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被SCI收錄的中國學者英文論文的科研經費成本和發表費相當於給...

2021-01-09 網易

2019-11-04 02:04:31 來源: 高分子科學前沿

舉報

  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北京工業大學劉彩娥研究員在《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刊文《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國內科研論文外流現象分析》,作者利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的年度報告數據,以面上項目10年數據(2006年—2016年)為樣本,做了一個比較粗略的估算。10年時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面上項目經費總額為8,075,650萬元,根據基金委的年度報告,科研成果產出的主要形式為:國際會議邀請報告、國內會議邀請報告、國際期刊論文、國內期刊論文、專著、發明專利,而國際、國內邀請報告的技術內容往往被另外四種成果形式包含。10年間結題的面上項目中各項科研成果總和為:國際期刊論文380314篇國內期刊論文406102篇專著44867部發明專利43253項。假設每種科研成果的成本花費是均等的,那麼,這10年間經費總額度與科研產出之比約為9.23:1。也就是說,每篇論文的經費成本平均為9萬餘元。(科研項目從立項資助到結題一般3到5年, 年度報告中不是當年的經費用於當年的科研產出,文章計算僅僅是粗略的估算),以此計算, 2016年SCI收錄中國學者的英文論文321,266篇,科研經費成本大約為295.56億元人民幣(包含少量國內英文版刊物)。單中國學者在國外刊物發表文章的版面費, 有專家粗略估計每年達到數十億元人民幣。而中國改造遼寧號航母時,購買「瓦良格號」的花費為20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3億元。而中國改造遼寧號航母的花費約2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220億元。

  此外,我國的科研人員完成的論文發表在國際刊物上,國外的刊物擁有版權,國內同行想閱讀這些文獻,國內的科研單位又不得不花費巨額資金購買國外文獻資料庫的使用權或者訂購國外的刊物。粗略估計,全國211高校每年購買國外文獻資料庫的使用權花費大約十幾億元人民幣,這筆費用僅僅是一年時間的使用權,並沒有購買到永久性的文獻。

  全文如下:

  

  

  

  

  

  

  

  

  

  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聲明:凡本平臺註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平臺轉載出於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並不意味著本平臺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觸目驚心:中國學者英文論文的科研經費成本和發表費相當於每年給...
    轉載自未名讀書牛觸目驚心的「科研成本」中國學術界把國際期刊與論文數量作為評價標杆,每年有大量的科研精力都花在了發表「頂級論文」上。人力物力不折算現金,光光是各種發表費用,足足給美國送去一艘航母!10年間結題的面上項目中各項科研成果總和為:國際期刊論文380314篇;國內期刊論文406102篇;專著44867部;發明專利43253項。假設每種科研成果的成本花費是均等的,那麼,這10年間經費總額度與科研產出之比約為9.23:1。也就是說,每篇論文的經費成本平均為9萬餘元。
  • 觸目驚心丨中國學者發表英文論文的費用相當於每年給美國送去一艘航母
    10年間結題的面上項目中各項科研成果總和為:國際期刊論文380314篇;國內期刊論文406102篇;專著44867部;發明專利43253項。假設每種科研成果的成本花費是均等的,那麼,這10年間經費總額度與科研產出之比約為9.23:1也就是說,每篇論文的經費成本平均為9萬餘元。
  • 觸目驚心:中國學者發表英文論文的費用相當於每年給美國送去一艘航母
    觸目驚心的「科研成本」      中國學術界把國際期刊與論文數量作為評價標杆,每年有大量的科研精力都花在了發表「頂級論文」上。10年間結題的面上項目中各項科研成果總和為:國際期刊論文380314篇;國內期刊論文406102篇;專著44867部;發明專利43253項。假設每種科研成果的成本花費是均等的,那麼,這10年間經費總額度與科研產出之比約為9.23:1。也就是說,每篇論文的經費成本平均為9萬餘元。
  • 呼籲各大學取消對發表SCI收錄論文的獎勵
    圖片來自網絡由於社會上流行的幾個大學排行榜都賦予發表論文過高的權重,目前中國大陸幾乎所有大學都對學校員工發表在SCI收錄期刊的論文實行獎勵制度,而且把期刊分為不同級別種類設立不同的獎勵金額要知道,論文只是科研過程和現象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科研工作的副產品,並不是科研的全部,這種對發表論文過度獎勵的制度嚴重異化了科研的本來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科技發展。應儘量減少發表論文的功利化導向,取消對發表SCI收錄期刊論文的獎勵。
  • 每年消耗一艘航母?英文學術體系讓中國每年多花300億!
    SCI是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英文縮寫,從功能上說是一種學術論文檢索工具和資料庫,從內容上說是以收錄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論文為主。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是指收錄社會科學的論文檢索工具和資料庫。
  • 專家:學術界每年向國外「進貢」數十億論文發表費
    論文發表情況是科研評價體系中繞不開的指標,在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中,申請獎學金、畢業、晉升、申報經費,均離不開論文指標。  近日,福建師範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學院講師林賢祖將矛頭對準論文發表亂象,在微信公眾號「學術周刊」刊文《學術界每年向國外「進貢」數十億論文版面費,驚心觸目!!!》,引發學界爭議。
  • 真相:中國學者國際期刊發文是「倒貼為西方服務」!
    假設每種科研成果的成本花費均等,那麼10年間經費總額度與科研產出之比約為9.23:1。也就是說,每篇論文的經費成本平均為9萬餘元(粗略估算)。380314篇論文多少錢?342.2826億元。第二個數據:參照上述SCI的收費標準,每篇按3500美元計算,匯率又按1:7計算,上述380314篇論文多少錢?第三個數據:有一個研究報告認為,2016年SCI收錄中國學者的英文論文321,266篇,科研經費成本大約為295.56億元人民幣(包含少量國內英文版刊物)。
  • 中國學者每年用買1艘航母的錢去發SCI論文
    SCI論文相關指標已成為學術評價,以及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人才評價、學科評估、資源配置、學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標,使得高等學校科研工作出現了過度追求SCI論文相關指標,甚至以發表SCI論文數量、高影響因子論文、高被引論文為根本目標的異化現象,科技創新出現了價值追求扭曲、學風浮誇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問題。
  • 中國學者每年用可以買一艘航母的錢去發SCI論文
    中國工業大學研究院劉彩蛾在「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中談到:僅在2016年被SCI收錄論文32166篇,科研經費為295.56億元。更悲催的是,中國的專家學者都把論文發表在國外期刊上,國內的科研單位如果要閱讀這些數據,就需要花錢進行購買,全國211高校僅在文獻購買上的費用一年就超10億以上,這僅僅一年的使用權。這些費用都讓SCI期刊掙走了。這些錢每年可以買1艘航母中國改造遼寧艦的花費才24億美金,折合人民幣220億。
  • Sci收錄的中國期刊是英文還是中文
    CI包羅各個國家高水平期刊,其中不少高水平的中國期刊也被收錄其中。那sci收錄的中國期刊是英文還是中文呢?許多作者以為被SCI收錄的中國期刊還是中文,因此會選擇在被sci收錄的中國期刊上投稿,這樣就不用翻譯了。其實不然,sci期刊收錄的中國期刊其所刊登的論文也是英文的。
  • 科研成本觸目驚心:每年國外期刊版面費達數十億元,免費為西方打工?
    觸目驚心的「科研成本」中國學術界把國際期刊與論文數量作為評價標杆,每年有大量的科研精力都花在了發表「頂級論文」上。人力物力不折算現金,光光是各種發表費用,足足給美國送去一艘航母!10年間結題的面上項目中各項科研成果總和為:國際期刊論文380314篇;國內期刊論文406102篇;專著44867部;發明專利43253項。假設每種科研成果的成本花費是均等的,那麼,這10年間經費總額度與科研產出之比約為9.23:1。也就是說,每篇論文的經費成本平均為9萬餘元。
  • 2012年中國發表SCI論文4020篇 80%發表於國外期刊
    原標題:2012年中國發表SCI論文4020篇 80%發表於國外期刊  2012年,SCI收錄的176個學科領域中的高影響力期刊論文總數中,我國科技人員發表論文數為4020篇,其中80%的SCI論文發表在國外期刊上。這是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協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數據。
  • 李志民:SCI崇拜 別把中國科研帶偏了―高校科技―中國教育和科研...
    漂洋過海來到中國近30年的SCI一定想不到,自己會從一個最初是為了科研人員在短時間內找到與自己研究工作密切相關論文索引的工具,發表國際論文的示範並引導中國學者在國際上發表論文的推動者,逐步變成某種程度異化和扭曲科學研究目的,綁架科研和學術評定,讓國內學術共同體愛恨交加、心情複雜的核心評價指標。
  • sci期刊發表論文比國內核心複雜嗎
    sci期刊發表論文比國內核心複雜嗎?sci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是兩個不同的分類,每個分類中都包括很多本符合篩選標準的期刊,不同的期刊對於收錄發表的論文有要求。在不確定具體sci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時,誰發表論文更複雜,很難說清。
  • 英文論文發表期刊【期刊論文】英文論文發表期刊
    sci是一種期刊索引目錄類型的刊物,是由南京大學引進並成為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學術評價的一類刊物。SCI收錄的期刊涉及各個領域,進入SCI這一刊物的論文即為SCI論文。發表SCI論文有什麼用呢?2、發表SCI論文,可以向世界顯示我國基礎研究的實力,提高我國在世界科學界的地位。3、發表SCI論文的多少和論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國際上通用的評價基礎研究成果水平的標準。是招聘、提升、考核、評獎的重要指標。什麼是SCI論文「5C」原則?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論文發表的時候經常會看到SCI,SSCI,CSSCI具體是什麼意思?
    論文發表的時候經常會看到SCI,SSCI,CSSCI是什麼意思,sci,ssci與cssci之間有哪些區別?而從專業的角度出發,被SCI、SSCI收錄的科技論文的數量則被大家看作是衡量一個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科技實力和科技論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評價指標。
  • SCI崇拜 別把中國科研帶偏了
    視覺中國供圖漂洋過海來到中國近30年的SCI一定想不到,自己會從一個最初是為了科研人員在短時間內找到與自己研究工作密切相關論文索引的工具,發表國際論文的示範並引導中國學者在國際上發表論文的推動者,逐步變成某種程度異化和扭曲科學研究目的,綁架科研和學術評定,讓國內學術共同體愛恨交加、心情複雜的核心評價指標。
  • 南郵學術醜聞曝光:導師每四天發表一篇論文,學生曾冒充北大身份
    IEEE Xplore收錄他的論文一共有157篇,其中有73篇IEEE Conferences。 而且這些文章中鮮有通訊領域口碑較好的幾個期刊。有50篇是IEEE Open Access,而這個期刊一篇的版面費是$1,750,約合12,491.7人民幣,50篇大概是50多萬人民幣,關於IEEE Access,也因為投稿體量過大、文章平均水平很難保證,渾水摸魚的情況大有人在等負面評價而被人詬病。
  • 南郵學術醜聞曝光:導師每四天發表一篇論文,學生冒充北大身份
    IEEE Xplore收錄他的論文一共有157篇,其中有73篇IEEE Conferences。 而且這些文章中鮮有通訊領域口碑較好的幾個期刊。有50篇是IEEE Open Access,而這個期刊一篇的版面費是$1,750,約合12,491.7人民幣,50篇大概是50多萬人民幣,關於IEEE Access,也因為投稿體量過大、文章平均水平很難保證,渾水摸魚的情況大有人在等負面評價而被人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