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連良藝術上甩開腳步,挑班春福社展現藝術才華!

2020-12-19 宇文紫英談娛樂

(本文文字原創,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謝絕抄襲,侵權必究,雖遠必誅!!)

上文咱們說到,馬連良搭到了和勝社班,風華正茂的馬連良遇到了八大名旦之一的朱琴心。在和勝社裡面馬連良的才華得到了充足的展示,這個時候的馬連良藝術在觀眾之間越來越有基礎。尤其是在天津的演出,朱琴心有一齣戲叫做《陰陽河》,在演出的時候不小心發生了意外,導致朱琴心面部受傷,這個時候有人提出來讓馬連良頂坑。沒想到觀眾沒有因為換角而生氣,熱度不減,反而是十分的認可馬連良。正是因為這次演出,讓馬連良決定了自己挑班的決心。

馬連良 《掃松下書》劇照

在堅定了這個決心之後,馬連良辭去了和勝社的工作,於是進入了一段休養期間。在這個休養期間馬連良想想自己之前的經歷,從進入科班學藝到現在已經有20年的時間。這20年的時間馬連良可謂是受盡風霜苦楚。到一九二七年六月份馬連良開始挑班,他決定以自己的號召力單獨挑起一個戲班。馬連良的班名名叫「春福社」!

馬連良《秦香蓮》劇照

在春福社成立的時候,對於第一齣戲馬連良選的十分重要。於是馬連良決定演一出《定軍山》。因為這齣戲又叫《一戰成功》,馬連良決定以這齣戲為自己的打炮戲。一方面說為了取一個好的寓意,而另一方面呢這齣戲的演出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這齣戲的主演黃忠的上場方式不一樣,一般主演上演以左邊上場,這個就是咱們常說的上場門,但是《定軍山》的黃忠卻是以下場門上場。在古時候的科班有這麼一個老思想,一般上場門是白虎門,下場門是青龍門。白虎門是不吉利的意思,馬連良之所以選這齣戲也是為了討一個吉利!

馬連良《定軍山》劇照

在春福社的演出不僅僅有馬連良之前唱演的劇目,像《定軍山》、《問樵鬧府、打棍出箱》、《失空斬》等等,這個時候馬連良在藝術上開始展現自己的才華。他把目光投向一些零零碎碎的劇目,將這些零碎的劇目連綴在一起演出。這個時候馬連良最應該提到的劇目就是《武鄉侯》。這一出京劇《武鄉侯》是根據傳統老戲《戰北原》改編而成。這齣戲主要講述的是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這齣戲在情節上增加了二上出師表,祭奠昭烈帝,祁山對陣等情節。形成這樣一個完整的故事。後來在1958年的時候馬連良把這齣戲傳給了譚富英的弟子高寶賢。也成為了諸葛亮的一出代表劇目。

馬連良《武鄉侯》劇照

其次根據《三國演義》中的情節改編的劇目《青梅煮酒論英雄》。這齣戲可以說是早期馬連良跟郝壽辰的代表劇目。這齣戲也叫《聞雷驚著》也是三國故事中比較經典的故事。這裡面必須要提到的一齣戲就是《渭水河》。在早的時候這齣《渭水河》僅僅是一出開鑼戲。什麼叫開鑼戲就是相當於現在的贈品一樣。但是馬連良視角獨特,對於這齣戲融入到了自己獨特的想法。對於這個主人公姬昌馬連良重新加工,給姬昌的出場增加了一段二黃三眼的唱腔,而且給姬昌的幾次出場設置了不同的行頭,而且馬連良跟郝壽辰合作這齣戲竟然有了一個質的突破。這就是名角的魅力,也就是名角的能耐!

郝壽辰 馬連良《青梅煮酒論英雄》劇照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馬連良在藝術上大膽的甩開了腳步,但是馬連良的創新是從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造。這個時候的創造更多的是整理加工,所以說馬連良的創新還是有根可尋,有據可依。並不是空穴來風!馬連良的創新成為了他藝術上前進的動力,馬連良這個時候挑班成為了馬連良藝術上大膽探索的步伐!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大家還有什麼要說的,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一起討論!

(這是我手打的1419個字,你都看到底了,點個讚再走也不虧~~ 謝拉!)

相關焦點

  • 馬連良誕辰120周年紀念展首博開展,舞臺戲服為何顏色依舊鮮亮?
    而在京劇前、後「四大鬚生」中,馬連良都位居其中,成為中國京劇裡程碑式的代表人物。今天上午,「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開幕,110餘件(組)珍貴資料展現「馬派」藝術精華,講述京劇大師的藝術生涯。策展人張杰介紹,此次展覽以馬連良先生的生平經歷和舞臺藝術為主線,共分為「鬚生泰鬥」「溫如劇藝」「菊壇流芳」三大主題。
  • 馬連良:兩度捲入無妄之災,離世前充滿疑惑:我怎麼了?不明白!
    喜愛京劇的朋友可能知道,上世紀,京劇中有前「四大鬚生」和後「四大鬚生」,代表了當時京劇鬚生的最高水平。其中有一人,同時位列前後「四大鬚生」,被稱為京劇「四大鬚生」之首,他就是京劇泰鬥,「馬派」藝術創始人——馬連良先生。
  • 京劇舞臺上的諸葛亮,看馬連良是怎麼把諸葛亮演活的!
    其實早在上世紀的時候中國的舞臺上早已經出現過「活諸葛」一說。最早被譽為舞臺上「活諸葛」的是京劇前輩名家盧勝奎,在清朝名畫《同光十三絕》當中就有盧勝奎的身影,盧勝奎在這幅畫當中就是以諸葛亮的形象出現的,當時盧勝奎編演了全本的《赤壁鏖兵》中自己擔任諸葛亮一個角色,這也是中國舞臺上第一個「活諸葛」。在盧勝奎之後京劇舞臺上出現了第二個「活諸葛」,這個人就是馬連良。
  • 馬連良孫女馬季彤:爺爺是愛戲如命的「戲痴」
    【解說】2021年是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2020年12月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一早,馬連良先生的孫女馬季彤便來到展廳,仔細端詳著爺爺演出時的每一張劇照、每一件戲服。回憶起兒時與爺爺相處的時光,馬季彤說,在她眼中,爺爺是一位愛戲如命的「戲痴」。
  • 京劇藝術家馬連良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舉行
    12月23日,觀眾在紀念展上參觀展品。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展。
  • [北京晚報]谷曙光:朝霞映湖」成絕唱 從老戲單看譚元壽的藝術人生
    那時李硯秀等在滬上組「硯社劇團」,出演天蟾舞臺,劇團中掛並牌的老生、武生就是譚元壽。彼時元壽才二十出頭,文武雙全,上演雙出,開場劉宮楊的《挑滑車》,第二出元壽的《失空斬》,壓軸李硯秀的《能仁寺》,大軸元壽、張鳴祿、班世超的《三岔口》,真可謂是英雄出少年。很明顯,元壽先生早年想走李少春允文允武的路子。元壽先生在上海,已經算是頭路角兒了,但後來卻沒有挑班挑梁。這很值得深思。
  • 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博開展
    2021年是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以113組件珍貴文獻、京劇文物,180餘張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現出「馬派」藝術精華。走進展廳,咿呀餘韻響在耳畔,一路走過,鬚生泰鬥、溫如劇藝、菊壇流芳三大板塊徐徐講述著馬連良的藝術人生。穿梭在多種身份中,一個豐滿的藝術家形象逐漸在觀眾面前生動起來。
  • 馬連良與梅蘭芳齊名?申鳳梅是唯一地方戲女弟子,長眠北京香山
    馬連良是與梅蘭芳齊名的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京劇大師,位居京劇「四大鬚生」之首、民國時期京劇三大家之一,葬於北京香山腳下的萬花山。1992年9月,馬連良墓被北京市海澱區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連良,字溫如,1901年2月28日出生,原籍陝西扶風,生於北京。受家庭的薰陶,連良從小熱愛京劇藝術,他8歲入北京梨園,26歲自己組班,成為「馬派」藝術創始人。馬連良開創的馬派藝術影響深遠,是我國京劇裡程碑式的代表人物,上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盛行不衰。
  • 京劇大師的「颱風」 馬連良讓「大軸」梅蘭芳露天演出
    編者按:馬連良和梅蘭芳都是著名的京劇藝術大師。馬連良是 「馬派」藝術的創始人、京劇「四大鬚生」之首,其代表劇目有《借東風》、《甘露寺》、《清風亭》、《四進士》、《失空斬》等。梅蘭芳則為京劇「四大名旦」之首,在他50餘年的舞臺生活中,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梅派」,代表作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李濱聲先生曾親睹兩位大師演戲。但讓年過九旬的李濱聲先生至今難以忘懷的,不僅是他們精湛的演技,更是大師的「颱風……作者:李濱聲
  • 【唐彩教育】文化展現魅力 藝術綻放芳華
    用熱情點燃青春用創新放飛夢想以文化為韻用才華展現魅力用智慧成就人生拂一縷冬日暖陽藝術  是人類靈魂最好的滋養藝術節  是校園文化最美的剪影了解一個人文藝是最詩意的方式愛上一所學校藝術是最浪漫的理由為弘揚時代主旋律,豐富校園師生的文化生活,展現我校師生風採,播撒智升學子夢想的種子,我校一直以來秉持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結合。校園文化藝術節就是我校辦學理念的外化之一。
  • 湖北省特教學校學生藝術匯演 展殘疾人藝術才華
    當天,第八屆湖北省特教學校學生藝術匯演在武漢落幕。匯演期間,來自湖北16個地市州的600多名特教學生參加了舞蹈、聲樂、器樂、戲劇小品等比賽,最終11個優秀節目對外展演。展演節目包括舞蹈、音樂情景劇、笛子獨奏、吉他彈唱、陶笛七重奏、舞臺劇等類型。臺上,學生隨著音樂節奏展示曼妙舞姿,但其實他們聽不到外界的任何聲音。
  • 金·卡戴珊綁大辮子拍大片,展現完美藝術效果,身材真好
    金·卡戴珊的身材也很完美的展現了出來,不得不說侃爺的攝影水平真的是很不錯。這是金·卡戴珊坐在一張凳子上拍攝的照片,後面的影子中能看到侃爺的影子,金·卡戴珊這次拍攝的照片是一種黑白色照,看上去很有藝術之美。
  • 潮眼te丨潮流藝術太忙了,搞完藝術時尚,現在又搞藝術Jordan
    設計工作室的創始人,著名藝術家兼設計師,Cody Hudson 與 Nike 已經有著有多年的合作關係,他的藝術以簡約的現代化抽象主義風格而被人熟知。在本次聯名當中,Cody Hudson 重新塑造了芝加哥市旗上的六角星,並將其印在連帽衫和長袖 T 恤上。
  • 臺南首創兒童藝術教育節讓藝術走進校園及市民生活
    華夏經緯網6月30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甩開教育分數至上的框架,臺南市各大校園致力推廣藝術,讓藝術教育不只是口號,臺南市教育局今年暑假首創「2020兒童藝術教育節」,以五藝為主軸推出一系列活動,讓臺南囝仔展現藝術能量,體現讓藝術走進生活。
  • 探索菱形藝術,vivo S5攜手中央美術學院展現科技藝術的融合
    近年來,科技與藝術逐漸融合,也出現了許多帶有濃厚美學韻味的科技產品。作為科技界的美學先鋒,vivo S系列率先打造科技藝術浪潮,推出了極具藝術氣息的vivo S5,採用經典菱形作為後置攝像頭的設計風格,彰顯了別樣的藝術美感。
  • 展現河南少年兒童新時代風貌!第十屆河南省少兒文化藝術展演開幕
    為進一步豐富全省少年兒童的文化生活,展現新時代河南少年兒童的精神風貌,推動全民藝術普及,9月8日上午,「黃河謠 華夏源——第十屆河南省少兒文化藝術展演」開幕式在河南省文化館舉行。河南省少兒藝術展演活動自2006年啟動以來,目前已經舉辦了九屆,逐漸成為河南匯聚社會各界藝術資源,促進少年兒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質平臺,日益成為新時代河南省少年兒童展示藝術才華的品牌盛事。
  • 是「藝術超市」,還是「藝術終結者」
    由於手機全方位的近距離展示,藝術最大限度地投放到大眾之間,如同食品或者服裝。藝術史流傳的許多軼事表明,古代藝術家曾經費盡心機,百般辛苦,但求一睹先輩遺留的藝術傑作,或者閱讀名家收藏的善本,相對地說,手機時代的美學享受猶如輕鬆地漫步「藝術超市」,自由選購種種心儀的作品。
  • 是「藝術超市」,還是「藝術終結者」——說說手機在當下藝術生產與...
    然而,當藝術專門為手機組織的傳播網絡提供作品的時候,日常的世俗氛圍開始提出要求。  手機縮小了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差別  相對於經典作品的嚴肅、深邃、哲思、獨創,一種異於傳統的美學追求出現了。傳統觀念通常認為,傑出的藝術作品具有文化領跑的作用。藝術並非日常生活的翻版,而是去蕪存菁之後的提煉和重組。
  • Pierre Fautrel:入侵藝術,人工智慧展現獨立的創造力
    人工智慧作為藝術品的創造者,展現了超凡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這種結合標誌著人工智慧擁有獨立的創造力。他們通過對抗網絡(GAN)生成的一系列藝術作品,探索人工智慧的原生創造力。Pierre Fautrel在演講中描繪了人工智慧與藝術的結合,人工智慧作為藝術品的創造者,展現了超凡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當然,更重要的是,這種結合標誌著人工智慧擁有獨立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