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此文值得深讀

2021-02-19 釐米文化閱讀

 讓我們一起學習做更好的父母

就差你了喲

孩子怎樣才能進好學校?家長該做些什麼?

孩子就愛玩,玩手機、打遊戲,就是不愛學習,非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

讓孩子好好學習,嘴皮子都磨破了,他依然我行我素,拿這孩子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家庭類型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我們看到很多報導,說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大考之後撕書、燒書等等,這些都是最可悲的。

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呢?我覺得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學習

有一次我到一個學校,問初一一個班的學生:為什麼要學習?有回答「為老媽」,有回答「為教育局」。家長說平時都是給他講的,競爭這麼激烈,要好好學習,好好學習才能上好大學,畢了業才能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過上好日子。孩子問:那什麼算好日子呢?家長說大概是有房有車吧。孩子說現在就有房有車了。所以中國人從來說不清什麼是好日子,大概就是比鄰居好的日子叫好日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腦子裡有4個問題,如果你戰勝了這4個問題,孩子將爆發出非常強的學習的動力——


1.  學習有什麼意義?


讀書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有時候反而就是無欲則剛。你給孩子說,地球上有人和動物,你看看貓過的什麼日子?一千年前貓怎麼過現在還怎麼過,可人不同。人過的是創造性的生活,因為人會學習,大自然給了人的大腦就是用來學習的,課堂學習是狹隘的一部分。你不學習也可以啊,那跟貓狗來到這個世界是一樣的。


2. 學習有什麼用?


課堂學習就是在訓練思維,思維訓練到一個高的水平,怎麼看出來呢?你到鄉下去,找個跟我年齡差不多的老太婆,提一個同樣的問題,這時候就看出差別來了。我會三角函數會解析幾何,懂得變量之間的關係。如果這兩個老太婆讓你帶一個回去,你帶哪個呢?


3. 不是不想學,可是學習太苦了,怎麼辦?


孩子,苦是情緒,感覺是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引起的。要改的是想法。比如,有個人請你和一個和尚一起吃飯,桌上全是蔬菜。和尚一看,覺得這個人太尊重我了。你一看,什麼意思,請我吃個飯全是蔬菜。

同一件事,就是因為想法不一樣,兩個人反應不同。人和動物不同,耕耘有收穫,人就有樂趣。沒有比課堂學習更體現耕耘收穫的了,這就是人的樂趣。


4. 某某小學沒畢業,現在是億萬富翁,怎麼說?


發財是特質決定的,第一是投資魄力,第二要行動力極強。小學沒畢業,活得很辛苦的人更多。人有兩部分享受,物質和精神,而動物只有物質享受,家長不要把功利的東西套在孩子身上。

家長要跟孩子交流「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我認為一個人的學習不應該只限於教科書,生活是最好的學校。我們都有這種經歷:

- 去爬山,如果你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那你對大自然的感受一定比別人深;

- 去海洋公園,如果你對海洋動物的習性很了解,那你一定比別人更興致勃勃;

- 去歷史博物館,如果你對這段歷史缺乏了解,看到那些文物(artifacts)提不起很大興趣,只是為了孩子而來;

- 去旅遊看古建築,如果你沒有建造此建築的背景知識,那此建築只能成為你到此一遊的紀念而已。

如果你認為世界是迷人的,你的孩子也會有相同的認識,因為激情是會傳染的。

家長應幫助孩子樹立這樣的理念:你不是考試機器,你也不是為了爸爸媽媽而學習。你是為了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從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學習;你是為了增長智慧,為了探索你的獨特個性、人生價值,從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義和快樂而學習;你是為了更充分運用你的特長和才能去幫助他人而學習。

在聊天中告訴孩子,學習的過程是不斷探索自我的過程,你會逐漸了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不喜歡什麼、不擅長什麼;會學習到一些知識和技能,讓你今後有更多的選擇權,去做你感興趣的事。

對孩子,你只需要提出3點要求: 

1.一定要努力,總結經驗就行,但不要過度在乎考試成績。

2.在現在知識更新這麼快的時代,你怎樣學比你從書本學到什麼更重要。我希望你能學到各種能力,比如時間管理能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尋找資源和自學的能力等等。 

3.我希望你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慾強,有終身好學精神。我希望你能在學校發現一、二門你很感興趣的學科,我希望你能鑽進去,甚至用業餘的時間在網上看更多的相關資料。

我希望你問老師的問題,老師都不一定能馬上回答上來,而是說「嗯,好問題!我得想想,然後再回答你」。

學習不等於書本知識,更不等於學習成績。書本知識只是學習的一個部分,生活才是最好最大的校園。

家長不要大包大攬,學會放手

我以前帶學生去農村學農,看到孩子們在果園裡摘蘋果。孩子們蹦著跳著從樹上摘下蘋果,有時用水衝衝,有時洗也不洗,擦擦蘋果皮就把蘋果吃掉了。

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裡吃水果,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把蘋果切成片,擺在果盤裡,牙籤插好了,遞到手上,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

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對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

比如:孩子做作業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認真,或者沒完成作業,往往與很多家長以下的行為有關:

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結果;

擔憂孩子今後的發展;

過多涉入本來屬於孩子的責任範疇(比如,家長一遍又一遍叫孩子開始做功課,然後坐在孩子身邊監督,最後再一道題一道題地幫孩子檢查作業,要求孩子把每道題改正對才行)。

結果是,每次交上去的作業都拿滿分或高分,但你能說那是孩子的作業嗎?當你把孩子的責任攬成了自己的責任時,孩子即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學習不是我的責任,表現出來狀態是做作業拖拖拉拉、心不在焉、不想完成作業。

字寫不好、語法不對、拼寫有錯、有時忘了做作業、或作業落在家裡了,有時考試拿個不太好的成績回家,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經歷。如果家長因此大動肝火,埋怨、催促和責罵,不僅讓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處理這些所引起的負面情緒上,而且會加深孩子對學習的厭倦和恐懼,阻礙孩子對學習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的發展,其後果比孩子最初的「毛病」嚴重得多。


家長要做的就是:

明確地告訴孩子,學習是你的責任,不是父母的責任;

你為自己學習,不是為了父母學習。

制定界線:比如,寒假作業在什麼時候完成,必須自己完成,完成的效果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完成過程中有困難可以向誰求助等。

逐漸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包括完不成作業開學後需要承擔的後果,作業錯誤率高需要承受的批評等,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做其他的約定。

規則制定好後,家長只需要和顏悅色偶爾提醒:功課做了嗎?告訴孩子,如果他哪門學科需要幫助,可以告訴我,我們一起找解決辦法。只要他知道安排時間,知道輕重緩急,不要過多涉入,只是有時表揚他的時間管理做得很好。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牴觸情緒。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麼高。更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讓孩子感受到責任感和成就感

父母一直是孩子長大的阻力,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只是你自己都不覺得。很多獨生子女的問題,都是因為父母不允許他長大。長大的最高標誌是什麼?是選擇。理論上,0—6歲的孩子,父母控制;6—12歲,共同控制;12歲後,孩子自己控制。可是在中國可能嗎?很多30歲的兒子都是50、60歲的老娘在控制。這樣怎麼可能培養出有學習責任感的孩子?

1.與孩子站在同一個戰壕裡。

當孩子經歷自然結果而意識到自己當初的選擇是不明智的時候,我們的態度不應該是幸災樂禍落井下石地數落孩子「你看你看,我都告訴你了,你偏偏不聽,現在知道錯了?」而應該是鼓勵的態度「孩子,沒關係。媽媽(爸爸)小時候也做了好多錯事,吃一塹長一智,小孩子就是這樣成長的」。

2.激發孩子的內動力。

我堅信每個孩子天生都孕育著積極向上的種子,只要家長對孩子有高質量的陪伴、關愛、讚賞、傾聽和鼓勵,就給這顆種子的茁壯成長創造了條件,孩子的內動力就被激發出來了。當然了,要給孩子進步所需要的時間。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從短期來看,孩子在家長不停地督促監督下的表現也許比家長放手後的孩子的表現好,這也是很多家長不敢放手的原因。但孩子在家長監督下的表現來自於外界的控制,而不是來自於內在的力量。

從長期來看,來自內在的力量會更強大更持久,我們畢竟只能陪伴孩子一段路,剩下的路需要孩子自己有內動力走下去,所以一定要接受孩子在成長中表現出的「不完美」。

只要我們改變我們的態度和方式,孩子的很多「問題」也會有所改善的。經常聽到有家長埋怨已讀高中的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表現得不太負責任,這或許是孩子小時候家長越俎代庖過多,或許是家長在「負責任」方面對孩子的期待值過高。

4.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我為什麼會喜歡數學?我讀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個做出了老師布置的某個難題,老師從講臺上奔過來,摸摸我的頭問,你現在的感覺是不是比吃了一顆糖還要高興?我說是的。從此以後就喜歡上了數學,認為自己數學行啊。這就是鼓勵和成就感的魔力。

我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與磨合,孩子會有一個飛速的成長,一起努力吧!

相關焦點

  •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自我驅動的孩子?
    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自我驅動的孩子今天,我們將和大家分享《自驅型成長》這本書的最後一講: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自我驅動的孩子?一旦這些外在力量沒有了,動力也就消失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你推一下,他動一下,你不推了,他也就不動了的原因。所以,要想長久的解決孩子的學習動力問題,必須要培養孩子的內在動機,給他們加滿油,讓他們自我驅動。
  • 【329期】如何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 ——實驗西校家長學校在線課堂學習活動
    上海市實驗學校西校七(7)班宋頎媽媽      上海家長學校兩位老師的「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講座,對我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啊!因為孩子正在努力戒掉長時間玩遊戲的壞習慣。結合老師的觀點,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要從心裡真正接納孩子,讓他懂得不管犯了多大的錯,只要他改正,父母會始終如一地愛著他,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使孩子更加願意敞開自己的心扉,才能和他建立更多的信任。
  • 青春期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不是別人能給的,需要被激發
    還有的父母說:孩子作業不會做,自己不著急,教他還不耐煩。還是孩子只顧著玩,不計後果?還是孩子太笨?孩子這些惱人的行為背後,其實質是內在學習動力的缺乏。內在學習動力沒有被激發,所有外在的因素很難讓孩子在學習上持續努力,並獲得優秀的學業成就,大多數情況都只能是得過且過。
  •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你可能需要這些方法
    這些顧慮都是很正常的,大部分時候父母都是全身心地把自己能給的東西給到孩子身上,可是也會有這樣的疑問,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要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知道父母盯著他們的學習是希望他們以後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孩子學習動力不足是很多孩子都存在的普遍問題,孩子畢竟想得不夠深,學習的目的也簡單。
  • 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的秘訣
    無獨有偶,我昨天也看到一個孩子談對某一學科學習感受的視頻,她說,學習的過程讓她很有成就感,而且她發現學完這個,還能促進另一個學科的學習,另一個學科也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她很開心,也更喜歡這個學科的學習了。
  • 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從3歲開始,培養好孩子這項能力
    我相信,許多父母也開始擔心孩子在這方面的學習。在長達10年的學習歷史中,孩子是否有獨特的學習動機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重大影響。換句話說,學業成績優異的孩子,沒有一個不是內在學習動力充足的。什麼是內在學習動力?簡而言之,有趣的是學習知識,而不是將學習作為一項任務來解決,而是依靠父母強迫自己完成學習,而是從心底逐一解決問題。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訓練孩子激發他學習的內在動力呢?
  • 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的三個層次,你能做到哪一層?
    我們也把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分為三個層次,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第1層、家長做保姆式。在撫養孩子過程中,基礎的激發孩子內在動力的方法。(1)鼓勵和獎勵孩子。在孩子幼年時期,我們鼓勵孩子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以及孩子幫助做家務。讓孩子多動手,多參與,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做到這些,而且是可以做得更好。
  • 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機,先從讓孩子回答自己「為什麼學習」開始
    採訪到的結果大致都是,學習很重要,能增長見識,獲得前人的知識和經驗,可以更好的生活,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等諸如此類的回答,這足以說明孩子們根本沒有去認真思考過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學習。談到「孩子為什麼學習」這個話題,源於在看了《內在動機》這本書後,讓我觸發了一個關於孩子學習動力的思考。
  •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曾聽一位媽媽吐槽,自從兒子上小學後,她為了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花了大量的時間盯著他寫作業、複習功課。但讓她苦惱的是,只要在她視線不及的地方,孩子就完全沒辦法主動學習。其實,真正能幫孩子培養好習慣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因為這才是他嘗試並堅持的動力。什麼是內在驅動力?
  • 教你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上周的家長V課堂中,「番茄育心」創始人番茄媽媽,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一堂課——《兒童學習動力培養》,教你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幫助孩子愛上學習。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上周的精彩內容吧。   學習動力是「要求」出來的?
  • 復旦附中老校長告訴你,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怎樣才能進好學校?家長該做些什麼?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我們都知道,家庭類型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 清華桃子媽:如何才能激發出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從這3方面入手
    孩子學習,作為孩子的行為,同樣有其驅動力,為了讓孩子的學習行為更持久,甚至實現終生學習,我們應該儘可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孩子的動力也就消失了。這樣的教育,不應該是我們希望的結果,考上清華北大或者任何一所國內國際知名大學,不是孩子學習的終點。不管是在社會中安身立命,還是豐富個人精神與內心,我們都更希望孩子可以持續學習,過上物質豐富、精神充盈的生活,而這,需要孩子擁有源自內心的學習動力。 如何才能激發出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我們不妨從這些方面來入手。
  • 最好的放養,是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我們都知道,家庭類型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 開啟內在潛力 激發學習動力
    我們倡導的「拼擺拼音卡片」、「小講師展示」、「動作演示」都是在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領孩子們開啟內在學習動力,目前我們班大多數孩子都在積極地參與,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一、拼擺拼音卡片建議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製作一套完整的(含所有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的拼音卡片,我起初引導孩子們通過在課桌上拼擺音節,激發他們認真、準確地讀懂題目的要求、含義。孩子們思考、拼擺的過程,就是複習拼音、理解題目要求、含義的最好方式。
  • 【培優有道】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很多家長往往通過一系列的獎勵、懲罰和監督等措施來推動孩子學習,也就是俗話說的「胡蘿蔔+大棒」模式。   然而,心理學家的研究卻發現:外部獎勵對於提高工作和學習的興趣並無幫助,反而會降低了孩子的內部驅動力。
  • 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復旦附中原校長給出9大忠告丨精選
    不過,有一件事是值得告訴所有家長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呢?復旦附中原校長、上海市特級校長謝應平建議從這9點進行嘗試,老師指導家長看看!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裡吃水果,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把蘋果切成片,擺在果盤裡,牙籤插好了,遞到手上,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對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告訴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
  •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另外就是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比如運動、藝術,轉移他的注意力,培養他做事的專注力,總之都是不用過多關注啃指甲這件事。  2  ○ 老師,怎麼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最好激發孩子學習動力的方法就是了解孩子,如其所真是,尊重孩子的天性,給予空間讓他自己發展,不要太嚴苛管理孩子,孩子都會有滿滿的動力去學習,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參考:  1、父母閉上嘴邁開腿,用你的額人生演示給孩子看。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熱愛學習是最大的鼓勵。在學習氣氛濃厚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 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復旦附中老校長給出九大忠告
    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我們都知道,家庭類型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 空中家長學校丨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復旦附中原校長給出9大...
    不過,有一件事是值得告訴所有家長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呢?復旦附中原校長、上海市特級校長謝應平建議從這9點進行嘗試,老師指導家長看看!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裡吃水果,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把蘋果切成片,擺在果盤裡,牙籤插好了,遞到手上,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對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告訴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
  • 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復旦附中老校長給出9大忠告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怎樣才能進好學校?家長該做些什麼?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我們都知道,家庭類型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