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學習動力不足、興趣不夠這樣的標籤。這樣對孩子是非常不利的,有時候孩子其實沒有學習動力不足,是我們家長太焦慮了。
因為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動力,往往是從別人家孩子那對比產生的。其實在我們接觸的家長中會發現,不管孩子做的再好,是處於什麼水平,哪個階段上,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學習動力都有待提高那麼一點。這是作為父母、作為家長,天生的一種焦慮,但是要提醒家長朋友們不要把我們這種對教育的焦慮帶給孩子。
那麼我們的孩子真的在學習動力方面出了問題了嗎?
先給大家講過故事,應該有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一個獵人帶著一隻獵狗去打獵。獵人一槍擊中一隻兔子的後腿,受傷的兔子開始拼命地奔跑。獵狗在獵人的指示下也是飛奔去追趕兔子。可是追著追著,兔子卻跑不見了,獵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獵人身邊。獵人開始罵獵狗:「你真沒用,連一隻受傷的兔子都追不到!」獵狗聽了很不服氣地回答道:「我已經盡力了呀!」兔子帶傷跑回洞裡,它的兄弟們都圍過來驚訝地問它:「那隻獵狗跑這麼快!你又帶了傷,怎麼跑得過它的?」「我若不全力以赴地跑我就沒命了呀!」在這件事情當中,兔子的動力肯定是遠遠地大於獵狗的,可見只要一個人動力足夠大的時候,可以彌補能力的不足,改變事情的結果。
那動力首先是來自哪裡呢?生理層面,人在生理上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小孩,他並不願意做作業,但是他最後還是完成了,他抄也會把它完成。
因為他知道如果不做的話,到學校不僅老師會批評。要是老師再打電話給父母告狀的話,回家之後父母更會批評,搞不好還會上手。所以這個孩子雖然不願意做作業,但是比起被打的痛,他還是會完成。但是痛也是會遞減的,當孩子覺得打比做作業好的時候,這個孩子就徹底放棄寫作業了。
家長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原來打一個屁股可以管三天,漸漸的打三個屁股只能管一天,後來打三個屁股一轉身就沒用了。越到後來長大點就不在乎打了,隨便打。到這個時候,你再用打的方法讓他學習就沒有用了。
除了逃避痛苦之外,還有追求快樂。孩子放學回家了,有的父母會說,你玩一會兒再做作業,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你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把學習是看成痛苦的,玩是快樂的,把學習和快樂割裂開來了。
智慧的父母會把學習賦予快樂,他們會跟孩子說:你這次考試考好了,媽媽帶你去吃肯德基,爸爸帶你去動物園玩。這種方法一開始對孩子是有吸引力的,確實激發了孩子的動力。
但是這種快樂也會遞減。慢慢的吃肯德基、逛動物園已經不能激發他的興趣了,他開始需要買名牌,今天需要買800元的,明天就要買1000元的,否則他就會說我不給你學了。如果你的孩子跟你說今天他在七點半之前完成作業,之後讓你獎勵他看五分鐘的電視。你會怎麼辦?你如果不答應他,他就會不樂意去做作業,就會在那拖,拖到八點鐘,長期下去還會養成作業拖延的壞習慣。你如果答應他,今天肯定會很快的完成作業,但是幾天一過他就要十分鐘、十五分鐘了,因為五分鐘電視的快樂已經對他沒有吸引力了。
學習也是這樣,孩子本來對未知的世界是充滿好奇的,有著天生的學習的動力,但是生理層面痛苦和快樂,讓他們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因此,家長經常用打罵和獎勵可以用,但不可以依賴,必須還要從其他的層面來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怎么正確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孩子的行為由他自己決定,會有很強的自主感,他會更加有動力,舉個例子,你看到一個小朋友,然後從盒子裡拿出一個糖給他,這個小朋友可能會不要,然後把糖放回去,然後自己自言自語一會,自己再從裡面拿出個糖吃了,這就看出孩子喜歡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他有這種自主感,所以我們家長要把這種自主感還給孩子。
如果一件事情是老師或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的,這時候孩子的自主感就很弱,會感覺這件事情是家長和我一起完成的,如果沒有他們我可能就完成不了。所以孩子準備做一件事情即便再困難也要讓孩子自己去完成,慢一點沒關係。
和自主感相關的成就感。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也是激發他學習動力的一種方式。
其實孩子天天去學校上學也是一種勞動,絲毫不比大人上班輕鬆。而有的孩子還是不情願做這種勞動,因為他們可能不知為什麼學習,或者學習只是自己任務,也會沒有動力。這時候如果有人願意跟他分享他的「勞動成果」,那他就願意繼續這種「勞動」。
比如孩子放學回家之後,家長可以問下他在學校的學習內容,並且讓孩子教教自己,這樣孩子就會很開心,很有成就感。從理論上來講,這就叫反轉學習。
設想一個人做一件事情,如果總是沒有成就感,他也就會沒有了動力。
在學校裡前三名只有三個,受表揚的往往也經常只有那麼幾個,如果你的孩子是中等水平,在學校裡很少受到過欣賞和表揚,這樣的學生家長更應該要給予表揚。比如,學期期末之後跟他盤點總結,總結下這個學期你語文學了什麼?數學學了什麼?都有哪些收穫?盤點完告訴孩子你真棒!這就是你這半年新增的知識,這就是你這個學期的收穫。不要僅僅在意獎狀和名次,把那個當成孩子讀書學習的唯一成就,孩子的學習動力也會上升。
試問,如果你認認真真工作了一年,年底沒有被單位評到先進工作者,沒有拿到獎金。回到家再被家人披頭蓋臉罵一頓,或者即使沒有罵,也用臉色和情緒明顯的表達出了對你的失望和不滿,你會什麼感覺呢?你是會迎難而上還是會破罐破摔?更何況你是久經沙場的大人,而孩子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呢。
《幸福課棧》認為學習動力和興趣是孩子在學習中最好的老師,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給孩子學習動力,也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