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孩子的生命活力:和孩子劃清界限,讓他更有動力

2020-09-13 實戰家庭教育

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

一個孩子能走多遠,能飛多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內在的動力,也就是生命的活力。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的人生就不會差!但保持生命的活力對於當今的孩子來說,似乎越來越奢侈!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整天把「鬱悶、無聊、煩著呢」之類的話掛在嘴上,像個小老頭和小老太太。

在家就憋在房間裡,也不交流,也不出門,整天和手機、遊戲作伴。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這些現象逐漸成為家裡的常態,父母希望多學習,多看書,但很多孩子已經把學習這件事看成是痛苦的來源,學習不再是責任、或是充實自己的途徑,而是變成了父母交代的任務。「聽話」的孩子變成了學習的機器;「不聽話」的孩子就開始磨洋工,消磨的不僅是學習成績,還有孩子的意志、潛能和創造力。

1

孩子天生便生命力旺盛,喜歡學習探索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孩子就開始探索外面的世界,模仿父母的言行,用父母似懂非懂的方式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

「孩子的生命活力極其旺盛,正在向外擴張,可以說,孩子感覺他自己的生命足以使他周圍的一切都活躍起來,至於他做什麼不做什麼都無關緊要,只要他能改變事物的現狀就夠了。如果說他破壞傾向較多,其原因也不在於他本質邪惡,而是因為建設性活動總是遲緩,而破壞活動則比較迅速。」 ——讓-雅克·盧梭

有很多父母都很煩惱,三十年前父輩們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沒有機會也沒有條件讀書,而現在生活條件這麼好,為什麼孩子越不喜歡讀書?孩子的活力卻越來越差?就像是小苗失去水分,葉子開始蔫吧,失去了生命的活力。為什麼那麼多孩子對生命感到無聊?父母的說教又蒼白無力,孩子的世界只有學習,這樣的孩子,講什麼理想、抱負都是枉然。

2

孩子正在變得越來越沒活力

很多家長都說過類似的話:「子,只要你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用你管!」這句話道出了中國父母的焦慮,強大的功利心驅使下,盯著孩子學習,報各種補習班,用盡各種招數,只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但恰恰相反,很多父母在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自己家的孩子,而自己家的孩子永遠也無法變成「別人家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生命活力被消磨殆盡,親子矛盾、厭學、網癮、叛逆等問題接踵而至,整個家庭陷入了教育的旋渦中。

3

和孩子劃清界限,激活他的內在動力

提到和孩子「劃界限」,很多父母不解,孩子是我自己的,為什麼要和他劃清界限呢?

著名的政治家和哲學家西塞羅:「我們是法律的僕人,以便我們可以獲得自由。」社會需要法律,家庭也需要規則,否則父母和孩子都在看似自由的環境中,但卻彼此侵犯,彼此制約,就像是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汽車,對於整個交通系統,就是個災難。

來和我諮詢的很多父母抱怨,孩子的生活習慣越管越差;學習上,從開始盯著寫作業可以完成,到最後乾脆不去上學;從初中就是約束手機遊戲,結果到最後黑白顛倒的打遊戲,等等類似的問題,孩子越管越廢,關係越管越糟。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孩子自己不能形成這樣的動力呢?答案就是:界限!

1、界限產生自由

孩子需要自由,但絕對不是無限的自由,而是在自己的活動空間內享受自由。「大多數人並不真的想要自由,因為自由包含責任,而大多數人害怕責任。」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就像是草原上的羊群,在柵欄內羊可以很安全的吃草,外面的草原雖大,但並不是真正的自由,隨時會面臨被狼吃掉的風險。

孩子和父母的相處也是如此,需要一個柵欄——界限,給彼此自由的空間,可以自由支配。很多父母在給孩子定規則的時候,比如玩遊戲兩個小時,那麼在此期間,孩子完全可以自由安排,不去打擾孩子,但更多的父母是怕孩子不遵守規則,一遍一遍的提醒孩子快到時間了,結果兩個小時還沒到,兩個人已經吵得面紅耳赤了。

2、界限產生尊重

許多父母在沒有被允許的情況下進入孩子的房間,甚至沒有敲門,這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如果父母有敲門的習慣,則是告訴孩子:要進入另一個人的房間需要先敲門,這會產生雙向尊重。很多父母覺得自己付出了好多,孩子卻越來越不尊重自己,比如做好飯要一遍一遍的催孩子,借著送水的機會看看孩子是否在學習等等問題。

之前有一個來學習的家長,她是高三陪讀的家長,特別焦慮,恨不得時時刻刻都盯著孩子,因為她自我覺醒意識很強,後她採納了我們給與的建議,給孩子的房間裝了一把幾塊錢的鎖,結果孩子聽了特別開心,這一小小的舉動拉近了母女之間的信任,孩子感受到了被尊重,但其實孩子也很少鎖門。正如賈容韜老師經常說:「孩子是因為我們相信才會變得優秀,而不是因為優秀了我們才去相信!」

3、界限產生責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你管孩子哪裡,孩子哪裡的能力就不好?

父母盯著孩子每天整理書包,父母的本意是想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結果從小催到大,很少有孩子能獨立完成的,生活上如此,學習上也是這樣,父母已經分不清是孩子的事情還是自己的事情,孩子自己又何嘗不是呢?

父母和孩子約定,孩子自己的襪子自己洗,但倘若父母從心裡還是分不清這該是誰的事情,還包辦,那麼從本質上:責任並未從父母身上成功的移交到孩子那裡。因為孩子知道:「我不洗襪子,襪子遲早會被洗掉」,他便缺乏必須行動的力量。

很多事情,父母需要讓孩子意識到:這是我的事情,我不做,沒有人幫我做!明確孩子的責任,讓孩子擁有自我支配的自由,他就會內在產生動力!

4

父母確保孩子在一定的界限內的自由,才能最大化保護、激發孩子的原動力,而不是自己充當孩子的發動機,孩子能力越來越差,自己越來越累。教育是人的解放,決不是人的枷鎖。父母和孩子分清你的我的,孩子就會感受到自由、尊重和責任,他才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徹底激發孩子的生命活力!

教育真的需要思考:

我們是否給了孩子自由?

我們給的自由,是否是孩子被祝福的自由?

我們給的自由,是否是承擔了責任的自由?

這關係到父母是否能做到有愛有威嚴的管教孩子。

做智慧父母,教子問題答疑解惑,立即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和孩子劃清界限,我們輕鬆多了
    草原上的羊群因為有了柵欄的保護,才能避免狼群的侵害。父母在劃清界限的基礎上教育孩子,會使得彼此有更自由的空間。比如我讓孩子玩兩個小時的手機,在期間我不去催孩子,不去提醒他,讓他盡情的娛樂,在這之前我即使讓他玩了也是一遍一遍的提醒他,催他,還沒等約定的時間到,我們倆已經吵的面紅耳赤。
  • 應對孩子網癮輟學,這位媽媽感慨:和孩子劃清界限,我們輕鬆多了
    沒有接觸過家庭教育之前,我對孩子的好已經變成了孩子成長路上的阻礙,而我卻無法自省,好在上天捉弄我的同時,又給了我希望,讓我與愛中管教理論同行,讓我與家庭教育同行,讓我收穫最大的就是:和孩子劃清界限!2、沒有界限:孩子就沒有了自由起初我認為界限是限制了孩子自由,但通過對愛中管教理論的學習,才明白界限產生自由,政治家西塞羅有一句話說:「我們是法律的僕人,以便我們可以獲得自由。」草原上的羊群因為有了柵欄的保護,才能避免狼群的侵害。父母在劃清界限的基礎上教育孩子,會使得彼此有更自由的空間。
  • 專業導師告訴你:怎樣激發孩子學習動力
    當你開始去激發孩子學習動力的時候,激發的都是長遠的動力。這種長遠的動力會慢慢的、慢慢的在孩子心裡積累、積累、積累。但是,這種長遠的動力,還要跟當下舒服不舒服結合起來。對於孩子來說,在長期有利和短期有利當中,孩子一定選的是短期有利,而不會是長期有利。大多數成年人也是這樣的:「當下的舒服」和「未來有好處」,大多數人會選「當下的舒服」,而不是「未來的好處」。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劃清和孩子的界限,管得越少孩子會越好
    ,大人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管得越少孩子會越好。其實,絕大多數成年人與孩子的衝突都是管的太多,沒有把握好和孩子之間的界限。也就是說你「越界」了,但你卻沒意識到「被入侵者」為何生氣。還有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有時候期望過高,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 孩子作業不主動?有時只需家長劃清界限
    也就是,你分得清楚:你是你,他是他,你們是不同的個體,你們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想法,你有你的人生,他有他的命運,你知道他來到世上難免會遇到困難,你尊重他與你之間的差異!也能適時的克制你對他的期待。這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你無謂的發脾氣或者焦慮。
  • 放養式帶娃火了,好的放養孩子既快樂又懂事,家長先學會劃清界限
    導讀:放養式帶娃火了,好的放養孩子既快樂又懂事,家長先學會劃清界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放養式帶娃火了,好的放養孩子既快樂又懂事,家長先學會劃清界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自我驅動的孩子?
    今天,我們將和大家分享《自驅型成長》這本書的最後一講: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自我驅動的孩子?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外部動機確實有用,但是它的作用並不持久。一旦這些外在力量沒有了,動力也就消失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你推一下,他動一下,你不推了,他也就不動了的原因。
  •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12歲是一個孩子比較重要的一個時期,要補充些微量元素,飲食要均衡。  還有就是這個階段孩子是青春期萌發,會有一些壓力問題,多跟孩子溝通一下,看看他最近學習方面和人際關係有沒有壓力,比如作業多,知識點沒能很好地掌握,人交往是否和睦,許多孩子也會因為關係問題而產生焦慮。要多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一些階段孩子身上出現的習慣,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慢慢消失。
  • 教你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上周的家長V課堂中,「番茄育心」創始人番茄媽媽,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一堂課——《兒童學習動力培養》,教你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幫助孩子愛上學習。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上周的精彩內容吧。   學習動力是「要求」出來的?
  •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其實,真正能幫孩子培養好習慣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因為這才是他嘗試並堅持的動力。什麼是內在驅動力?內在驅動力也就是內在動機,很好理解, 就是出於人內心的需要而產生一種做事的動力。有了內驅力,無論有沒有外在獎勵或誘惑,一個人都能保持高度的熱情和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面,並且不會輕言放棄,這就是強大的內心力量。
  • 《幸福課棧》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小孩,他並不願意做作業,但是他最後還是完成了,他抄也會把它完成。因為他知道如果不做的話,到學校不僅老師會批評。要是老師再打電話給父母告狀的話,回家之後父母更會批評,搞不好還會上手。所以這個孩子雖然不願意做作業,但是比起被打的痛,他還是會完成。
  • 【培優有道】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很多家長往往通過一系列的獎勵、懲罰和監督等措施來推動孩子學習,也就是俗話說的「胡蘿蔔+大棒」模式。   然而,心理學家的研究卻發現:外部獎勵對於提高工作和學習的興趣並無幫助,反而會降低了孩子的內部驅動力。
  • 【329期】如何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 ——實驗西校家長學校在線課堂學習活動
    在如今知識更新這麼快的時代,教育孩子怎樣學比從書本學到什麼更重要。父母應該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傾聽和鼓勵,日常引導孩子培養時間管理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尋找資源和自學的能力,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等等。最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找到堅持的方法,給予他前進的動力,做他最強有力的後盾。
  • 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從3歲開始,培養好孩子這項能力
    我相信,許多父母也開始擔心孩子在這方面的學習。在長達10年的學習歷史中,孩子是否有獨特的學習動機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重大影響。換句話說,學業成績優異的孩子,沒有一個不是內在學習動力充足的。什麼是內在學習動力?簡而言之,有趣的是學習知識,而不是將學習作為一項任務來解決,而是依靠父母強迫自己完成學習,而是從心底逐一解決問題。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訓練孩子激發他學習的內在動力呢?
  • 心理層面,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 興家文化
    關於孩子的學習,許多父母都停留在「生理層面」,但這種方法實在是短期有效,長期無效,註定失敗。今天我們來分享,在心理層面,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當我們開始注重孩子心理的時候,我們才關始關注孩子基於「人」的屬性,因為動物也是有生理需要的,如果只停留在「生理層面」來培養孩子,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與培養動物沒有什麼區別。
  • 家長如何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而這個時候家長如何進行引導,是用什麼方法進行引導。幫助孩子去探索新事物,認識新世界。 牛頓對一個蘋果產生好奇,於是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對燒水壺上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後改良了蒸汽機,伽利略也是看吊燈搖晃而好奇發現了單擺......好奇心是人類求知的基本動力,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徵。
  • 怎麼幫助孩子制定目標,才能激發孩子動力?
    問題描述前段時間,我參加了一個投票活動,主題是目前父母最關心的親子問題,其中得票率最高的是怎麼幫助孩子制定學習目標,才能激發孩子動力?分析問題首先這個問題很普遍,在孩子求學過程中,如何讓孩子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用目標來約束他,讓孩子順利地完成目標。
  •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小學生家庭教育不能不知!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導語家庭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正確的理念:那孩子為什麼會有內在的學習動力呢?一定是他剛開始上學的時候,老師或者家長引發了他,讓他感覺求知這個事情是快樂的。除此以外,所有推動孩子學習的動力都是外在的。而外在的動力是不持久的、脆弱的。現在的小學生,學習差的毋庸置疑,本身就沒有學習動力。即便是學習好的孩子,實際上也很少是內在的。
  • 如何才能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建議收藏
    很多家長問我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才能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動力?我一直耗到今天沒有回答,為什麼?因為這個回答如果要是說真話的話,容易引起爭議,或讓很多家長聽起來心情不是很愉悅。怎麼說?家長我想跟您說的是,有人會經常說在教育孩子過程中,身教勝於言傳,其實還有一句比較直接的話,叫什麼?遺傳勝於言傳。如果您自己就是一個做事非常積極主動的人,其實你的孩子多半不會看的。
  •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此文值得深讀
    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我們看到很多報導,說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大考之後撕書、燒書等等,這些都是最可悲的。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呢?我覺得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