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7名官兵選修!這門慕課讓經典成為「網紅」

2020-09-09 國防大學

新學期開學之際,一個數字的節節攀升,讓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慕課建設團隊成員在忙碌中洋溢著幾分喜氣——截至8月中旬,在全軍軍事職業教育平臺上,6757名官兵選修了他們製作上線的課程,走上了「學馬列經典、在軍營成才」的道路。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數字,有著沉甸甸的分量。軍事職業教育平臺工作人員說,一門講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政治理論慕課,第一個教學周期就能有將近7000人的選課量,是出乎他們意料的。

在課程負責人、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姜延軍心中,這個數字不僅折射著「慕課+經典」這條路子的可行性,還見證著一門在傳統講臺上耕耘了43年的理論大課,分身於網絡、變形為慕課的不平凡的再出發之旅。

「常來教員」變成「常駐教員」,是一件幸福的事

不尋常的徵途,開始於2018年7月。

那天,軍委訓練管理部的一紙任務書下達到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裡面列出了64門需要學院完成的全軍慕課建設任務。其中,8門課程被特別標註為「試點單位急需課程」。

這是在調研收集全軍十幾家軍事職業教育試點單位官兵意見基礎上確定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赫然在列。

在軍委機關和部隊官兵的眼裡,政治學院享譽全軍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學團隊是完成這門慕課建設任務的不二之選。但對團隊成員來說,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攻堅戰。

習慣了帶著厚厚講稿走上講臺、面對學員們求知若渴的眼神、朗聲開講的他們,需要探出一條「上網講經典」的教學新路。

接到任務3天後,學院第一批試點單位急需課程建設籌備會召開。怎麼理解任務,成為會議焦點。在學習討論之後,「意外」之感逐漸褪去,「急需」二字的意義越來越清晰。

團隊負責人姜延軍表態:「部隊官兵把我們的經典著作課程拉入首批『急需課程』序列,說明了習主席關於原原本本學經典、原汁原味讀原著的倡導要求在部隊深入人心。這既反映了官兵的心聲和需求,也鳴響了我們課程建設邁入職業教育新戰場的發令槍。」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學團隊成員在聽團隊負責人姜延軍試講。周宇宏攝

發令槍響,軍令狀立。經典著作教學骨幹們積極行動起來。一次次課程建設推進會,記錄了他們尋找慕課建設初心的心路歷程。

教授古琳暉參加了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的「理論服務走基層」活動,隨新疆軍區某邊防連官兵同吃同住。在著名的「小白楊」樹下、在邊防執勤點位上、在巡邏路上,他為邊防官兵講了一堂堂理論課。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古琳暉感慨地說:「通過網絡,我們的經典著作就可以到達更遠、更偏的哨所了。」

多次受邀到部隊授課的教授楊瑞茹,一直把「對象感」視為一門課程精彩與否的關鍵要素。她說:「我們這門慕課不是培養研究生,不能用學究式的講法,而應重在講清經典的真理價值和時代意義。」

教授韓剛清晰記得,4年前他給師旅團政委班講授《信仰之光: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概覽》專題課時,學員們提出的一個請求:「這樣的課對我們幫助很大,部隊很需要,能不能把你們的授課全過程錄像刻盤帶回部隊?」

如今,經典著作慕課讓這些部隊政工領導的願望變成了生動的現實。

一位部隊領導曾向教授楊寧請教:「如何才能提高部隊理論教育的吸引力?」在楊寧看來,來自部隊的這個疑問正是慕課建設的出發點和發力點。他說:「院校教員幫助部隊推進理論武裝走深走實,需要這個直通車;反過來,院校理論教學接部隊地氣、紮根官兵思想,也需要這個通氣閥。」

主講《論十大關係》的教授李峻,在準備慕課錄製的過程中,對習主席關於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有關論述體會越來越深。她說:「慕課『應需而建』的『需』,就是部隊官兵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需』。」

教授許恆兵曾經被同一個單位6次邀請講授《矛盾論》《實踐論》。回顧這段經歷,他意識到,通過慕課,他從部隊讀經典學原著的「常來教員」變成了「常駐教員」。「這對教員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他說。

即將要與網絡慕課親密接觸的經典著作講授者們,逐漸找到了感覺,心頭熱了起來。

10分鐘點燃的理論火焰,烘烤出一餐餐思想盛宴

帶頭錄製完前三講,見慣了大場面的姜延軍由衷提醒團隊成員:慕課雖小,卻不簡單。

慕課的「小」,主要是指一節課只有10分鐘。在學院請來作輔導的慕課專家看來,這個時間要求大有講究、近乎剛性:「人的注意力曲線是『倒U』形的,經從低到高的上升趨勢後達到峰值,一般在10分鐘左右。所以,一節慕課就是視頻10分鐘、稿本2000字,在這個體量內完整講完一個要點。」

經典著作教學,朝深裡、細裡講,是教員們擅長的、拿手的。突然要在10分鐘這個「螺螄殼裡做道場」,最初實在有些撓頭。

不必說浩浩3卷本的《資本論》,即便僅僅3頁紙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如果不充分關聯黑格爾、不深入講解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也是很難呈現出其「作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獻」這一裡程碑意義的。

因此,把這10分鐘研究透,成了團隊集體備課的第一個「小目標」。打碎重揉、系統整合,擇重避冗、分條縷析,由繁入簡、深入淺出……這遠不是刪減教案那麼簡單,而是學習網際網路思維、重新走進經典翻扒學術史、拉出新的邏輯線索、轉換成大眾語言網絡語言的系統工程。

啃下滿樹桑葉,吐出娟娟蠶絲。如今,下盡功夫的10分鐘所點燃的理論火焰,正烘烤出一餐餐思想盛宴,照亮了眾多選課者的終身學習之路。

在課程討論區、公告欄、資料區,在不見面的彼此交流和深度互動中,教員、學員的思想碰撞全天候、不限時。

某醫院機關幹部張大聖,學習《共產黨宣言》的10分鐘視頻後,馬上到資料區下載了《青年馬克思》傳記影片。他說,自己產生了走近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的強烈渴望。

既要讀懂經典,更要讀懂時代、讀懂官兵

採訪團隊負責人姜延軍,探問課程成功建設運行的奧秘,他說,起到根本性作用的,毫無疑問是「這門課不間斷講了40多年所形成的厚實積澱和歷史傳承」。

43年薪火相傳,「一往情深愛經典、凝神靜氣學經典、皓首窮經研經典、與時俱進用經典」的精神在教學團隊中一代代接力。如數家珍的老故事,彌散著醇香,厚實著底蘊。

「模範理論工作者」嚴高鴻教授為講好《辯證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對列寧在其中提到的每一位哲學家都搜集整理了厚厚一摞手寫記錄資料。向嚴教授學習,肯下苦功夫,一直都是團隊的教學科研傳統。

因為某位教員在講《共產黨宣言》時「過度發揮」,教授蔣建新不顧心臟病,動了真火。「吃透文本才是硬道理,不能為創新而創新。」從那一天開始,這句話始終是團隊的教學高壓線。

為了講深經典著作,教授王蔭庭長期埋頭研讀翻譯外文文獻,成為為國人譯介多部漢譯名著的著名翻譯家。王蔭庭只是一個縮影,這支紮根軍校講臺的團隊,始終緊盯著國際學術界前沿。

集結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慕課建設的「山頭」下,這支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功底厚實的教員隊伍發起了新的衝鋒。

年逾花甲的軍內外知名學者、人到中年的全國模範教師、尚未而立的著名大學哲學系高才生,名家與新銳共同走出院校課堂教學的「舒適區」,告別傳統教案,從熟悉的講臺走嚮慕課的鏡頭。

他們探索著,也收穫著。

年逾六旬、兩次延長工作年限的技術三級教授何懷遠,為了更好的教學效果,不僅逐招逐式推敲琢磨,還專門請學員到錄製現場幫忙「找感覺」。每個「10分鐘」都錄了至少3遍。即便如此精益求精,他的自我打分還是:「不太滿意,可以更好。」

老中青集體攻關,磨腳本、活語言、謀場景、糾體態、配素材、構畫面……團隊的集體備課有了新的大協作、大會戰、大練兵的架勢。

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黃高曉,努力用「經得起『快進』,也經得起『慢放』」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經典著作教學「精準度」。他說:一遍遍重錄,對我是一種「強訓」,讓我收穫了新的成長。

評論區180多頁、近2000條留言,或不吝讚美,或拋出疑問,或爭鋒辯論。這讓教授盧繼元聯想起恩格斯關於各地的工人階級都越來越把《資本論》的結論看成是「對自己的狀況和自己的期望所作的最真切的表述」這一著名評價。

「我們的慕課是講給今天的官兵聽的,能不能把準他們的現實思想脈搏?能不能把經典講準講透講活?」盧繼元說,「關鍵就在於我們既要讀懂經典,更要讀懂時代、讀懂官兵。」

學院職業教育中心主任張容介紹說:「學院慕課建設伊始,我們就提出了『將軍大家上慕課+中青年教員崗位成才』的目標。《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這門慕課『火了』,我們的教學團隊也拔節了。這是『雙喜臨門』。」

這門經典理論課的「網紅」故事,還在繼續

一年間,教學團隊研討、撰稿、錄製、上線、答疑、互動、補充、完善……不期然間,各方的關注和認可紛至沓來——

「我們關注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這門課,講得不錯。」

「我們將這門課指定為幹部們的必修課。」

提出課程建設需求的軍事職業教育試點單位,戰略支援部隊某基地反饋:「我們鼓勵官兵選修經典著作研讀課。這門課讓我們領略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拉近了與經典著作的距離。大家普遍反映收穫很大。」

2019年7月14日,課程討論區出現第一條註冊學員的留言:「這門課講得好,教授教員水平都很高,聽得很舒服,很有收穫,繼續努力!」很快,又有人跟帖:「的確能學到不少知識。」

較早就註冊選修了這門課的某院校教務處參謀王曉軍,起初感覺工作強度大,分身乏術很難安心學習。不承想,一學起來很快「轉粉」,一有空就去點開課程持續學習。「我在這門課裡更深刻理解了馬克思主義為什麼是對的。很幸運選修了這門課。」他說。

即將完成碩士階段學業,立志要繼續考博的學員譚曉男,把選修這門課作為研究生畢業的「打卡」內容。在他看來,「經典之所以是經典,不在於它被多少人讚美過,而在於它能真切地幫助你認識自身和世界,馬克思主義永遠不會過時。」

隨著又一個月末考試期開放公告發布,《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慕課第一個開課期即將收尾、第二個開課期就要開幕。

這門經典理論課的「網紅」故事,還在繼續。

讓經典成為「網紅」的密鑰何在

■陶傳銘

經典原著不僅散發著智慧的光芒,更折射出人格的魅力。習主席指出,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

曾幾何時,一度令人敬而遠之的經典著作課,甫一登上軍事職業教育平臺這所「沒有圍牆的大學」,立即成為全軍官兵追捧的「網紅」課。在快餐文化、碎片化閱讀大受追捧的今天,經典著作課程能夠讓官兵駐足、靜聽的密鑰何在?確實發人深思。

這密鑰,藏於歷久彌新的真理背後。在卷帙浩繁的人類書籍中,有一部分優秀著作,穿越時空的阻隔,成為諸多時代思想文化的砥柱,具有持久的價值,成為不朽的經典。從《共產黨宣言》到《資本論》,從《論權威》到《國家與革命》,從《實踐論》《矛盾論》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每一本著作都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始終閃耀著璀璨的真理光芒,不斷豐富和發展著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庫」。經典著作課的魅力,根本就在厚植於經典作家的思想土壤之上,既忠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積極回應時代之問,既保持了原汁原味又散發著時代氣息,因而能直抵人心、常讀常新、回味無窮。

這密鑰,蘊於與時偕行的創新之中。資訊時代是終身學習的時代,如何打造全員全時全域的泛在學習平臺,對軍事職業教育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勢必要求來一場頭腦風暴和教育革命的「新會戰」。經典著作慕課,緊盯試點單位任務需求、軍官職業素質提升需求、部隊典型崗位履職需求、官兵學歷繼續教育改革需求,突出新知識、新理論,學習新思維、新語言,善用新手段、新技術……徹底變革陳舊的教材、教案、教法,增強了課程的「含金量」「含新量」「含軍量」,讓經典「巨著」搭上了時代快車,讓網上「微課」突破了院校圍牆。

這密鑰,礪於厚積薄發的智識之上。沉甸甸的成果背後,往往凝聚著一個團隊的心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教研團隊,就是這樣一個幾十年如一日深研經典、播火鑄魂的優秀集體。王軍旗、姜延軍、楊瑞茹……伴隨著黨的創新理論的每一次與時俱進,伴隨著經典著作教學的每一次創新發展,一茬茬心許馬列、播灑真理的理論教育工作者茁壯成長。正是他們的努力,政治學院把經典著作教學與研究作為立身之本、發展之要、辦學之基;正是他們的帶領,經典著作成為理論學習取之不盡的源頭活水;正是他們的堅守,經典文獻的真理價值、永恆魅力從院校輻射至全國全軍。

這密鑰,源於日益濃鬱的認同底色。國防和軍隊建設進入新時代,官兵的思想行為認知也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多、期待更高,對理論武裝的興趣更濃、認同更深。經典著作課程有深度、有溫度、有銳度,契合了新時代部隊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順應了官兵對提升自身理論素養的迫切願望,引發了官兵積極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經典著作和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大軍的思想情感共鳴。在教學相長的思想激蕩中,廣大官兵在回歸經典中把握時代、在領悟方法中強固信念,以提升的閱讀力思維力信仰力深度融入課程,為促進經典著作課程的更好發展提供了豐沃的實踐土壤。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34號軍事室

編輯:苑亞超

主管|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

主辦|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宣傳處

值班編輯:孟曉雅

郵𠃊箱:gfdxwx@163.com

相關焦點

  • 一門經典理論課的「網紅」之路
    原標題:一門經典理論課的「網紅」之路:第一個教學周期近7千人選課新學期開學之際,一個數字的節節攀升,讓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慕課建設團隊成員在忙碌中洋溢著幾分喜氣——截至8月中旬,在全軍軍事職業教育平臺上,6757名官兵選修了他們製作上線的課程,走上了「學馬列經典、在軍營成才」的道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數字,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 一門經典理論課的「網紅」之路:第一個教學周期近7千人選課
    新學期開學之際,一個數字的節節攀升,讓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慕課建設團隊成員在忙碌中洋溢著幾分喜氣——截至8月中旬,在全軍軍事職業教育平臺上,6757名官兵選修了他們製作上線的課程
  • 慕課 - 慕課-中青在線
    讓優質教育資源效率倍增  高校學生想選修多位著名將軍講授的《軍事理論》課,並與航天英雄楊利偉在直播課堂互動?想與守望敦煌50年的專家樊錦詩共話敦煌藝術?社會學習者想加入網紅課程、浙江大學翁愷的《C語言系列課程》學習?沒有地域限制、沒有校際差別,慕課上的優質教育資源能讓大家共享。
  • 慕課來青島!
    ,聯手實施edX網絡在線教學計劃,第一門課《電子和電路》即有12萬名學生註冊;2012年秋,第一批課程的學生人數已突破37萬。    除前面所提到的上海、北京高校紛紛加入國際慕課組織,中國高校也於同年組建了自己的平臺。「東西部高校聯盟」目前已吸收了87所國內高校,包括海大在內的「985」高校24所,已開設共享課程近30門。而由30所滬上高校聯合成立的上海高校課程共享中心2013年就已上線課程超過22門,超過2萬名學生進行跨校選修。    與網絡視頻公開課最大的不同,在校生選修慕課課程可以獲得學分。
  • 慕課——中國高等教育實現「變軌超車」的關鍵一招
    讓優質教育資源效率倍增高校學生想選修多位著名將軍講授的《軍事理論》課,並與航天英雄楊利偉在直播課堂互動?想與守望敦煌50年的專家樊錦詩共話敦煌藝術?社會學習者想加入網紅課程、浙江大學翁愷的《C語言系列課程》學習?沒有地域限制、沒有校際差別,慕課上的優質教育資源能讓大家共享。
  • 蹭課還能拿學分:華東交大這門課人氣爆棚
    中國青年網南昌3月12日電(通訊員 黃曉鶴)「跨校選修來啦!我終於可以大大方方地去她的學校蹭課了。 」  「這堂課真過癮!原來『學而時習之』這麼有深意,經典裡滿滿的是智慧。」……  寒假前,江西省學分制改革14所試點高校跨校選課開始啟動,高校之間學分互認在本學期成為現實。
  • 「三本」學生上名校慕課拿學分
    記者了解到,以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為代表的武漢地區「三本」高校正積極引入慕課教學。目前,在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公共選修課中,約有一半都不是本校教師所授,慕課課程達到80多門。   慕課是新近湧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
  • 教育部:高校3200多門慕課上線,中國慕課數量居世界第一
    1月15日,教育部召開2018年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教育部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有關情況。「460餘所高校建設的3200多門慕課上線,600多萬人次大學生獲得慕課學分,5500萬人次高校學生和社會學習者選修慕課。
  • 兩年267萬人次選修清華慕課 超過3萬人獲課程證書
    原標題:兩年267萬人次選修清華慕課 超過3萬人獲課程證書  記者近日從清華大學獲悉,截至今年10月9日,共有來自126個國家和地區的129萬註冊學習者選修了清華大學學堂在線慕課平臺推出的504門慕課,選課人次達267萬,超過3萬人獲得清華大學慕課課程證書。清華預計未來兩年將每年再推出100門慕課課程。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將8門慕課課程列入本科選修課名單
    發端於美國的慕課之風近來刮到了武漢。新學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正式將8門慕課課程列入本科選修課名單,學生結業後可獲得相應的通識選修學分。此政策一出迅速得到學生歡迎,全校5000多名本科生,已有1400人次選修了慕課課程。
  • 國內首本慕課英語教材湖北投入使用
    該教材由湖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志茹的團隊編寫、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從編寫到出版用了近兩年時間,其中的內容均出自名家和各領域內的專家編寫,如其中經典名篇的部分,就以我國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為引,選擇的是著名翻譯家楊憲益翻譯的版本。「以往的英語慕課都是沒有課本的」,王志茹說,「編寫教材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為配合《英語暢談中國》這門慕課的線下授課而使用。」
  • 慕課正成為推動高等教育變革的重要引擎——世界慕課大會側記
    12月9日,在世界慕課大會上,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鄧玉林開啟了一堂跨越時空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空間微流控晶片細菌檢測技術與實驗」。韓國又松大學學生、雲南大學學生、北京市大興區舊宮鎮養老照料中心的老人以及線上線下嘉賓一道,同步學習、實時協作,共上精彩一課。  這場跨時空、跨地域、沉浸式的融合體驗得益於近年來我國教育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
  • 華中師大兩門慕課獲評首屆中國大學「最美慕課」
    楚天都市報8月27日訊(記者揭明玥 通訊員黨波濤 周兆雄)今天,記者從華中師範大學獲悉,在剛剛召開的「在線開放課程高校研討會」上,該校心理學院田媛老師團隊《心理學:我知無不言,它妙不可言》,在參選「最美慕課——首屆中國大學慕課精彩100評選展播活動」中斬獲一等獎,音樂學院趙洪嘯老師團隊
  • 2016:慕課不再「慕」了
    群雄逐慕、慕無所在回顧慕課(MOOC: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發展的4年,從一開始的一門課同一時期選修人數16萬到現在那些選修人數不到100的也稱之為「雲南省慕課平臺,四川省慕課聯盟,等停留在平臺合作階段。學堂在線、愛課程、超星、智慧樹等超級慕課的平臺「服務商」為各省市搭建了公共服務平臺,各高校傳統的精品課程、視頻公開課等被改造為「慕課」發布,但是絕大部分課程的選修人數停留在百人左右。
  • 致敬教師 | 「我愛慕課,慕課也愛我」
    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翁愷在浙大從教20多年,通過慕課平臺於全國各地收穫100多萬名學生。他被譽為「中文慕課第一人」,是名副其實的「網紅」老師。學生們說,他是浙大的翁老師,也是全國的翁老師。今年教師節到來之際,翁愷獲頒永平傑出教學貢獻獎,獎金100萬元。永平獎教金專門表彰教學一線優秀老師。
  • 慕課選課通知
    3.選課方式:學生按照教務處提供的選修課清單自行選課,不在選課清單的其他在線慕課課程不予認定本校學分,各門課程的開課時間、結課時間、考試時間均以指導教師公布的時間為準。4.選課要求:2017級學生限選5門,2018、2019級學生在教務系統中限選3門。5.開課時間: 2020年11月2日至12月18日(最後一周為考試周)。
  • 中國慕課跑在前列 在線開放課程已達5000門
    在線開放課程已達5000門,總量居世界第一 中國慕課 跑在前列 一門課搬到網上,選課人數從12年累計不足5000人,驟增至4次課就累計近5.5萬人;一名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新街鎮深山裡的11歲小學生,通過慕課學習了吉林大學的
  • 在線也能聽清華北大名師講課 教育部推首批490門精品「慕課」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打破高校「圍牆」,在線也能聽清華北大名師講課,這就是從2012年開始大範圍興起的在線開放課程(慕課)。今天(1月15日),教育部推出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共490門,其中有院士、長江學者加持的佔比達70%。
  • 中國慕課在線課程已達5000門 居世界第一
    針灸學」課程……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這是國內首批、國際首次推出的國家精品慕課,助力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變軌超車」。如何把思政課打造得前沿、夠味,既「紅」又「鮮」?慕課探索出了新路子。近年來,一些高校積極探索基於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講授思政課,特別是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後,思政課慕課應用數量快速增長。迄今,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線19門思政課慕課,開課34期,選課近40萬人次;清華大學「學堂在線」平臺4門思政課慕課,供150餘所高校選用,累計覆蓋45萬學生。
  • 全球同修一門課 上海交大中醫藥慕課獲國際認可—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