了些什麼,還有的人不敢抬頭與他人的目光對視這些都是社交恐懼的表現。然而,有這樣症狀的人並不一定就是社交恐懼症,也許只是一種社交恐懼心理。在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中,葉一茜談到了森碟的社交障礙問題。
  • 孩子怕黑也許有心理障礙,不及時疏導或將影響一生
    鄰居老胡家的孩子今年24歲,參加工作一年了,至今仍然怕黑,夜裡睡覺都開著燈;在上學和工作期間也是唯唯諾諾,膽小怕事。這樣怕事不惹事的孩子儘管讓家長放心,但是由於缺乏膽商,許多東西不敢想不敢試,也會給今後的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的。
  • 心理測試:憑感覺選一朵曼陀羅花,測你為什麼不敢對人說「不」
    導語:憑感覺選一朵曼陀羅花,測你為什麼不敢對人說「不」表面上顯得誰都需要這些人,但實際上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之所以會不拒絕,主要是因為自己的心理需要他人。面臨他人的得寸進尺,你敢態度強硬的拒絕他人嗎?一味地低聲下氣,又是在害怕什麼呢?這樣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導致自己的內心極其脆弱,他人一句無心的話都能觸碰到自己綿軟的內心,引起內心的遐思。
  • 孩子拒絕心理疏導,怎麼辦?
    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常常令家長們焦頭爛額 ,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厭學逃學、早戀、叛逆、考試焦慮、網癮等各種行為問題層出不窮;還會出現情緒障礙問題,比如焦慮、抑鬱。如果家長不及時、合理的處理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孩子的身心將遭受損害,性格、行為出現扭曲,影響今後一生的發展和幸福。
  • 心理學: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太考慮別人的感受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拒絕別人需要勇氣和技巧,它是社會交往中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能。這些始終不敢拒絕別人的人,在生活中普遍會有諸多的負面情緒,並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通常情況下,人在沒有完全熟悉對方之前不會拒絕別人,這是出於禮貌和尊重,但是有部分人,心裡十分想要拒絕,但嘴上卻無法說「不」。
  • 厭食症是一種心理障礙疾病,會引發各種問題,需要對症治療
    導語:厭食症就是因為患者有怕胖、心情低落的想法,然後出現過分節食、拒食的情況,從而造成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的症狀,甚至會拒絕維持最低體重,這其實就是屬於一種心理障礙疾病,大概有95%的患者是女性,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就有類似的性格傾向。
  • 心理障礙對人的危害有多大,三個治療方法交給你,科學治療
    心理障礙對一個人有多大的危害呢?心理障礙類屬於生理及心理或社會原因從而導致的異常心理過程,一個人所表現的疾病大多數除了生理上存在的疾病外,心理的疾病最為重要,心理障礙所給人造成的傷害不小於生理疾病。很多人會因為某一件事受到心理創傷,比如小時候受到同學的打擊,長大以後對事物的感性就會隨之隱藏起來。這時候心理所承受住的創傷也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在慢慢成長,可能就在我們身上,比如恐懼一件事,或者恐高、不敢面對等等。
  • 心理障礙成大學生就業「攔路虎」—大學生「就業症候群」透析
    自閉等心理障礙和自卑、自傲等自我認知障礙為主,被心理專家統稱為「就業症候群」。此外,通常有自傲心理的人,很容易以幻想代替現實,受挫後情緒會一落千丈,產生孤獨、失落、煩躁的心理障礙,並難以自拔。另一種自我認知障礙與自傲完全相反,那就是自卑。這種青年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膽小畏縮,不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有的看到別人有各種長處,還會滋生嫉妒,容易發生極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