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秘魯的略薩講解《普林斯頓文學課》詭譎派的群眾文學

2020-12-11 騰訊網

「在第三世界、拉丁美洲、秘魯的作家問自己:在他們的國家裡-受困於諸多嚴重的社會問題,文盲率高、貧富差距大-做文學是不是還有意義?

薩特在《什麼是文學?》給了答案:做文學當然是有意義的,因為文學除了能製造快樂、激發想像力和刺激感官之外,還可以讓讀者乃至於全體大眾對社會問題有更清楚的認識。」

----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P17小說理論)

從來沒讀過略薩的文字,被書名普林斯頓名校的光環吸引,也被他的照片吸引,像羅馬假日裡的格利高裡·派克那樣的帥氣。

以為《普林斯頓文學課》會像麥肯錫那樣的講邏輯寫作,卻在首頁看到略薩的一段文字:

《悲慘世界》的雨果一直到結婚前還是處男。對一個生活在他那個時代的男人來說,簡直太奇怪。不過呢,在新婚之夜,雨果極度享受那種新鮮的體驗,他和他的妻子一個晚上七次。」

他講話的語氣像極了暗黑美大師澀澤龍彥在《華麗食物志》中八卦袁枚寫《隨緣食單》的狀態:他妻妾較多,女弟子成群,生活悠然自得。

也許大師們分析文學作品都跟玩似的,從八卦作者私生活開始。也許是因為這兩位大師出生年份只相差8年(略薩是1936年3月28日,澀澤龍彥是1928年5月8日)他們的成長記憶中是有二戰影子的,也許暗黑美詭譎只是他們應對世界戰爭的一種態度,與其冰冷機械的回應著世界重組著記憶,不如像吃烤肉一樣,沾點荒誕醬料配點八卦粉有滋有味。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略薩解讀小說理論的角度,他用了時間觀即大周期下的混合視角,把世界文化地理以自然進化的方式,來定義「小說與城市文化」的關係。

他認為小說是隨著人類生活重心由農村向城市轉移而出現的,比起資產階級,小說的誕生和城市的關係更大。小說描繪的基本上是一種城市經驗,哪怕田園牧歌小說之中也蘊含著對城市的展望。

他有這樣的角度也許與他生活成長的南美洲秘魯有關,第三世界、文盲率高、貧富差距大。文學對他而言,可能就是隨著國家、社會整個生態系統共生的某顆植物,是有生命的,是根據周圍的生存環境來改變。

略薩的小說是城市與社會的某種縮影,他認為有些小說長期被漠視,也許因為過於超前,寫的是未來讀者的生活經驗,只有當社會模式改變,歷史、經濟和文化狀況改變後,它的價值或是用途才會顯現,比如卡夫卡的《變形記》在網際網路時代漫畫蔓延時代,他的荒誕諷刺才共情到更多人,才有更多的讀者喜歡,才被奉為經典。

除了反映社會結構和城市文明,略薩認為小說是寫給群眾看的,寫給大部分普通人看的。他覺得作為虛構故事的小說,藉助的並非只是理智,還有感覺、情緒、直覺和激情,它比純粹剖析貧窮、剝削、邊緣化和社會不公的文章更生動。當群眾讀者讀到小說了解了社會問題,會引發他們的更大共鳴。

他的群眾文學觀讓我想起毛澤東選集1中講的《十四件大事:第十二件文化運動》:中國歷來只有地主文化,農民沒有文化。中國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這裡面最大多數是農民。洋學堂農民是看不慣的,是因為鄉村小學的教材,完全說些城裡的東西,不符合農村的需要。

主席的這篇文章寫於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薩特還未出生,薩特的群眾文學理念會不會是因為1953年他加入了秘魯共產黨呢?接受過馬列主義教育呢?他認為在一個欠發達國家寫小說,不只是把文學誌向具象化,同時也是社會鬥爭中作出貢獻,從道德的標準來看,寫小說就等於是用善對抗惡。

略薩的小說了解社會問題,展現城市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作品裡,還體現在他積極地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從實踐中獲得靈感。他一輩子給報刊撰稿在《國家報》有專欄,他覺得這是與現實世界保持聯繫的一種方式。

「我是個現實主義作家,而非幻想文學作家。我從沒想過要創造一個完全虛擬的、獨立於現實世界之外的世界出來。我希望在自己的小說裡起碼要保留現實世界的外觀。」

很喜歡自然派略薩的寫作課,決定把他的《酒吧長談》、《誰是殺人犯?》、《水中魚》等都讀一遍。

相關焦點

  • 我是西語文學翻譯侯健,關於西語國家文學的問題,問我吧!
    我是西語文學翻譯侯健
  • 海歸翻譯家趙德明:本屆文學諾獎得主的中文譯者
    1978 年、 1979年北京大學聘請秘魯專家米蓋爾·安赫爾當外教,老人將近70歲,據他自己說,是略薩的遠親。身邊帶來略薩的兩本書《城市與狗》和《大教堂的談話》。老先生讓趙德明先看《城市與狗》,因為這是略薩的成名作,1961年正式出版。「我感到很意外,從1964年到1966年,我在智利留學,知道何塞·多諾索等拉美文學主將,可沒有接觸過略薩的作品。」
  • 【盤點】那些有記者經歷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秘魯】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  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201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來自秘魯的作家略薩,現場宣讀的授獎詞這樣評價略薩——「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緻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敘述。」 略薩的職業跨度更大:從記者到總統候選人。略薩14歲時,父親將其送往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就讀,畢業前一年,他做起了報社的實習記者。
  • 全球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30所大學
    截止至2019年3月,牛津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有71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九)、3位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二十)、6位圖靈獎得主(世界第九)。1747年學校遷至新澤西州,1756年遷至風景優美的普林斯頓市(位於費城和紐約之間),並在1896年正式改名為「普林斯頓大學」。截止至2019年,普林斯頓大學共培養了2位美國總統、12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及眾多美國國會議員。
  • 諾貝爾獎得主在寧談文學:「中國文學讓我震撼也讓我著迷」
    點擊查看風雅秦淮·書香整版詳情南京大學名譽教授、諾貝爾獎得主勒克萊齊奧在寧談文學——「中國文學讓我震撼也讓我著迷」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和他在中國的主要譯者和研究者、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許鈞,近日做客先鋒書店,舉辦「與諾貝爾獎得主一起談文學」讀者見面會。這是勒克萊齊奧第一次專程前往書店與讀者面對面,為他喜愛的南京「破例」。
  • 怎樣應對來自瑞典的中獎電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第一時刻
    各大博彩公司發布自己的賠率榜,似乎標杆著對當年得主的預測,而在坊間也不斷流傳著各種文藝批評家的獨到解說,紛紛攘攘,好不熱鬧。但對於每個得主來說,突然而至的榮譽倒成了某種「意外驚嚇」。聚光燈「不合時宜」卻又不由分說地打在他們身上,以致總會記錄下一個最原生態的時刻。這個時刻或尷尬、或欣喜、或引人發笑,成為各自文學生命中一樁有趣的軼聞。
  • 秘魯:諾獎得主巨著將翻譯成土著語
    新華網利馬8月28日電(記者張國英)秘魯庫斯科省文化局28日宣布,拉美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著作將被翻譯成土著語克丘亞語並於年底前出版發行。  這兩位作家是秘魯作家巴爾加斯·略薩和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這是秘魯翻譯出版界推廣的「克丘亞語拉美文學經典」文化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 普林斯頓大學回國就業真實現狀
    越來越多去普林斯頓大學留學的同學選擇畢業後回國就業,那麼普林斯頓大學回國就業怎麼樣呢?下面詳細介紹普林斯頓大學回國就業真實現狀供大家參考。可根據普林斯頓大學回國就業情況綜合考慮擇業。 普林斯頓大學回國就業情況普林斯頓大學QS世界大學畢業生就業率排名第10位,美國大學第5位。在「培養的傑出校友」這一項評分上得到了其最高分,這一點毫不令人感到吃驚,因為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友團體中包括令人印象深刻的41位諾貝爾獎得主、2位美國總統、14位菲爾茲獎得主以及12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 翻譯家趙德明:「拉美文學是朵奇葩」
    略薩:歷史上少一個總統,多一個傑出作家1979年,秘魯學者米蓋爾?安赫爾來北京時給趙德明帶來了巴爾加斯?略薩的兩部作品《城市與狗》《酒吧長談》。此前,他並未接觸過巴爾加斯?略薩的作品,不想一讀之後激起了很大的興趣。這部小說的結構很奇怪,書中的情節跳躍性很強,寫作手法豐富,有意識流、蒙太奇拼接等。他琢磨著這部小說可能對國內作家的文學創作有幫助。
  • 全球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30所大學:美國21所上榜,哈佛四大領域包攬...
    全球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30所大學:美國21所上榜,哈佛四大領域包攬第一  Evelyn Zhang • 2020-10-15
  • 讓美國區域型大學翻身的華裔校長楊祖佑領軍,17年催生6位諾貝爾獎得主
    他如何改造學校,成為諾貝爾獎搖籃? 2015年8月,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布了一份大學排名。前十名有史丹佛、哥倫比亞、普林斯頓等大學,卻沒有哈佛、耶魯與牛津。 這是近15年(2000年至2014年)諾貝爾得主來源排名(不含文學獎與和平獎)。
  • 2020諾貝爾獎已全部揭曉,留學選校值得參考!
    最負盛名的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包括:生物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被頒發給了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的11位科學家。 本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化學獎得主珍妮弗·道德納都來自一所大神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諾貝爾獎得主牽手大連珍奧集團
    「偉哥之父」牽手大連珍奧集團另有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也表達了與珍奧合作的迫切意向,市領導李永金等出席了珍奧3項工程的奠基儀式見習記者邵敏  本報訊昨天上午,5位諾貝爾獎得主和來自國內外的近百位科技界知名人士參加了珍奧諾貝爾獎國際免疫研發平臺、珍奧諾貝爾獎生命科技館及珍奧生命園二期工程的奠基典禮。
  • 諾貝爾獎得主雲集是大連光榮
    2005中國(大連)國際DNA和基因組活動周昨天隆重開幕,市長夏德仁出席了開幕式並發表講話諾貝爾獎得主雲集是大連光榮文/見習記者邵敏圖/王士俊  本報訊昨天,聞名中外的大連星海灣畔春意盎然,5位諾貝爾獎得主、2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位學科領域頂級科學家、國內600多位科技教育界以及工商企業界人士和3000多名各界人士聚集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
  • 諾貝爾獎得主高中生涯揭秘
    諾貝爾獎得主並非都是狀元出身  作為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的妻子,我最近有機會調查其他2013年諾貝爾獎得主的高中學業情況。其中,我丈夫在高中時並不是班上第一名。他在美國密西根州上學時,在400多名學生中排名第四。因為知道這個,我決定調查其他諾貝爾獎得主的情況,了解他們在高中時的成績是否拔尖。
  • 從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排名看學校實力
    美國名校林立,除了哈佛大學這樣的世界級老大,還有普林斯頓大學曾經超越它的厲害角色,一起來看看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排名,你就知道這所藤校的實力。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排名之學校簡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市,是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
  • 普林斯頓女孩揭秘:對自己,要有一股狠勁!
    先從瑞典國王的手中接下頒發的諾貝爾獎, 再緩步走上講臺,轉身為你授課。 這樣的殊榮,想不想要?News綜合類大學排名第一的大學,普林斯頓任職教授履歷都異常閃耀,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教授,在校園內比比皆是。 而在普林斯頓的建校史中,校友中也總計產生了68位諾貝爾獎得主! 作為美國建國前創立的四所大學之一,普林斯頓校園風格深受牛津、劍橋的影響。
  • 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同聚大連(圖)
    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同聚大連受邀參加今天開幕的「2005中國(大連)國際DNA和基因組活動周」,夏德仁市長昨晚會見了他們文/見習記者邵敏圖/王士俊  本報訊「大連歷史上第一次同時迎來了6位諾貝爾獎得主
  • 第二屆諾貝爾獎得主簡介錄
    正像不少科學家指出的,諾貝爾獎是對人類的智力和體力最高成就的一種評價和獎賞,其精神意義遠遠大於奧運會的金牌。它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準的象徵,反映了對這個社會制度文明的評價。因而完全可以有理由說,諾貝爾獎不僅是對科學家的最高獎賞,它巨大的影響力、吸引力,還在於某種程度上是對一個國家的科學、文明程度的認可,是國家地位的一種象徵。 那麼第二屆諾貝爾獎得主有哪些呢?下面就讓我帶大家來一起看一看吧:洛倫茲是經典電子論的創立者。他認為一切物質分子都含有電子,陰極射線的粒子就是電子。把以太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歸結為以太與電子的相互作用。這一理論成功地解釋了塞曼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