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初為人母的寶媽來說,剛享受一兩年多的親子時光,很難想像到寶寶才2歲的年齡就要進入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光聽別人說不管用,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不愧是可怕的兩歲。
最近一位寶媽在媽媽群裡倒苦水:我家小不點是個男孩兒,別看才2歲2個月的年齡就知道打人,不是打奶奶就是打孩他爸,我看見後讓他對著牆罰站。
也是心疼孩子讓他站了5分鐘後,就問他知不知道錯了,他剛開始很聽話說錯了還反省說不能打奶奶打爸爸,可讓他道歉卻怎麼說都不去。我很生氣開始吼他,既然好好講道理沒用,於是叫老公把小尺子拿過來打手心……
寶寶才2歲就到了叛逆期?
確實,經歷過的人都知道寶寶到兩歲左右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從剛開始認為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到逐漸意識到「我是我,媽媽是媽媽。」 他們便會有自己的小情緒,不再是聽父母話的乖寶寶。
比如愛哭鬧、不聽話、撒潑打滑等表現說明孩子到了叛逆期。
因每個孩子生長發育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的寶寶可能在1歲10個月是叛逆期,還有的寶寶會延後到2歲多,這都沒有關係只要寶媽經常和寶寶接觸。知道他正在經歷兒童自我意識階段,雖然表面上事事不如大人意,但實則是寶寶學會分化、區分以及接受的過程。
近代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在認知發展理論中認為,寶寶在2歲左右的心理發展是邁向智力開發的第一步。一旦孩子的想法不能得到家長的認同,極易受挫、情緒激動、叛逆。如果家長應對不好,孩子的這種叛逆還可能影響到他上小學。
面對2歲的「小魔頭」,發脾氣打罵他管用嗎?
實際上,這樣的方式對於一個叛逆期的「人類幼崽」並不管用。尤其是前兩種做法,多數家長可能認為「沒有一件事是拳頭不能解決的」,中國式教育方式更多的是發脾氣,發脾氣制不住會用打罵的方式,然而這種慣用做法最終效果卻很差。
據家庭體罰子女的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有54%左右的小學生經歷過家長的體罰,體罰方式包括棍棒、罰站、罵孩子等等。
這些受罰的孩子,有70%以上的人在日後生活中會感到不開心,喪失自信心,更會和父母產生不同程度的隔閡,甚至引發孩子和父母之間長期的對抗。
如何「戰勝」2歲的寶寶?
適當接納他的叛逆:寶寶2歲時的叛逆並不是刻意為之,而是他們成長的證明,如果家長一直和他對著幹不認同他,只會讓他更崩潰。不如順從他換種方式和他聊,比如他不想吃飯,換成「寶寶媽媽和你比賽,看誰更快準備好~」,讓他體驗到互動的樂趣。
巧妙地拒絕寶寶:當寶寶自我意識發展後,知道自己和媽媽不是一體,他也會有小情緒和父母對抗。如果你認為寶寶的要求比較過分,一定要巧妙地拒絕她,比如寶寶想吃棒棒糖,先讓她發洩一番,然後對她說「媽媽知道你想吃棒棒糖,吃不到你會傷心,但吃多了就不漂亮了……」
讓她知道媽媽雖然沒有聽我的但都是在為我好,她慢慢也會長成一個「小大人」哦~
今日話題:你是如何應對2歲寶寶的?不妨和更多父母分享你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