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孩子紛紛同父親劃清界限,語言家暴讓父親成為孩子心中的惡魔

2020-09-05 工程師老爸的育兒工程

提起家庭暴力,我們關注最多的往往是暴力毆打,而父母的語言暴力,卻往往被認為是為了孩子好,還冠之以「愛之深,責之切」的名頭。施加語言暴力的家長也經常以「刀子嘴,豆腐心」來為自己開脫。殊不知,父母的每一次語言暴力都是一次對自己的醜化、惡化,直到變成孩子心中的惡魔。

一、飽受語言家暴摧殘的孩子

「你是豬啊!」

「你怎麼這麼笨!」

「我怎麼生了你這樣的兒子!」

「你豬腦袋啊,這麼簡單的題都做錯!」

「你們班的某某同學學習那麼好,你為什麼沒他好!」

「你真是個垃圾!有種你就別活了!」

「我要是你,都沒臉活了!」

上面這些字字誅心的話都是濤濤(化名)父親的口頭禪,14歲的濤濤在父母離婚案開庭時表示自己一直生活在父親無窮無盡的語言暴力下,非常痛苦。

「你們再不分開我就跳樓。」濤濤控訴道。

同樣飽受父親語言暴力摧殘的還有濤濤的母親和兩個姐姐。在案件辦理過程中,大女兒向法庭提交了一封自書信,描述了平日生活中父親的語言暴力和對自己的影響,稱自己感受不到一點家的溫暖,從沒有像正常人一樣感受到父愛,希望能離開父親,和媽媽、弟弟妹妹們一起生活。

二、「眾叛親離」父親的自白

父親阿深(化名)明白自己脾氣不好,存在著罵孩子的現象,但稱這都是為了孩子好,現在升學壓力大,就是為了讓他們更加認真努力,將來能考一個好的大學。

且不管作為父親的阿深是真心這樣想,還是為了粉飾自己的所作所為而說出的這樣一番話。可嘆他直到孩子都忍不住要跟他分開過了,還不明白自己的過錯,還堂而皇之的用這種冠冕堂皇的空話來為自己開脫。

三、語言暴力就是無形的刀子。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

中國少年研究中心有一項針對1000多名未成年兒童的調查,經常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大約25%會表現得自卑,約22.1%表現得冷酷,50%以上的孩子表現得性格暴躁,沒有耐心。

語言暴力往往被施暴者選擇性的忽視掉它的危害,下面說下施暴者的三個通識誤區。

1.我就是嘴上說說而已,你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就行了。

2.孩子心理哪有這麼脆弱,連說幾句就受不了嗎?

3.我是刀子嘴,豆腐心,罵你都是為你好。

馬歇爾·盧森堡說「也許我們不認為,也沒有意識到我們談話的方式是暴力的,但是我們的語言卻確實常常對自己和別人帶來痛苦。」

刀子嘴說出來的到了孩子耳朵裡就是如刀子一樣的鋒利,就如案例中的大女兒所說,父親動不動的責罵讓自己感受不到一絲父愛,父親就是她們心中的惡魔。

孩子的心理不脆弱,但人心都是肉長的,再堅韌的血肉也抵不過刀子的鋒利。

四、把刀子嘴變成豆腐嘴。

太極講究外柔內剛,我們語言交往亦是如此,明明能好好說的話為什麼非要用那麼尖利的方式呢。「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對孩子的傷害是無形而巨大的。

河北邯鄲有心理輔導機構舉辦過一個親子溝通公益講座,現場演繹父母與子女的交流,並通過「捆綁」讓家長體驗子女遭受「暴力」語言後的彼此傷害。在交流中扮演父母的家長訓斥孩子「你怎麼回事總也不改?」「再這樣下去有什麼出息!」,而讓扮演孩子的家長也使用「別說了,煩死了!」,「媽媽你討厭!」這類暴力語言還擊。

現場讓不少父母深切的體味到了語言暴力的傷害,很多父母禁不住落淚,後悔自己平日裡的表現。

希望父母們感同身受,以這個案例為鑑,不要輕視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學會把自己的刀子嘴變成豆腐嘴巴,切勿等到眾叛親離才後悔莫及。

育兒是項系統工程,工程師老爸陪您一起用「工程思維」來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問題,歡迎留言和關注吧。

相關焦點

  • 父親就是孩子的鏡子 別讓孩子遭遇家暴
    說起「家暴」這個問題總是很沉重,特別是看到新聞中報導的,每天在家暴中成長的孩子,每每提到都覺得很心疼。孩子是一張純白的紙,你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在你造就的成長環境中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 父親對媽媽家暴,5歲男孩上去拉架被打送命,這天是孩子生日
    小濤原本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幸福,父母相愛家庭和睦,雖然家庭條件不算寬裕,但好在父母起早貪黑,努力養活了一家三口,日子過得還算舒心。可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小濤5歲那年,家中不幸降臨。因為家裡一直條件不好,加上孩子快上學了,夫妻倆的壓力越來越大。
  • 那個隱形的父親,錯過的不僅僅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光
    而今年2月24日發生的眉山13歲的孩子殺母、2018年12月2日湖南益陽十二歲男孩弒母、2016年北大學子吳謝宇的罪行,這三起事件中的父親,或早亡或單親或外地工作不管孩子,基本上在家裡都是一個缺失的角色。父親的缺失,母親的焦慮控制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導致了孩子的逆反罪行。
  • 和孩子劃清界限,我們輕鬆多了
    於是我想了幾個辦法,首先是找來親戚勸說,給孩子擺道理,權衡利弊,孩子始終都不吭聲,也不知道他在想啥;後來又找來了班主任,他乾脆就不出臥室了,聊了一會,老師也很尷尬的走了;最後痛苦無助的我開始在網上看各種資料,最後無意間看到了賈容韜老師的《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平時不愛看書的我,花了兩天就看完了,我突然覺得書裡什麼東西刺到了我,又說不上來,但有一點就是,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我既然不能說動孩子
  • 胡思杜發表文章,要和父親胡適劃清界限,胡適是什麼表情?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在事業上非常成功,深受讀者喜愛的大作家,卻和自己的親生兒子胡思杜不和,胡思杜還曾在報紙上公開批判自己的父親。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對父子為敵,以致於直到胡思杜自殺時,九年間都沒有再見胡適一面?胡適有二子一女,胡思杜是他最小的兒子,從小受的寵愛也最多。
  • 父親心中的愛和孩子腳下的路——一位父親的心路歷程分享
    2020年11月7日下午,殷雄老師做客第173期銀湖沙龍,以「父親心中的愛和孩子腳下的路」為主題,講述了新書背後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對親子關係、孩子成長、教育理念等方面的體會、理解與感悟。三年級時,爺爺奶奶來深圳生活,殷雄老師引導孩子與長輩相處,所以配的詩是「孝親積善方成器,養性修身即事天。」殷雄老師透露,書中每一篇序言、標題,都是一首詩或者一首詞,背後都有一個個小故事。
  • 15歲女兒和爸爸同睡一張床?親子界限的模糊,可能會毀了孩子
    導讀:15歲女兒和爸爸同睡一張床?親子「界限」的模糊,可能會毀了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5歲女兒和爸爸同睡一張床?親子「界限」的模糊,可能會毀了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抖音從前有個將軍故事全文 兒子與父親內容含義意思
    抖音從前有個將軍故事是什麼意思?抖音最近掀起了講故事的風潮,當下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從前有個將軍,他的孩子已經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很多抖友都沒看懂這個故事的含義。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
  • 父親和3個女兒同床:沒有界限的行為太可怕,網友:出格的父親
    近日,網上一個視頻引來了關注,畫面中父親和3個女兒依偎在一起入睡,父親的胳膊伸展開來,女兒挨次在爸爸一側入睡,寶媽小飛將這一幕溫馨的畫面拍攝下來,並在丈夫另一側入睡。有網友稱:這個父親上一世怕是拯救銀河系了吧,3個女兒,今後可是太享福了。只是,多數網友卻不是太認同,大女兒應該10歲了,這麼大的人了,怎麼還和父親在一個房間內入睡?
  • 如何進化父親的語言,更好地養育孩子?
    ,跟孩子的語言交流更多,那麼父親的語言就不需要太多關注了嗎?其實不然,正如父親的角色不可缺失,父親的語言同樣很重要。正因為陪伴孩子時間少,父親的語言有時候對孩子甚至影響更深刻。那麼,父親的語言有什麼特點?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親的語言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首先我們來討論一下父親的語言特點和常見問題。1. 父親不善言辭,語言缺愛。
  • 父親帶三個孩子練習功夫走紅,網友:現在的孩子正缺這種自律
    一位父親帶著三個孩子練習武術。你看這匍匐前進的樣子,簡直就是把孩子當軍人在培養啊。這三個孩子有兩個是女孩,顯然女孩也不例外,一起加入練習中,顛覆了傳統女孩子的教養方式。坦白講,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們練習的不容易。
  • 高中女生和父親全裸洗澡:不分界限的父母,令孩子有多窒息?
    讓孩子明白界限的重要性,不僅能讓孩子們形成隱私意識,這對孩子的健康人格形成也有著重要意義!更加令人咂舌的是,兒子安佐與狄鶯同床睡了整整15年!期間還讓安佐摸著她的胸來睡。直至狄鶯發現兒子安佐有了生理反應,她才明白:是時候該分房睡了。
  • 如何激發孩子的生命活力:和孩子劃清界限,讓他更有動力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整天把「鬱悶、無聊、煩著呢」之類的話掛在嘴上,像個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在家就憋在房間裡,也不交流,也不出門,整天和手機、遊戲作伴。這句話道出了中國父母的焦慮,強大的功利心驅使下,盯著孩子學習,報各種補習班,用盡各種招數,只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但恰恰相反,很多父母在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自己家的孩子,而自己家的孩子永遠也無法變成「別人家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生命活力被消磨殆盡,親子矛盾、厭學、網癮、叛逆等問題接踵而至,整個家庭陷入了教育的旋渦中。
  • 應對孩子網癮輟學,這位媽媽感慨:和孩子劃清界限,我們輕鬆多了
    沒有接觸過家庭教育之前,我對孩子的好已經變成了孩子成長路上的阻礙,而我卻無法自省,好在上天捉弄我的同時,又給了我希望,讓我與愛中管教理論同行,讓我與家庭教育同行,讓我收穫最大的就是:和孩子劃清界限!2、沒有界限:孩子就沒有了自由起初我認為界限是限制了孩子自由,但通過對愛中管教理論的學習,才明白界限產生自由,政治家西塞羅有一句話說:「我們是法律的僕人,以便我們可以獲得自由。」草原上的羊群因為有了柵欄的保護,才能避免狼群的侵害。父母在劃清界限的基礎上教育孩子,會使得彼此有更自由的空間。
  • 劉愷威與嘉行解約,為與楊冪劃清界限?好朋友的定義是什麼?
    與楊冪結婚後的劉愷威,名氣也提高了不少,而後傳出兩人離婚的消息,孩子是有兩個人共同撫養。劉愷威與楊冪離婚後沒劉愷威決定要休息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劉愷威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而就在大家都快忘了劉愷威的存在時。有細心地網友發現劉愷威的官方微博從以前的「嘉行劉愷威工作室」變成了「劉愷威工作室」。
  • 孩子作業不主動?有時只需家長劃清界限
    這幾天常遇到家長問:孩子作業不主動怎麼辦?今天抽空聊聊這個話題。最近越來越體會到,劃界限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性!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你是否清楚地知道,總有一天他會離你而去!其實講到責任這個話題,也依然離不開父母與孩子劃清界限。孩子不吃飯,是他餓還是你過度擔心?孩子不打招呼,是你覺得丟臉還是他尷尬?孩子摔跤了,是你傷心還是他難過?孩子獲獎了,是你臉上有光還是他由衷地開心?
  • 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到底有多重要?
    負責任的父親據報導,在美國,因離異或其它緣故,估計有3000萬兒童在沒有父親的家庭中成長。20世紀後期,隨著很多國家家庭結構的變化,以及離婚率的遞增,兒童是否只應由單親母親撫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1974年,詹姆斯·萊文(James A. Levine)發表了著名的《誰來撫養孩子》一書。
  • 父愛如山,也如天,父親的格局撐起了孩子心中的世界
    這就是父親的擔當,他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樣。孩子長大了,心中的是非觀,多是不自覺地受父親的處事標準影響。孩子是非常愛自己的父母的,也是忠於自己父母的。當孩子看到父親母親在婚姻中吵架不快樂,會認為是自己的原因。要麼越過自己的位置,扮演父親或母親的角色來安慰另一方,要麼會在這個戰爭中找個躲避的地方,隔離自己的情感免受吵架的影響。而這對孩子以後性格的形成和個人發現,甚至說對其婚姻都會極大的影響。還記得小S的女兒在生日時候的許願嗎?
  • 父親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父親管教兒女的3個原則
    父親是一座大山,給了我們依靠,給我們關愛,給了我們安全感。記得小時候遇到困難,第一時間想起的是爸爸,有爸爸在,我們就有了挑戰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父親在我們心中是至高無上的,小時候我們幾個小孩子鬥嘴,鬥得最多的是「比爸爸」。 「我爸爸會做風箏,我爸爸做的風箏飛得可高了!」 「我爸爸是魔術師,會表現很多很多魔術!」
  • 心中那座山——父親的心理功能與孩子的成長
    父愛如山各位看官,來,咱們做個練習:如果說到「父親」兩個字,在您心裡會出現神馬形象?其三 父親是大英雄: 孩子的貴人 「你敢欺負我,我回家叫我爸來。」 「我不怕你,我也找我爸來。」……其實他們想說的就一句話:我有一個強大的爸爸做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