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還能「浪」多久?老闆擅長精打細算,但全面戰場頹勢漸顯

2020-12-24 市界

文 賈琦

編輯 李悅

唯品會是粉色的。

它的LOGO,它的網站主界面,它的外賣包裝甚至對外公布的公告文件,統統都是以粉色作為主基調。

創立初期,唯品會的女性會員佔比一度達到了85%以上。現今,女性用戶佔比雖然下降至58%(今年2月極光大數據),但無論是消費頻次還是訂單金額,唯品會女性用戶都依然要比男性用戶高出一大截。

近期,隨著姐姐們的「乘風破浪」,唯品會又以合作品牌商的身份刷足了存在感。

自2018年底再次聚焦品牌特賣、回歸服裝銷售以來,唯品會就開始鹹魚翻身,股價也連續6個季度上漲。

人們都說垂直電商的時代早已過去了,而唯品會卻越來越堅挺,這背後自然有其獨特的優勢支持,但這一優勢也有明顯的天花板。

01

電商界一朵奇葩

相比於其他電商平臺,唯品會有許多常人不能理解的特質。

比如「盈利能力」。據其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唯品會已經實現了連續30個季度盈利,是阿里之外為數不多的「盈利長跑」選手。

在網際網路行業中,以虧損換增長是一件再常見不過的事,而電商更是出了名的燒錢。比如京東在盈利之前曾連續11年虧損,而風頭正勁的拼多多更是燒錢不斷,其虧損數額也是從2018年的34.56億元,一路飆升至2019年的59.81億元。

但倘若其GMV(成交總額)、市場佔有率、運營模式組合在一起可以講述一個好故事,那麼資本市場會很樂意給這些虧損的企業以較高的估值。

相比之下,一些投資者對唯品會的評價是:「沒有夢想,一心只想搞錢」。

作為一家垂直電商平臺,唯品會的一枝獨秀也顯得奇怪且突兀。

成立於2008年的唯品會,創立之初就確定了垂直於女性的電子商務平臺的定位,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控制在女裝這個單一品類上。

工作人員在分揀商品

眼下,隨著大平臺的不斷擴張,垂直電商的生存空間已經被一步步蠶食,幾乎就要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同期創立的聚美優品已經退市,創始人陳歐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共享充電寶上;凡客誠品幾近消失,近幾年來最大的消息便是「雷軍卸任凡客誠品董事」,而新聞下最多的評論則是「這個牌子居然還活著」;專注於賣鞋的好樂買和樂淘網也同樣被放生,兩家的創始人一個加入了美團做高管,另一個再創業做了必要商城。

「死走逃亡傷」的大環境下,唯品會依然保持著百億美元以上的市值。

這一切看似利好的特質背後,與唯品會特有的運營模式有著極大關係。

2016年,周杰倫穿著粉色西裝、以首席驚喜官身份為唯品會代言。而唯品會的運營之道,正藏在當時那句頗為洗腦的廣告詞中:

都是傲嬌的品牌,只賣呆萌的價格。

在普通人看來,這不過就是一句宣稱物美價廉的營銷口號,早已見怪不怪。但仔細研究過唯品會的盈利方式之後,我們才發現這大約真的不是一句空話。

經濟學中,一直存在一個「牛鞭效應」,用來特指供應鏈上需求變異放大的現象。

當信息流從最終客戶端向原始供應商端傳遞時,由於無法有效地實現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並逐級放大,導致了需求信息出現越來越大的波動,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圖形上很像一個甩起的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牛鞭效應。

在這一前提下,尾貨積壓便成了品牌廠商們難以解決的一大痛點。

而唯品會所做的,便是通過特價打折的方式,幫助廠商們把尾貨清理出去。其真正的營銷口號其實應該是:「這些傲嬌的品牌,(由於賣不動了,所以)給大伙兒一個呆萌的價格。」

唯品會華東運營總部

事實上,這樣的集中式甩賣,在零售業高度發達的美國早有先例。

1970年前後,美國的一些大型服裝廠和日用品加工企業就開始有意識地利用工廠的倉庫銷售訂單尾貨,這種名為奧特萊斯(Outlets)的經營模式也迎來了快速發展,並最終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零售業態。

所謂唯品會,其實就是「尾品匯」。而其持續盈利、身為垂直電商而不倒的真正原因,正藏在這一營銷模式之中。

02

賺錢即王道

就垂直電商而言,其核心賣點在於「品類的垂直性」

早期這些平臺能做起來,主要是打了時間差,做出了差異化。

在淘寶做服飾的時候,聚美優品主打美妝,但當天貓進入美妝領域的時候,聚美優品就會受到極大衝擊。再比如當當網早期圖書做得很好,但是京東開始做圖書的時候,京東很快就成為了圖書類第一。

在高頻打低頻的邏輯下,一旦巨頭來搶地盤,垂直電商就變得多餘起來。

然而,唯品會的核心賣點在於「清倉大甩賣」。儘管服裝、美妝、母嬰等品類在巨頭平臺上同樣在售,但巨頭的擴張之路才剛剛從「全品類」的追求中結束,尚未深入到「賣法」全覆蓋的程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唯品會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間。

與此同時,由於品類(美妝、服飾)的緣故,唯品會的毛利率遠高於同行,在絕大多數時期都處於20%以上。

這也是該公司可以做到持續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唯品會的創始人沈亞,是一個典型的溫州人,精明,低調。

2007年,還在從事手機配件生意的沈亞和合伙人洪曉波進入長江商學院學習,並在此期間產生了電子商務再創業的意圖。

某天清晨,洪曉波看到妻子正在法國VP(Vente privee)名品折扣網上搶購名牌打折包,這一下給他們提供了創業的思路。

然而,唯品會全面模仿法國VP的奢侈品折扣模式並不順利。首戰遇挫後,幾乎沒有猶豫,沈亞立馬決定把品類的檔次降下來,既然奢侈品沒人買,那就降到二三線的時尚品類。

在這一轉型之後,唯品會迎來了全面爆發。

「不賺錢,搞什麼搞?」這大約是每一個溫商心內共同的想法。

唯品會對於成本的控制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多年來,唯品會的市場、研發和行政三項費用,佔營收的比例長期保持在10%以下。

相比之下,拼多多2019年的市場營銷費用為271.7億元,佔營收的比例高達90.14%;虧損達85.4億元。

但值得玩味的是,市場對拼多多給出了超出千億美元的市值,約等於10個唯品會。

顯然,一味只顧賺錢,並不能徹底俘獲投資者的芳心。尤其是在電商行業殘酷的競爭環境下,長期發展的可行性和未來的成長空間,其實更為投資者們所看重。

從這一維度來看,沈亞是一個優秀的生意人,卻未必是一個了不起的企業家。

03

希望何在?

唯品會是有過野心的。

2010年下半年,為革新物流體系,沈亞找來了曾在華潤、當當網及第三方物流公司任職的唐倚智,來擔任倉儲物流主管。

隨後,2013年唯品會更是成立了品駿控股有限公司,在華南、華北、西南、華中等地設立六大倉儲物流中心,總面積超200萬平方米,自建網點4000餘個。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品駿快遞員超3萬人,年投送包裹超2.9億件。

然而,出於成本控制的考量,唯品會在2019年11月宣布與順豐達成合作,並終止了自己旗下品駿快遞的所有快遞業務。

有意思的是,在那之前品駿還在對外宣布,已經連續實現了22個季度盈利。

一次又一次的精打細算,一場場局部戰役的勝利下,是全面戰場的不穩定。

2020年5月27日,唯品會披露的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第一季度總淨營收為188億元,同比下滑11.7%;淨利潤為6.848億元,同比下滑21.5%;活躍用戶總數為2960萬人,去年同期為2970萬人,降了10萬。

營收、利潤、活躍用戶,刀刀見血。

作為一家市值大起大落、近日又在連連上漲的企業,唯品會確實有其獨有的優勢。

論便宜,唯品會不是拼多多的對手;論高檔,無數家奢侈品也已經在天貓上開通了官方旗艦店。但唯品會依然憑著一手綜合實力,於間隙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存空間。

然而,生存空間不等於發展空間。令人擔憂的是,「品牌特賣」這一核心優勢,並不是「時間的朋友」。隨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演變,唯品會恐怕很難守住自己最為關鍵的護城河。

04

前方,巨頭與時代的雙料衝擊

無論說的再天花亂墜,品牌特賣其實也都隸屬於供應鏈優化的一環。而持續優化供應鏈,則是每一家巨頭堅定不移的持久戰略。

早在2013年,京東就曾對標唯品會推出過「京東閃團」的業務,第一批合作對象中就囊括了三星、博朗、方太、羅萊、雷朋、杜蕾斯等大品牌。

隨後的日子裡,京東更是陸續上線了「特價秒殺」「每日特價」「品牌閃購」等多項業務,其本質邏輯與唯品會的品牌特賣並無區別。

另一邊,阿里也在持續優化自身與供應鏈上遊之間的鏈路關係。在特賣領域,從「天天特價」到「天天特賣」再到「天天工廠」,如何以最低的價格拿到貨源,一直都是阿里的題中之義。

更重要的是,官方旗艦店在天貓平臺上的直營,更是從本質上擊穿了唯品會的護城河。在這一生態下,尾貨的處理不過是旗艦店的一個階段性促銷活動。

隨著經驗的累積,大牌廠商們也會逐漸摸索出電商時代的運營之道,進而對唯品會這一渠道的依賴程度大幅減少。

儘管如此,巨頭的傾軋還只是對這一存量市場的爭奪。

只要「牛鞭效應」存在,縱使屆時唯品會的市場份額減少了一些,但由於其在該領域的長久積累以及對忠實用戶心智的佔領,生存還是問題不大的。

中信證券一份研報認為,電商中與唯品會形成競爭的主要有三類:專業特賣電商(唯品會、聚美優品)、社交拼購電商(拼多多)、綜合電商特賣頻道(天貓、京東)。唯品會作為特賣電商的龍頭,規模優勢明顯。

長遠來看,還有一朵烏雲始終徘徊著,時刻準備著徹底摧毀「尾貨甩賣」這一市場。

這朵烏雲的名字,就是C2M(用戶直連製造)。

在電商行業中,C2M作為未來趨勢已經達成了行業共識,天貓、京東、拼多多都在花費極大的精力去推動這一業務變為現實。

該模式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通過生產線的自動化、定製化、節能化、柔性化,運用龐大的計算機系統隨時進行數據交換,按照客戶的產品訂單要求,進而生產出精準數量的特定產品。

前文提到,牛鞭效應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信息傳遞的失真。最常見的情形是,商場代理商向城市代理商訂了100件貨,城市代理商擔心不夠用,就會向上級代理商再多訂1到2成的貨,層層傳導之後,積壓下大量的庫存。

其本質是生產過程中的缺陷漏洞,而唯品會所從事的「品牌特賣」,則是為這一缺陷打的「補丁」,可以說是治標不治本。

唯品會線下專賣店

而隨著大數據技術和C2M的發展,這塊「補丁」會越來越小。

目前來看,C2M距離完全實現還有較長一段距離。但擠壓唯品會,可能不需要C2M的徹底實現。

只要品牌商可以通過消費者大數據計算出較為精確的訂單數量,他們就可以做到將庫存降到最低。而依託於庫存紅利的唯品會,也將在那時失去存在的意義。

眼下,直播電商的興起就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縮短了工廠到消費者的鏈路,減少品牌庫存的產生。而主播的存在,則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買手團隊」的價值。

事實上,世界上的任何一種商業模式都有其獨有的時間窗口,也從不存在一勞永逸。

在「牛鞭效應」這一痛點沒能徹底解決之前,唯品會拿出的解決之道確實為整個市場緩解了該問題,從而也給其自身帶來了巨大利益。

但隨著科技的持續發展,這一時間窗口終將會關閉,進而產生更好的解決辦法來替代。

對每一家正走在路上的企業來說,有一項抉擇是其所必須面對的——

究竟是不斷調整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在焦慮中活下去,還是守住成熟的業務,並儘可能保障盈利?

二者之間沒有對錯。但對於投資者來說,其價值必有高低。

相關焦點

  • 唯品會的去庫存生意,還能玩多久?
    但實際上,唯品會的危機已經開始慢慢出現:第三季度,唯品會的營收雖然實現同比增長,但仍舊環比已經下跌3.7%,為232億元。本質上唯品會的消費者都是追求高性價比的用戶,但近兩年綜合電商平臺都在瘋狂補貼——淘寶、拼多多、京東都號稱百億補貼,爭做「全網最低價」,唯品會的價格吸引力已經開始逐步下降。
  • 唯品會的特賣生意還能做多久?-科技頻道-和訊網
    2.能否通過奧萊新零售模式實現市場增量,將是唯品會面對的一大重點考驗。3.行業的庫存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特賣模式仍有較大發展機會。如果不是憑藉著無孔不入的廣告投放,可能很多消費者已經忘記,唯品會這一曾經的「電商第三極」。2012年,唯品會以「在線奧特萊斯」的特賣電商故事在美上市,兩年內市值從2億美元飆到百億美元。
  • 超級擅長理財的三大星座女,精打細算,勤儉持家!
    智商情商超級高,無論何時都能在職場上混得風生水起,事業方面,也能做得非常得出色,有很強的理財觀念,很懂得投資,精打細算的過生活,超級的勤儉持家,是個超級好的賢內助。天生對金錢超級的敏銳,每花出去的一筆錢都會算計得清清楚楚,有一個非常好的消費理念,從不會花錢如流水,是個很會過生活的女人,誰娶到就誰幸福!
  • 在戰場中彈後還能活多久?特種兵嘲笑:要不你中一顆試試?
    在戰場中彈後還能活多久?特種兵嘲笑:要不你中一顆試試?在很多的戰爭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中彈後還是可以行走,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是真的可以這樣的麼?雖然觀眾並沒有真正的置身於戰場,但是影視劇中激烈的戰鬥場面還是會讓我們熱血沸騰。雖然說藝術來源於生活,但是很多時候藝術作品的情節都是虛假的,真假難辨。比如在戰爭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節:士兵中彈後仍然英勇衝殺,忍著疼痛堅持前進,最後消滅了敵人。看了這樣的情節,人們當然會心潮澎湃,不由自主地為正義的一方鼓掌。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專門做特賣的唯品會也被拼多多頂替 大喜大悲的唯品會
    唯品會2017年的活躍用戶為5780萬,相較2016年的5210萬增長11%,相比較之前兩年42%和51%的活躍用戶增長卻有著明顯的降速。而在2018年第一季度,唯品會甚至出現用戶增長停滯的現象。而與之相反的是,拼多多吸引了四億活躍用戶,大約是唯品會的7倍,原本位居國內電商前三的唯品會正在被拼多多全面超越,唯品會危機進一步加劇。
  • 戰場上中彈後還能活多久?特種兵:別信,影視劇都是騙人的
    在很多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士兵在中彈之後,還勇敢地向敵人發起衝鋒,甚至還能夠在受傷的情況下把敵人打敗。這樣的情節在影視劇中可以說是比較常見了,觀眾在一時的激動之後往往也會思考,在真實的戰場上到底有沒有可能發生這種事?中彈了還能活多久?還能衝鋒陷陣嗎?對此真正的特種兵表示,別傻了,電視劇都是騙人的!
  • 疫情之下,日本民宿潮還能「浪」多久?
    然後,一波接一波的民宿潮開始了,但沒有「浪」太久,疫情就發生了。伴隨著赴日外國人連續多月減少,日本不少民宿也走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有的變賣民宿,有的將民宿改為租用房。(原標題:關注:疫情下日本民宿潮還能「浪」多久?)來源: 日本新華僑報
  • 2017唯品會12.8周年慶戰報來襲,揭秘最有趣購買指南
    唯品會年度盛大的購物節12.8周年慶在「驚喜」中火熱開售,銷售業績節節攀升。開售1小時後,唯品會官方開始陸續發布趣味戰報,用逗趣的形式展現平臺用戶消費習慣。其中北京、重慶和成都穩居剁手城市排行榜前三,男生最愛買的品牌為幫寶適,還有用戶花14元買到原價1017元的商品。
  • 唯品會公布2018 Q4財報:活躍用戶重回兩位數增長,存量戰場的突圍戰
    從今天唯品會2018年Q4財報的變化數據來看,它似乎正是在前後端摸索出了一套服裝去庫存的規律,通過其命名的「特賣模式」,能夠讓庫存快速周轉,最後賦能供需兩端。背後的一些思路和打法,既是唯品會成立四年就上市的殺手鐧,也是其在2018還能快速正向循環的保障。
  • 唯品會616年中特賣即將開售 大牌爆款攜「三折封頂」打響搶購戰
    6月13日,唯品會聯合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中國社會新人消費報告》,指出在90後中,購物時首要關注「性價比」的佔比已高達65.6%,年輕人的這種選擇也表明,「高質價比」的消費偏好在未來一段時間也仍將在整個消費市場延續。唯品會堅持品牌特賣十年,精選全球大牌好貨、應季尖貨, 以最擅長的「極致性價比」給用戶帶來超值購物體驗。
  • 拒絕套路,唯品會11.11特賣全攻略
    唯品會11.11隻需299元……值得注意的是,11月10日晚8點,唯品會11.11特賣狂歡節搶先正式開售!眾多年度熱銷人氣單品,以及服飾、美妝、體用、家居、母嬰等「品牌特賣」十一大部類的大牌爆款王,都將全面入場,直接為消費者奉上「無套路」超低價的驚喜。11.11當天,唯品會還將開啟「暖冬煥新」和「大牌奧萊」兩大專場,以「極致的特賣性價比」提供用戶最需要的應季好貨。11月12日-11月14日,唯品會11.11狂歡熱度不減。
  • 勤儉節約、精打細算,特別會過日子的星座
    有一些人雖然具備這些條件,但從來都不會鋪張浪費,反而會精打細算的過日子。那這些懂得節儉生活的星座是哪幾個呢?很多人都說他們摳門,其實不全是這樣,花錢的時候他們也會看人,花在自己身上的,任何時候都會精打細算,從來不亂花。但是如果對方是自己非常在意的人,那他們也是非常捨得的,出手更是大方闊綽,該花錢的時候絕不會吝嗇。他們的金錢觀非常現實,掙錢的時候努力拼命,花錢的時候也會有合理的規劃,是大多數人應該學習的一種觀念。
  • 獨家| 回歸特賣:一場唯品會式的「飽和攻擊」
    全天候科技獨家獲悉,在上述戰略溝通會上,唯品會管理層明確提出對標美國零售折扣巨頭T.J.MAXX,以其快周轉、差異化的銷貨模式,全面聚焦唯品會擅長的特賣模式和「控貨」能力,並且,不排除後續開設零售門店,從線上走到線下。
  • AI賦能挖掘10年大數據唯品會11.11大促提前爆發
    《華夏時報》記者最新獲悉,11月9日晚8點,唯品會11.11站內全面開啟預熱,用戶可提前收藏活動好貨,在10日晚8點開售後搶得先機,將好貨收入囊中。今年,唯品會11.11展現出多個層面的改變,是一屆「不一樣的11.11」。這一策略與唯品會的戰略升級緊密相連。
  • 唯品會特賣會下載
    唯品會是一款好用的正品網購商城軟體,更設有唯品網官方旗艦店可以隨時查看最新消息,專門為用戶們提供最全面最快捷購物服務,包括了品牌特賣、珍品折扣以及海外代購等服務呢!快來下載這款軟體吧!唯品會特賣會下載簡介:唯品會是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
  • 剛下考場,又上「戰場」!「後浪」們的肩膀扛得住
    剛參加完高考就主動請纓上防汛一線近日 多地防汛形勢嚴峻在抗洪救災前線出現了眾多剛下考場的「後浪」受父親影響,今年周亮宇也主動報名,高考結束後第二天就馬不停蹄奔赴防汛「戰場」。「我沒有資格去喊苦喊累」毛可希主動奔赴防汛「戰場」
  • 精打細算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精打細算,精:精心;打:計劃;規劃;細:細密。精心地計劃;詳細地打算。指在生活或使用人力、物力上精心安排;不使其浪費。出自: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教給他們記帳,看看錢都花在哪裡,教給他們精打細算。」
  • 唯品會的A B面!
    凡客誠品成了一個普通淘寶賣家,聚美優品的陳歐在跨界玩共享充電寶,唯品會已經連續30個季度保持盈利了!唯品會A面:連續30個季度盈利5月27日,折扣零售電商唯品會披露了其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唯品會B面:「中年」隱憂唯品會成立於2008年,至今雖然只有12個年頭,但在電商領域,稱其為「中年」大叔毫不為過!唯品會持續盈利,但並沒有完全消除人們的質疑。
  • 唯品會的特賣之道
    財報數據顯示,唯品會三季度淨營收 196 億元,同比增長10.0%。除了保持連續盈利外,更值得關注的是,唯品會的活躍用戶數也呈現穩健增長態勢,同比增長21%。強化特賣後持續盈利「品牌新款大衣專櫃買要三四千,唯品會只賣六百多。」精明持家的「客棧老闆」劉濤,工作之餘還會帶著客棧「員工」一起逛唯品會看衣服。她說自己這個雙 11 的搶購標準只有一個:夠簡單、夠實惠。
  • 特賣模式延續,唯品會還能講出什麼故事?-虎嗅網
    今日,唯品會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發布,此前連續22季度盈利的記錄毫不意外地再次刷新。其中, 唯品會6.16年中大促,獲訂單近千萬,服飾穿戴、彩妝護膚等唯品會優勢品類業績穩健增長不乏驚喜,其中女裝銷量同比增長90%。連續23季度的盈利,無疑再次更新了行業紀錄,但於唯品會而言,卻並非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相比之下,這家公司在新趨勢、新玩法上的積極探索,或許更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