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放養,是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2020-09-09 校長智慧思維

精彩導讀

我發現學生當中凡是發展的比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較民主平等的,家長和孩子是討論式的,啟發式的,不是灌輸式的,壓制式的。

作者:謝應平 原復旦附中校長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怎樣才能進好學校?家長該做些什麼?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家庭類型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呢?我覺得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1、給孩子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蘋果

我以前帶學生去農村學農,看到孩子們在果園裡摘蘋果。孩子們蹦著跳著從樹上摘下蘋果,有時用水衝衝,有時洗也不洗,擦擦蘋果皮就把蘋果吃掉了。

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裡吃水果,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把蘋果切成片,擺在果盤裡,牙籤插好了,遞到手上,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

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對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又要確保這個目標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則就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2、千萬不要為了面子而逼孩子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牴觸情緒。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麼高。更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3、別把孩子當成裝知識的「米袋子」

家長要想明白,你是要培養一個裝知識的「米袋子」,還是要培養一個完整的人?或者說,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識型的還是智慧型的?如果答案是後者,就少一些灌輸,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對孩子的問題千萬不要迴避,甚至孩子不問,你還要啟發他問。提早認識ABCD不如讓孩子多問一個為什麼。

4、13歲前緊抓語言最合適

孩子的學習能力發展是有規律的。13歲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維、直覺思維、模仿能力比較強,這個階段學語言最合適。比如小學背古詩就比大學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能力發展起來了,再學數學等學科會更容易。

但是現在很多家長倒過來了,小學學奧數,高中背外語,這就錯過機會了,事倍功半。什麼年齡要做什麼事。

5、放大孩子的成就感

我為什麼會喜歡數學?我讀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個做出了老師布置的某個難題,老師從講臺上奔過來,摸摸我的頭問,你現在的感覺是不是比吃了一顆糖還要高興?我說是的。從此以後就喜歡上了數學,認為自己數學行啊。這就是鼓勵和成就感的魔力。

6、用「限題計時」提高效率

對家長來說,只有鼓勵也不夠。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如果你只是在旁邊說「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義不大,要幫助孩子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

比如有的孩子剛進小學時,做數學口算題目比較困難,家長可以借鑑體育訓練中「分解動作」的做法,40道題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長可以把題目分成8組,每組5道題,做完一組再做一組。可以用「限題計時」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對5道題,記下時間後進行比較,或者「限時計數」的辦法——給他10分鐘看他做對幾道題。這方法同樣適用於抄寫詞彙等作業。

這樣把一個比較困難的大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小任務,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是教師和家長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體驗成功、提升自信心和興趣的有效方法。

7、把學習變成養小球藻、剪蚯蚓、做收銀機……

我記得小時候,生物老師教我們養小球藻,在一個廣口瓶裡放上自來水,每天往水裡吹氣,慢慢水的顏色變綠了;還讓我們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後,埋入泥土裡觀察如何慢慢長成一條條蚯蚓來……我覺得這就像變魔術一樣,那個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做一個生物學家。

後來物理老師教我們做礦石收音機和電晶體收音機,自己裝的收音機接受到廣播的那一刻,我真的太興奮了,也是我馬上改夢想為做一個無線電發明家。

其實這些動手的小實驗很容易操作,家長完全可以帶著孩子做,對於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探究習慣非常有用。

此外還有一些用遊戲學數學的方法,比如小一點的孩子搭積木,從中可以了解三角形、長方形、園、半圓等圖形概念和紅、綠、黃等顏色概念,還能養成觀察、記憶、想像、合作等習慣;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撲克牌算24點,等等。

8、鼓勵自學+討論

我主張學生自己有問題就去找老師、同學或家長問,而不是固定一個時間請老師來給學生補課。這就是自主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差別。

我也提倡同伴之間的討論互助。自己學會的東西,教別人一遍,自己領會的更深,而且討論可以產生新思路新方法。所以,討論的結果是雙贏的,孩子的溝通能力、合作意識也能得到培養。

9、坐在孩子身邊看會兒書吧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三條途徑:自我學習,同伴合作,專家引領。自我學習和同伴合作剛才已經談到了,「專家引領」的這個「專家」對小朋友來說,不僅包括老師,還包括家長。

最好在孩子學習時,家長不是跑去看電視、打麻將、跳舞,也不是站在門口看孩子是否在寫作業,而是坐在孩子身邊一起看書學習。

現在流行一句話:一流的家長做榜樣,二流的家長做教練,三流的家長做保姆。我發現學生當中凡是發展的比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較民主平等的,家長和孩子是討論式的,啟發式的,不是灌輸式的,壓制式的。家長有什麼事情會和孩子討論,家長陪伴孩子成長,是良師益友。這種家庭氛圍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關注本號,私信發送01,即可免費領取校區運營資料包。

相關焦點

  • 最好的放養,是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老師轉給家長)
    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呢?我覺得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自我驅動的孩子?
    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自我驅動的孩子今天,我們將和大家分享《自驅型成長》這本書的最後一講: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自我驅動的孩子?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增強他們做事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呢?
  • 青春期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不是別人能給的,需要被激發
    還有的父母說:孩子作業不會做,自己不著急,教他還不耐煩。還是孩子只顧著玩,不計後果?還是孩子太笨?孩子這些惱人的行為背後,其實質是內在學習動力的缺乏。內在學習動力沒有被激發,所有外在的因素很難讓孩子在學習上持續努力,並獲得優秀的學業成就,大多數情況都只能是得過且過。
  • 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的秘訣
    在「親子溝通」的課程體系裡,學會鼓勵孩子是一個很重要的一課,我想很多父母都不陌生。比如,你不能直接跟孩子說「你真棒」、「你真厲害」,而是要在描述孩子所做的事情或者描述你的感受之後,再加上「你真棒」、「你真厲害」。
  •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此文值得深讀
    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我們看到很多報導,說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大考之後撕書、燒書等等,這些都是最可悲的。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呢?我覺得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 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的三個層次,你能做到哪一層?
    我們也把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分為三個層次,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第1層、家長做保姆式。在撫養孩子過程中,基礎的激發孩子內在動力的方法。(1)鼓勵和獎勵孩子。在孩子幼年時期,我們鼓勵孩子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以及孩子幫助做家務。讓孩子多動手,多參與,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做到這些,而且是可以做得更好。
  • 開啟內在潛力 激發學習動力
    我們倡導的「拼擺拼音卡片」、「小講師展示」、「動作演示」都是在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領孩子們開啟內在學習動力,目前我們班大多數孩子都在積極地參與,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一、拼擺拼音卡片建議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製作一套完整的(含所有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的拼音卡片,我起初引導孩子們通過在課桌上拼擺音節,激發他們認真、準確地讀懂題目的要求、含義。孩子們思考、拼擺的過程,就是複習拼音、理解題目要求、含義的最好方式。
  • 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從3歲開始,培養好孩子這項能力
    我相信,許多父母也開始擔心孩子在這方面的學習。在長達10年的學習歷史中,孩子是否有獨特的學習動機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重大影響。換句話說,學業成績優異的孩子,沒有一個不是內在學習動力充足的。什麼是內在學習動力?簡而言之,有趣的是學習知識,而不是將學習作為一項任務來解決,而是依靠父母強迫自己完成學習,而是從心底逐一解決問題。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訓練孩子激發他學習的內在動力呢?
  •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你可能需要這些方法
    擔心自己是不是合格的父母,有沒有給孩子帶去好的條件和幫助。這些顧慮都是很正常的,大部分時候父母都是全身心地把自己能給的東西給到孩子身上,可是也會有這樣的疑問,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要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知道父母盯著他們的學習是希望他們以後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孩子學習動力不足是很多孩子都存在的普遍問題,孩子畢竟想得不夠深,學習的目的也簡單。
  • 【329期】如何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 ——實驗西校家長學校在線課堂學習活動
    每個孩子都有無限潛力,激發孩子的動力,讓他們迸發出巨大的潛力吧。上海市實驗學校西校六(4)班趙知櫟媽媽      每一次孩子不夠自覺或某次成績未達到既定目標時,對比其他優秀孩子,為何自己孩子主動學習動力不足,家長往往心生焦慮……今天聽到了一堂特別重要的家長直播課,針對家長教育中的癥結,劉曄萍、鈕也仿兩位專家從孩子內在動力缺失原因進行分析,逐步分析為什麼要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做什麼?
  • 如何呵護孩子內在動力?
    因為是普通人家孩子奮鬥出來的,所以不敢拒絕各種請求、怕因此得罪人,這恐怕是很多沒背景的人成長的真實心理。從這些真實的旁白我看到了什麼呢?看到了一個人成長的內在動力。一個孩子如果有了強大的內在動力,不管他的處境和條件有多麼不理想,但總是能夠闖出一片天地,有一番作為。
  • 讓孩子真正理解「內在動機」,孩子才能自主學習,家長要懂激發
    我們家長需要做的是讓孩子真正的理解"內在動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學會去自主的學習,因此家長要懂去激發孩子,但是不能總是以物質獎勵去激發孩子。一、"內在動機"的定義來自搜狗百科對"內在動機"的解釋是這樣的:指學生的學習目的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因為學習活動本身能夠使學生得到情緒上的滿足,從而產生成功感。此外,"內在動機"也提供了一個可以促進孩子主動的去學習以及尋求發展的自然力量,也就是說孩子在沒有任何的外在獎賞和壓力的情況下,可以激發行為的發生。
  • 清華桃子媽:如何才能激發出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從這3方面入手
    孩子學習,作為孩子的行為,同樣有其驅動力,為了讓孩子的學習行為更持久,甚至實現終生學習,我們應該儘可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最好的情形是:在長期「雞血」學習過程中,「雞娃」慢慢體會到努力學習帶給自己的成就感——英文、數學能力的提高,在不斷地重複中感受到運動、樂器等帶來的樂趣,逐漸從「媽媽要我學」向「學學挺好的」,再向「我自己要學」轉變,這個過程,也即學習動力由外部向內部轉化的過程。
  • 復旦附中老校長告訴你,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怎樣才能進好學校?家長該做些什麼?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我們都知道,家庭類型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 怎樣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動力?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就是不喜歡英語學習。其實孩子對英語學習並不像父母們想像得那樣討厭。只要經過合適的引導,很多孩子會轉變對英語學習的態度,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孩子,是很容易喜歡上學習英語的。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怎樣才能正確引導孩子,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呢?
  • 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復旦附中老校長給出九大忠告
    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我們都知道,家庭類型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 物質獎勵再有效,也不可常用,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才是關鍵
    妮妮媽媽為了激發妮妮的熱情,就和妮妮約定,妮妮自己完成一件事,媽媽就要獎勵妮妮錢。剛開始的時候,妮妮積極的去完成,還主動幫媽媽做家務。慢慢地媽媽發現妮妮熱情消散,不再主動幫忙了,就是拿獎勵來鼓勵妮妮也不行。
  • 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復旦附中老校長給出9大忠告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怎樣才能進好學校?家長該做些什麼?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我們都知道,家庭類型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 激發一個人內在動機的正確姿勢?
    1.獎勵正在削弱我們的內在動力家長們經常會對孩子這樣說,寶貝,只有寫完作業,才可以去玩,只有考一個好成績,才可以有獎勵哦!長期以往,你會發現,孩子就不是出去對求知的樂趣學習,而是為了獎勵,寫作業,獎勵沒有了,也就沒有動力去學習了。
  •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其實,真正能幫孩子培養好習慣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因為這才是他嘗試並堅持的動力。什麼是內在驅動力?內在驅動力也就是內在動機,很好理解, 就是出於人內心的需要而產生一種做事的動力。有了內驅力,無論有沒有外在獎勵或誘惑,一個人都能保持高度的熱情和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面,並且不會輕言放棄,這就是強大的內心力量。